郗俊梅
摘 要:初中時期對于學生的成長來講是十分關鍵的,學生通過閱讀能夠獲得更多的知識。因此在對初中生開展語文教學時,強化學生的閱讀能力,其意義是重大的。在這個過程中,“精細化”閱讀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感悟情感。所以教師利用“精細化”指導來開展閱讀教學工作,不斷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本文對此展開了研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語文 閱讀教學 “精細化”指導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07.003
“精細化”閱讀就是精細地品讀文章,是提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效率的有效方式。在開展初中語文教學時,閱讀能夠讓教師與學生實現(xiàn)更好的互動和情感交流,教師合理地對學生進行“精細化”閱讀指導,讓學生在字里行間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讓學生的思維受到更大程度的啟發(fā),并增強學生的自主閱讀意識,讓學生可以更加充分地體驗閱讀的樂趣,并調(diào)動起閱讀興趣。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精細化”指導的重要性
1.有利于提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若想實現(xiàn)“精細化”地閱讀文章,教師必須給予學生“精細化”的指導,需要結合文章的特點,根據(jù)教學大綱,制定的教學目標必須與學生的特點相符合,讓學生根據(jù)自主閱讀的模式,獨立思考,從而讓學生的思維能得到啟發(fā)。此種教學模式對于提升初中語文閱讀效率而言,意義是重大的。
2.可以將學生的閱讀興趣更加充分地調(diào)動起來
針對現(xiàn)階段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而言,大部分學生都很難調(diào)動起閱讀興趣,主要是由于學生很難體驗到閱讀所帶來的樂趣,不能正視閱讀的價值。所以,在開展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對學生給予“精細化”指導,讓學生能夠充分感受文章中所蘊含的情感,能夠與作者在思想上展開碰撞,進而逐漸對閱讀產(chǎn)生興趣,并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學生的閱讀達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3.讓學生的理解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對學生作出“精細化”指導,然后精細地分析文章,以及深入掌握文章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作者的生活背景等,進而能夠更加精準地抓住文章的宗旨,可以對文章的思想進行歸納,更大程度上提升對文章的理解能力。
二、初中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的主體地位被淡化
雖說傳統(tǒng)教學模式在教育體制不斷改革下發(fā)生了顛覆性變化,然而在中考的巨大壓力下,學習成績依然把握著學生的發(fā)展命脈。受長期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部分教師依然將知識點的分解和背誦作為教學重點,這樣一來,學生深度領悟文章精髓與美感的機會少之又少,猶如一個盛裝知識的容器,自主思維意識和各項學習潛能難以獲得有效激發(fā)。究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師始終未能進行角色的轉(zhuǎn)換,一直處于教學中的主導地位,而學生則始終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tài)。這種教學模式無法為學生的自主思考和探究提供充足空間,以致無法對文章內(nèi)容進行深度理解。要知道,語文閱讀是學生的一種個人行為,只有讓學生具備主觀意識,才能夠讓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及含義進行正確的理解和掌握。事實上,學生每天沉浸在教師布置的“題海戰(zhàn)術”中,根本騰不出時間對文章的真情實感進行深度揣摩,只是機械般接受教師傳授的思想情感,整個過程中,并沒有開動腦筋,探尋不同的觀點,如此一來,如何與文章產(chǎn)生情感共鳴呢?此外,中考機制下,學習成績始終是評判學生學習能力的唯一標尺,很容易忽略學生的興趣點,教師只關注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并未重視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以致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剖析能力始終無法獲得有效提升。
2.閱讀教學缺乏多元化指導
文本閱讀是學生積累詞匯、豐富寫作素材的重要途徑。中外典籍蘊含著豐富內(nèi)涵,包括寫作背景、人文思想等,基于初中生有限的理解能力,需要教師給予正確指導,否則想要學生獨自深度理解文章內(nèi)涵具有一定的難度?,F(xiàn)階段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大多教師教學的核心思想更傾向于學生對文章的梳理和總結,缺乏對學生針對性的指導。由于學生對文章的閱讀和理解僅停留在表面,難以對文章的思想情感及藝術價值進行深度品味和挖掘,再加上大多學生并不具備良好的閱讀意識和習慣,很少對文章的深層含義進行主動思考,以致閱讀效果并不理想。比如,在教《皇帝的新裝》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對文章的含義進行深度解讀,而非停留在字面。課文中提出“他擺出一副更驕傲的神氣把游行大典舉行完畢”。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針對“更驕傲的神氣”展開討論,為學生的自主思考提供廣闊空間。然而,結合當前閱讀教學現(xiàn)狀可以看出,部分教師并不具備組織學生合作討論的意識。此外,閱讀指導與實際生活發(fā)生脫節(jié)也是初中閱讀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作者在創(chuàng)作文學作品時,必定受到了生活的啟發(fā),只有生活經(jīng)驗豐富、有故事的人才能創(chuàng)作出好的文學作品。也就是說,文學作品的創(chuàng)作素材大多取自于實際生活。一旦閱讀指導脫離生活實際,難以讓學生對生活進行深刻感悟,也就無法深刻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與思想,那么也就無法掌握文章的精髓。
3.閱讀教學形式單一
不是所有成功的閱讀教學經(jīng)驗都可以復制,如果教師不具備終身學習的意識,不注重自身教學手段的創(chuàng)新,一味生搬硬套的使用別人的教學方法,就難以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所謂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并不是標新立異,而是通過借鑒別人的成功教學經(jīng)驗,并結合自身的實際,對教學方法進行改善與優(yōu)化,使得改良后的教學方法符合實際教學需求。隨著素質(zhì)教育理念的深度推進,單一的閱讀教學形式無法滿足新時期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需求。此外,當代初中生成長在信息時代,擁有著活躍的思維,對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較為癡迷。傳統(tǒng)單一的閱讀教學形式只會讓學生的閱讀興趣逐漸喪失,不利于閱讀教學的高效開展。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師生缺少溝通和互動,也是較為顯著的問題。僅有的交流形式是教師提問和學生回答,缺乏深度交流和探討。當然,對于學生的回答,大多教師并未作出正確回應,只是一帶而過,導致學生思維發(fā)展受阻,這也是初中閱讀教學效率始終無法獲得提升的重要因素。
三、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精細化”指導策略
1.精細化閱讀目標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精細化指導,語文教師必須先對語文閱讀的目標進行明確,并能夠?qū)㈤喿x目標精細化,學生就能夠?qū)ξ恼聝?nèi)容進行充分明確,并能夠通過精心閱讀獲得更加有效的閱讀效果。此外,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開展中必須科學指導學生,注重掌握學生的差異性,使得學生可以感受到閱讀帶來的快樂,獲得身心的滋養(yǎng),并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提升閱讀能力。
以《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為例,語文教師在制定閱讀教學目標時,必須將教學目標與內(nèi)容充分結合起來,語文教師須對學生的閱讀進行有效引導,鼓勵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更加充分的理解,掌握相關閱讀技巧,從而對閱讀目的進行明確。此外,語文教師要以文章為中心展開教學。因此在設計教學目標的過程中,就可以將朗讀和品讀文章作為目標,對文章的語言特色進行感悟,并掌握文章的寫作特點。制定了精細化的目標,就能夠讓學生更加清晰地掌握文章的重點知識,教師通過對學生進行精細化指導,使得學生的學習效率實現(xiàn)了顯著提升。
2.讓學生樹立起自主閱讀的意識
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模式十分單一,這使得學生的閱讀意識被削弱,學生在對文章進行理解的過程中大部分依賴于教師,很少進行主動思考。如此,學生很難深刻地對文章內(nèi)涵進行理解,也不利于學生更好的發(fā)展。自主閱讀對學生來講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要環(huán)節(jié)。因此,對于初中語文教師來說,必須讓學生建立起自主閱讀的意識,更大程度上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以及通過閱讀能夠收獲更多的知識,感受文章所蘊含的情感。然后,教師在此基礎上對學生展開“精細化”指導。學生可以充分了解文章內(nèi)容,并能夠在這個過程中獲得更佳理想的效果??傮w來講,自主閱讀的方法十分多,并且涵蓋眾多內(nèi)容。學生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可以把記憶、閱讀、運用和思考進行整合,從而達到閱讀目的。在閱讀中,教師所布置的任務必須對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進行培養(yǎng)。所以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精細化”閱讀指導時,需要為學生構建自主閱讀平臺,并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在閱讀平臺中讀到更多的文章。此種閱讀模式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充分體現(xiàn)出來,促進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更加充分地感悟,使得學生的閱讀熱情被更大程度地調(diào)動起來,進而讓學生在教師精細的指導下獲得更好的發(fā)展。
此外,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須把朗讀當作課堂教學的前提,讓學生能夠充分掌握朗讀節(jié)奏,對作者的感情進行感悟,再結合文章主題,把握文章的線索,從而對文章的內(nèi)涵進行體會。學生抓住文章中的難點,對文章的思想展開深入研究,對文章的實質(zhì)進行明確,進而達到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精細化”的重點目標。
3.精細化閱讀模式
曾經(jīng)的教學模式中,學生的閱讀時間十分有限,大多數(shù)課堂都采用閱讀講解的模式來開展閱讀教學,在此種模式中,學生無法調(diào)動閱讀的興趣,更不能夠提高閱讀能力。現(xiàn)階段在開展閱讀教學時采取“精細化”教學模式,使得閱讀課堂更加高效,因此語文教師必須進行“精細化”設計,鼓勵學生能夠?qū)ξ恼抡归_更為深層次的閱讀,讓學生能夠?qū)?nèi)心情感作為核心去感受文章意境,進而和作者產(chǎn)生共鳴,從而提高閱讀的效果。
比如在《魚我所欲也》這篇課文中,語文教師可充分轉(zhuǎn)變以往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夠?qū)崿F(xiàn)自主閱讀,并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可以對文章的意義進行更加充分的感受。教師要在閱讀教學中對學生作出有效的引導,對閱讀模式進行細化,讓學生能夠更加充分地對文章進行解讀,并將文章的重點內(nèi)容進行分類,使得學生的閱讀興趣被更大程度地調(diào)動起來,并讓學生的語文思維受到啟發(fā),能夠?qū)ξ恼轮械木A進行吸收,讓學生更加充分地了解作者的內(nèi)心,學生的理解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從而達到最佳的閱讀效果。
4.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指導
在開展初中語文閱讀中,如果想將“精細化”指導落實到位,教師開展針對性的指導是十分必要的,這是加強“精細化”指導的重要手段。對初中語文教師來講,結合教材內(nèi)容和教學標準來設計教學目標,再對學生給予有效的指導,使得學生可以對文章內(nèi)容進行更加深刻的感悟,教師把教學內(nèi)容與學習觀點有效結合,進而更加充分地對文章內(nèi)容加以掌握,教師在開展精心化閱讀指導的過程中,可將零散的時間加以利用,再向?qū)W生提出問題。利用這種方式對學生的閱讀情況進行全面了解,再結合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展開分析。教師把閱讀技巧傳授給學生,學生就能夠在閱讀中更加得心應手,進而獲得顯著的學習效果。同時,語文教師有效利用分層教學模式,對于存在差異的學生展開針對性的教學指導,使得班級中的學生都能夠跟上教師的進度,讓學生能夠快速對文章進行掌握,并提升語文閱讀能力。如此能夠讓閱讀教學的質(zhì)量得到保證,讓課堂教學獲得更好的效果,學生在閱讀教學中能夠有更多的收獲,并能掌握學習技巧和方法。在課余,教師也需要與學生進行充分的交流,讓學生的基礎不斷穩(wěn)固,并不斷強化學生的記憶,讓學生通過課堂所學的知識為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5.找準“精細化”的切入點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開展“精細化”指導,找準有效的切入點是十分關鍵的。語文閱讀教學“精細化”指導更加注重“精細化”閱讀目標,采用合理的閱讀教學模式,來達到教學目標,進而讓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更加高效,讓學生能夠通過閱讀收獲更多的知識。在開展“精細化”教學中,教師必須將細微作為出發(fā)點,以簡便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讓學生都能夠獲得更好的閱讀體驗。此外,語文教師在選擇切入點的過程中,須結合語文閱讀教學的實際情況,以學生的興趣作為切入點,再與學生的閱讀能力相結合,讓學生能夠更加充分掌握閱讀技巧,進而提高閱讀水平,還實現(xiàn)更高的閱讀效率。
比如在教《唐雎不辱使命》的過程中,語文教師必須結合人物,創(chuàng)設“精細化”閱讀的切入點:文章中包含哪些人物對話?共展開了幾次對話?唐雎與外交使臣的對話存在著哪些技巧?學生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能夠深刻感受唐雎的形象,并能更加深入地掌握人物特點。通過“精細化”教學,使得學生的思維得到很大程度的啟發(fā),又將學生帶入豐富多彩的語文情境中,大大增強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有效開展精細化教學指導,讓學生通過閱讀增長知識,并逐漸發(fā)現(xiàn)閱讀的樂趣,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閱讀內(nèi)容。教師還須為學生制定科學的教學目標,并且將“精細化”教學作為根本原則,教師與學生間形成良好的互動和交流,通過閱讀教學對文章中的重點內(nèi)容進行挖掘。教師根據(jù)學生的不同學習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讓學生都能夠積極地參與到閱讀中,樹立正確的意識,從而促進初中閱讀教學獲得更好的發(fā)展,并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 陶秉章《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精細化”指導策略探究》,《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20年第10期。
[2] 李嚴冰《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精細化”指導策略探究》,《文淵(中學版)》2019年第6期。
[3] 周攀《初中語文課外閱讀指導策略探究》,《散文百家(國學教育)》202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