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紅
近日,我看到一個視頻:一個小女孩兒想跟商場的阿姨要氣球,但不敢去要,于是媽媽帶女兒在路上做對話練習。本來練習得很好,媽媽突然想試試,如果拒絕她會怎么樣?沒想到女兒哭得非常傷心,讓人心疼。之后,媽媽拿出來一顆糖給她,說是“勇氣糖”,并告訴女兒“被拒絕也沒關系”。
人生的路不可能永遠都順遂、平坦,相反,被拒絕、摔跤很正常。關鍵是父母要及時給孩子一顆“勇氣糖”,助力其重新爬起,總結教訓,成長起來。父母的作用是在孩子旁邊關注、期盼和陪伴,及時清除雜草和害蟲,在狂風暴雨后扶正吹歪了的小樹,而不是揠苗助長。
前幾天,女兒學自行車時,我寸步不離地扶著車后,恐怕磕碰著。騎了幾圈,女兒堅決不讓我扶了,可我一松手,女兒連同車子咣當摔倒在地上。我心疼地扶起女兒,她咧嘴笑笑,揉揉腿繼續(xù)學車,卻阻止我?guī)兔Α?/p>
女兒倔強地練習著,我在車后緊跟著。有一段時間,我故意松開了扶著自行車的手,女兒居然穩(wěn)穩(wěn)地騎行了好長一段路。不過,當她發(fā)現(xiàn)我并未扶著自行車時,一時慌了神,車子又倒了。
不服輸?shù)呐畠豪^續(xù)練習。半天工夫她竟學會了,自豪地說:“媽媽,如果你一直幫我,我不會這么快學會的。”
聞聽女兒的話,我頓悟:鳥兒永遠無法借別人的翅膀飛上天空。孩子該走的彎路就要自己走,有些虧必須自己吃,只有不斷地試錯,才會慢慢走向成功,因為彎路上的風景更美。
“大人以為的彎路,或許正是孩子的必經(jīng)之路?!币攀肿屗麄內ンw驗,逆境的磨礪是增加生命密度與韌勁的重要時刻。《陪孩子終身成長》一書中有句話:“一個孩子終其一生都在尋找兩樣東西,一個叫‘歸屬感,另一個叫‘價值感”。一個人能感受到自己是有用的、被他人需要的,那么他就會認為自己是有價值的,值得被人愛的。讓孩子體驗價值感主要有兩種方式:給孩子做事的機會,充分參與家庭生活;發(fā)現(xiàn)亮點并且提出表揚。盡量不要用物質獎勵的方法,而應該賦予它意義;放手讓孩子去干,不要怕累著、摔著。干得不好不要嘮叨他,而是要鼓勵他,接納孩子的不完美。
孩子遇到挫折時,父母先要讓他意識到很多人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采用同理心,拿自己的過往經(jīng)歷和孩子溝通。比如我和女兒說自己第一次走上講臺,嚇得不敢看學生,滿臉通紅,兩腿發(fā)抖。這樣,孩子就會覺得挫折是很正常的,不是因為她自身的問題,會有勇氣去面對這些挫折,很快走出失敗的泥淖。即使孩子犯再大的錯誤,他仍是你的孩子,要讓他感受到你的愛從未離開。
孩子犯錯時,父母要教會孩子分析、糾錯,而不是用批評和指責嚇唬孩子。孩子不小心摔倒,有些家長急于把孩子抱起來,還拼命地跺跺腳,指責地板的過錯。這樣,孩子在以后的成長中很容易把過錯推到別人身上。正確的做法是父母鼓勵孩子自己勇敢地爬起來。如果摔得很痛,讓他們痛痛快快地哭幾聲也沒關系。有時候,家長也可以在適當?shù)臅r候主動創(chuàng)設條件,設置適當?shù)恼系K,讓他們嘗嘗失敗的滋味。不為失敗找借口,只為成功找方法。
當孩子失敗苦悶需要幫助的時候,父母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也可以講一些名人走出挫折的事跡,或者講身邊的人戰(zhàn)勝困難的經(jīng)歷,不要讓孩子的注意力聚焦于失敗本身而不快樂,要引導他們擁有海納百川的胸懷,去發(fā)掘問題背后的諸多成長因素,并挖掘他們個體的力量和優(yōu)勢。
編輯/衛(wèi) 虹 終校/石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