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我就是那個從童話里來的長辮子老師。今天是長辮子老師給兒童的創(chuàng)意寫作第八課——用“5W+1H”公式寫清過程。在這個公式中,5W分別是:When——時間,Where——地點(diǎn),Who——人物,Why——起因,What——經(jīng)過, How——結(jié)果。
以一篇題為《坐“鸚鵡過山車”》的習(xí)作為例:
時間——去年寒假。
地點(diǎn)——珠海長隆游樂園。
人物——我和媽媽。
事情的起因——去玩“鸚鵡過山車”。
玩的經(jīng)過——這個過山車可不一般,它有一個瘋狂的“又”字形翻轉(zhuǎn)。當(dāng)我坐在過山車上的時候,感覺自己的心跳和血流在加速。哐當(dāng)哐當(dāng),過山車起動了,它像只毛毛蟲,慢慢加速上坡,突然一停,這表明過山車升到了最頂端,我的心立刻提到了嗓子眼兒。
短暫的停頓之后,過山車像離弦的箭一樣向下沖,我感覺自己脫離了地心引力,想要飛起來!突然,又是一個完美的“空中翻轉(zhuǎn)”,我覺得自己臉頰上的肉和嘴都在不聽使喚地顫抖著。此時風(fēng)從我的耳邊呼嘯而過,尖叫聲在我四周此起彼伏。再看坐在我身旁的媽媽,她一點(diǎn)兒聲音都沒有,頭緊緊地靠在扶手上,長長的頭發(fā)在高速運(yùn)行中狂舞。
玩的結(jié)果——過了好一會兒,過山車才漸漸停了下來,此時的媽媽驚魂未定,癱坐在椅子上,半天才緩過神來。我卻激動地嚷著:“真是太刺激了,我還要再坐一次!”媽媽聽了,嚇得直往后躲,邊搖頭邊說:“女兒,媽媽是用生命在陪你玩哪!”
我這么一說,你會發(fā)現(xiàn):運(yùn)用這個公式,可以把故事的經(jīng)過寫清楚。在這個公式中,事情的經(jīng)過和結(jié)果是重點(diǎn),需要詳細(xì)描述。在李予瀟同學(xué)的《坐“鸚鵡過山車”》中,小作者用了整整兩個自然段,把自己坐過山車時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感覺到的,描寫得細(xì)致入微、生動傳神??赡芎芏鄾]有坐過過山車的朋友,都在文字里坐了一回過山車,過了一把癮。
有一位著名的漫畫家,名叫丁午,《小艾,爸爸特別特別地想你!》是一本他寫給女兒的書信合集,書中的小艾就是作者八歲的女兒。在這本書中,畫家用“文字+圖畫”的方式,記錄了1969~1972年三年間,自己在干校勞動時發(fā)生的許多事情。其中有一件事是這樣記錄的:
一個下午,我捉了十幾條魚,有一條特別大的鯉魚。(畫面上,爸爸戴著草帽,褲腿上打著補(bǔ)丁,兩只手上分別提著幾條魚,正興沖沖地往前走)
這就是鯉魚,身上有黑花,它什么小魚都吃。(畫面上,是一條碩大的鯉魚)
有四條鯰魚,鯰魚身上是黏的,還長了兩根小胡子,還有十幾條鯽魚。(畫面上,一條大大的鯰魚,兩根胡須又細(xì)又長。還有一條鯽魚,體型明顯比鯰魚小很多)
把那條大鯉魚送給幼兒園的小朋友吃了。鯽魚分給叔叔阿姨拿回家去了。(文字下方是一個土灶,土灶上支著一口熱氣騰騰的大鐵鍋。鍋里是一條大鯰魚,爸爸正在鍋里冒出的霧氣后面,用鏟子翻魚)
雖然沒有油,可是魚很新鮮,所以特別特別好吃!你饞了吧?(這段文字在畫面下方,上方是三張方凳拼成的桌子,上面架著剛才那口大鍋,鍋里是兩條煮熟的鯰魚,爸爸正拿著酒杯,一邊喝酒一邊吃魚)
整個故事,文字簡潔,但六個要素齊全:
時間:一天。
地點(diǎn):爸爸勞動的地方。
誰:爸爸。
事情的起因:爸爸捉了好多魚。
事情的經(jīng)過:分魚,煮魚,吃魚。
事情的結(jié)果:爸爸吃得很開心。
這樣的文字介紹,再配上栩栩如生的圖畫,讓讀者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一個八歲孩子收到爸爸這樣圖文并茂的信,一定非常感動。
親愛的同學(xué)們,你們有沒有想過用這種圖文并茂的方式記錄生活中發(fā)生的各種事情?記住喲,不僅文字可以講故事,圖畫也可以講故事。用“文字+圖畫”的形式來講故事,也是創(chuàng)意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