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那年,村里用車拉樹苗的農民不小心遺落在了我家房子后面一棵小樹苗,帶著虛弱的細根,像是一個故意被人拋棄的“不良兒童”。媽媽說沒人給它埋過土、澆過水,可是沒多久后,它竟然自己頑強地扎根進了土里,在幾場雨水的澆灌下成功地活了下來。此后,我有了和我一樣年紀的小樹。
我開始上學那年,小樹也開始長高,有了茂盛的葉子。放學的時候每次我和交好的同學一起玩捉迷藏,都覺得小樹后面是一個完美的躲藏位置。只是,那時小樹還太纖細了,我躲藏在它后面好多次都被同伴發(fā)現(xiàn)了。于是我就會氣呼呼地想:這棵小樹怎么長得這么慢?。恳悄隳艽忠稽c我肯定就能藏得更久一點了。
小樹有沒有聽懂我的話我真不知道,但等我上了初中,偶然一次放假回家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它真的長粗了不少?;氐椒块g后我開始玩手機,耳機塞進耳朵里音樂開到很大聲,整個人沉浸其中。音樂聲停止的那一刻,我轉頭便看見爸爸氣得漲紅的臉,“喊你幾遍了你沒聽見?剛才你們班主任又給我打電話了,說你在學校不好好學習,成績下降還打擾別的同學聽課!”我不屑地抱著肩膀,甚至還偷偷地在心里對著爸爸翻了個白眼。爸爸氣得訓斥了我許久,見我仍舊不屑一顧的樣子,他喊我出去罰站。
盛夏6月,還好有那棵小樹遮擋,不然我真怕自己會曬到中暑。站在小樹下,風絲絲縷縷地吹過,樹葉便發(fā)出“啪嗒、啪嗒”的響聲。我氣不過,趁著爸爸不在的時候回屋子里拿了一把手工刀,回到樹下氣憤地刻下了“真煩人”三個字。后來,經年累月,爸爸能否感知到我當時對他的滿心埋怨與嫌棄我不知道,倒是那棵小樹,在歲月的河流中磨礪、成長,卻依舊留存著我當年叛逆的痕跡。
后來上了高中,學業(yè)變得繁忙起來,放假回家從來都是作業(yè)纏身,有時在屋子里熱得煩躁,我直接拿著作業(yè)本和筆搬著小板凳跑到小樹下。小樹早已變成了一棵大樹,郁郁蔥蔥的葉子為我?guī)砹撕芏嗲鍥龊褪孢m。我坐在沙堆上,趴在小板凳上寫繁雜的作業(yè),耳邊有鳥叫聲和樹葉的搖晃聲,清晰卻不聒噪。
高中畢業(yè),我報考了一所離家很遠的大學。臨去大學報到的前幾天,舅舅送來了自家種的甜西瓜,一家人捧著西瓜到了小樹下,邊乘涼邊聊天。許是因為沒出過遠門,加之我身體不好而擔心我,那天在小樹下,爸爸和媽媽都低著頭一言不發(fā)。我吞進一口甜西瓜,緩解氣氛般的抬頭看著小樹開玩笑地說:“這小樹要是能變成人,這會兒也跟我一樣該上大學了?!北緛磉€低著頭的爸爸抬起頭,目光深深地望著小樹上的葉子說:“已經不是小樹了,小樹已經變成大樹嘍!”爸爸的聲音沙啞而低沉,像是從歲月深處飄過來,直接擊中了我的心臟,逼出了我的眼淚。那天臨近正午,我跟在爸爸和媽媽的身后往家走,三個人手捧著西瓜,我的幾乎被吃了個精光,而爸爸和媽媽手里抱著的,是和剛剛拿出來的并無兩樣的完好的半個西瓜。
去到新的城市以后,在校園里總是能看到很多新的品種的高高矮矮的樹,有的時候也會走上前細細觀賞一番,大大的葉子,粗粗的枝條,掛牌上寫著它是哪種名貴之樹。我微微地點頭,轉過頭卻已經把樹的樣子忘了七七八八,腦海中翻來覆去的還是家里那棵小楊樹的影子。那是我此生最愛的樹,它陪伴了我的童年和青春,如今,它在我心里,代表了我對家鄉(xiāng)的思念。
編輯 苗嘉琳
一學就會:借物寫人,把七情六欲藏在深處
本文以“家門口的小楊樹”的變化為線索,記錄了作者在樹下玩游戲、罰站、與父母一起吃西瓜等幾件小事。數(shù)年光陰匆匆而逝,小樹變成了大樹,作者也從埋怨小楊樹不夠粗壯的孩童,長成了將要奔赴遠方的少女,讀懂了父親短短一句“小樹已經變成大樹嘍”背后的欣慰和擔憂,窺見了父母沉默而洶涌的愛意,而家門口的那棵小楊樹,也成了她在異鄉(xiāng)對家和家鄉(xiāng)的眷戀與牽掛。全文未有一處明顯著筆于“成長”這兩字,卻處處是成長的痕跡,含蓄而溫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