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我成績還行,所以經(jīng)常有同學來問我問題,但是我總覺得他們在打擾我學習,不是很想幫他們。我承認自己其實也有一點兒擔心“教會徒弟,餓死師傅”,但不教我又覺得自己太小氣了。是我的心態(tài)不對嗎?我該怎么辦?
A:這位提問的同學也太可愛了!但這個問題好像是很多小學霸的苦惱呢,因為是超級學神,所以總是收到同學的請教信號。幫了同學自己的計劃就可能擱淺了,而且時時刻刻有一種會被超越的危機感,但是不幫同學,似乎又太自私冷血,擔心自己會被同學孤立、埋怨。所以,幫不幫最后都讓自己覺得不痛快。作為一個熱心腸的“學酥”,對于這件事我可太有發(fā)言權(quán)了。
首先,我不覺得這個心態(tài)有什么問題,危機感人人都會有,幫與不幫都是你自己的自由,沒必要在內(nèi)心譴責自己。同學請求你的幫助,可能認為你心善,也可能是認為你講得比老師清楚,或者問你比問老師更加沒有負擔。這樣恰恰說明,他們認可你的能力,看到了你身上的優(yōu)秀品質(zhì)并且崇拜你,愿意向你學習。
其次是要保持自信,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每一位主動和我們討論題目的同學,肯定都是帶著超越和進步的心態(tài)來學習的。換位思考一下,跟自己水平相當?shù)耐瑢W也來向我請教問題,那么說明我們的“對手”也有很多知識盲區(qū)呀!如果我們把對方當作對手和敵人,那在解答的過程中,心里一定會特別難受。但是,如果我們把他當作助攻我們學習的隊友呢?
我雖然成績不算好,但是還挺愿意給別人講題的。輸出是最好的輸入,講題的過程,是一個很好的鞏固知識、開拓思路的過程。
遇到自己熟練的題,重新講一遍可以加深它在自己腦海的記憶,鞏固相關(guān)的知識點;遇到不熟或者不懂的題,這個解答的過程就是一個很好的查漏補缺的機會呀!正因為我們不可能做到對所有的知識都了如指掌,幫同學解答,也不失為一種查漏補缺的復習辦法。而且同學們的提問有時候總會帶著各種千奇百怪的想法,在切磋討論的過程中,說不定還能找到一種新的解題思路呢!
關(guān)于“打擾”的問題,我覺得我們可以給自己留一些時間用于解答問題。比如,利用午飯或晚飯后的休息時間,盡量不耽誤自己的學習計劃的安排,也可以給自己換換腦子,讓自己能夠在解答別人的同時提前進入學習狀態(tài)。我們不需要著急拒絕或者馬上解答,而是跟同學商量一個時間,回復他:“我現(xiàn)在要完成xx作業(yè),我可以在晚飯之后再來解決你這個題嗎?”或者是,“這個題我還沒有做過哦,我先放一下,等一下做完再回復你可以嗎?”這樣既能夠幫到同學,又維持了禮貌。當然,如果你真的不愿意,可以直接拒絕。
同學是對手,也是共同進步的隊友呀,有危機感是好事,但不必過分擔心。在幫助他人進步的同時,我們也在進步,你追我趕才能成長嘛。享受競爭帶來的快樂,永遠當?shù)谝灰矝]什么意思,不是嗎?
編輯 王語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