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在意識形態(tài)和文化領域更傾向于多元化和平等化,女權主義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同時,字幕翻譯則是影視劇對外發(fā)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將女性翻譯理論運用到字幕翻譯中可以幫助女性觀眾處理影視劇中一些對女性不利或者是會對女性產(chǎn)生消極影響的內容。本文以《致命女人》第一季的字幕為例,采用女性主義翻譯理論,深入研究三大女性主義翻譯技巧—增補(supplementing)、加注(prefacing and footnoting)、劫持(hijacking),并探究其在字幕翻譯中的應用。
在相像的歷史境況中,女性主義發(fā)展與翻譯研究找到了共通之處,從而使兩者的結合成為可能。女性主義翻譯理論嘗試挑戰(zhàn)傳統(tǒng)的男性主義,提高女性的地位,不斷加強女性的話語權,讓女性的聲音更有力量,更具權威。
19世紀中葉以及20世紀20年代,女性主義的核心內容是反抗男權壓迫(與結構主義反傳統(tǒng)有相似之處)。20世紀80年代以后,女性主義的核心內容擴展成為反對一切形式的文化霸權。女性主義從文化學、后殖民主義、結構主義等理論中搜集有營養(yǎng)的內容,希望解構或顛覆,或者至少對政治、宗教、文化、語言、藝術等諸多領域的傳統(tǒng)價值體系進行重新評價。在翻譯理論方面,女性主義也持有相同的立場,并將上述理論的精華帶入到翻譯實踐中進行思考和探索,最終形成了個性鮮明的女性主義翻譯理論。
女性主義翻譯理論的代表人物包括芭芭拉·戈達爾德(Barbara Godard)、雪莉·西蒙(Sherry Simon)以及露易絲·梵·弗洛圖(Luise Von Flotow)。其中,芭芭拉·戈達爾德側重表達在翻譯中強調女性和譯者的顯性。她為她所有的譯著都有撰寫譯者前言部分,以這樣的方式表明對女性、譯者及譯作隱性的拒絕。雪莉·西蒙的代表作有《翻譯中的性別:文化身份和傳播的政治》(1996),該書是西方社會第一部從各個方面講述女性視角下學術性翻譯問題的著作。西蒙主要的研究重點在于女性主義對于翻譯理論和實踐是如何被政治運動和文化運動所影響。露易絲·梵·弗洛圖的代表作有研究專著《翻譯與性別角色·女性主義時代的翻譯》(1997)和論文《非統(tǒng)一性與多樣性:女性主義研究方法》(1998),她在著作《翻譯和性別:“女性時代”的翻譯》中總結出了增補、前言和腳注、劫持三大女性主義翻譯理論技巧,而這三大翻譯技巧也將成為本文研究的重點。
由以上代表作可總結出,該理論的主要研究層面如下:(1)承認個人的世界觀文化身份及其歷史語境等諸多因素都會對翻譯起到重要影響。(2)于文本而言,從字句上對需要翻譯的作品進行剖析,努力去除男性中心主義思想,消除社會上對女性的性別歧視以及性別偏見,并對傳統(tǒng)翻譯理論中對女性以及女性譯者的誹謗進行批判,強調源語言和目標語言的關系是平等的。(3)研究不同翻譯作品中對不同性別的處理辦法以及其中所暗含的意識形態(tài)觀點。(4)推崇女性主義翻譯技巧,使用“增補”“加寫前言和腳注”以及“劫持”等技巧對翻譯進行創(chuàng)造性“重寫”,強調譯者的主體性。(5)提倡研究多性別文本(如同性戀文本以及其他少數(shù)性群體的翻譯研究),提倡發(fā)展性別的差異性與多樣性。
女性主義翻譯理論期望通過實踐手段(例如干預和操縱等手段)來讓藏匿于男權社會中的女性身份在語言和文化方面受到重視,從而可以引起學界的廣泛關注與研究。
本文主要通過使用女性主義翻譯者常常使用的操縱文本技巧,即增譯、前言和腳注以及劫持來研究。下面以《致命女人》第一季中的經(jīng)典臺詞為例,具體闡釋女性主義翻譯在字幕翻譯文本中的轉換過程。
文本介紹
《致命女人》第一季是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播出的電視連續(xù)劇。該劇一經(jīng)播出,就在全球創(chuàng)下了極高的收視率,并在世界范圍內掀起了一陣討論熱潮。本劇以一棟房子為背景,講述了三位時代完全不同,性格相差很大的女性在各自婚姻中的憤怒、選擇與改變。《致命女人》第一季劇情精彩,內容包含很多前衛(wèi)想法,充滿黑色幽默,而女性主義就是暗藏在這幽默情節(jié)之中的主題?!吨旅恕返谝患局械娜齻€女主角所生活的年代對應了女權發(fā)展的三個階段。她們的成長正是其在各自所處的時代背景下不同歷史階段下女權主義的發(fā)展?!吨旅恕返谝患臼且徊坑哪碾娨晞。憩F(xiàn)出了女性主義文化語境下女性該何去何從的問題。
三大翻譯技巧在字幕翻譯中的體現(xiàn)
1、增補
增補是常見的翻譯技巧,但女性主義翻譯理論卻賦予了其新的含義。增補提倡用新的內涵與傳統(tǒng)翻譯相結合來補充原文的知識和上下文,以此使故事和人物更加生動,并試圖還原翻譯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差異。
例 1:
[原文]:“But you have to go help your lesbian lover.”
[譯文]:“但你得去幫你的好姬友了”。
[分析]:由于泰勒是雙性戀,所以她與丈夫伊萊過著開放式婚姻的生活。當泰勒要去幫助她的女朋友時,伊萊說出了這樣一句話?!凹в选边@個詞來源于另一個詞“基友”,網(wǎng)絡用語,起初是用來表示男同性戀者,后發(fā)展成表示關系親密的男性朋友;而“姬”這個字表達的是“女”的意思,在漢語中也被廣泛理解為“女同性戀”的意思,著重凸顯出女性的身份特征,從而與“男同性戀”作了區(qū)分。通過“姬友”這一詞的新內涵來代替原來的“女同性戀”這一傳統(tǒng)說法,可以展現(xiàn)出女性主義翻譯理論中對同性戀群體的看法—尊重性別差異性以及多樣性,利用增補的翻譯技巧,使得譯文更加風趣幽默,盡量減少中英文語言差異所帶來的困惑。
例 2:
[原文]:“Sheila, you never told me that your husband has died. I’m so sorry.”
“Don’t be. It happens all the time. Do you have a fella?”
[譯文]:“希拉,之前不知道你老公去世了,我很遺憾?!?/p>
“這有啥,世事無常呀。那你有男朋友嗎?”
[分析]:這段對話發(fā)生在兩個角色—貝斯和阿普里爾之間。為與阿普里爾成為好朋友,貝斯假裝成寡婦。中文字幕中的“世事無?!笔恰笆澜缟系氖虑槎际遣淮_定的”的意思,潛在意思就是在說世事難料。實際上,此處是對“Don’t be”進行了增補翻譯。將傳統(tǒng)翻譯中應該譯為“不用”的“Don’t be”翻譯出新內涵“沒事”,表達出了對方說出惋惜后自己的態(tài)度,使其增加了一層細微的感情色彩在里邊。換言之就是從女性主義翻譯理論的視角出發(fā),補充出了話語中的深層含義,使語言更加生動,讓女性讀者有所共鳴,有感同身受之意。
例 3:
[原文]:“And that means, for the purpose of this, and all future conversations, my dick is bigger than yours.”
[譯文]:“也就是說,這件事還有以后的所有談話而言,你得聽老娘的?!?/p>
[分析]:泰勒與裝修師傅發(fā)生沖突時出現(xiàn)了這段對話。由于泰勒是女性,裝修師傅便認為她不了解建筑。為了宣示其主導地位,泰勒(泰勒是一名律師)用合同堵住了裝修師傅的嘴。字幕中的“my dick is bigger than yours”中的“dick”帶有明顯的男性色彩,但在中文譯本中,將這一句話譯為“你得聽老娘的”。若使用傳統(tǒng)翻譯方法,該句子譯出后會帶有明顯的男性色彩,但選擇使用女性翻譯理論中的增補翻譯技巧,通過比較有力量的詞匯“老娘”來補充句子中的女性色彩,則可以體現(xiàn)芭芭拉·戈達爾德關于“去除男性主義中心思想”的觀點,與此同時還可以凸顯出本句話中女性的主體地位,使泰勒的個人形象更加立體飽滿,更能符合她在劇中女權主義者的形象。
2、前言與腳注
前言與腳注,顧名思義就是寫在文章前用來表明文章主旨以及附在文章頁面最底端的,對某些文字起到說明作用的文字。字幕翻譯中的注解與文本翻譯中的“前言與腳注”有著異曲同工之處。通過在字幕中增加文字,譯者可對觀眾的心理進行“操控”,而且也可以表達出譯者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字幕中的注解分為兩種:文內注解(Embedded annotation),一般跟在中文字幕的后邊;文外注解(Outside annotation),一般出現(xiàn)在畫面的左上角或者右上角。而其中,文內注解又可以細化為兩種類型:一種是為了解釋文化差異,一種是為了解釋語言差異。
例 4:
[原文]:I’m just gonna bend some stuff.
[譯文]:我會委婉一些的[bend也有彎曲的意思,暗指卡爾是彎的(即同性戀)]。
[分析]:當湯米偷聽到卡爾說要威脅西蒙娜,以此拒絕離婚的時候,湯米也決定威脅一下卡爾。她此處所說的詞“bend”含有多層意思。第一層是她會跟卡爾說話委婉一些,這是從字面上就可以解讀出來的意思。第二層則是暗指卡爾是同性戀,通過注解“[bend也有彎曲的意思,暗指卡爾是彎的(即同性戀)]”,若此處不做注解處理,譯為“我會委婉一些”,則無法讓觀眾明白其中暗指含義。使用注解能夠體現(xiàn)出女性主義理論譯者提倡性別的差異性與多樣性的思想,讓原本并不了解單詞含義的觀眾能夠輕松得知單詞中暗含的意義,從而為電視劇增添風趣幽默的色彩。
例 5:
[原文]:I was selling lingerie at Agent Provocateur.
[譯文]:我當時在“大內密探”(高級內衣品牌)買內衣。
[分析]:
在上述例子中存在一些文化上的表達,用轉喻的修辭手法,利用與其相近的某樣東西來代替原詞,從而使其更加生動有趣。該種修辭手法在英語國家比較常見,但若只是利用相近的詞,不了解文化背景的中國人必然會感覺有些不明白?!癆gent Provocateur”是美國知名內衣品牌,但中國卻很少會聽說這個牌子,若該句話翻譯時注重讀者主體性,不加注解,中國觀眾便不會真正理解這句話,也無法體會到這句話的真正含義是什么。若使用女性主義翻譯理論,加入注解,體現(xiàn)譯者主體性,則可以表示出該詞原文應該有的意思,以便人們理解。
例 6:
[原文]:This is my fault. See, I bought Sheila a copy of The Feminine Mystique.
[譯文]:這是我的錯,我給希拉買了一本《女性的奧秘》。
文外注解:《女性的奧秘》是由貝蒂·弗里丹所著的美國自由主義女性主義的經(jīng)典著作,于1963年出版。
[分析]:這句話出自本劇中很有名的橋段。當希拉(貝絲的鄰居)和丈夫一起到貝絲家做客時,貝絲的丈夫輕敲了幾下杯子,來暗示貝絲給自己添咖啡。希拉看不慣羅伯特(貝絲的丈夫)的做派,便說出讓羅伯特尊重貝絲的話,但沒想到貝絲卻在處處維護羅伯特,惹得場面比較尷尬。這時希拉的丈夫開口說了這一句話,以緩解尷尬的場面?!杜缘膴W秘》是一本經(jīng)典的女權主義文學作品,而這也從側面解釋了希拉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行為。因此,此處可使用文外注解(即三大翻譯技巧中的前言與腳注)插入“《女性的奧秘》是由貝蒂·弗里丹所著的美國自由主義女性主義的經(jīng)典著作,于1963年出版?!庇谄聊蛔笊辖?,體現(xiàn)譯者主體性,讓觀眾輕松明白這兩者之間的關聯(lián),但若不加文外注解,則不會起到這樣的效果。
3、“劫持”
“劫持”是最富爭議的女性主義翻譯技巧。該方法旨在使用改變源文本中的單詞或者是短句來操縱文本內容,以此達到強調女性主義存在的作用。女性主義譯者大多選用這一翻譯技巧來解決源文本中對女性不利或者是會對女性產(chǎn)生消極影響的地方。女性主義譯者在必要的時候會根據(jù)其自己的理解和想法來進行重新改寫,例如將源文本中的某一人物的性別從男改為女,或者讓性別意識公平化。
例 7:
[原文]:You want to see the same old Beth? Fine. Here she is in all her glory.
[譯文]:你不就是想看之前那個貝絲嗎?好啊,老娘在這里啊,玉體閃爍。
[分析]:此處是當貝絲裸體出現(xiàn)在她丈夫面前時說的一句話。貝絲是一個相當傳統(tǒng)的女性,而且面對性方面的事情更是非常害羞。而她的鄰居不僅與她相反,且是一位具有很強的女性主義思想的女性。所以,在鄰居的鼓勵下,貝絲決定做出一些改變。當她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并沒有穿衣服,這也是她第一次如此開放。首先,這里的“玉體”是中國古代用來描寫女子身體美好的詞語,用在這里,一是可以展示出就算是赤身裸體也可以很美好的感覺,二是可以展現(xiàn)出角色自身的自信魅力。其次,譯文選擇將源文本中的“she”譯為“老娘”?!袄夏铩币辉~原意為孩子跟別人談論起年邁的母親時所用到的詞語。但現(xiàn)在,由于女性主義的不斷發(fā)展,女性意識逐漸崛起,越來越多的女孩開始自稱“老娘”。此處使用“劫持”翻譯技巧,通過“老娘”和“玉體”兩個詞來對源文本進行重新改寫處理,強調譯者主體地位,強化女性主義思想的存在,更加鮮明地展現(xiàn)出女性主義風格。
例 8:
[原文]:I don’t get it. Why would you want to start palling around with this tramp.
[譯文]:我實在不理解,你為什么非要和這種人廝混?
[分析]:源文本中的“tramp”在中文中有相應的詞“蕩婦”,意為有償提供性服務的人。無論是在西方還是東方,一談到性,女性都是偏弱勢的一方。從古至今,女性一直被要求保持貞潔,若違反這一條則會被人羞辱,被人稱為“tramp”或“蕩婦”。實際上,有一些背叛類的行為不僅僅只會出現(xiàn)在女性身上,而“蕩婦”這一詞中的“婦”僅僅表示女性卻沒有提及男性所出現(xiàn)的類似問題,因此該詞就有著很明顯的性別歧視。為了弱化對女性的性別歧視,此處譯文采用“劫持”翻譯技巧,對該詞進行重新改寫,體現(xiàn)出芭芭拉·戈達爾德關于“減少性別歧視”的思想,利用“這種人”這一比較模糊且中性的詞來表示一類人,減少了文本中女性歧視意味。
本文從女性主義翻譯理論的角度出發(fā),對電視劇《致命女人》第一季中的字幕從增補、加注、劫持三方面進行研究。翻譯角色,尤其是女性角色時,翻譯者應從女性主義翻譯理論出發(fā),深刻理解人物心理,體會女性講話或發(fā)出動作的動機和目的是什么,以此來解決源文本中對女性不利或者是會對女性產(chǎn)生消極影響的地方,但同時在強調女性對于語言的“操控”和譯者“干預”時,也要掌握翻譯的“度”,不能過分脫離原文,以此消除性別歧視,達到原作與譯作的和諧統(tǒng)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