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敏
摘? 要:基于學生不喜歡探究數(shù)學、不想解決數(shù)學問題的背景,實施小組管理模式下的“一幫一”數(shù)學教學,通過探究小組管理制度與“一幫一”規(guī)則、實施“一幫一”教學前期工作、課堂教學、課后工作等方面內容,針對學生數(shù)學學習情況,提出具體的策略,促進學生解決數(shù)學問題的積極性,提高數(shù)學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組管理;“一幫一”;課堂教學;教學策略
一、班級小組管理制度為“一幫一”數(shù)學教學的實施保駕護航
班級管理制度應為課堂教學服務。在班級管理制度中,采用小組“抱團”管理模式,實行積分量化管理,按班規(guī)執(zhí)行獎扣分。其中一項將扣分與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課前課后作業(yè)完成情況掛鉤。學習是學生的主要任務,把學生的學習表現(xiàn)納入班級小組管理中是班級管理的重中之重。把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表現(xiàn)納入班級管理中,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動力,保持學生對數(shù)學學習的恒心,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
二、“一幫一”數(shù)學教學
(一)“一幫一”數(shù)學教學規(guī)則
1. 獎懲制度。以是否按時按質完成作業(yè)、上課是否認真聽講、發(fā)言的質量、展示情況來判定獎扣分多少,根據(jù)師徒的互動表現(xiàn)獎分。若徒弟能獲加分,師傅相應的加分是徒弟的兩倍;若師傅獲加分,徒弟能加師傅所獲分數(shù)的一半。若是師徒都無法回答或不會做,師徒都受到相應的懲罰和扣分。
2. 發(fā)言和到講臺上展示代表的確定。按問題和知識的難易程度選擇代表。若內容較簡單,則選派徒弟回答展示;若較難,則選派師傅。在師徒回答和展示后,首選師徒互相補充完善,再由其他同學補充。
(二)實施“一幫一”教學前期工作
1. 制訂規(guī)則
根據(jù)當屆學生總體性格特點、習慣喜好、優(yōu)劣勢、害怕討厭的事物制定獎懲制度和發(fā)言展示規(guī)則。
2. 宣傳工作
(1)告知學生即將在數(shù)學課堂中實施“一幫一”教學,讓學生有心理準備,挑起學生的期望和好奇心。
(2)告知學生為什么要在班級中實施“一幫一”教學?實施的依據(jù)和目的是什么?實施后要達到什么效果?讓學生理解這個制度,配合教師做好每一步工作。為提高教學效果,師生共同努力成長。
(3)告知“一幫一”制度規(guī)則。讓學生熟悉制度、理解制度,若發(fā)現(xiàn)有不合理之處,提出修改建議。盡量讓制度適合該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更好地因材施教,提高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4)制度在每一次大考后都可以修改調整。若學生發(fā)現(xiàn)不合理或需要補充,都可以在調整前提出建議。盡量讓制度適合變化需要。
(5)師徒要學會互相尊重。師傅要學會看到徒弟的閃光點,用欣賞、贊美、表揚的語言去和徒弟溝通交流,不要用“蠢、笨、差”等容易傷害徒弟自尊心的話語來和徒弟溝通交流。徒弟的某些優(yōu)點是值得師傅學習的。師父要學會謙虛、嚴謹、慎言,做好言行的模范。徒弟要學會尊重、理解、感恩師父,充分利用師父的優(yōu)勢,積極主動、多思多問,在平常的學習中,要主動積極地協(xié)助師傅或者幫助師傅,心里面惦記著師傅的好,學會感恩師傅,用行動證明報答師傅。
3. 挑選師傅
以下幾點選擇建議僅供參考:
(1)數(shù)學學習成績比自己好。
(2)選擇自己聽得懂其講解的師傅。
(3)性格、擅長互補。
(4)紀律自控力互補,選擇能管得住自己或自己管得住師傅的人搭檔。
(5)忌選擇好朋友、談得來的同學、不愿意教自己但自己又喜歡的同學做師傅。
4. 師徒結對
主要是以數(shù)學成績?yōu)閰⒖迹瑪?shù)學成績排名前一半的同學為師傅,后一半為徒弟??紤]到初一數(shù)學相對高年級較簡單,易學易懂一些,數(shù)學基礎比較薄弱、學習習慣差的學生相對容易轉變,所以把主動權交給徒弟。徒弟主動找?guī)煾?,若師傅也愿意,師徒結對基本成功。教師把每對結對的原因了解好,并預測一下每對可能出現(xiàn)的負面效果因素,提醒師徒倆注意負面因素,在實施的過程中留意師徒是否發(fā)揮積極因素,避開負面因素,做好跟蹤教育。若一段時間后,教師發(fā)現(xiàn)師徒不適合結對,立即解除師徒關系,等待重新選擇時機?!耙粠鸵弧睌?shù)學教學模式,讓學生學會如何觀察、了解同學,怎樣與同學進行有效溝通,怎樣挑選適合自己的師傅,學會合作,為提高數(shù)學教學效果做好鋪墊。
5. 師徒座位表
心理學家發(fā)現(xiàn),如果給學習目標和學習活動配以相應的學習情景,將有助于達到教學目標。遵循區(qū)域原則或功能安排空間,可以發(fā)揮環(huán)境在課堂學習中的作用。在基本不變的座位形式下,安排特殊的數(shù)學課堂教學座位,在討論課堂里又采用暫時性的座位形式,讓學生根據(jù)自己要請教的對象選擇座位。數(shù)學課堂座位以班主任編的小組座位表為準,剔除徒弟,綜合學生的各方面情況,適當?shù)卣{整師傅的位置,然后安排徒弟與師傅一起坐,結合周圍同學情況,綜合考慮是否需要微調。最后讓學生看看是否有異議,再次調整后確定座位表。
(三)實施“一幫一”課堂教學
1. 課前準備。學生要把數(shù)學用到的書籍(練習冊、數(shù)學書、試卷、作業(yè)本、草稿本)和學習用具時刻準備好,在響預備鈴后馬上帶著所需資料坐到相應的位置上。讓學生有上數(shù)學課的心理行為,帶著新鮮感、激動和期望走進數(shù)學課堂。
2. 課前互查。師徒利用課前準備時間互相檢查練習冊完成情況和預習情況,對教師要求背的知識點、公式進行抽背默寫。
3. 課堂教學實施“一幫一”教學案例。教學設計要有師傅和徒弟討論的環(huán)節(jié)。根據(jù)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預設哪些問題、展示更適合徒弟(師傅)解決。預設如何引導師傅去調動徒弟的積極性,給徒弟壓力,讓徒弟去探究,主動詢問和思考探究問題;預設怎樣檢驗他們探究討論的效果。
(1)案例一:在學習了人教版七年級數(shù)學下冊平行線的概念后,讓學生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①在同一平面內,沒有公共點的兩條線段互相平行;②在同一平面內,如果兩條線段不相交,那么這兩條線段平行;③在同一平面內,沒有公共點的兩條射線互相平行;④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作平行線;⑤沒有公共點的兩條直線互相平行。
教師要求學生通過簡單說理或舉反例解釋錯誤選項為什么錯。在師徒討論中,教師逐步引導學生留意這五種說法的不同之處,思考不同之處對命題的正誤有沒有影響、有什么影響?意在引導和幫助師徒利用大腦風暴,通過前提條件“在同一平面內”和關鍵詞“是否有公共點”“是否相交”,直線、射線和線段間的區(qū)別,準確理解平行線概念。通過讓師徒舉例來檢查他們對關鍵詞的理解程度,比如同面和異面的區(qū)別、是否有公共點和是否相交所產生影響的異同。經過這樣的設計,充分調動每一個同學思考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并讓每一位同學的思考結果都得到展示和同學的認可,增強學生與其他同學活動和交流的興趣欲望;增強建設動機與探索動機,為學生實現(xiàn)表演動機提供機會;提高學生的觀察力、分析能力,滲透分類討論的思想方法,培養(yǎng)學生言之有據(jù)的習慣和有條理地思考、表達的能力。
(2)案例二:在學習了人教版七年級數(shù)學下冊“給一條直線a,經過直線a外的一點P,畫出已知直線a的平行線”后,讓學生讀下列語句,并按要求畫出圖形:①如圖1,過點A畫EF∥BC;②如圖2,在∠AOB內取一點P,過點P畫PC∥OA交OB于C,PD∥OB交OA于D。
【學生行為】 學生嘗試作圖,師徒交流討論。
【教師行為】 教師巡視,觀察學生作圖情況,引導學生審題分析,弄清題目要求做什么圖?根據(jù)題意判斷該題是屬于平行線作圖中哪一種考查類型?該類型要注意的地方和易錯點是什么?特別是第②小題,要注意點P的位置要求。
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很容易就能判斷出第①小題考查的是過直線BC外一點A,作直線EF∥BC。此操作較容易,所以邀請徒弟到黑板前按①要求作圖。
第②題中學生較難確定點P的位置。教師引導學生理解“在∠AOB內”是哪部分區(qū)域?點P能否在OA或者OB上?OA是什么線?經過教師的引導,師傅比較快地領悟到“確定點P的位置”這個難點和易錯點。這題難度大點,讓師傅到黑板上作圖。同時,建議師傅指導徒弟理解作圖,按要求完成練習。
通過練習中圖形的變換,難度的層層提高,訓練學生審題、理解題意、運用新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難度由低到高,讓師徒都能“吃飽”,有成就感,滿足學生的表演欲和探索欲望。
(四)實施“一幫一”課后工作
1. 互查互督,鞭策成長。師徒之間互相提醒、督促完成作業(yè),互相檢查課后作業(yè),互相學習,共同進步。鼓勵徒弟充分利用課間、放學后的時間請教師傅,徒弟問問題時要注意禮貌用語和文明行為,學會尊重、感恩師傅。師傅不要“擺架子”,要學會尊重、體諒、勉勵徒弟,激發(fā)徒弟學習的斗志和熱情,學會根據(jù)徒弟不明白的關鍵點,用言簡意賅、通俗易懂的語言把題講透講明白,提高自己的分析判斷力、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這樣能讓師徒都有所收獲,共同成長提高。
2. 結合實情,適時調整。對能發(fā)揮積極效應的師徒及時表揚,樹立榜樣作用;對產生消極效應的師徒結對要及時了解原因,給予協(xié)助、疏導引導教育,確實不適合結對的就立即停止結對。比如在課堂過程中,師徒常講話開小差,屢教不改;獨自埋頭學習,缺少互動和發(fā)言、討論思考等。在關鍵時刻,教師要果斷做出是否繼續(xù)進行該師徒結對的決定。
三、成效與存在的問題
(一)成效
首先,師徒座位設計為學生學習交流、展示思維的火花、互相幫助提供了更多機會,能增強師徒友誼與合作的默契,能使教師靈活安排活動,便于學生討論問題、解決問題。教師隔一段時間就變換一次學生座位,使每個學生都在“活動區(qū)”坐過,學生更有學習的激情和興趣。
其次,通過實施“一幫一”教學模式一年,學生學習數(shù)學充滿自信、活力,對數(shù)學問題愛問“為什么”,好尋根究底,遇到不懂的問題能做到虛心請教,積極及時解決問題,學生逐漸形成你追我趕的良好學風,數(shù)學成績在不斷進步。教師只需要做好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引導人,教學越來越輕松了。
最后,復習階段實施“一幫一”教學模式,成效更顯著。進入復習階段的師傅已基本掌握各知識點和解題方法,并能靈活運用,對知識的理解有一定的深度,有自己獨到的理解、解題方法技巧,講解水平和能力也較高,很需要機會和平臺展示,需要得到及時的肯定和調整。而徒弟在學習知識越來越多的情形下,不懂的問題積累得越來越多,疑難易錯點更加越來越搞不清,在緊張的復習階段,更需要有人及時幫助“排憂解難”,而教師往往是“遠水解不了近火”,不能及時給予援助幫助。復習階段中師徒的互動加速了師徒的成長。
(二)問題
個別學生不懂得選師傅,任意妄為。師徒之間成績差不多時,互相嫌棄,都覺得對方沒有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不尊重、不禮貌對待他人。師徒座位設計可能會產生紀律問題,要求教師有較好的課堂掌控能力。個別師徒片面追求加分,個別家長接受不了優(yōu)秀的孩子和后進生坐在一起。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提到人有生理、安全、歸屬、尊重和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耙粠鸵弧睌?shù)學教學模式為滿足學生各層次需要提供了機會和舞臺,突出了學生學習主體的地位與作用;強調讓學生親自體驗, 在經驗中發(fā)現(xiàn)屬于自己的知識;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關注學生的內在學習, 是依靠學生內在驅動、充分開發(fā)潛能、達到自我實現(xiàn)的學習,是一種自覺、主動、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小組管理模式下的“一幫一”數(shù)學課堂教學,可以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挑起學生探索實驗的動機,滿足學生與他人交流和展示自己思維成果的愿望,促進學生解決數(shù)學問題的積極性,提高數(shù)學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李方. 課程與教學基本理論[M]. 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范銘. 解讀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及其對教育的影響[J]. 時代教育,2007(10):114-115.
(責任編輯:淳? 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