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池
歌曲《同桌的你》里唱道:“你總說畢業(yè)遙遙無期,轉眼就各奔東西?!逼鋵崳瑢Υ髮W生來講,從邁入象牙塔的那一天起,畢業(yè)的里程碑就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一日又一日朝你我逼近。
關于未來從事什么職業(yè),在哪個城市立足,在十多年的求學路上,很多人都是迷茫的。當然,也有一些學生對未來規(guī)劃得很清晰,他們早早有自己的追求和理想,對考什么大學、讀什么專業(yè),從政、從商還是做學術,都有一套清晰明了的計劃。記得在大一第一次班會上,一名女生聲音清脆地做自我介紹,提到她夢想成為一名注冊會計師。大學期間,她始終成績優(yōu)異,并不斷考取會計相關證書。畢業(yè)后,她輾轉回到家鄉(xiāng)繼續(xù)深造,并順利考取財務類研究生,然后一直在自己篤定的財務領域深耕細作。
你看,有些人就是這么心無旁騖、目標明確。然而,對相當一部分學生而言,大學是一段上下求索的迷茫期。甚至有些學生對所讀的專業(yè)并非真心喜愛。
“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焙迷诖髮W有如此兼容并蓄的氣度允許我們用幾年時間去發(fā)現、求索、改變,在學校與社會之間為我們提供開闊的“緩沖地帶”。
在專業(yè)課之外,學校舉辦的各類競賽活動、講座為我們提供學習渠道;豐富多彩的社團也是我們了解自我、認識外界的有效途徑;在學校開設的就業(yè)輔導公開課上,老師會詳細介紹就業(yè)要領、面試技巧、職業(yè)規(guī)劃等知識。記得當時我們都熱衷于性格傾向測試,以期用專業(yè)的測試來定義自己。
作為一名工商管理系學生,大學期間,對經濟的遲鈍、管理的抵觸和對藝術的熱愛,使我度過了一段漫長的“身在曹營心在漢”的迷茫時光。為了填補心中的空洞,我時常泡在圖書館里讀一些閑書,以期給大學時光填補一些自以為是的充足。
許多次走進圖書館,我習慣性左轉,去社科、藝術類專區(qū)尋找喜愛的圖書,也熱衷于看各類經典歐美電影,在光影蒙太奇中體味古今傳奇、異域風情,并積極撰寫影評。因為這些被張榜公布的影評,我幸運地加入了學校媒體編輯部,時常與文字為伍,每天沉浸在文苑華章中不亦樂乎?;貞浧鹉嵌螣崆轱枬M的時光,只嘆“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在文字翩然中,時光漫步到又一季校園招聘會。盡管自己已做好充足的準備,用西裝革履、精致妝容、制作精良的簡歷包裝自我,但經歷幾場人潮如涌的招聘會后,便有些潰不成軍。偶有殺進復試的機會,又被后續(xù)的幾輪面試殘酷刷下。我不免反省究竟是哪個環(huán)節(jié)出了錯。
有些同學陸續(xù)簽署了三方就業(yè)協議,多是人事管理或市場營銷等崗位,而我依然兩手落空。一次次在失望和沮喪中自我否定,又在復試通知和等待下一輪面試中斗志昂揚、充滿期望,哭過、憤怒過、沮喪過、感動過,忘了投出過多少份簡歷,趕過多少趟公交車,復述了多少遍自我簡介,可始終被現實一次次拍打回原地。
我也會反省、總結,發(fā)現對于我們專業(yè),許多用人單位更看重學生的社交能力,早早拿到面試錄取通知書的多是一些性格活潑的學生。而招聘單位慣常使用的“無領導小組討論”時常成了我求職路上的絆腳石,這恰好驗證了我對自己性格和去路的判斷。
捫心自問,自己真心喜歡什么?是每天與各色人溝通,還是靜坐于格子間與技術為伍?是每天與邏輯性強的數字為伴,還是天馬行空做一些獨具創(chuàng)意的工作?這些曾經在我腦海中被掂量無數遍的問題,在畢業(yè)前夕依然沒有答案。
真正改變我就業(yè)觀的源于一次面試。那天,在一家招聘文秘的展位前,蜂擁著一群面試者,其中一名女生將自己發(fā)表的文字作品裝訂成冊遞交給用人單位,立即吸引了對方的注意。其實我也有這樣的資本和經歷,卻礙于專業(yè)一直被淹沒。
后來,我的求職意向不再漫無目的,而是在簡歷中加入了自己在文字領域的一番成績,在面試中坦承自己個性內斂,但思維發(fā)散。很快,一家科技公司就向我拋出橄欖枝。最終,在畢業(yè)前兩個月,我穿起職業(yè)裝早早到公司實習,在企劃部負責文案策劃工作,一邊調用文字,一邊深入市場,為營銷服務,實現了專業(yè)與愛好的完美融合。而我樂在其中,甘之如飴。
在漫長人生路上,畢業(yè)只是一個分叉口的界碑,你完全可以在此短暫停歇,總結經驗,認識自我,然后選擇一條自己喜歡、合適的道路走下去。
(作者單位:陜西省咸陽市愛爾眼科醫(yī)院)
(插圖:鄭毅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