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時光旅行》中的故事,如同黃海峰上一部小說《邯城之傾》,也是發(fā)生在邯城這樣一個本身是虛構的未來城市。像不少科幻小說一樣,它也是關于人工智能、虛擬世界和信息社會的,卻開拓了一系列新的空間,帶來了諸多新的啟示。
小說中的主人公生活在二零七二年。那時科技已高度發(fā)達,能造出虛擬世界,類似于元宇宙,但又不同,可以說是異化版的元宇宙。這是由人類、機器人、計算機系統(tǒng)合作而生的異世界。在那個世界里,時間可以變慢,只相當于現(xiàn)實時間百分之一的流速,甚至能更慢,理論上,壽可齊天,想在里面玩多久就多久,那不就是長生不老嗎。玩家僅僅是通過大腦的直接想象,便能生成相應的虛擬場景。因此這是很吸引人的。人去那里,是要做在現(xiàn)實世界做不到的事情,逃避現(xiàn)實中平庸乏味的人生??梢哉f,這樣的世界便是實現(xiàn)夢想的烏托邦。
主人公在虛擬世界的旅行中為自己選定時代和目標,是回到二零三二年的邯城。在小說中他總共進行了兩次旅行。第一次的目標是讓自己進入城中最高的最現(xiàn)代化的智能大樓,在那里占有一間辦公室,這是邯城很多下層人夢寐以求的。第二次追加了夢想,不僅要住進大樓,還要成為影響時代的風云人物。那么有了虛擬世界,是否就能做到呢?我以前看元宇宙的文章,覺得是可以的,因為在虛擬世界里,你可以化身為超級英雄,上天入海,無所不能。哪怕現(xiàn)實生活中是乞丐,在那里也能做國王,甚至做神靈。
但《虛擬時光旅行》的有意思之處,便是對這個問題做了更深入細致的探討。我感到,它提出了一個命題:未經挑戰(zhàn)而輕易得到的幸福,能否叫做幸福?這部小說是一場思想實驗。在作者的“安排”下,主人公的兩次旅行,都會遇到挑戰(zhàn),分別來自AI和智力超群的人類成員。他們陪伴主人公一道回到二零三二年的邯城,卻作為對立面,為其實現(xiàn)愿望設置障礙。這個小說就這樣展開了,沖突不斷,懸念眾生。
一方面,主人公似乎力量超群。比如第一次旅行中,他僅需動一下念頭,便想象出自己有十億元存款,而且虛擬世界真的能按照算法為他生成這些錢。但是AI卻設置了障礙讓他雖有錢卻取不出來。如果一定要取出來,則需要費盡精力去找到一個同伴,又規(guī)定必須兩人都不犯罪,才可以取出和花掉錢。主人公擁有二零七二年的人的智慧和知識,在二零三二年的世界找到一份工作不成問題,但是AI卻讓他在上班時因為經常堵車而遲到。他尋找偶遇的NPC的努力也流產了……這樣他最終以失敗者的身份回到了現(xiàn)實世界。
在第二次旅行中,主人公展現(xiàn)了更厲害的法力。他利用未來世界的數(shù)據知識,創(chuàng)立了一個全邯城最大的數(shù)據公司,靠數(shù)據指數(shù)分析賺得大錢,并設法讓個人信息商業(yè)化。他根據數(shù)據給城民劃分三六九等,制造良民指數(shù),把良民指數(shù)與收入掛鉤,或至少與福利和行為掛鉤。他做到了影響商品價格,乃至影響市長的當選。他不是國王,而是一個“懂天氣的人”,不需要做什么,只需擁有信息,便無為而治。他知道所有市民的底細。那些早先有過隱瞞行為的人都會付出沉痛代價。但盡管如此,他還是失敗了。他設計了一個尋找最完美女性的活動,要找到他失落的NPC,她的精神和身體都要是純真的,甚至一見鐘情也可以用人工制造出來,然而最終發(fā)現(xiàn),純真的人不會選擇他,因為一個用游戲考驗人心的人是不值得去愛的。他的帝國也因此瞬間崩潰。他再次回到了現(xiàn)實。他的這次失敗在哪里呢?小說指出,是因為他耍盡了機關——追加夢想,讓搭擋出局,不接受有缺陷的初戀女人,用游戲考驗人。
小說似乎在暗示一條定律的存在:在虛擬世界,始終會有挑戰(zhàn)者這個角色,而這是為進入虛擬世界的人們設置障礙,使其不能隨心所欲達成目標。這才讓虛擬世界充滿刺激,形成最精彩的“腦力對賭”。這也是這個小說很有意思的地方。最近聽到有學者說,人要沒有挑戰(zhàn),獲得的幸福感也就沒有太大價值。即便玩家可以設置一些挑戰(zhàn),也是他自己的設置的,是可控的,跟真實的挑戰(zhàn)不同。但在《虛擬時光旅行》里,設計挑戰(zhàn)的任務交給了了AI和高智商人類。這造成了巨大的懸念,使玩家不能掌控事件進程。挑戰(zhàn)者總能在規(guī)則之內制造麻煩。當NPC是獨立的而無法控制時,仍可以通過制造第三方事件比如地鐵里的一場洪水來進行制約。這就揭示了一個更深的哲學命題:即便元宇宙,它也是不自由的。在追求終極幸福時,幸福反而不能真正得到。盡善盡美如果能唾手可得,那么也就意味著它要在瞬間失去。盡管技術和規(guī)則是允許的,但一個人仍然“無法決定自己頭腦中的東西”。小說進而提出一個觀點:“人生如果一到選擇時就擲骰子,沒準比一輩子勞動去選擇的結局還好。”
但這遠遠不是一個講述聰明反被聰明誤的道德故事,它不是那么簡單。小說探討了未來信息社會的復雜性。作者作為有法學背景的人,設計了《信息法》。根據此法,個人信息不可侵犯是一條鐵律,但這里面仍有漏洞,“個人很少記錄自己,只有系統(tǒng)在記錄,且使用個人信息者不是‘人,是系統(tǒng)本身。”信息權和物權是什么關系呢?信息權是一種物權。但又賦予個人信息雙重性:個人物權,又應歸公共權。只要巧妙設計一套方法,就能做到讓個人信息可以轉讓、抵押,進而出賣。為此制定了兩條原則:一是任何人不可以完全獲知一個人的所有法律意義上的信息,包括他自己;二是每個人的信息應分別儲存在三個基礎系統(tǒng)中,任何系統(tǒng)都不能掌握關于一個人的所有信息。這些都構成了虛擬世界運行的底層邏輯,因此這個故事是一個少有的建構在法律假想基礎上的科幻小說,它對元宇宙運行的司法理論和實踐進行了前瞻性的探討。
作品詳盡刻畫了未來可能出現(xiàn)的人工智能,提出世界缺了人也可以,只要有人工智能矩陣做助手,便能搞定一切。只有AI是絕對誠實的,而人的誠實,永遠是相對的和有限的。如果科技足夠發(fā)達,一個人不懼孤獨,他加上機器矩陣,就可以統(tǒng)治一個星球。這一幕很可能會在未來成為現(xiàn)實,它將帶來社會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問題在于,即便如此,能否使人類愿望得到前所未有的滿足?小說已經作出回答。小說隨之而來提出了一個問題:AI是否應該具備“善心”?什么才是“善心”?
小說是以“旅行”為題的,寓意著我們的人生都是一場旅行。那么怎么看這個旅行的意義呢?小說似乎認為,哪怕在所去到的世界中,也無法達成既定目標,這仍然可以算作一次成功的旅行。因為它增加了認識。人生的價值可能就在于增加認識,而不一定是獲得成功和幸福。在這個意義上,虛擬世界對現(xiàn)實世界才產生了重要影響,它為現(xiàn)實世界帶來了更豐富的認識。小說中寫到的陪人玩的人類,在虛擬世界待了上百年,獲得的生活認識和經驗太多,以致自身已像老人,她便不想再去了,而僅想回到現(xiàn)實世界。那么,這個人在回到現(xiàn)實世界后,也一定已經變了,她跟沒有去過元宇宙的人再也不同了。她是否將以老人的智慧和經驗,來改造現(xiàn)實世界? 這里留下了懸念。這部小說帶來了大膽廣闊的暢想空間,對虛擬世界道德、信息化對人的控制、腦力想象形成實景進行了想象和探討,也揭示了虛擬世界蘊藏的無限可能性,而這里面的許多問題至今還被人們忽視。
2071年
最可以窺得時代特點的好辦法,是得知那個時代人們的夢想。美麗卻風景單一的草原上,人們有過征服夢,騎馬奔去,涌動的熱血流經之處,各種各樣都可占得;古代穿著長仙袍的老少學子們離鄉(xiāng)赴京趕考,官夢,在很長一個時期里占據主流;駕駛木帆船穿越兇險海洋的人們涌上新大陸,因為他們聽說先前離開的鄉(xiāng)民們在這里淘到了金子。有些夢想跨越時代經久不衰,比如想高嫁的女人在每個時代都很多,那是女人們階層跨越夢實現(xiàn)的捷徑,可見所有的時代都有共通的地方。我有時候跟人扯到這些夢想的時候,他們說這不是夢想,這只是欲望而已,但欲望與夢想有什么分別呢,我從來就不曾弄清。我習慣性去查網絡,什么是夢想,它給的定義模糊又不確切,只是說期望、目標云云,根本無法表達其遙遠、誘惑又逐人執(zhí)著追求的魔幻特質。關上電腦的我,看著空黑屏幕,腦子里冒出一個夢想的歪定義:凡夢想,都是所處環(huán)境天花板外的東西。
我以這個夢想定義去度量我們的時代——我所在的2070年代,最富時代特色的夢想是什么?我的結論是旅行。它分為兩類——去太空旅行,或是去過去旅行。在這個星球上,只有這兩件事是環(huán)境外的,剩余的都完美分配好了,都根據條件可得。對這個時代的男人們來說,當官夢征服夢淘金夢富裕夢皆不可得,只有“旅行”稱得上夢想了。在這僅有的兩個時代夢想中,普通人只有資格申請后一種,因為去太空是篩選后的最優(yōu)秀人們的專屬,也就是說有些人天生就自帶夢想門票,而另一些人根本求夢無門。去過去,只有這個稱得上夢想了!而且它幾乎沒有門檻,非常平民化,但問題是價格十分昂貴,完全超出我這位碼農和絕大多數(shù)城民的能力之外。
所以,我沒有夢想心安理得。不僅如此,依照我的天花板理論,我也沒覺得我周圍的人中,誰能有夢想。但還是有不少人對我的天花板理論不以為然,其中有位同事趴在我耳邊告訴我,他的夢想就是坐進兩米外的公司銷售部部長辦公室?!巴偈挚傻弥锓Q不上夢想?!蔽颐摽诙?。另一位則探過來說在元宇宙中統(tǒng)治一個擁有千萬子民的子宇宙絕對稱得上夢想。“不夠美好的事稱不上夢想?!蔽倚χ员恰!澳悄愕膲粝胧鞘裁矗俊彼麄兎磫栁?,我說:“我就沒有夢想?!?/p>
朋友們,沒有夢想不必有什么不好意思,與其有一個錯誤的夢想,不如不要。這正是時代的好處:沒有夢想,也可以過得很不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