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芳
[摘要] 文章基于梳理單元整體觀的內涵,通過案例闡述基于單元整體觀而進行語篇教學設計的原則:從課程大觀念出發(fā),有層次地實現語篇意義理解的深度學習;從單元教學目標出發(fā),設計課時目標和主題意義探究活動;整合單元教學語篇,反向驅動前端的學習內容與活動設計。
[關鍵詞] 單元整體觀;單元整體教學;單元目標;課時目標
一、單元整體觀的內涵及意義
基于大觀念的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是指教師基于課程標準,圍繞特定主題,深入解讀、分析、整合和重組教材等教學資源后,結合學習主體的需求,搭建起的一個由單元大主題統(tǒng)領、各語篇子主題相互關聯(lián)、邏輯清晰的完整教學單元,使教學能夠圍繞一個完整的單元主題設定目標,引導學生通過對不同單一語篇小觀念的學習和提煉并建立關聯(lián),生成基于該單元主題的大觀念。單元整體教學中各個課型各有側重,但又緊密圍繞單元主題意義,凸顯單元大主題及各子課題的豐富內涵。因此,開展單元整體教學設計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有助于教師將長遠的育人課程目標分解并凝煉成單元核心價值,確定基本的主題領域(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自我),思考該主題蘊含的核心意義和價值取向;有助于教師對單元各語篇作整體研讀,從而建立板塊間內容的有機關聯(lián),剖析各子主題語境和語篇類型,統(tǒng)籌安排相關文化知識和語言知識;有助于教師在單元主題和目標統(tǒng)領下整合教材和課外教學資源。其次,通過單元整體教學,教師能夠有效整合處置各板塊資源,從多種角度和層次的輸入圍繞同一主題布局單元活動;有助于教師由單元主產物驅動逆向設計和布局各個板塊的活動輸入。其三,它使教師平衡廣度與深度,融通形式與意義,重視圍繞單元主題,推進意義探究層次,以學生的理解為基礎,促進吸收內化。也就是說,教師能從更宏觀的角度,力求創(chuàng)意產出,融入表現性評價。所以說,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旨在為完整主題意義探究而服務,能夠改變學生孤立的、淺層的、碎片化的學習方式。
二、高中英語教學中單元整體教學的實施原則
開展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第一,教師要從課程大觀念出發(fā),有層次地實現語篇意義理解的深度學習;第二,必須從單元教學目標出發(fā),解讀單元教學語篇,設計課時目標和主題意義探究活動;第三,整合單元教學語篇,反向驅動前端的學習內容與活動設計。下面以譯林版《牛津高中英語》為例,探討單元教學整體性設計的原則。
(一)有層次地實現語篇意義理解的深度學習
單元主題意義探究需要教師依托主題意義和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活動,從英語學習活動觀的視角重新審視課堂教學設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有層次地實現語篇意義理解的深度學習。教師應貫徹課程標準所提出的英語學習活動觀的三個層次:學習理解、實踐應用和遷移創(chuàng)新,引導學生從事實信息的獲取到隱含信息的推斷,并結合現實進行思考。
譯林版《牛津高中英語》選擇性必修二 Unit3 The
future is in our genes圍繞基因展開,在制定單元整體教學目標后,教師應思考如何有層次地引領學生探究語篇的主題意義。
在學習理解類活動中,教師通過讀前問題:What do you know about genes?What role does genome editing play in our lives?激活學生對基因話題已有的背景知識。然后重新關注標題的深層含義“The future is in our genes”,并追問:Do you predict that the author will take a positive or negative attitude towards genome editing?How do you know this?以此把握標題與內容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和相互呼應。
在應用實踐類活動中,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查找具體語句,分析演講者的情感態(tài)度:How does the lecturer feel about genome editing?Find evidence from the lecture transcript to support your opinion.并讓學生在下列句子中填入總結性詞語:Genes:They are critical ____. Genome editing:It will lead to ____. Appropriate controls on genome editing:They make sure ____.這樣的活動設計引導學生既了解基因和基因組的概念和作用,又思考這一技術的不正當使用可能引發(fā)道德層面的問題。進而探究和深入思考以下問題:Genome editing makes it possible to change our approaches to health care,but what plays the decisive role in taking advantage of genome editing? 基因組編輯技術潛在風險的分析提醒學生要理性思考,以嚴謹、科學的態(tài)度辯證地看待醫(yī)學發(fā)展。這樣文本承載的主題意義重新回歸提煉的問題:What controls can we put in place to make sure that genome editing will work to our advantage?
在遷移創(chuàng)新類活動中,教師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力,自由表達對“設計嬰兒”的看法:What do you think of “designer babies”?然后鼓勵學生從倫理道德、人類生存以及社會穩(wěn)定等層面,針對基因組編輯這種新型醫(yī)學技術提出自己的見解,培養(yǎng)學生理性思考的能力。此后學生發(fā)散思維,對“設計嬰兒”有更深層的理解和思考:Whether creating designer babies is good or not depends on how we use it and how it can benefit human beings.
基于以上對單元內容和單元整體目標的梳理和整合,單元內容不再呈現為碎片化,而是構成了層次分明、關聯(lián)緊密的單元框架圖。教師基于對整個單元內容的清晰和全面的把握,可以在分課時教學中,定位所授課語篇在單元中的位置以及對形成單元大觀念的作用,形成對單元主題的深層認知。
(二)所有活動設計必須從單元教學目標出發(fā)
基于每一個學生對具體語篇的深度學習是實現單元目標的關鍵所在,下面用The art of painting單元的第一個閱讀語篇First impressions為例來探討從單元整體出發(fā)設計閱讀教學活動。通過深入研讀單元內容,我們對該單元中各語篇的主題意義進行了整合,并根據各語篇意義之間的關聯(lián),提煉出學生需要逐層建構的單元教學目標:認識什么是繪畫藝術,知曉如何探究繪畫藝術的內涵,理解繪畫藝術背后的文化。
基于以上單元教學目標,教師確定的閱讀語篇First impressions課時教學目標:本堂課結束后,學生能夠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和寫作意圖;獲取和整合信息,了解印象派畫家的創(chuàng)作風格及其影響;解讀文本標題的雙重含義;賞析印象派畫家的作品;加深對印象派創(chuàng)作風格的理解。
內容和目標確定之后,教師要從學生已有的主題知識和經驗出發(fā),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chuàng)新)的理念,通過優(yōu)化問題設計,豐富文本解讀活動,引導學生學習理解文本內容;通過學生觀點分享的方式實現對所學內容的應用實踐;最后以學生合作探究和書面呈現的方式落實遷移創(chuàng)新。
在學習理解類活動中,教師首先呈現學生比較熟悉的西方繪畫大師梵高的代表畫作——星夜,通過讓學生說出有關這幅畫作的相關信息來激活他們的背景知識并引出本課話題。同時思考并回答問題:When youre appreciating the famous painting“Starry Night”,do you know where the original painting is kept?Whats your first impression of it?What feelings does it convey to you?從而引出本課的關鍵詞匯impressionism。
在此基礎上,學生圍繞What is the travel journey about?這一問題,進入概括整合的環(huán)節(jié)。學生快速閱讀文本,通過完成段意配對來對文章大意進行歸納,概括出文本的脈絡,掌握文本主題和結構。同時,教師引導學生關注贊美畫家們及其名作的句子:
(1)It is amazing that every time Monet studied this simple scene,he brought the ponds beauty to the canvas in a unique way.(贊美畫家Monet)
(2)When I saw it up close,I was struck by the small areas of light across the painting,and the way the soft edges of the figures seemed to mix together.(贊美畫家Renior)
以上活動目的在于引領學生分析文化內涵,尋找作品所表達的情感。此時,教師啟發(fā)學生思考怎樣欣賞名畫這一問題,進一步激活學生的經驗認知。課前,教師從網上下載并分類整理好四位畫家的部分名作,并制成視頻。利用視頻將介紹四位畫家的聲音、名畫、文字集于一體,建立動態(tài)的融合聲、光、色、圖俱佳的教學氛圍。學生觀看視頻后,集體朗讀PPT上呈現的古希臘詩人Simonides有關的佳句:Painting is silent poetry,and poetry is painting that speaks.接著,就進入應用實踐類活動。教師引導學生聚焦與討論文本標題,這是文本主題意義探究的過程。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title of this travel journal First impressions?Why?學生深入閱讀文本后對文章標題做出正確解讀,體會標題的雙重意義。至此,完成本課教學目標①②和③。
在遷移創(chuàng)新類活動中,通過圍繞文本主題意義的追問Why did like-minded artists seek liberation from the rules
of the old style?(為什么志趣相投的印象派畫家們尋求擺脫舊的繪畫風格?)推動學生思考,挖掘出當我們面對傳統(tǒng)時,創(chuàng)新才是明智之選的價值觀。Monet did 250 paintings of the same water lily pond. What have you learned from Monets experiences?通過這位印象派藝術大師的相關背景知識的學習,學生不但培養(yǎng)了堅韌不拔的理想信仰,更重要的是莫奈執(zhí)著的拼搏精神能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并將之內化為個人的意志和品行,以此完成本課教學目標④。在課后作業(yè)中,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以書面表達的形式輸出語言,加深對印象派創(chuàng)作風格的理解,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也檢驗學生對文本主題意義的理解。
1. Write an essay on the changes of paintingsstyles and your attitudes towards these changes.
2. If you are asked to make a brochure of the Musee d
orsay,please write a travel guide of the Musee dorsay.實現知識的遷移創(chuàng)新,完成教學目標⑤。
(三)反向驅動單元語篇前端學習內容與活動設計
反向驅動前端的學習內容與活動設計,能夠使教師有效整合處置各板塊資源,并布局單元活動;通過學生的輸入、理解等學習體驗過程,促進學生對學習內容的吸收與內化。
以本單元的終端產品(用英語介紹一位畫家及其繪畫風格,制作一份海報)反向驅動前端的學習內容與活動設計,包括調整板塊學習的順序:閱讀理解語篇,語法部分的語篇,綜合技能部分的語篇,拓展閱讀語篇。這些或在語篇內容上、或在語篇結構上、或在詞語表達上都可以為寫作服務。所以,教師在拓展閱讀語篇教學后,設計了寫作任務:
你校英文報Famous Paintings欄目面向全校學生開展征文活動。請你根據所給提示,用英語寫一篇短文介紹北宋畫家張擇端的名畫《清明上河圖》。
1.審題定調
本寫作任務要求用英語介紹一幅中國名畫,屬于說明文。短文應包括這幅名畫的基本信息、特征和內容以及人們對它的評價。
2.謀篇布局
根據提示內容,本寫作任務可分為三部分:介紹這幅名畫的基本情況,如名稱、作者等;具體介紹這幅名畫的特征及內容;總結全文。這些語篇內容上、語篇結構上、詞語表達上的多種角度和層次的輸入,為本單元的終端產品——寫作的產出搭好了支架。
從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反向驅動前端的學習內容與活動設計能平衡教學內容的廣度與深度,融通形式與意義,重視圍繞單元主題,推進意義探究層次,以學生的理解為基礎促進吸收內化。也就是說,教師能從更宏觀的角度,力求創(chuàng)意產出,融入表現性評價。
三、結語
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的價值在于從學科大觀念的視角出發(fā),充分挖掘單元的育人價值。它非常重視語篇研讀和主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強調與學生已有知識建立關聯(lián),圍繞具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任務設計活動,引導學生開展意義探究,形成穩(wěn)定持久、深刻內化和隨時遷移的觀念意識和審美價值。讓學生感悟每一語篇在文字背后所蘊含的深刻價值,實現了多種角度和層次的輸入,特別是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整合性學習,主要通過主題、語篇、知識(語言與文化知識)、技能、策略等維度,達到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