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銀鳳,羅磊,宋麗麗,李志剛
河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河南 鄭州 450008
順鉑聯(lián)合5-氟尿嘧啶(PF)是臨床治療食管癌首選方案,可有效控制腫瘤生長,降低患者5年病死率[1]。但由于化療藥物不良反應較大,導致患者化療期間易出現(xiàn)惡心、嘔吐癥狀,不僅增加患者痛苦,也會對化療效果造成影響[2]。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減輕患者化療相關惡心、嘔吐癥狀,對提高化療效果尤為重要。胃復安屬于多巴胺拮抗劑,經穴位注射后可發(fā)揮較好的止吐效果,但部分患者效果欠佳[3]。因此,仍需要尋找一種可以與胃復安穴位注射聯(lián)合應用于化療相關惡心嘔吐患者中,以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掀針療法是將小型針具較長時間埋藏在固定穴位的皮下或皮內,持續(xù)刺激穴位,可快速減輕惡心嘔吐[4]。結合掀針療法的作用機制,考慮在胃復安穴位注射的基礎上加用掀針療法,可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鑒于此,本研究就掀針聯(lián)合胃復安穴位注射在化療相關惡心嘔吐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做以下分析。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在河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接受PF方案化療期間出現(xiàn)惡心、嘔吐的64例食管癌患者,依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64例患者隨機平均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組男20例,女12例;年齡45~78(61.65±4.26)歲;腫瘤淋巴結轉移(tumor node metastasis classification,TNM)分期[5]:Ⅱ期18例,Ⅲ期14例。對照組男22例,女10例;年齡47~76(61.78±4.33)歲;TNM分期:Ⅱ期15例,Ⅲ期17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診斷標準食管癌符合《外科學》[6]中相關診斷標準,且經內鏡下病理活檢確診;中醫(yī)診斷:符合嘔吐病癥[7],屬于寒邪犯胃證,主癥:嘔吐食物殘渣、惡心,次癥:胸悶、頭痛,舌脈:苔白膩,脈浮滑。
1.3 病例納入與排除標準(自擬)①符合上述診斷標準;②TNM分期為Ⅱ—Ⅲ期;③均接受PF方案化療,且化療期間出現(xiàn)惡心、嘔吐癥狀。排除標準:①化療前1周內已存在惡心、嘔吐;②既往有消化道潰瘍、幽門梗阻、電解質紊亂等可引起惡心嘔吐的疾病史;③嚴重臟器功能異常;④其他惡性腫瘤;⑤近期內使用過止吐藥物。
1.4 治療方法兩組均接受常規(guī)止吐藥物治療,如化療前20 min靜脈注射格拉司瓊(北京益民藥業(yè),批號:20190423,規(guī)格:3 mL3 mg)3 mg+50 g·L-1葡萄糖注射液50 mL。
1.4.1 對照組行胃復安穴位注射治療:于次日化療前20 min分別穴位注射胃復安(通用名為甲氧氯普胺注射液,江蘇朗歐藥業(yè),批號:20190524,規(guī)格:1 mL10 mg)20 mg;選取足三里穴行穴位注射;使用5 mL一次性注射器垂直進針1~2寸,若患者出現(xiàn)得氣感,將胃復安推入,退針后用無菌棉簽按壓穿刺點,并按揉1 min左右。連續(xù)治療3 d。
1.4.2 研究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給予掀針治療。于化療前20 min行掀針治療,于雙側腕橫紋上2寸處取內關穴,常規(guī)酒精消毒后,將掀針(蘇州醫(yī)療用品廠有效公司,規(guī)格:0.22 mm×1.50 mm)用鑷子夾住刺進穴位,使用醫(yī)用膠布固定后,留針3 d。常規(guī)治療及胃復安穴位注射治療方法同對照組。
1.5 觀察指標
1.5.1 中醫(yī)證候積分自擬惡心、嘔吐中醫(yī)證候積分[7]:0分:癥狀消失;2分:惡心感輕微,對飲食無影響,每天嘔吐1~2次;4分:惡心感明顯,對飲食造成一定影響,每天嘔吐3~5次;6分:惡心感強烈,無法進食,每天嘔吐>5次。
1.5.2 惡心、嘔吐消失率統(tǒng)計患者惡心、嘔吐情況,計算惡心、嘔吐消失率。
消失率=癥狀消失例數(shù)/n×100%
1.5.3 生存質量治療前、化療結束時,采用癌癥患者生存質量測定量表體系(quality of life instruments for cancer patients,QLICP)[8]評估患者生存質量,量表包括軀體功能(7個條目)、社會功能(6個條目)、心理功能(12個條目)及共性癥狀與不良反應(7個條目),4個維度,共32個條目,每個條目評分1~4分,量表總分32~128分,分數(shù)越高則生存質量越好;量表的克朗巴赫α系數(shù)為0.880,各維度克朗巴赫α系數(shù)為0.610~0.850。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治療后,兩組患者惡心、嘔吐積分低于治療前,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M(P25,P75),分]
2.2 兩組患者治療后惡心、嘔吐消失率比較治療后,研究組患者惡心、嘔吐消失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惡心、嘔吐消失率比較 例(%)
2.3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生存質量比較化療結束時,兩組患者QLICP中軀體功能、社會功能、心理功能及共性癥狀與不良反應評分均高于治療前,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生存質量比較 分)
PF方案可有效殺滅合成期的腫瘤細胞,干擾腫瘤細胞增殖,在食管癌的治療中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9]。但由于化療藥物在殺滅腫瘤細胞的同時,會對正常細胞造成損傷,進而引起嚴重的惡心、嘔吐,影響患者治療效果,加重患者身心負擔[10]。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改善患者化療相關惡心、嘔吐癥狀尤為重要。
化療相關惡心、嘔吐主因六淫侵襲所致,其中以風邪為主,可傷軀體上部,引起惡心、嘔吐的發(fā)生[11]。胃復安主要是通過抑制5-羥色胺受體、多巴胺受體的表達,提高嘔吐中樞的反應閾值,起到中樞性止吐作用[12]。胃復安穴位注射屬于中西醫(yī)結合治療,主要以經絡理論為依據(jù),將少量的胃復安注射入陽性反應點或相應的穴位,如足三里穴,通過藥穴交互作用,迅速激活藥物藥效,并持久產生作用,進而減輕患者惡心、嘔吐癥狀[13]。但由于胃復安止吐效果有限,部分化療患者惡心、嘔吐癥狀緩解效果并不理想[14]。因此,考慮在胃復安穴位注射的基礎上聯(lián)合使用掀針療法。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惡心、嘔吐中醫(yī)證候積分顯著低于同期對照組,惡心、嘔吐消失率低于對照組,說明掀針聯(lián)合胃復安穴位注射可有效減輕化療相關惡心、嘔吐患者消化道癥狀。分析原因在于,內關穴屬于手厥陰心包經,可通陰維脈,而手少陰心經與膈肌關系密切,具有降逆和胃、寧心安神之效,可治情志失調、胃脘痛等病癥[15]。內關穴為八脈交會穴,可降逆止嘔、寬胸和胃,通過掀針刺激內關穴,可發(fā)揮止嘔之效[16]。此外,通過內關穴掀針還能夠刺激患者的免疫監(jiān)視系統(tǒng),有利于患者免疫功能的提高,進而對延髓化學嘔吐中樞產生作用,減輕患者惡心、嘔吐癥狀[17]。將掀針刺入并固定于患者的腧穴處,經長效、柔和的刺激,可使腧穴經絡得到疏通、氣血得以運行,進而發(fā)揮調節(jié)臟腑功能的作用,減輕患者化療所致的惡心嘔吐癥狀。
化療相關惡心嘔吐不僅會提醒患者疾病的存在,也會使患者產生負面情緒,對患者生存質量造成影響[18]。因此,本研究觀察了兩組患者化療結束時的生存質量,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QLICP中各維度評分高于對照組,提示掀針聯(lián)合胃復安穴位注射可改善化療相關惡心嘔吐患者的生存質量。上述結果考慮主要是由于內關穴掀針不僅能減輕患者化療引起的惡心、嘔吐癥狀,還能夠減輕患者因軀體不適引起的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進而提高患者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等[19]。此外,內關穴為止嘔要穴,且取穴容易,不受患者年齡、時間影響,可隨時對患者行掀針治療,不會增加患者的心理負擔,有利于患者化療期間生存質量的提高。
綜上所述,掀針聯(lián)合胃復安穴位注射可有效減輕化療相關惡心嘔吐患者消化道癥狀,改善患者生存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