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霞,田姍姍,王營娟,劉建宇
(蘭考三農(nóng)職業(yè)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0)
大黃魚(Larimichthys crocea)俗稱黃花魚,營養(yǎng)價值高,蛋白質(zhì)高達15%~19%,含有人體所需的必需氨基酸[1]。風味由氣味和滋味組成,獨特風味的形成受自身風味前體物質(zhì)降解、氧化和其他復雜反應等綜合影響[2-3],對水產(chǎn)品滋味貢獻較大的水溶性呈味物質(zhì)為游離氨基酸和呈味核苷酸,已廣泛運用于滋味評價中[4-5]。本文對養(yǎng)殖大黃魚凍藏期間滋味物質(zhì)變化進行了分析,以期為水產(chǎn)品貯藏提供參考。
選購大黃魚20 尾,每尾500 g 左右;L-8800 氨基酸自動分析儀,日本日立公司;2690/5 高效液相色譜儀,美國Waters 公司。
1.2.1 游離氨基酸測定
測定方法根據(jù)文獻[6]略有改動。稱取2.0 g 樣品(精確到0.000 1 g)加入15 mL 5%的三氯乙酸溶液,勻漿,超聲5 min,靜置2 h,4 ℃下離心(1 000 r·min-1,10 min),取 上 清液5 mL,用6 mol·L-1NaOH 和 1 mol·L-1NaOH 調(diào)pH 值 至2.2,用超純水定容至 10 mL,經(jīng)0.22 μm 水相濾膜過濾,全自動氨基酸自動分析儀檢測。
1.2.2 呈味核苷酸測定
根據(jù)文獻[7]修改如下。整個測定過程均在0 ~ 4 ℃下操作,稱取5 g 樣品(精確到0.000 1 g)加入 10 mL 10%高氯酸(PCA)均漿,超聲5 min,4 ℃下離心(10 000 r·min-1,15 min),取上清液,沉淀用5 mL 5% 的PCA,再離心取上清液,合并2 次上清液,用6 mol·L-1和1 mol·L-1的KOH 溶液調(diào)pH 至6.5,靜置30 min 后定容至50 mL,搖勻,用水相0.22 μm 的濾膜過濾,高效液相色譜儀檢測分析。
1.2.3 儀器條件
(1)全自動氨基酸自動分析儀。流動相:pH為3.2、3.3、4.0、4.9 的檸檬酸鈉和檸檬酸的混合緩沖液以及質(zhì)量分數(shù)為4%的茚三酮緩沖液;離子交換色譜柱 (4.6 mm×60 mm,3 μm),分離柱溫度:57 ℃;1 通道流速:0.4 mL·min-1;2 通道流速:0.35 mL·min-1。
(2)高效液相色譜儀。ODS-3 色譜柱(4.6 mm× 250 mm,5 μm); 流動相:A 為100% 甲醇,B為0.02 mol·L-1pH 值為6.5 的磷酸二氫鉀和磷酸氫二鉀混合溶液;進樣量10 μL;等梯度洗脫:流速 1 mL·min-1,柱溫28 ℃,檢測波長254 nm。
1.2.4 鮮味評價
(1)滋味強度值。滋味強度值(Taste Activity Value,TAV)[8]按式(1)計算。
式中:C為滋味物質(zhì)的絕對含量,mg/100 g;T為滋味物質(zhì)的味道閾值,mg/100 g。
(2)味精當量。味精當量(Equivalent Umami Concentration,EUC)[9]按式(2)計算。
式中:ai為鮮味氨基酸[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含量,g/100 g;bi為鮮味氨基酸轉換系數(shù)(Glu為1,Asp 為0.077);aj為呈味5’-核苷酸[次黃嘌呤核苷酸(IMP)、腺嘌呤核苷酸(AMP)]含量, g/100 g;bj為呈味核苷酸轉換系數(shù)(IMP 為1,AMP為0.18);1 218 為協(xié)同常數(shù)。
游離氨基酸是通常呈鮮、甜和苦味等不同滋味的水溶性呈味物質(zhì)。如表1 所示,隨著凍藏時間的延長,游離氨基酸總量(ΣFAA)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凍藏180 d 時ΣFAA 含量最高(103.24 mg/100 g),其次為270 d,0 d 和90 d 最低;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絲氨酸和脯氨酸這些對滋味呈積極貢獻的鮮、甜味氨基酸含量變化趨勢類似,均在第180 天時含量達到最大值,且與0 d 相比,第180 天甘氨酸、絲氨酸和脯氨酸含量顯著增加(P<0.05),與90 d 相比,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含量顯著增加(P<0.05);隨凍藏時間延長養(yǎng)殖大黃魚肌肉中ΣUAA 和ΣSAA 變化趨勢基本一致,均呈現(xiàn)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趨勢,均在第90 天最低,第180 天最高;而ΣBAA 在整個凍藏期間無明顯變化。由表1 知,共檢測出AMP 和IMP兩種呈味核苷酸,其中IMP 的含量較高,且呈現(xiàn)逐漸下降趨勢,這兩種核苷酸具有增鮮協(xié)同作用[10]。呈味核苷酸總量隨凍藏時間的延長呈顯著下降的趨勢(P<0.05),整個過程AMP 含量變化趨勢為先上升后下降,第90 天達到最大值(27.00 mg/100 g), 這可能是因為凍藏前期大黃魚體內(nèi)AMP 的生成速率>降解速率,從而使AMP 的總含量得到了一定的積累,90 d 后,隨凍藏時間延長AMP 含量發(fā)生明顯下降(P<0.05),與凍藏后期大黃魚體內(nèi)AMP 的生成速率<降解速率有關。
TAV 值常用于食品滋味評價中進行某種物質(zhì)組分對整體風味貢獻及滋味強度的判定,該值越大,對食品的滋味影響越大[11-12]。由表1 可知,0 d 樣品中,谷氨酸和丙氨酸對養(yǎng)殖大黃魚滋味有重要貢獻;整個凍藏期間氨基酸TAV 值波動較大,其中對呈鮮、甜味積極貢獻的氨基酸(甘氨酸、丙氨酸和絲氨酸)TAV 值表現(xiàn)出180 d ≥270 d >90 d;賴氨酸和組氨酸TAV 值在凍藏180 d 時達到最大,賴氨酸略帶甜味,組氨酸雖呈苦味,但對魚肉的整體風味效果具有一定的增強作用[13]。由表1 可知IMP 的TAV 值呈現(xiàn)明顯下降趨勢(P<0.05),且在整個凍藏過程中均大于1,說明IMP 對養(yǎng)殖大黃魚滋味貢獻最大,這與其積蓄含量高有關。有研究表明,IMP 與谷氨酸鹽發(fā)生協(xié)同作用可產(chǎn)生強烈的增鮮效果,是一種鮮味增強劑[14]。不同游離氨基酸之間及氨基酸與呈味核苷酸或其他物質(zhì)之間均具有協(xié)調(diào)作用,單一地分析游離氨基酸或呈味核苷酸不能準確直接地評價水產(chǎn)品的鮮味強度,而EUC 表達了其兩者之間的協(xié)同效應[15]。 因此進行EUC 比較分析,能夠更全面地評價養(yǎng)殖大黃魚凍藏期間鮮味的變化。從表1 中可以看出,EUC 值呈現(xiàn)波動變化趨勢,但均遠超于味精閾值 0.03 g/100 mL。除0 d 之外,凍藏180 d 時EUC 值最大為1.175 0 g/100 g,凍藏0 d 和180 d 養(yǎng)殖大黃魚表現(xiàn)出強烈的鮮味。這說明凍藏時間對養(yǎng)殖大黃魚的鮮味強度產(chǎn)生影響,風味品質(zhì)發(fā)生變化。
表1 游離氨基酸和呈味核苷酸含量、TAV 值及EUC 值變化分析
養(yǎng)殖大黃魚凍藏過程中游離氨基酸含量波動較大,ΣUAA 和ΣSAA 在第180 天最高;ΣBAA 無明顯變化;AMP 含量在第90 天最高,IMP 的TAV 值始終大于1,對其呈現(xiàn)鮮、甜滋味貢獻最大,是重要的滋味活性物質(zhì);除0 d 外,凍藏180 d EUC 值最高。綜合對不同凍藏時間養(yǎng)殖大黃魚TAV 及EUC 指標的全面評定,凍藏0 d 和180 d 養(yǎng)殖大黃魚鮮甜味和呈味豐富性較強,風味品值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