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富玲
內(nèi)容摘要:深度學習理念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有效應用,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學生的高階思維,語文老師要想讓深度學習理念在閱讀教學中高效應用,首先要精心備課,讓教學設計有深度;其次要在閱讀教學中點石成金,讓教師點撥有深度;再次要注重小學合作,讓學生閱讀有深度;最后還應注重師生互動環(huán)節(jié),讓學習生成有深度。
關鍵詞:深度學習理念 閱讀教學 策略
閱讀是初中學生最為重要的學習手段,也是初中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初中語文學習永遠也避不開“閱讀”與“寫作”這兩大板塊。初中學生擁有良好的閱讀思維,能夠幫助他們獲取重要信息與語文知識,進而在閱讀中提升各種能力與語文綜合素養(yǎng)。初中語文老師一定要直面閱讀教學,并將閱讀教學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通過老師自身的高度重視,來帶動初中學生進行閱讀,讓初中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真正有深度閱讀發(fā)生、深度思考發(fā)生、深度學習發(fā)生。閱讀應成為初中學生最為重要的學習習慣以及獲取信息的方式,閱讀教學也應該成為初中語文老師最為重要的教學內(nèi)容。深度學習理念下,初中生的閱讀量、閱讀方式、閱讀時間等都應該有新的變化,而不是“照搬照抄”或者“蜻蜓點水”式一帶而過;閱讀教學及閱讀過程,應該是學習真正發(fā)生的過程,應該是學生真正有所悟、有所得的過程。
一.深度學習理念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1.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任何一種教學方式,都是以學生的學習活動及學習生成為基礎的,沒有學生參與或學習活動沒有實際發(fā)生的閱讀教學,幾乎都是無效教學。深度學習理念的引入,能夠讓初中學生在閱讀中由淺層走向深入,由瀏覽轉向精讀,由教師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轉向學生對閱讀方法的總結與吸納。整個閱讀過程及閱讀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生都是自主、自覺進行閱讀,而非語文老師的督促、強迫;也就是說,學生是因為要閱讀、想閱讀而去閱讀,這就有助于培養(yǎng)初中學生的閱讀興趣。
2.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高階思維。
通常我們所講的閱讀,都是以簡單的獲取信息為目的,或者是為了尋找某些問題的答案,這是淺層閱讀,更是淺層思維。深度學習理念需要學生在閱讀中,不單單地進行閱讀活動,而是要同步發(fā)生思維活動。學生的閱讀,可以是方式、可以是手段、但并不是最終目的。通過閱讀來促進思維的發(fā)展,提升學生的高階思維品質,讓學生的思維更靈活、更發(fā)散,這不僅是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目的,也是初中學生閱讀的重要目的。培養(yǎng)初中學生的高階思維,對學生的終身發(fā)展都是極其有益的,語文老師一定要格外重視。
3.有助于優(yōu)化學生的閱讀方法。
初中學生的閱讀方法可以靈活多變,但一定要適合自己。在閱讀教學中,語文老師是一定會對學生的閱讀進行指導的,尤其會針對他們的閱讀方法進行指導。深度學習理念之下,語文閱讀已經(jīng)脫離了淺層閱讀層面,而步入深層閱讀與理解范疇;在閱讀方法的選擇上,也由單純的全面閱讀向重點段落和重點內(nèi)容的精讀傾斜,學生必須以“圈點勾畫法”來配合閱讀,同時,還要在此基礎上,進行大量的深入地思考與辨析,將閱讀與理解程度不斷深化;讓初中學生在深度學習理念指引下,逐步改進和優(yōu)化自己的閱讀方法。
二.深度學習理念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精心備課,讓教學設計有深度。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課堂效率和質量,與學生的課內(nèi)外大量閱讀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學生在大量閱讀的基礎上,才能使自身閱讀視野得到開闊,使自身閱讀水平得到提升,才能談得上深度學習與深度閱讀。當然,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和質量,更與語文老師的精心備課直接相關;一堂精心準備的語文閱讀課,定會是學生讀有所得、學有所獲的課堂。初中語文老師的精心備課,集中體現(xiàn)在閱讀教學設計之上。讓教學設計有深度,是進行深度學習的前提,也是語文老師更好把控閱讀課堂的法寶之一。教學設計的深度源于教師對課堂的認識和掌控,教師要有課堂意識和問題意識。干國祥老師在《理想課堂的三重境界》一書中對課堂做了這樣的論述:“課堂的中心,應該是一個問題地提出、理解及其解決的過程,是一個知識——作為問題解決的工具被探索、被發(fā)現(xiàn)的過程。優(yōu)秀的課堂教學,要重現(xiàn)這一神奇的創(chuàng)造過程?!庇猩疃鹊恼Z文課堂教學一定是具有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的課堂,學生的求知欲被點燃,教師的教學智趣被學生激活,師生雙方沉浸在課堂的巨大張力中而被豐盈、被潤澤,這樣的語文課堂教學浸透著深沉的情感,師生同歡笑共痛哭。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遵循文本的情感價值,從文本與課堂出發(fā),從學生出發(fā),設計出具有認知梯度的能夠激發(fā)人的精神活力的問題,讓學生在問題中去發(fā)現(xiàn),去創(chuàng)造,進而實現(xiàn)課堂的升華與飛躍,當課堂的生成有了升華時,那么語文課堂不僅有了溫度,更有了深度。
在《孤獨之旅》一課的閱讀教學設計中,很多語文老師都將閱讀基本板塊設定在“通讀課文,概括故事內(nèi)容”、“理清小說情節(jié)”、“概括杜小康的心理成長歷程”、“理解孤獨的深刻含義”、“品味文中環(huán)境描寫的句子”等上面。這些設計固然沒有什么大的問題,學生也可以通過閱讀完成大部分板塊,但回看整節(jié)閱讀課的教學設計,還是缺乏有深度的設計,多數(shù)都停留在淺層理解中。學生閱讀之后,只需簡單地思考便可作答。因此,我們可以在閱讀板塊的設計上加入有深度的問題,比如,“探尋杜小康的孤獨”、“杜小康的人物形象”、“困難與成長的關系”等。加入這些問題之后,閱讀教學的深度立刻就凸顯出來了。比如“探尋杜小康的孤獨”,不僅僅是從文本出發(fā),而是要從學生本身出發(fā),從“杜小康”的成長歷程中要關注“我”這一個體的生命名痛點。在“我”的成長歷程中,都經(jīng)歷了什么?都有哪些難言之痛,當每一個個體都置身于“杜小康”的成長歷程中,共情的體驗會讓個體的生命被激活,學生們通過“杜小康”聯(lián)想到自己的生命悲喜和孤獨,自然就會理解“杜小康”式的孤獨與痛苦,這樣的語文課堂自然就會有了深度。當這樣的課堂烙入到學生的生命中,那么就會深刻地影響著他日后的價值取向和認知深度。
2.點石成金,讓教師點撥有深度。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語文老師的講解是其次,點撥才是王道。語文老師的課堂點撥越有深度,學生的思考力就會越強、理解程度也會越深。這里所說的點撥,不是點到為止,更不是“點一點、停一停”,而是要點石成金;最好是在老師的點撥之下,學生能夠達到茅塞頓開、醍醐灌頂?shù)男Ч?。因此,語文老師的課堂點撥,是在學生充分閱讀的基礎上的點撥,是對學生閱讀與思考的引導與疏浚,是對學生閱讀與思考成果的再度升華。語文老師的點撥不是隨心所欲的點撥,也不是水到渠成地收束,而是縱橫捭闔的智趣生成,一句意味深長的警語,一個不露聲色的笑容,一個優(yōu)雅的肢體動作……,這一切都是一種渾然天成的點撥引領,要達到這樣的教學高度,需要深厚的學養(yǎng)和宏闊的文化視野做支撐。教師的學養(yǎng)積淀決定著課堂的深度走向。扎實深厚的學養(yǎng)是課堂深度點撥的智慧活水。當教師的認知高于學生的認知時,教師站在知識與智慧的云端時,教師的點撥就會達到一種隨機應變、隨課賦變的自然生成,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習是充滿喜樂的,也是幸福的。
如在“探尋杜小康的孤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有部分學生雖然在讀文章,但仍然感覺無處下手,不知該如何探尋。這個時候,語文老師的點撥就顯得很關鍵了??梢宰寣W生通過再次閱讀文章,從全文中篩選出與描寫杜小康的“孤獨”有關的詞句,來理解杜小康的孤獨之具體體現(xiàn)??此坪唵蔚狞c撥,卻讓學生快速知道自己下一步該如何去做。于是,學生很快就找出了“從未見過的面孔”、“他們最大的敵人……它就是孤獨”、“他們能一連十多天遇不到一個人”、“言語被大量地省略了”、“他們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獨了”、“但除了雨后的寂靜之外,沒有任何回應”等與“孤獨”有關的詞句。老師再次點撥,“假如將孤獨分成不同的級別,你認為目前,杜小康最大的孤獨是什么?”學生們立刻將杜小康的孤獨歸結為“自然環(huán)境的孤獨、對未來前途的恐懼、情感世界的孤獨”等三個方面,然后去閱讀、比對、思考,最終得出答案。學生在這種對孤獨的認知體驗中,教師不失時機地說:“孤獨是生命的本然常態(tài),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孤獨,關鍵是我們?nèi)绾稳ッ鎸ι械墓陋殹!碑攲W生有了教師的提醒點撥后,他就會把“杜小康”對自然環(huán)境的孤獨、未來前途的恐懼、情感世界的孤獨上升到自我認知的高度,當學生意識到自己也具有這樣的生命困境時,如何去解決這樣的生命難題,這才是課堂的中心,才是課堂應該解決的問題,這樣的課堂就有了生命深度。
3.小組合作,讓學生閱讀有深度。
閱讀教學是否需要小組合作,很多語文老師都持不同的觀點,但我認為,必要的小組合作還是要有的,不僅需要,而且要大力應用。小組合作能夠促使學生之間進行廣泛的交流互動,讓學生的閱讀更有深度。小組合作不僅符合閱讀教學中的深度學習理念,更符合學生討論、探究的高效學習方式。通過小組合作,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很多問題,都可以輕易解決,也避免了學生相互之間只閱讀、不交流的尷尬局面;更為重要的是,在小組合作中,很多問題可以走向深入,真正實現(xiàn)深度學習。
比如《孤獨之旅》一課中,對杜小康的人物形象分析,語文老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讓學生一邊閱讀一邊討論、分析、總結。讀到關鍵字眼或詞句處,稍微地停頓與分享,或許就是兩種思維的碰撞與答案的生成。如“杜小康順手摳了……望著異鄉(xiāng)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親,想起許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沒有哭。他覺得自己突然長大了,堅強了。”有學生分析出,杜小康經(jīng)過這場暴風雨之后,變得堅強了;另一名學生覺得杜小康是一個勇敢、不怕困難的少年;還有學生認為,杜小康想起同伴和母親時,沒有哭泣,這便是一種成長。大家這樣合作交流一番,將想法整合起來,杜小康的形象就豐滿了。倘若這個時候,語文老師能夠針對《孤獨之旅》的整篇文章或完整情節(jié),再對杜小康的形象作以補充或完善,就會顯得更加完美了。當然,在小組合作環(huán)節(jié)中,語文老師還可以進行更深層次的設計,即讓各小組在閱讀、完善杜小康的形象之后,去寫一寫杜小康??晒﹨⒖嫉膶懽鞣较蛴小抖判】祻蛯W記》《三年后的杜小康》《五年之后》《又見杜小康》等。讓各小組按照自己的閱讀和討論思路,去寫作,去深入理解“杜小康”的人物形象。畢竟,閱讀之后若能寫出來有深度、有新意的作文,對學生來說,無疑是收獲巨大的。
4.師生互動,讓學習生成有深度。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語文老師還必須注重師生互動,讓學習生成有深度。師生互動既是一種教學策略,也是閱讀教學中深度學習的重要生成方式。良好的師生互動,能夠加深閱讀的深度、拓寬閱讀的廣度、提升閱讀的品質與高度。在閱讀教學中,語文老師與學生的互動交流,是提升課堂容量的最為重要的方式。
我們來看看《孤獨之旅》教學中的一段互動:
師:同學們,能不能在文中找出描寫杜小康心理活動的詞語或句子,試試看。
生:“對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懼”。
生:“害怕”、“緊張”、“膽怯”、“孤獨”。
生:......
師:從這些字眼中,我們發(fā)現(xiàn)杜小康的心理在一步步地發(fā)生變化。
生:強大、堅強。
師:這是杜小康的孤獨之旅,更是?
生:更是杜小康的成長之旅。
通過這段師生互動,很自然地將“孤獨之旅”與“成長之旅”聯(lián)系起來,并且讓學生在充分理解杜小康“孤獨”的同時,去說一說自己對“成長”的理解。接著,語文老師引出“困難、挫折”與成長的關系,與學生再次進行深入互動,讓學生的學習生成更有深度。
總而言之,深度學習理念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引入,是初中閱讀教學的一大突破,更是初中語文課堂閱讀與學習、思考與探究的真實發(fā)生過程。閱讀的過程中,需要深度學習;閱讀教學過程,更需要深度學習理念。深度學習能促使初中閱讀教學理念與方法的不斷更新,有效培養(yǎng)初中學生的高階思維品質生成。
參考文獻
[1]郭宜娟.初中語文深度學習:基于思維發(fā)展與提升的需要[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1(07):21-22.
[2]王蓮春.深度學習背景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方法探究[J].基礎教育論壇,2021(26):85-86.
[3]張春才.大單元教學與初中語文深度學習[J].語文教學與研究,2021(12):142-143.
[4]張敏.在對話中解《孤獨之旅》[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21(24):13-14.
[5]孫敏.基于整本書閱讀的單篇文本深度教學探究——以《孤獨之旅》為例[J].語文天地,2021(04):25-26.
(作者單位:甘肅省慶陽市環(huán)縣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