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楊,黃 勝,余 健
(1.西南科技大學環(huán)境與資源學院,四川綿陽 621000;2.宜賓學院國際應用技術學部,四川宜賓 644000)
環(huán)境中的有機磷污染主要來源于農(nóng)藥的大量不科學使用,對人類和動物健康造成危害。毒死蜱是一種有機磷農(nóng)藥,具有殘留時間長、毒性大的特點。研究無需投加化學藥劑且高效清潔的毒死蜱處理方法值得深入探討〔1〕。傳統(tǒng)的三維電極-電Fenton法將粒子電極引入電Fenton體系中,同時進行電極產(chǎn)生·OH和Fenton法產(chǎn)生·OH的過程,通過協(xié)同效應提高對有機廢水的處理效率〔2〕。李亞峰等〔3〕在三維電極電Fenton法對苯酚廢水處理效果的試驗研究中,以3 mm柱炭為粒子電極,通過投加FeSO4和曝氣生成H2O2對含酚廢水進行處理,COD去除率可達80%以上,但該方法仍需定量添加Fe2+。李剛等〔4〕以Fe為陽極、C為陰極,通過三維電極-電Fenton法處理硝基苯廢水,結(jié)果表明Fe-C極板的效果較好,但Fe會有損耗。馮卓然等〔5〕以泡沫鎳和泡沫鐵作粒子電極對焦化廢水進行預處理,COD去除率達75.5%,但出水顏色較深,鐵泥含量及泡沫鐵的消耗較高。
鐵碳顆粒用作三維電極的粒子電極時,不僅可提供電極的活性位點,形成Fe2+〔6〕,還具有不易板結(jié)流失、耐損耗等優(yōu)點,更穩(wěn)定耐用〔7〕。此外,三維電極-鐵碳微電解法的設備簡單、管理方便、處理量大、無二次污染〔7〕。筆者采用價廉耐用的球形鐵碳填料,通過陰極曝氣生成H2O2,無需外加Fe2+,構(gòu)建三維電極-電Fenton體系處理毒死蜱模擬廢水,考察了曝氣量、電流密度、極板間距、初始pH、電解時間、鐵碳固液比等因素對模擬廢水COD、有機磷去除效果的影響,通過正交試驗分析各因素的影響程度,得出最佳反應條件。
毒死蜱模擬廢水的配制:取質(zhì)量分數(shù)為45%的毒死蜱乳油稀釋1 000倍制成模擬廢水,COD為1 000~1 500 mg∕L,有機磷質(zhì)量濃度為35~40 mg∕L。
硫酸、硫酸銀、硫酸汞、過硫酸鉀、抗壞血酸、鉬酸銨、酒石酸銻鉀、磷酸二氫鉀,均為分析純,成都科隆化學品有限公司;重鉻酸鉀,優(yōu)級純,成都科龍化工試劑廠;釕銥鈦涂層電極、不銹鋼電極,寶雞中鈦金屬材料有限公司。
用1 L玻璃燒杯作為電解槽,釕銥鈦涂層電極(尺寸140 mm×50 mm×1 mm)作陽極,不銹鋼作陰極,極板面積比1∶1,粒子電極選用5~10 mm球形鐵碳粒子(炭爾諾催化技術有限公司)。實驗裝置如圖1所示。
圖1 電解裝置Fig.1 Electrolysis device
球形鐵碳粒子使用前置于p H為1的稀硫酸溶液中浸泡2 h,用蒸餾水沖洗干凈,刷掉表面灰分及氧化物后,浸入模擬廢水中24 h,以消除鐵碳粒子吸附作用的干擾,再次用蒸餾水沖洗,置于105℃干燥箱中烘干,備用。取700 mL模擬廢水置于電解槽中,加入適量無水硫酸鈉電解質(zhì),接通電源開始計時。反應過程中定時取上清液,測定COD和有機磷含量。
采用快速消解分光光度計法(HJ∕T 399—2007)測定COD;采用鉬酸銨分光光度法(GB 11893—1989)測定總磷(TP)和無機磷,二者差值即為有機磷含量;采用pHS-320智能多功能酸度計(成都世紀方舟科技有限公司)測定pH。
分別選用不銹鋼、活性碳纖維、泡沫鎳作為陰極材料,在曝氣量為1.5 L∕min、電流密度為16 mA∕cm2、極板間距為5 cm、初始pH為3、鐵碳粒子為600 g∕L的實驗條件下,對比不同極板材料的處理效果,如圖2所示。
圖2 極板材料對去除效果的影響Fig.2 Effect of plate material on removal efficiency
由圖2可見,相同條件下,活性碳纖維、不銹鋼、泡沫鎳對COD的去除率分別為82.3%、93.7%、90%,有機磷去除率分別為87.4%、95.9%、94%,其中不銹鋼的處理效果優(yōu)于泡沫鎳和活性碳纖維。分析原因可能在于不銹鋼具有良好的析氫電位,導電性和抗酸性強,反應生成的H2O2較其他2種材料多,易于發(fā)生Fenton反應。電解反應中要求電極材料結(jié)構(gòu)不易變形,在廢水沖刷下保持很高的穩(wěn)定性、耐腐蝕〔8〕。而活性碳纖維在反應過程中有纖維脫落、極易變形的現(xiàn)象,不適用于電解實驗。綜上,選擇不銹鋼作為實驗陰極。
在不銹鋼為陰極、曝氣量為1.5 L∕min、電流密度為16 mA∕cm2、極板間距為5 cm、初始p H為3的條件下,改變鐵碳粒子填充固液比(200、400、600、800、1 000 g∕L),考察鐵碳粒子投加量對廢水處理效果的影響,結(jié)果見圖3。
圖3 鐵碳粒子投加量對去除效果的影響Fig.3 Effect of iron to carbon particles dosage on removal efficiency
圖3中,鐵碳粒子投加量為600 g∕L時COD和有機磷的去除率最佳,反應25 min后COD去除率穩(wěn)定達到93%~95%,有機磷去除率為95%~97%。鐵碳粒子量過少時,析出的Fe2+較少,不足以推進Fenton反應進行;隨著鐵碳質(zhì)量的增加,對廢水中有機物的去除速率隨之增加,但超過一定范圍后去除率反而下降〔9〕,原因可能是:(1)體系中的Fe2+超過一定濃度后會捕捉消耗·OH,阻礙反應進程〔3〕;(2)隨著鐵碳粒子的加入,工作電極數(shù)量增至一定值后短路電流增加,降低反應速率〔10〕。因此,鐵碳粒子投加量選擇600 g∕L。
在不銹鋼為陰極、鐵碳粒子投加量為600 g∕L、電流密度為16 mA∕cm2、極板間距為5 cm、初始pH為3的條件下,設置曝氣量為0.5、1、1.5、2、2.5 L∕min,考察曝氣量對廢水處理效果的影響,結(jié)果見圖4。
由圖4可知,曝氣量為0.5 L∕min、反應30 min時,COD和有機磷的去除率達到90%以上;曝氣量為1.5 L∕min,反應20 min時COD去除率即可達到93%,有機磷去除率達到95%;繼續(xù)增大曝氣量,COD和有機磷的去除率無明顯變化,甚至有下降趨勢。分析原因認為,曝氣量達到1.5 L∕min時溶液中的溶解氧已相對穩(wěn)定〔11〕,過量曝氣可能使溶液中的Fe2+變成Fe3+,生成Fe(OH)3覆蓋于鐵碳粒子表面,不利于有機物的氧化降解〔12〕。
圖4 曝氣量對去除效果的影響Fig.4 Effect of aeration rate on removal efficiency
在不銹鋼為陰極、鐵碳粒子投加量為600 g∕L、曝氣量為1.5 L∕min、極板間距為5 cm、初始pH為3的條件下,設置電流密度分別為8、12、16、20、24 mA∕cm2,考察電流密度對廢水處理效果的影響,結(jié)果見圖5。
圖5 電流密度對去除效果的影響Fig.5 Effect of current density on removal efficiency
圖5中,電流密度升至16 mA∕cm2時,COD去除率最高達到94.3%,有機磷去除率達到96.5%。20 min前,隨著電流密度的增加,COD與有機磷的去除率增加明顯,20 min后二者趨于穩(wěn)定,超過16 mA∕cm2后COD、有機磷的去除率均呈下降趨勢。電流密度能反映電子遷移速度,對電化學反應速度有直接影響〔13〕。電流密度太小,電極與反應液的電子傳遞速度慢,無法激發(fā)活性物質(zhì)產(chǎn)生,影響反應速率;在一定范圍內(nèi)增大電流有利于·OH產(chǎn)生〔14〕,但電流密度過大時電極極化現(xiàn)象加劇,發(fā)生副反應,反而降低電流效率,并增加電能消耗〔15〕。
在不銹鋼為陰極、鐵碳粒子投加量為600 g∕L、曝氣量為1.5 L∕min、電流密度為16 mA∕cm2、初始pH為3的條件下,設置極板間距分別為3、4、5、6、7 cm,考察其對廢水處理效果的影響。結(jié)果顯示,極板間距為3 cm時,COD和有機磷的去除率相對較低;極板間距增至5 cm時COD、有機磷的去除率提高,分別可達93%、95%;隨著極板間距的繼續(xù)增加,COD、有機磷去除率均呈下降趨勢,可見間距過大或過小時去除效果均不好。
極板間距影響反應器中電阻的大小,進而影響反應器內(nèi)電解能耗〔16〕。極板間距過小時,電流增大,但溶液濃差極化嚴重,導致電流效率降低,而此時三維電解體系形成的微電池數(shù)量較少,影響COD和有機磷的去除效果〔17〕。隨著極板間距的逐漸加大,電解體系形成的微電池數(shù)量增多,去除率明顯提高。極板間距過大時,電解槽內(nèi)雖形成大量微電池,但因傳質(zhì)距離遠而導致電阻增大,部分電能浪費在發(fā)熱和析氧副反應中〔18〕。
在不銹鋼為陰極、鐵碳粒子投加量為600 g∕L、曝氣量為1.5 L∕min、電流密度為16 mA∕cm2、極板間距為5 cm的條件下,設置初始p H分別為1、3、5、7、9,考察其對廢水處理效果的影響,結(jié)果見圖6。
圖6 初始pH對去除效果的影響Fig.6 Effect of initial pH on removal efficiency
由圖6可見,pH對整個反應體系的影響較大??傮w而言,pH呈酸性時廢水處理效果較好,COD和有機磷的去除率均穩(wěn)定在90%以上,其中p H為3時去除效果最佳;pH呈中性或堿性時處理效果明顯下降。原因可能在于,酸性條件不僅有利于粒子表面Fe2+的生成,還可促進H2O2生成并抑制H2O2的還原,有利于Fenton反應發(fā)生〔19〕。pH過低時陰極的析氫副反應加劇,H2O2產(chǎn)率下降〔20〕;p H較高時,F(xiàn)e3+生成氫氧化物絮狀體附著在粒子電極表面,影響電催化氧化效果〔21〕。
固定電解時間為20 min、極板間距為5 cm,以初始p H、曝氣量、電流密度、鐵碳固液比為變量設計4因素3水平正交試驗〔L9(34)〕并進行分析。正交試驗因素水平與結(jié)果如表1、表2所示。
表1 因素水平Table 1 Factor and level of orthogonal experiment
表2 試驗結(jié)果分析Table 2 Analysis of experimental results
根據(jù)表2結(jié)果可知,各因素對COD和有機磷去除率的影響大小順序均為DCBA,即初始p H>鐵碳固液比>曝氣量>電流密度。根據(jù)數(shù)理分析結(jié)果可得最優(yōu)試驗條件:曝氣量1.5 L∕min,電流密度16 mA∕cm2,p H為3,鐵碳固液比600 g∕L,與單因素實驗結(jié)果一致。
將電流密度為16 mA∕cm2、極板間距5 cm、固液比600 g∕L、初始pH為3條件下得到的COD和有機磷在不同時間的降解實驗數(shù)據(jù)按一級反應動力學方程ln(C0-Ct)=kt進行擬合,得到其擬合曲線。其中COD降解動力學方程為y=0.141 5x-0.093 6,反應速率常數(shù)為0.141 5 min-1,擬合系數(shù)為0.990 4;有機磷降解動力學方程為y=0.162 6x-0.150 3,反應速率常數(shù)為0.162 6 min-1,擬合系數(shù)為0.990 7。可見三維電級-電Fenton體系對毒死蜱廢水中COD和有機磷的降解過程均符合Langmuir-Hinshelwood一級反應動力學規(guī)律。
(1)用活性碳纖維、不銹鋼、泡沫鎳分別作為陰極材料,通過三維電極-電Fenton體系對毒死蜱模擬廢水進行處理,結(jié)果顯示不銹鋼的處理效果優(yōu)于活性碳纖維和泡沫鎳。反應20 min時不銹鋼對COD的去除率高于活性碳纖維、泡沫鎳的去除率,對有機磷的去除率高于活性碳纖維,與泡沫鎳相近,綜合考慮選擇不銹鋼作為陰極。
(2)三維電極-電Fenton體系的最佳實驗條件:不銹鋼為陰極、電流密度16 mA∕cm2、極板間距5 cm、鐵碳粒子固液比600 g∕L、初始p H為3、電解時間20 min。在此條件下COD去除率可達93.7%,有機磷去除率達95.9%。通過正交試驗可知,采用三維電極-電Fenton體系處理毒死蜱模擬廢水,各因素對COD和有機磷去除率的影響程度依次為初始p H>鐵碳粒子固液比>曝氣量>電流密度。
(3)在最佳實驗條件下進行初步反應動力學研究,結(jié)果表明,該體系對毒死蜱模擬廢水COD和有機磷的降解過程符合Langmuir-Hinshelwood一級反應動力學規(guī)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