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秀琴,謝觀生,余 真,賴 玲,邵鵬輝,楊利明,石 慧,羅旭彪
(南昌航空大學環(huán)境與化學工程學院,江西南昌 330063)
化學鍍鎳廢槽液中含有高濃度的重金屬鎳、還原劑、穩(wěn)定劑、光亮劑和COD等,會抑制生物處理中的微生物活性〔1〕,若直接排放將對自然環(huán)境造成嚴重污染?!峨婂兾廴疚锱欧艠藴省罚℅B 21900—2008)中要求Ni和COD的排放質(zhì)量濃度分別低于0.1、50 mg∕L。但化學鍍鎳工藝中加入的某些藥劑(如EDTA)可使有機物與Ni形成穩(wěn)定性強的絡合物,導致鍍鎳廢水中的Ni難以通過傳統(tǒng)方式(如吸附、離子交換、膜分離等)去除〔2〕。大部分研究者通過高級氧化技術產(chǎn)生的強氧化性自由基(如·OH)對重金屬絡合物進行氧化破絡,現(xiàn)有技術包括Fenton氧化〔3〕、臭氧氧化〔4〕、光化學氧化〔5〕、電化學氧化〔6〕和光電催化氧化〔7〕等。然而這些氧化破絡技術普遍存在一些問題:(1)氧化破絡速度取決于·OH的產(chǎn)生速度;(2)對實際廢水進行破絡處理時忽略了COD的去除。因此有必要探索一種具備雙重效果的高效氧化劑。
高鐵酸鉀(K2FeO4)是一種無機氧化劑,其電極電勢較其他傳統(tǒng)氧化劑要高〔8〕。而K2FeO4還原后的產(chǎn)物具有一定絮凝能力,可去除實際廢水中的COD,處理過程中不會產(chǎn)生有害副產(chǎn)物〔9-10〕。此外,使用K2FeO4進行水處理簡單有效,無需改變現(xiàn)有工藝流程或增加大型設備〔11〕,在廢水處理領域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筆者采用投加高鐵酸鹽及加堿沉淀法處理化學鍍鎳廢槽液,研究了K2FeO4濃度、廢水初始pH對處理效果的影響,同時探究了化學鍍鎳廢槽液中的有機配體與處理化學鍍鎳廢槽液的K2FeO4的反應機理。
K2FeO4、過硫酸鈉(99.99%)、蘋果酸,阿拉丁公司;雙氧水(質(zhì)量分數(shù)30%)、高錳酸鉀(KMnO4)、檸檬酸、檸檬酸銨、乙二胺四乙酸二鈉(EDTA-2Na)、硫酸鎳(NiSO4),西隴科學股份有限公司;次氯酸鈉(NaClO,活性氯質(zhì)量分數(shù)6%~14%),上海易恩化學技術有限公司;除另有說明,其余試劑均為分析級或以上。鈉型前處理小柱(IC-Na柱),月旭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模擬廢水由有機配體與重金屬按物質(zhì)的量比1∶1混合制得,用1 mol∕L NaOH或H2SO4溶液調(diào)節(jié)p H。
實驗廢水取自吉安市某電鍍廠化學鍍鎳工藝槽液,水質(zhì)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化學鍍鎳廢槽液的水質(zhì)Table 1 Quality of bath waste from electroless nickel plating
因化學鍍鎳槽液水質(zhì)復雜,后續(xù)實驗除特別說明,均使用稀釋10倍的化學鍍鎳廢槽液。
(1)不同氧化劑對廢水的處理實驗。取相同濃度的不同氧化劑加入廢水中進行攪拌,間隔1 h取樣同時測定p H,6 h后結(jié)束實驗,考察不同氧化劑對廢水中絡合態(tài)Ni的破絡率和COD去除率。
(2)K2FeO4處理廢水時的影響因素實驗。采用控制變量法,分別改變K2FeO4濃度和廢水初始pH,觀察游離態(tài)Ni、絡合態(tài)Ni、反應過程p H及COD去除率的變化情況。
pH采用p HS-25酸度計(上海儀電科學儀器有限公司)測定;COD采用《水質(zhì)化學需氧量的測定 重鉻酸鹽法》(HJ 8285—2017)測定;鎳含量采用ContrAA70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德國JENA分析儀器公司)測定。采用U-3100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日本HITACHI公司)進行UV-Vis吸收光譜掃描;采用電化學工作站(上海辰華儀器有限公司)測定循環(huán)伏安(CV)曲線。廢水中的螯合劑采用G2-Q-Tof超高效液相質(zhì)譜聯(lián)用儀(UPLC-MS,美國WATERS公司)測定,檢測前稀釋100倍,過活化后的Na柱,再過0.22μm水系濾頭,測試條件:流速0.2 mL∕min,流動相A為體積分數(shù)0.1%的甲酸溶液,流動相B為純甲醇,柱溫35℃,檢測波長254 nm,脫溶劑氣為氮氣,流速為600 L∕h,脫溶劑氣溫度為450°C,離子源為ESI,模式為正離子模式,溫度為100°C,碰撞電壓設為2.5 kV,梯度洗脫,洗脫程序為0 min(90%A,10%B)、2 min(40%A,60%B)、9 min(100%B)、16 min(90%A,10%B)、17 min(90%A,10%B)。
用50 mmol∕L的H2O2、KMnO4、Na2S2O8、NaClO和K2FeO4氧化劑分別處理實驗廢水,結(jié)果如圖1所示。
圖1 不同氧化劑對廢水的處理效果Fig.1 Treatment effects of different oxidants on wastewater
由圖1可以看出,H2O2和KMnO4幾乎沒有破絡效果,Na2S2O8和NaClO具有一定破絡效果,反應6 h時游離態(tài)Ni比例分別增至53.3%和65.2%。此外,NaClO對COD也有去除效果,COD降低45.5%。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加入NaClO后廢水p H由4.86升到5.2,而加入其他氧化劑的廢水pH直到反應結(jié)束均無太大變化。這是由于H2O2、Na2S2O8溶于水呈弱酸性,KMnO4呈中性,只有NaClO屬于強堿弱酸鹽,溶于水后呈堿性(NaClO+H2O→HClO+NaOH)。NaClO生成的HClO可以氧化有機物〔12〕,因此對COD有一定去除效果。
與上述4種氧化劑相比,K2FeO4的處理效果相當顯著。K2FeO4加入廢水后1 h,廢水p H由4.61增至8.15,破絡效率已達99%,遠高于其他氧化劑。且經(jīng)0.22μm濾頭過濾后COD殘留量遠遠低于未過濾時的COD。分析認為K2FeO4中的Fe(Ⅴ)還原為Fe(Ⅲ),在堿性環(huán)境中形成具有絮凝作用的Fe(OH)3膠體〔9〕,能很好地去除廢水中的COD〔10〕,減少后續(xù)操作中絮凝劑的加入。
在K2FeO4濃度為3、5、10、30 mmol∕L的條件下,考察K2FeO4濃度對破絡及COD去除效果的影響,結(jié)果見圖2。
圖2 K2FeO4濃度對廢水處理效果的影響Fig.2 Treatment effect of K2FeO4 concentration on wastewater
隨著K2FeO4濃度的增加,反應速率常數(shù)逐漸增大。由圖2可見,游離態(tài)Ni呈快速增加趨勢,絡合態(tài)Ni相應降低,K2FeO4濃度為30 mmol∕L時僅需20 min基本破絡完全,破絡率高達92.7%。但隨著反應的進行,K2FeO4濃度增加對絡合態(tài)Ni和游離態(tài)Ni含量的影響差異不大。此外,COD去除率也隨K2FeO4濃度的增加而增大,K2FeO4分別為3、5、10、30 mmol∕L時,對應的COD去除率為42.1%、70.0%、75.8%、79.7%。K2FeO4濃度增加后,增大了FeO42-的碰撞概率,使得自分解速度加快〔13〕,氧化絮凝作用增強。綜合考慮反應時間、破絡效率、COD去除率及處理成本,確定K2FeO4最佳濃度為5 mmol∕L。
投加5 mmol∕L K2FeO4,調(diào)節(jié)廢水初始p H分別為3、5、7、9,考察初始p H對K2FeO4處理廢水效果的影響,結(jié)果見圖3。
圖3 初始pH對廢水處理效果的影響Fig.3 Treatment effect of initial pH on wastewater
由圖3可見,初始pH為3時,反應10 min即基本破絡完全,破絡率高達96.6%。隨著廢水初始p H的增大,反應速率常數(shù)減小,COD去除率降低;但反應時間為1 h時,不同pH下絡合態(tài)Ni與游離態(tài)Ni的含量差異不大。隨著廢水初始p H增大,OH-濃度增加,K2FeO4的分解被抑制〔見式(1)〕〔14〕;相反地,酸性條件會促進K2FeO4分解。綜合考慮破絡效率與COD去除率,確定廢水最佳初始p H為3。
4K2FeO4+10H2O■→■4Fe(OH)3↓+3O2↑+8KOH(1)
取稀釋100倍的廢水過Na柱后進行UPLC-MS測定,結(jié)果如圖4所示。
圖4 UPLC-MS譜圖Fig.4 Spectra of UPLC-MS
在該廢水中檢測出蘋果酸、檸檬酸、檸檬酸銨和EDTA等螯合劑,推測Ni可能的形態(tài)為蘋果酸-Ni、檸檬酸-Ni、檸檬酸銨-Ni、EDTA-Ni。
為進一步判斷廢水中Ni的存在形態(tài),取蘋果酸-Ni、檸檬酸-Ni、檸檬酸銨-Ni、EDTA-Ni、NiSO4的模擬配水以及化學鍍鎳廢槽液,各自通過活化后的Na柱,逐次通過3次后測定Ni剩余量,結(jié)果如圖5(a)所示。
圖5(a)中,只有蘋果酸-Ni、檸檬酸-Ni、NiSO4過Na柱后的Ni殘留濃度與廢槽液相似;檸檬酸銨-Ni僅部分去除,EDTA-Ni去除不明顯。初步判斷廢槽液中Ni主要以蘋果酸-Ni、檸檬酸-Ni和NiSO4的形態(tài)存在。取不同形態(tài)的含Ni模擬配水與5 mmol∕L K2FeO4反應,考察Ni的去除效果,結(jié)果見圖5(b)。發(fā)現(xiàn)僅蘋果酸-Ni配水的Ni去除率與廢槽液相似,其他形態(tài)配水的Ni去除率很低,因此判斷廢槽液中的Ni主要以蘋果酸-Ni形態(tài)存在。
取廢槽液與蘋果酸-Ni配水,調(diào)節(jié)pH為1、3、5、7、9、11、13,測定Ni含量變化,如圖5(c)、(d)所示。實驗結(jié)果進一步證實廢槽液主要含有蘋果酸-Ni,還有少量EDTA-Ni、檸檬酸銨-Ni、檸檬酸-Ni。
UPLC-MS測樣前會過Na柱,而Na柱相當于陽離子交換膜,可截留重金屬離子〔15〕。蘋果酸-Ni過Na柱后大部分被截留,而EDTA-Ni不被截留,可能是由于蘋果酸的絡合能力較弱〔16〕。因此圖5(a)中EDTA含量最高,蘋果酸含量相對較低,與上述結(jié)論一致。
圖5 不同條件下模擬廢水和廢槽液的Ni去除情況Fig.5 Removal of Nifrom simulated wastewater and bath waste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綜上可知廢槽液中的Ni主要為蘋果酸-Ni,因此用蘋果酸-Ni研究K2FeO4的反應機理。Zhao JIANG等〔17〕采用Fe(Ⅲ)∕UV∕NaOH組合工藝中的Fe(Ⅲ)取代羧基配合物中的Ni,釋放自由Ni離子,形成Fe(Ⅲ)-羧基配合物。鑒于蘋果酸也屬于羧基配合物,推測蘋果酸-Ni與K2FeO4可發(fā)生類似反應。
取K2FeO4分別與廢槽液、蘋果酸-Ni模擬配水反應,通過UV-Vis檢測反應過程中的物質(zhì)變化情況,結(jié)果如圖6(a)、(b)所示。
圖6 UV-Vis譜圖及CV曲線Fig.6 UV-Vis spectrum and CV curve
圖6(a)中,216 nm處的峰值逐漸向207 nm處偏移,對應Ni-有機絡合物轉(zhuǎn)化為Fe-有機絡合物;圖6(b)中190 nm處的峰值逐漸向203 nm處偏移,對應蘋果酸-Ni轉(zhuǎn)化為蘋果酸-Fe同時釋放Ni2+的過程(鐵離子與羧基的結(jié)合能力更強〔18〕)。因此,初步判斷K2FeO4與蘋果酸-Ni發(fā)生了置換反應。
為進一步驗證反應機理,采用循環(huán)伏安法測定各狀態(tài)下的CV曲線,結(jié)果如圖6(c)所示。未加入Fe2(SO4)3時蘋果酸-Ni只在-0.50 V處有極弱還原峰;加入Fe2(SO4)3后,0.35、-0.50 V處分別出現(xiàn)還原峰,且此時-0.50 V處的還原峰電流強度明顯大于未加Fe2(SO4)3時的還原峰電流強度。由Fe2(SO4)3和NiSO4的CV曲線可知,2個峰分別對應Fe和Ni。同時,隨著Fe2(SO4)3投加量的增大,2個還原峰的電流隨之增加,即游離Ni濃度增加,說明Fe(Ⅲ)通過置換反應使蘋果酸-Ni中的Ni發(fā)生游離。
K2FeO4處理化學鍍鎳廢槽液的機理為:K2FeO4先與廢水中的還原物質(zhì)反應得到還原產(chǎn)物Fe(Ⅲ),再通過置換Ni-有機絡合物中的Ni而使Ni游離;同時,F(xiàn)e(Ⅲ)的絮凝作用降低廢水中的COD〔10〕,如式(2)~式(4)所示。
(1)針對化學鍍鎳廢槽液含高濃度絡合態(tài)Ni和COD的特點,采用高鐵酸鹽使Ni游離出來,同時降低COD,驗證了K2FeO4處理化學鍍鎳廢槽液的可行性。K2FeO4處理化學鍍鎳廢槽液的最佳濃度為5 mmol∕L,最佳p H為3,對絡合態(tài)Ni的破絡率最高可達99%,對COD的去除率最高可達80%。
(2)該化學鍍鎳廢槽液中的Ni主要為弱絡合態(tài)的蘋果酸-Ni。對于弱絡合態(tài)化學鍍鎳廢水,可采用高鐵酸鉀氧化自絮凝處理。
(3)K2FeO4處理廢槽液的機理為:K2FeO4先與廢水中的還原物質(zhì)反應,還原產(chǎn)物Fe(Ⅲ)置換Ni-有機配體中的Ni,F(xiàn)e(Ⅲ)的自絮凝作用可降低廢水的COD。
(4)化學鍍鎳廢槽液水量不大,可考慮對該廢液進行簡單氧化-自絮凝預處理,隨后直接與清洗廢水混合進入原有清洗水處理系統(tǒng)。構建化學鍍鎳廢水一體化處理工藝,具有設備投入成本低、預處理單元兼容性強、運行簡單方便的特點,同時也可解決傳統(tǒng)MVR設備成本高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