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葉
“我一年年的越來越老了,可我們馬蘭小樂隊的小孩子卻老是在一二年級里挑,所以我的馬蘭小樂隊永遠長不大,永遠那么小,永遠那么幼稚。我還是教孩子們唱歌,帶他們出去表演。和孩子們在一起,在藍天、白云、小溪旁,唱屬于我們自己的小歌?!?/p>
——鄧小嵐
第一次看到鄧小嵐的名字,是幾年前回老家河北阜平,在縣城路邊宣傳欄的光榮榜里。從2003年教孩子們唱歌起,整整18年的時間,鄧小嵐帶著父輩和自己對這片土地深沉的愛,奔走在北京與革命老區(qū)阜平馬蘭之間,為孩子們帶去音樂的啟蒙,給他們插上了音樂的翅膀。
鄧小嵐的名字真正被大家所熟知,是2022年2月4日,44名來自革命老區(qū)阜平的孩子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用希臘語演唱了《奧林匹克頌》。干凈、悅耳、空靈的歌聲在鳥巢回蕩,從北京傳向世界。
3月14日,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后,我走進了鄧小嵐位于北京的家,面對面聆聽鄧小嵐與革命老區(qū)阜平馬蘭以及馬蘭孩子們的故事。
兩代人對革命老區(qū)馬蘭深深的愛
1943年,鄧小嵐出生于河北省阜平縣城南莊鎮(zhèn)馬蘭村附近的易家莊村,出生不久被寄養(yǎng)在麻棚村的老鄉(xiāng)家里,老鄉(xiāng)一家把她當親生閨女對待,一直長到三歲才回到父母身邊。
父親鄧拓是中國現(xiàn)代雜文家、當代杰出的新聞工作者、詩人??谷諔?zhàn)爭時期,鄧拓在阜平縣馬蘭村任《晉察冀日報》(《人民日報》前身)主編時,曾創(chuàng)下了“用八匹騾子辦報”的奇跡。馬蘭還是中國革命歷史上第一部《毛澤東選集》的誕生地。鄧拓在1963年編寫《燕山夜話》時,為了紀念在阜平馬蘭奮戰(zhàn)過的那段歲月,用的“馬南邨”這個筆名就來自于“馬蘭村”的諧音。他還為鄧小嵐刻了一枚“馬蘭后人”的印章,既包含了對她的期望,也讓她時刻不忘馬蘭的養(yǎng)育之恩。
鄧小嵐生活在一個氛圍好,有愛的家庭。父母身教重于言教,為她和弟弟妹妹創(chuàng)造了一個溫馨、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鄧小嵐從小就對音樂有著極高的天賦,不僅歌唱得好,還會拉小提琴,會彈鋼琴、吉他,會跳芭蕾舞。高中時學的小提琴,成為了她一生的夢想與財富。
1997年,鄧小嵐長大后第一次回阜平馬蘭就在幼時生活的麻棚村附近迷了路,令人驚喜的是,問路的老婦人不僅知道《晉察冀日報》所在地,還正好認識陳守元(鄧小嵐的干爹)。當她在闊別了阜平50多年后第一次被老婦人親切地喊出“小嵐子”時,那種親切感讓她喜極而涕。
2003年,鄧小嵐和《晉察冀日報》的老同志到阜平馬蘭為報社的烈士掃墓時,碰到了讓她一生都難以忘懷的事情,就是前來給烈士掃墓的小學生不會唱歌。這對于從小喜歡樂器,喜歡音樂,喜歡唱歌的鄧小嵐來說,是個很大的觸動。孩子們擁有明亮的眼眸,天真的笑容,卻獨獨少了優(yōu)美的歌聲?!案菲绞鞘裁吹胤??是革命老區(qū)!革命老區(qū)的孩子不會唱歌,真是寂寞,不好。” 鄧小嵐說,“于是,我就暗暗發(fā)誓,有機會一定要教孩子們唱歌?!?/p>
鄧小嵐在心底埋下的這顆種子,將她與馬蘭以及馬蘭孩子們的命運緊緊地聯(lián)系在了一起,也開啟了她18年來無怨無悔不間斷地奔走在北京與馬蘭之間的支教之路。
當我問及怎么看待榮獲阜平“十大德信人物”“阜平縣榮譽公民”“2011北京榜樣”“保定楷?!r代新人”和“保定市最美教師”這些榮譽稱號時,鄧小嵐微微一笑說:“馬蘭的小孩子不會唱歌,我就教她們唱歌,她們唱好了,我心里就高興;馬蘭有什么不好的地方,我就想弄好些,弄好了我心里才踏實。他們給我榮譽,這是對我工作的一種肯定與鼓勵。其實他們給不給我這些榮譽,我都會把我想做的事情做好,做到我心里滿意為止?!编囆鼓欠N平靜、謙和和淡然令人感動。
教馬蘭的小孩子唱歌是一件快樂的事
“小杜鵑,小杜鵑,我們請你唱個歌……”
悅耳、歡快的歌聲傳來,瞬間就在耳朵里打轉(zhuǎn)轉(zhuǎn)。 鄧小嵐微笑著說,這首《小杜鵑》是她在馬蘭教唱給孩子們的第一首歌。
“你會唱嗎?”我搖了搖頭。
“小杜鵑,小杜鵑,我們請你唱個歌……”
鄧小嵐開始神采飛揚地唱起來,花白的頭發(fā)也隨著歌聲飛舞起來,樣子活潑又可愛。
“還有《對花》。人家覺得那是外國歌曲,你怎么能教小孩子唱外國歌曲呢?其實才不是呢!”鄧小嵐亮著眼睛有些小撒嬌地說,“你說那個咦來呀,我來對上咦。什么花兒開在水里?什么花兒開在水里?你說那個咦來呀,我來對上咦。什么荷花…在水里?”鄧小嵐停了下來,看著我,搖了一下頭,“哎呀,你們知道的歌兒太少了,不好。”
話還沒說完,鄧小嵐的手指就伸向了身旁的鋼琴,歡快的樂曲從她的指間流淌而出。
說起給孩子們上課的情景,鄧小嵐樂開了花:“書上都有指法,這個用第一指,這個用第三指。”鄧小嵐一邊說著,一邊美妙的鋼琴聲快速地傳來,“孩子們就按照這個指法跟著我練習。手風琴也是一樣地操作。吉他,都是弦樂器,只是定弦不一樣,定完以后,就順著來,這個空的發(fā)‘mi’,這個是‘fa’,呵呵?!编囆顾实匦α似饋恚@哪里像一個年近80歲的老人?!拔腋嬖V小孩子們,這是‘fa’,下次摁‘fa’,就這個音啊,他就記住了?!编囆褂趾呛且恍Γ啊畇ao’是這個音啊,記住了。慢慢地音階就彈出來了,能彈出音節(jié),歌不就能彈出來了嗎!小孩子很聰明,你一教,他們就會。也有的小孩子剛開始學樂器時,發(fā)不出來音,或者彈錯了,我就告訴他們慢慢來,循序漸進地慢慢學,都能學會。”
“難帶的孩子,都是寶?!编囆剐χf,“我那時候教二三年級的小孩子。他們精力太旺盛了,老想調(diào)皮、搗亂一下,引起老師和小朋友的注意。一會兒男孩子把女孩子的小辮子給綁一起了;一會兒同學在教室里學習,他去把門給插死了;一會兒男孩子打架了,一會兒小女孩因一點兒的小問題哭鼻子了??珊⒆觽兌枷矚g音樂,他們一來我這兒就聽話了,也就不鬧了?!?/p>
說起孩子們,鄧小嵐?jié)M臉的疼愛:“有一次我進班里問:你們誰想跟我學吉他呀?孩子們都很積極,最后一排的一個男孩子也站起來高高舉著手在那兒喊:‘老師!我!老師!我!’。我一看,小孩子的眼睛特別亮,充滿了渴望。就走過去寫下了他的名字。沒想到,班里立即炸開了鍋:‘老師!他可廢(調(diào)皮、搗蛋)了!’‘老師!他不做作業(yè)!’‘老師!他老跟老師吵架!還打同學!’瞬間,班里全都告起他的狀來了。急得孩子在那兒大聲喊,‘鄧老師喜歡調(diào)皮的學生?!编囆拐f這句話時,眼睛微微向上挑了一下,孩子一樣地嘟起了嘴巴,將“喜歡”二字中間拖了個長長的音和大大的弧度,像一個大寫的“U”字,然后慈祥地笑了。
鄧小嵐就像個老小孩帶著一群小小孩在唱歌,學琴,給孩子們幼小的心靈帶來不一樣的音樂啟蒙,這么一位受人尊敬,懂孩子,可愛又青春洋溢的鄧老師,沒有哪個孩子會不喜歡的。
第一屆馬蘭兒童音樂節(jié)和月亮舞臺
“那時候全國各種音樂節(jié)挺多的,草莓音樂節(jié),草原音樂節(jié),可那都是大人的,沒有小孩子的。我就想著做一個孩子們自己的音樂節(jié),讓我們阜平馬蘭的孩子們在自然環(huán)境中放開喉嚨歌唱,周圍有山,有溪水,多美!”鄧小嵐說。
2013年8月24日,這一天是馬蘭里程碑的一天。在村外的山谷里舉辦了第一屆“馬蘭兒童音樂節(jié)”,這也是全國第一個孩子們自己的音樂節(jié)。革命后代與馬蘭的孩子們一起同臺唱歌,獲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評。這個開辦音樂會的山谷也就有了一個好聽的名字:音樂谷?!榜R蘭兒童音樂節(jié)”也就延續(xù)了下來,隔一年舉辦一屆。
“還有我們的月亮舞臺?!编囆古d奮地說,“上面的一半月亮是波浪式的,下面一半在溪水里,溪水又將月亮舞臺倒映在水中?!?/p>
四周一片寂靜,圓月當空,嘩嘩流淌的溪水將圓月與月亮舞臺一一投入水中輕輕地搖動,音樂聲緩緩地響起。在童話世界中才有的月亮舞臺,如今真實地呈現(xiàn)在了馬蘭的山谷中。這是鄧小嵐為孩子們造就的月亮舞臺,而夢想就在舞臺之上。大山是屏障,山上的花草樹木就是最好的聽眾。
鄧小嵐為山區(qū)的孩子打開了音樂之門。馬蘭的溪水山石,花花草草,全都成了音樂精靈,就連過往的風聲都帶有了音樂的柔美。這些曾是孩子們捉魚摸蝦的童年,卻因了鄧小嵐為孩子們種下的一顆音樂的種子而讓孩子們擁有了不一樣童年,給他們的生活增添了不一樣的色彩。
帶領孩子們實現(xiàn)心中的夢想
說起馬蘭小樂隊的孩子們,鄧小嵐?jié)M眼的溫柔:“和孩子們在一起就是開心,快樂?!?/p>
“孩子們有什么讓您感動的地方嗎?” 我問。
“哎呀!那可太多了!孩子們上學時會順路采摘路邊的小野花給我?!薄笆裁礃拥男∫盎ǎ俊薄八{色的小花?!薄八{色的小野菊花?”“是的!是的!”鄧小嵐露出幸福的微笑,“孩子們會將家里包得餃子、烙得餅、做得包子拿來給我吃。年紀小的更是這樣,孩子們將吃的舉到我面前,光是簡簡單單地說一個字:‘給!’然后就再也不說話,高高地舉著胳膊,看著我,一直舉著,直到我拿著為止?!?/p>
“孩子們喜歡您?!?/p>
“我也喜歡孩子們!” 鄧小嵐深情地說,“我把馬蘭的每個孩子都當成是自己的孩子?!?/p>
馬蘭小樂隊的孩子們漸漸長大了。最初跟著她學唱《Danny Boy》的男孩子考到了滄州師范音樂學院彈吉他,今年剛上大二;拉手風琴的男孩子考進了幼兒師范;最早縣里有個學音樂的小孩子在北京煤礦文工團的學員班里學聲樂,今年考大學;還有一個從三四年級就開始學音樂的女孩子,考上了西北民族大學音樂學院,她希望以后回到馬蘭來做音樂 老師。
“如果有一天你來到美麗的馬蘭
別忘記帶一束鮮艷的花環(huán)
這里埋葬著抗敵的英雄
這的人們和你一樣
堅強善良”
這是鄧小嵐喜歡唱的一首歌。她說,音樂不僅能給孩子們帶來快樂,性格變得開朗,還能開拓視野,孩子們參加一些活動,接觸到了外面的世界,會思考以后想做一個什么樣子的人,并且知道要想實現(xiàn)這個目標,就一定要好好的學習。
“我就是希望孩子們好好學習,好好唱歌,健康快樂地成長,全面發(fā)展,以后成長為對國家有用的人。如果有一天我來不了馬蘭了,最長久的就是這一屆一屆的學生。我希望我親手教出來的這些學生以后能有機會回來教孩子們。因為在馬蘭長大的孩子,對家鄉(xiāng)有感情,他們回來教,就不會離開了,也比較長久。”鄧小嵐眼睛望向窗外,“我一年年的越來越老了,可我們馬蘭小樂隊的小孩子卻老是在一二年級里挑,所以我的馬蘭小樂隊永遠長不大,永遠那么小,永遠那么幼稚。我還是教孩子們唱歌,帶他們出去表演。和孩子們在一起,在藍天、白云、小溪旁,唱屬于我們自己的小歌。”鄧小嵐說完,眼里閃著光,那是對馬蘭以及馬蘭小樂隊的孩子們最深沉 的愛。
2012年,鄧小嵐帶著阜平的馬蘭小樂隊登上了北京電視臺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面對著鏡頭,鄧小嵐深情地說:“總有人問我,是什么力量支持你,這樣長時間的在山村里教孩子們音樂,我想借用詩人艾青的一句詩來回答,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
鄧小嵐愛馬蘭,愛馬蘭的一草一木,愛馬蘭小樂隊的每一位孩子們。而馬蘭的大美河山也讓來到馬蘭的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革命老區(qū)的熱情,來自馬蘭孩子們的熱情。讓馬蘭小樂隊的歌聲在鄧小嵐的微笑中永遠響在馬蘭,響在馬蘭的綠水青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