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德輝 鄭誠(通訊作者)
福建師范大學 福建福州 350000
發(fā)展性閱讀障礙(Developmental Dyslexia)是指沒有后天疾病或是腦部損傷(如頭部受傷、精神疾病、智力障礙、教育機會缺乏等)的情況下,仍表現出嚴重的閱讀獲取困難。發(fā)展性閱讀障礙是一種常見的學習障礙,國內的閱讀障礙檢測率達到5%-10%。閱讀障礙存在于各種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中,象形文字與拼音文字在構成形式上存在較大的差別,因此,兩種不同語言背景下的閱讀障礙,其誘發(fā)的病因也不同。
由于個體差異,閱讀障礙的難易程度因患者而異。因此我們要盡可能地準確判斷孩子所面臨的是哪些方面的問題,根據閱讀障礙兒童自身的情況選擇一種恰當的教育方式,使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的適應能力都有所提高。
如何識別孩子是否有閱讀障礙?可以從三方面觀察:(1)識字方面。認字與記字困難,搞混音近字和形近字,學習拼音困難,顛倒字的偏旁部首。(2)閱讀方面。朗讀文章時,容易念錯字、漏字、跳行、斷句錯誤,甚至不按字閱讀而是按照自己的想法閱讀。(3)行為方面。由于閱讀困難,加上自信心不足,學習動機低落,課堂上會顯得精神不濟、發(fā)呆冥想、專注力不集中。
除此之外,他們可能在理解、推理、思維等能力方面有著獨特的優(yōu)勢,甚至會成為某些領域的領軍人物,例如畢加索、達?芬奇、愛迪生、李光耀等知名人物,他們在小時候都曾遇到過讀寫困難。因此,需要正確引導孩子發(fā)揮其自身的優(yōu)勢,揚長避短提升孩子的自信。
適當改變出版物的字號和字距可以降低視覺擁擠效應的影響,不僅可以改善閱讀障礙兒童的閱讀困難,也有助于提高正常兒童的閱讀流暢度。楊芬芬等人發(fā)現在字體選擇上,黑體18號字有效地促進閱讀障礙兒童的閱讀速度。孟紅霞的研究表明,間距和語義會對閱讀障礙兒童的擁擠效應產生影響,并且間距和閱讀障礙兒童的擁擠效應存在正相關關系。Luz Roll調查結果顯示英文字體中最大字體大小為18pt時,提高了文本的可讀性和理解力。行間距幾乎不會產生影響,較大的行距會加劇閱讀困難程度。王顯麗研究實驗得出適合閱障兒童的字間距為4-6毫米,行間距為10-14毫米。
Rello L發(fā)現使用某些背景顏色對有或沒有閱讀障礙的人有顯著影響。暖色背景顯著提高了閱讀性能。這些結果為使用彩色背景提高閱讀能力的實踐提供了證據;有或沒有閱讀障礙的人都會受益,但考慮到閱讀障礙的人在閱讀方面存在困難,他們可能會特別受益于這種做法。兒童書籍設計中多采用高明度、高純度的顏色,但這樣的顏色有時會給人帶來視覺疲勞,需適當的中性色協(xié)調畫面,以符合兒童的審美特征。
排版時,為削弱信息的干擾,字體排版要簡潔,注意文字間隔和行間距。王顯麗的研究表明“上文下圖”的排版方式更適宜閱讀障礙兒童閱讀。此外,可以通過圖形區(qū)分漢字的部分部首,從而降低閱讀障礙患者的識別難度。插圖設計在兒童讀物中起著重要作用,在設計時基于兒童本身出發(fā)進行創(chuàng)作,遵循童趣、夸張、抽象等原則。
在設計兒童讀物時,要充分地考慮到閱讀障礙兒童所處年齡階段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如在開本設計上,林妍的研究表明24開和16開的開本大小會更適宜小學階段兒童的閱讀,長度和厚度也要結合兒童的閱讀習慣充分考量,裝訂方式騎馬釘(圖1)和螺旋環(huán)串(圖2)為首選。為增加兒童書籍中的趣味性和安全性,材料上可以選擇使用棉織物、合格塑料等安全、健康、環(huán)保的材料,內頁設計中運用個性化的應用形式。王顯麗調查發(fā)現合成紙(圖3)是當前最適用于閱讀障礙兒童書籍使用的材質,較于其他材質的紙張,它更具穩(wěn)定性和環(huán)保性。閱讀障礙兒童除了閱讀困難,可能還會伴隨一定的焦躁癥狀,耐撕、耐折疊且易保存的紙更適合其使用。
圖1 騎馬釘
圖2 螺旋環(huán)串
圖3 合成紙
發(fā)展性閱讀障礙兒童受到生理因素的影響,導致無法正常地進行閱讀。兒童的閱讀心理在其閱讀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兒童的閱讀心理之于兒童讀物設計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由于兒童還沒有明確的學習動機,趣味性則是吸引兒童閱讀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兒童的成長階段不同,要充分了解孩子在每個階段的心理認知,結合每個階段的特點,針對性地進行書籍裝幀設計,從而能夠有效地刺激閱讀障礙兒童的閱讀積極性。
不同年齡的孩子有不同的認知。在設計書籍時,根據年齡階段的不同采用較為針對性的設計,使之更符合目標年齡組兒童的興趣點。近代最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將兒童的認知發(fā)展劃分為:感知運動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形式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7-11歲)的兒童出現了邏輯思維和零散的可逆運算,但一般只能對具體事物或形象進行運算。
興趣是學好任何東西的原始驅動力,不同成長階段對于書籍的選擇與閱讀的出發(fā)點也不一樣。兒童對審美的認知一般是主觀的、感性的,當然,這也是隨著兒童成長階段的不同,理性因素和感性因素的占比也會發(fā)生變化。兒童階段更多地依托視覺體驗來對大腦產生深刻的印象,而兒童的視覺體驗通常由色彩和圖形兩種因素來決定,因此需要按照這兩種因素和兒童不同階段的審美認知來做進一步的探討。
色彩對于書籍裝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奠定了書籍整體的設計風格和情感基調。兒童的認知決定了他們不同階段對色彩的偏好選擇。根據兒童對于顏色審美的認知,劃分為以下四個階段:色彩經驗期、色彩學習期、色彩成長期、色彩成熟期。色彩成長期的兒童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認知體系,對于色彩的指代性也有一定的了解,對色彩的喜好從單一的色塊向多元的色彩搭配發(fā)展。
由于兒童階段的認知有限,在兒童書籍設計中常常會加入易于理解的圖形符號,插畫形式則最為常見。在不同階段,兒童對圖形符號的認知和偏好也不同。它們基本上分為兩種風格:寫實和抽象。兒童對圖形圖像的審美風格需求的轉換基本分為萌芽期、學習期、過渡期、成熟期四個階段。7-11歲的兒童處于抽象圖案風格轉換的過渡期。
所謂情感設計是指以情感交流為核心的設計活動。在設計活動過程中充分考慮到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基本需求,尋求在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方面與觀眾產生共鳴。
讀物設計應遵循人性化設計的原則,在滿足基本功能的基礎上,更加關注讀者的閱讀體驗,重視讀者的情感需求。情感化這個概念很早就被提出來了,唐納德?諾曼在《情感化設計》一書中在本能、行為和反思這三個層面上闡述情感之于設計的重要地位,深入地分析了如何在產品設計中融入情感。針對閱讀障礙兒童這一特殊群體,我們在設計時既要充分考慮到他們在閱讀和行為上的困難,也要考慮到他們仍作為一個兒童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目前市場上的兒童書籍設計大多是針對正常兒童設計出版的,要在物質媒介層面去緩解閱障兒童的閱讀困難,這對兒童書籍的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在閱讀障礙兒童書籍設計中貫穿情感設計原則是非常必要的。那么如何判斷閱障兒童書籍是否符合情感化設計原則呢?根據諾曼本能、行為、反思三個層次上進行分析:(1)本能層次的設計:本能層次是最容易迎合人們的最簡單的一個層次,在書籍設計中,要根據閱障兒童的特征,采用適合閱障兒童閱讀的字體、字號、色彩、版式和材質等,在本能層面先滿足其基本需求。(2)行為層次的設計:行為反應是我們在使用產品時的感受,是否能容易掌握使用。書籍設計中要結合兒童群體這一年齡階段的興趣愛好,其畫面、內容、功能都應該讓讀者愉悅且實用。(3)反思層次的設計:反思層次是最高的情感設計,是指用戶在使用設計前后的體驗感受,閱障兒童在使用后,除了傳達書本的內容以外,還可以基于不同形式傳遞更多的信息。
基于閱讀障礙人群的閱讀行為特征、現有研究、兒童心理認知發(fā)展各階段的特點,結合情感化設計在兒童書籍設計中,以此增強閱讀障礙兒童在閱讀時的流暢度和愉悅感,提高閱讀障礙兒童的自信心。此外,閱讀障礙兒童在空間感知能力、視覺追蹤能力、視覺分辨能力上弱于常人,因此我們有必要針對閱障兒童的一些生理特征和情感需求進行特殊的視覺設計研究。以下是以人教版一年級上冊課本為例,對閱障兒童讀物的“文字、色彩、版式、氣味、材質”等元素進行整理分析,以形成參考性的設計規(guī)范。
(1)文本:研究發(fā)現適合閱讀障礙兒童閱讀的文本格式是:正文字體為微軟雅黑18號字,字間距為4-6毫米,行間距為10-14毫米。文字太小會造成視覺擁擠,文字過大會使句子的物理長度過長。通過單一固定獲得的信息量減少,在相同讀取量的情況下需要更多的時間。生字模塊,將現有的描摹方式改進為閱讀障礙兒童訓練冊中的點連線的方式,訓練兒童的視覺空間能力和手眼協(xié)調能力。
(2)色彩:在色彩感知力上閱讀障礙兒童與正常兒童沒有很大的差別,暖色的顏色會提高兒童的閱讀興趣,因此,色彩的搭配上,可以考慮采用明亮、鮮艷的顏色,可適當加入中性色,以協(xié)調整體畫面效果,顏色層級不要過于豐富,造成視覺混亂。由于閱障兒童在閱讀時容易跳行,在設計中將前一句的末尾字和下一句的首字設計成相同顏色作為閱讀引導。
(3)排版:版面干凈簡潔為主、圖文獨立排版,減少不必要的干擾,突出主題信息。閱讀障礙兒童容易搞混形似字、音似字,所以將生字、難字加粗放大,讓文字結構更加清晰。此外,結合課文內容添加有聲讀物二維碼,孩子在家遇到閱讀困難時可以自主掃碼聽書。閱障兒童的視覺注意力有限,在閱讀時句子太長會增加其閱讀負擔,開本設計成24開和16開會更適合。
(4)材質:由于閱讀障礙兒童年齡偏小,沒有規(guī)則意識,加上自身的閱讀困難,在閱讀時易乏、易燥,非常無益于書本的保存?!八翰粻€紙”是目前最適合閱障兒童使用的材質,其兼具普通紙和塑料的特性,再加上其圖像再現效果好、網點清晰、色彩柔和等優(yōu)點,或許更加適合閱障兒童使用。
根據前人的研究以及對于發(fā)展性閱讀障礙兒童特征進行總結梳理,將該群體的需求進行了整體分析,并形成了一個初步的書籍設計方案,具體如下:(1)文本:中文:黑體18號;字間距為4-6毫米,行間距為10-14毫米;英文:Arial18號字;生字模塊改成點連線方式。(2)色彩:采用高明度與高純度的色彩,適當加入中性色協(xié)調畫面效果;上一句話的末尾字和下一句話的首字設計成相同顏色作為閱讀引導。(3)排版:開本以16開/24開為主;排版干凈簡潔為主、圖文獨立排版(上文下圖);筆劃問題可以重新設計易于分辨的筆劃來實現。每篇文章配有聲閱讀二維碼,當孩子在家閱讀時,可以通過掃二維碼進行播放有聲閱讀版本。插畫設計上遵循童趣、夸張、簡潔的原則。(4)材質:合成紙(聚合物紙和塑料紙)。
依據以上的研究分析和設計思路的提出,作者進行實踐嘗試,以人教版一年級上冊課文《雪地里的小畫家》為例(圖四),設計實踐成果如下:
圖四《雪地里的小畫家》
通過分析本研究發(fā)現文本格式、顏色、材質等書籍設計的基本元素會在心理、生理方面或多或少地影響到兒童的閱讀興趣。作者基于現有的研究結論,提出針對發(fā)展性閱讀障礙兒童書籍設計的初步方案。通過對讀物的媒介形式進行設計,提高文本易讀性,有效促進閱讀障礙兒童的閱讀效率,這無疑為提高閱讀障礙兒童言語技能提供了直接的指導,具有巨大的實踐價值和理論價值。為讓該設計規(guī)范更加具有權威性,這還需要大量的實驗調查和實地考察。接下來,作者將根據書籍設計的構成元素和閱讀障礙兒童的實際需求進行多次實驗,以此來論證該設計規(guī)范的可行性,使此規(guī)范能夠作為從事讀物設計工作時的參考標準,用來改善發(fā)展性閱讀障礙兒童的閱讀困難,提高他們的閱讀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