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志德
摘要:隨著學習的深入,學生需要閱讀到的信息會越來越多。學生要想在有限的時間里獲取更多的信息內(nèi)容,必須提高閱讀速度,掌握快速閱讀的能力。小學正是學生良好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也是訓練快速閱讀技能的良好時期。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開展群文閱讀教學,可以讓學生在閱讀中不斷練習快速獲取文章關鍵信息的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本文立足于小學語文教學角度,分析了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關鍵詞:小學語文;群文閱讀;課堂教學
引言:群文閱讀,即將多篇文章聯(lián)系在一起展開閱讀,對碎片化的知識結構進行歸納整理,借助此方式,師生之間在知識歸類與構架方面便能達成共識,從而為學生理解教學內(nèi)容和教師開展教學工作提供方便。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閱讀教學越發(fā)重要,因此,對于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的研究有著鮮明現(xiàn)實意義。
一、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
(一)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
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主要是利用書本開展教學活動,而書本內(nèi)容均有固定的排序,是各章節(jié)和單篇文章的整合,群文閱讀便是重新歸納整合這些文章,在每一篇文章之間建立聯(lián)系,同時進行拓展,進而促進閱讀教學效果的提升。群文閱讀可以給予師生幫助,使其對文章的理解達成共識,同時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以及應用能力的提升,有效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
(二)強化學生的閱讀理解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對小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進行培養(yǎng)是極為關鍵的內(nèi)容。小學語文教師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活動,幫助學生迅速理解、掌握語文知識,同時學會學以致用,最終找到知識點之間存在的聯(lián)系,有效提高閱讀理解水平。在此過程中,不斷提高學生的知識深度與廣度,從而提升學生分析知識聯(lián)系的能力以及領悟知識內(nèi)涵的能力。基于此,教師只需給予學生一定的引導,學生便能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同時在學習中加深對語文閱讀意義和閱讀精神的理解,積累豐富的知識,促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提高。在開展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時,教師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最終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進而密切聯(lián)系語文知識和實際生活,如此,學生便能在語文閱讀中對自身的主體性予以挖掘。
二、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一)借助群文閱讀,鍛煉學生的寫作、表達能力
在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教師必須借助文本閱讀教學促進學生吸收和轉化能力的提升,學生借助閱讀體驗文章作者的表達、描繪和敘述方法。同時,在落實教學任務的過程中應重視使用和表達修辭、字詞等方法,這些寫作方面的技巧,需要學生借助文本閱讀對自己想要的表達方式進行挖掘。
例如,教師在教學《刷子李》的過程中,便可以選取一些和人物描寫相關的說明性文章,如《泥人張》《蘇七塊》等,這些細節(jié)、人物描寫型文章可以分析的異同點很多,學生借助閱讀這些文章,既加深了對一個行業(yè)尖端人才魅力的了解,也能在教師的引導下,掌握人物描寫的方法,當然,不同的學生看法也有所不同,但其發(fā)揮的指導價值均相同。教師可以讓學生閱讀此類文章,要求其將其中描寫手法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找出并進行總結,這樣既能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還能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和感悟的機會,進而促進自身寫作能力的提高。探究相同類型文章的同質問題,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更集中的鍛煉機會,使其可以在閱讀同類文章中形成共性的認知,特別是描寫人物言語、動作和形態(tài)等細節(jié)方面,可以將更多技巧總結出來,所以,這樣對學生寫作方面的語文基礎素養(yǎng)積累極為有利。
(二)結合單位學習目標,明確教學目標
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也會涉及一些課外閱讀內(nèi)容,而在此過程中,教師的教學目標均是立足于課文單元教學目標設置的。合理確定目標,可以幫助學生全面了解課文中的知識,基于此,應有效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以《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課為例,教師在教授本課時,可以對課外文章《訪魯迅故居》《回憶魯迅先生》等進行選取。之所以選擇這些文章,是因為可以有效拓展學生的閱讀,這幾篇文章主題均是“魯迅先生”,同時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和學習魯迅先生。學生在認真閱讀魯迅故事的基礎上,加深學生對魯迅的崇高精神的認識。之后,教師讓學生和這幾篇閱讀內(nèi)容相結合,闡述自己心目中的魯迅先生,同時立足于各個角度讓學生認識、了解魯迅。這體現(xiàn)了一個清晰的學習目標,在組合多個閱讀文本的基礎上,形成統(tǒng)一的教學目標,提升學生的閱讀和理解能力,進而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學生密切聯(lián)系生活實際和魯迅先生的精神學習,使其可以在閱讀魯迅故事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三)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教學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群文閱讀習慣
教學情境的優(yōu)劣是影響課堂教學質量、學生學習效率的關鍵性因素,良好的課堂教學情境能使學生自主融入課堂。對此,教師可通過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情境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群文閱讀習慣。
例如,在小學語文部編版《不會倒的老屋》這課中,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閱讀中的預測能力,學生的理解不同,尋找的依據(jù)不同,所預測的內(nèi)容也不同?;诖?,教師可將學生分成小組,進行討論、交流,有了相互之間的比較,學生對待閱讀的態(tài)度自然也就會認真許多。另外,根據(jù)每個人的分享,學生能感受到在不同角度、不同觀點的影響下閱讀所帶來的理解也不同,各種預測內(nèi)容精彩紛呈,啟發(fā)了學生的靈感,使學生認識到閱讀可以從多方面著手,豐富學生的閱讀思維角度。此時,教師需趁熱打鐵,利用學生在交流實踐中學會的閱讀方法,選取幾篇合適的文章讓學生進行群文閱讀,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yǎng)成了良好的群文閱讀習慣,提升了群文閱讀的思維水平。除此之外,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要讓學生學會通過閱讀獲取更多的有用信息,豐富學生的學識。開展群文閱讀教學重點在于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和閱讀質量,因此關于文章的一系列閱讀方法和閱讀技巧必須詳細地講解給學生,并要求學生在閱讀中不斷練習、強化記憶、熟練掌握。教師在進行群文閱讀教學時,應將教材文章與課外優(yōu)質閱讀材料相結合,對學生實施拓展訓練,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獨立閱讀訓練,完成閱讀任務,提升閱讀能力。
結論:在小學階段大力開展群文閱讀,既符合教育發(fā)展的要求,又適應了小學生成長發(fā)展的需要,對學生閱讀能力提升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值得大力提倡。而要使群文閱讀取得滿意的效果,還需要教師對閱讀材料進行精心篩選、科學組合、巧設問題、整體規(guī)劃,并配合相應的讀寫訓練,強化學生對文章中各項閱讀方法與技巧的掌握。只有這樣,才能快速地提升小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陳珊妮.群文薈萃綻放精彩——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方略[J].試題與研究,2021(08):102-103.
[2]祁艷.“群文閱讀”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新課程,2021(09):124.
[3]馬佩佩.基于部編版教材的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探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wǎng)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20(12):218-219.
[4]李青花.努力踐行群文閱讀——農(nóng)村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淺見[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20(12):17.
[5]楊麗萍,委祥軍.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情景模式教學應用研究[J].考試周刊,2020(98):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