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承亮
妮兒出嫁那天,正值農(nóng)歷新年,天氣出奇的寒冷。
前一天,妮兒就躲在屋里哭。要嫁人了,自然舍不得父母、哥哥,還有媽媽抱在懷里的弟弟。
眼睛熬得紅紅的,哭到動情處,撲在母親懷里。娘兒倆的眼淚融合在一起,孩兒是娘的心頭肉啊。她抱住弟弟親吻不止,弄了弟弟一臉的眼淚。
忙碌的父親走進(jìn)內(nèi)屋,掀動著滿臉皺紋吆喝著:“哭什么?這是喜事!”這一喊不打緊,妮兒又撲到父親的懷里。十九年的歲月啊,父親撫摸著女兒的頭:“女兒大了,總是要嫁人的,好在只有四五里路,經(jīng)常回來看看吧?!崩蠝I縱橫的老張頭甩了一把鼻涕,又開始了他的忙碌。
妮兒走到屋外,抬頭望了望天,徑自走到小河邊,家里的二十多只鴨在清澈的河里悠閑地游著。妮兒揚(yáng)起清脆的嗓音:“來吧、來吧、來吧?!泵考颐繎舳际侨绱撕魡咀约业镍喨?。
鴨群“嘎嘎”上岸,在妮兒身邊乖巧地轉(zhuǎn)悠著。妮兒蹲下身,憐愛地?fù)崦莻€藍(lán)色頸項(xiàng)的公鴨。也許這是在娘家最后一次呼喚鴨群了,撒上一些稻谷,今后她就要呼喚婆家的鴨群了。
妮兒是個俊俏的姑娘,方圓二十多里地,有許多小伙子托人說媒。自己所在的莊子比其他村富裕些。扎緊頭巾的媒婆憑著三寸不爛之舌終于說動了老張頭,答應(yīng)把妮兒嫁給幾里地以外的一戶殷實(shí)人家。
妮兒是一個重情義的姑娘,和初來乍到的小E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情。寒冬臘月,家家戶戶上山挖樹根烤火,點(diǎn)火可是有技巧的。妮兒用一根竹筒吹起了篝火。每烤一次火,頭上滿是火灰。小E盡管吹得眼淚直流,可火苗還是沒有反應(yīng),引來妮兒銀鈴般的咯咯笑聲。
“冷嗎?”妮兒關(guān)心地問。拉過小E冰涼的手。妮兒的手軟綿綿的,透著溫?zé)岬臍庀?。小E紅著臉抽開了手,在他的心里,著實(shí)感覺到這是一個好“女子”(當(dāng)?shù)卣Z)。
穿著黑棉襖的媒婆來了,大老遠(yuǎn)就聽見她的叫嚷聲:“老張頭,婆家人來接親了,都準(zhǔn)備好了嗎?”
“好了,看把你忙得?!崩蠌堫^滿臉堆笑,回過頭去,“妮兒,出來吧,婆家來接親了?!?/p>
震耳欲聾的嗩吶聲響起,吹的是一些黃梅戲小調(diào),女婿戴著大紅花,小夫妻倆雙雙給父母跪下,行叩首之禮。
新娘子要上路了,這是接親的高潮。按照當(dāng)?shù)氐娘L(fēng)俗,新娘子必須作不肯出門狀,由自己的舅舅背出村口。如果沒有舅舅,就由哥哥代替。妮兒沒有舅舅,哥哥三次欲出門檻,都被妮兒拉回。在媒婆的催促下,妮兒終于由哥哥背出了家門。
嗩吶送親,那些騎在牛背上的牧童,村里的同齡人,小E和幾個青年一起,把妮兒送出了村口。
妮兒回過頭來,深深地看了一眼小E。一絲一閃而過的微笑,一個定格的再見,深深刻在了小E的記憶中。
少了妮兒的烤火,冷清了許多。小E終于學(xué)會了吹竹筒,把火燒得旺旺的,篝火映紅了人的臉龐。妮兒媽撥拉著火堆,突然對小E說:“妮兒想跟你去上海的,老張頭不同意。我們都不知道上海在哪里,真要去了豈不是丟了女兒嗎?我們這輩子都沒出過門,而你們都是要回城的?!?/p>
篝火映照著小E驚愕的臉龐,未諳世事的他,怎會知道妮兒會有如此心事呢?他不由得回憶起了妮兒臨走時的那一瞥,還有那僅有的一次牽手……
又一個冬天,妮兒一臉笑容,背上馱著孩子,夫婦倆回家了。只是和以前相比,妮兒判若兩人,勞累的痕跡深深地映在了她那鵝蛋形的臉上。又一次坐在一起烤火,小E的吹火技術(shù)得到了妮兒的贊揚(yáng)。
可小E怎么都不明白,一個昔日如花的姑娘,怎么一轉(zhuǎn)眼又如花一般凋謝了呢?這是否是那個時代的人生規(guī)律?
時間的奧秘,告訴人們花開花落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