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振華
提起退休老干部尹開章,那真是“機關槍打鴨子—呱呱叫”。這不僅因為他是一位聞名遐邇的編劇,更因為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演員”。
在戲迷中間,他編導的經典唱段,廣為流傳;在編劇圈內,他打造的精品劇目,可圈可點,被津津樂道;他,在唐堯之鄉(xiāng),炙手可熱,美麗著這塊熱土,支撐著幾代人的觀戲熱情;在三晉大地,久負盛名,一次次帶團進京匯演,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和贊揚;一次次捧回大獎,為翼城鍍了金,為翼城贏得了耀眼的光環(huán)。這一切都是以一個編劇的身份鑄就的。殊不知,在人生的舞臺上,他還是一個出色的“演員”,用自己的人格魅力,用輪椅作道具,承載著傳統(tǒng)美德,走過春夏秋冬,穿越風雨,在鍋碗瓢盆的音樂聲中,演繹著一個“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愛情故事。這個故事讓多少人蕩氣回腸,這個故事讓多少人重新審視自己的婚姻和人間的真情。
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后,必定站著一位偉大的女性。是呀,退休后的他,回顧起自己的每一次成功,都離不開妻子的支持和幫助,心中感到莫大的欣慰。“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的日子才剛剛拉開序幕,多少個舞臺形象在胸中呼之欲出,多少個藝術構思在腦中自由飛翔,正當他挽起袖子,準備再大干一場的時候,妻子卻倒下了。一方面是為自己養(yǎng)育了四個兒女把他們培養(yǎng)成有用之才的妻子,癱瘓在輪椅需要人照護;另一方面是自己的藝術追求,將要達到一個全新的境界,需要全身心地投入才能達到巔峰的需求。無奈分身乏術,一個視戲劇為生命的劇作家要放棄自己的至愛,放棄自己的追求,這是怎樣的一個痛苦的抉擇呀!他義無反顧地承擔起一個做丈夫的責任,陪伴著妻子,踏上了堅守伺候她十五年的漫長之路。
為了治好妻子的病,他遍訪各地名醫(yī),求醫(yī)問藥,積蓄花光了。除了去醫(yī)院,他開始關注并尋找起秘方和偏方,嘗試各種治療方法。在他心里始終堅守著這一個信念:錢沒有了可以再掙,但是失去了妻子,永遠無法挽回。可是一次次希望之火被點燃,一次次又被現(xiàn)實無情地澆滅。他拜訪過許多醫(yī)生,他總是在失望中堅持著,從未終止。不拋棄、不放棄、不離棄的信念和行動徹底顛覆了“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的古老預言,雖然積極治療,但事與愿違,最后妻子還是完全喪失了自理能力。面對殘酷的現(xiàn)實,他沒有低頭。從此,他成了妻子的手和足。早上起來,幫妻子穿衣服、刷牙、洗臉、喂飯成為每天的必修課,洗衣、買菜、做飯、打掃衛(wèi)生這些看似簡單卻復雜的家務,他硬是一天一天地熬過來了,從未有過抱怨。
春天和秋天,他把輪椅推到院子里,讓妻子呼吸新鮮空氣,曬曬太陽。把她從輪椅上挪到床上或從床上背到輪椅上,對一個時已六七十歲的老人來說是何其的不易和艱辛呀!癱瘓病人易長褥瘡,臀部長期打針過敏,需要按摩。夏天天熱,電風扇不能久吹,那樣體弱的病人容易感冒,只能用扇子輕輕扇,為驅趕蚊叮,常常累得汗流浹背。為了避免長期臥床患上褥瘡,每隔幾小時就要幫妻子翻一次身。定期洗澡、搓澡,定期理發(fā)等常常讓他累得腰酸背痛。冬天天寒,妻子失去知覺的下肢冰冷,得時常按摩,用熱水袋去溫暖。一日三餐一口一口地喂,一年四季一天一天地熬,他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用自己淳樸摯愛的行動唱出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歌,他的事跡感動了每一個熟知和不熟知他的人,縣電臺還做過專門報道呢!
十五載,在歷史的長河中,也許是短暫的一瞬,但是,在短暫的一生中,十五載又是多么的漫長呀!他,尹開章,一個文化干部,用十五年的時間悉心守護癱瘓妻子的故事,傳為美談。他用艱辛鑄就了人間的真情,用平凡彰顯著人性的燦爛。這種真情是一抹風景,定格在人們的視野里,詮釋著什么是相濡以沫,什么是夫妻情深;這種真情是一面旗幟,飄揚在傳統(tǒng)美德的時空,澎湃著身邊的感動。這種平凡則是一座豐碑,一個符號,一個標志和一個經典,深深地鐫刻在人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