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裘敏
摘要:二年級是正式開始接觸復述訓練的年級,圍繞“復述”這一個語文要素,在教材課后習題中安排了多角度、多層次的訓練,幫助學生利用多種方法復述課文:插圖、關鍵詞句、示意圖、表格等。采用重組復述方法,借助關鍵詞句、圖片等搭建支架,由易到難,層層深入,落實復述目標,激發(fā)學生復述的興趣,擴大語言內(nèi)存,培養(yǎng)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關鍵詞:重組;復述方法;語言內(nèi)存
隨著一、二年級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的全面使用,不難發(fā)現(xiàn)二年級教材大幅度地增加復述課文的內(nèi)容,課后明確要求復述的課文有15篇,占到所有課文30℅左右,對比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增幅達27℅左右。二年級是正式開始接觸復述訓練的年級,圍繞“復述”這一個語文要素,在教材課后習題中安排了多角度、多層次的訓練,落實了具體的訓練要求。
落實具體訓練要求的同時,提供了多種形式的訓練,幫助學生利用多種方法復述課文:插圖、關鍵詞句、示意圖、表格等,這么多的復述方法,不是可以隨意運用到所有復述單元的課文中,采用合適、合理的復述方法,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思維與表述,是達成訓練目標的關鍵。
《小學語文》第172期中黃國才老師提出童話教學的重點在于引導學生讀和講?!爸v童話”是一種復述,復述是一種重要的童話教學策略。鑒于此,筆者選擇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上冊第八單元4篇童話故事中的其中一篇《狐貍分奶酪》,通過重組課堂復述方法,由易到難,層層深入,落實復述目標的課堂教學實踐探究,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教學效果。教學中,筆者是這樣引導的:
一、抓中心問題,有效閱讀積累
復述課文是讓學生將課本語文轉(zhuǎn)化為自己的語言,那么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認真閱讀課文,熟悉內(nèi)容,加深理解。教師要明確課文理解是為復述服務這一點,引導學生抓中心問題,展開有效閱讀。
在《狐貍分奶酪》第一課時課始,老師由狐貍的故事導入,引出課題,學生根據(jù)題目,提出自己的疑問:狐貍為什么分奶酪?(事情的起因)怎樣分奶酪?(事情的經(jīng)過)分的結果怎么樣?(事情的結果)接下來,學生帶著問題初讀、精讀課文,教師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并予以解決。
這堂課就抓住這三個中心問題,圍繞一個目標——復述課文,組織開展課堂教學。教學活動的意圖很明確,是為幫助學生復述作準備、打基礎。教學目標明確集中,所以教學重點突出,教學環(huán)節(jié)圍繞復述目標推進,這樣的閱讀積累才有效,“復述”的根基才會筑得牢。
二、重組復述方法,找準復述路徑
對于第一個問題“狐貍為什么分奶酪?”,學生初讀課文后很容易從文中第一自然段找到原因----“熊哥兒倆不知道怎么分奶酪”。而解決第2個問題“狐貍怎么分奶酪?”是復述目標推進的難點,這時候就要重組復述方法,搭建基礎支架,引導學生找準正確的復述路徑。
教學中老師先引導學生提取關鍵句,抓找動作詞,再借助表示先后順序的詞語,把狐貍分奶酪的過程說條理,在此基礎上離開課本,看圖說說狐貍分奶酪的過程,層層深入,步步遞進,幫助學生自主復述課文主要內(nèi)容。
(一)提取關鍵詞句,搭建基礎支架
解決了第1個問題“狐貍為什么分奶酪?”的問題,知曉故事起因之后,老師從第2個問題“狐貍怎么分奶酪?”入手,提出第一個學習任務:默讀課文第5-9自然段,用“”畫出狐貍分奶酪的句子。學生默讀課文主要段落,
邊讀邊找,自主提取關鍵句子。老師點名回答,根據(jù)學生反饋,在白板上一一劃
出相關句子。再把找到的句子分成了5步,提出第二個學習任務:請同學們一邊讀,一邊來當狐貍演一演:
1.狐貍笑了笑,把奶酪拿過來掰成了兩半。
2.說著便在大的這半塊上咬了一口。
3.于是,狐貍在那半塊上又咬了一口,結果第一個半塊又大了點兒。
4.狐貍就這樣不停地咬著兩半塊奶酪。
5.咬著咬著,奶酪全被他吃光了,一點兒也沒剩下。
為了讓分奶酪的情境更為真實的呈現(xiàn),讓學生親身體驗狐貍分奶酪的過程,老師提前準備了一塊奶酪,供學生在課堂現(xiàn)場當成故事中的狐貍,根據(jù)提取的分奶酪的句子,親自分奶酪。在老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學生興致盎然,自然而然地進入角色分起了奶酪。學生在現(xiàn)場分奶酪中,體會到熊哥兒倆是因為“分得不勻”而吵嚷,從而中了狐貍的詭計,更明晰了分奶酪的具體過程。在動手操作、朗讀理解的前提下,老師再引導學生抓找這5句中的動作詞,就輕而易舉了,把關鍵詞板貼在黑板上(見圖)。
提取關鍵句,抓找動作詞。從篇聚焦到段,再從段聚焦到句,由句聚焦到詞,這樣能使學生思維流暢,加深對重點內(nèi)容的記憶,為復述課文搭建了最基礎的支架。
(二)借助順序詞,加固復述支架
搭好基礎支架后,老師還得加固支架,那就是用上“先……接著……又……最后……”這些表示先后順序的詞語,用上黑板上貼著的動作詞,說說狐貍分奶酪的過程:狐貍先把奶酪,接著,又,就這樣,,最后,。
學生借助黑板上呈現(xiàn)的動作詞,離開課本,用上表示先后順序的詞語,自主練習說話。把原文中敘述狐貍分奶酪冗長的5句話,濃縮成一句話。從讀原文的關鍵句知曉分奶酪的過程,提升到用自己的話說分奶酪的過程,并且說得更清楚,更有條理,大大降低了復述的難度,也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加固了復述課文的支架。
(三)借助圖片,用自己的話看圖講故事
有了牢固的支架,學生復述課文就能緊緊圍繞主要內(nèi)容,不會走錯方向了。老師提出第四個學習任務:課堂作業(yè)本第4題“根據(jù)故事內(nèi)容,給圖片排排序?!?/p>
課堂作業(yè)本第4題中的5幅圖,正好緊扣課文“狐貍為什么分奶酪?”“狐貍怎么分奶酪?”“分得結果怎么樣?”這三個中心問題,學生把5幅圖排好了順序,也就把整個故事串連了起來,梳理了整篇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老師再引導學生看圖片講故事,通過“獨立思考—自主練習—組內(nèi)交流—全班交流”,訓練他們提取文本中明顯信息的能力,經(jīng)過整理、串聯(lián)、記憶相關信息,實現(xiàn)完整、清楚地表達。
復述不僅僅是一種練習說話的方式,更是一種促進書面語言長時記憶的途徑,是擴大學生語言內(nèi)存的有效手段。學生在由易到難、層層深入的復述訓練中,既學習到復述課文的方法,擴大了語言內(nèi)存,也培養(yǎng)和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為中高年級簡要地復述課文、創(chuàng)造性復述課文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葉福艷.復述,給孩子一把口語表達的金鑰匙[G].小學語文教與學,2019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