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楊廣自知時日無多,終日飲酒作樂,仿佛末日來臨前的狂歡。一日,楊廣照著鏡子,對蕭皇后說:“好頭頸,誰當(dāng)斫之!”他萬萬沒想到的是,最后終結(jié)他生命的竟是從駕的驍果軍。隋朝皇室的命運也隨之轉(zhuǎn)變。
大業(yè)十四年(公元618年)三月十日夜,江都(今揚州)城內(nèi),暗藏殺機。統(tǒng)領(lǐng)驍果軍的司馬德戡,在東城營內(nèi)集結(jié)上萬將士,計劃推宇文化及為首,發(fā)動兵變。李密率領(lǐng)的瓦崗軍攻下興洛倉,進軍洛陽。李淵晉陽起兵,攻入長安,遙尊楊廣為太上皇。河北竇建德、淮南杜伏威、江南蕭銑等各地起義軍聲勢浩大。
南下江都的隋煬帝楊廣自知時日無多,陪著蕭皇后及宮中美女終日飲酒作樂,仿佛末日來臨前的狂歡。一日,楊廣照著鏡子,對蕭皇后說:“好頭頸,誰當(dāng)斫之!”他萬萬沒想到的是,最后終結(jié)他生命的竟是從駕的驍果軍。
那一夜,一個結(jié)束了四百年戰(zhàn)亂分裂的大一統(tǒng)王朝敲響滅亡的警鐘,隋朝皇室的命運也悄然轉(zhuǎn)變。
皇室宗親被屠殺
江都兵變發(fā)生時,楊廣聽見遠處的喧囂,一開始還以為是次子楊暕謀反。
自太子楊昭于大業(yè)二年(公元606年)英年早逝后,楊廣就再也沒立過太子,并將余下二子楊暕與楊杲留在身邊,不讓他們鎮(zhèn)守四方、結(jié)黨營私。
楊暕沉迷于聲色犬馬,行為放蕩,因此被迫退出皇位的爭奪,且隨從都被安排成老弱病殘。江都兵變時,楊暕尚且不能自保,更不要說造反了。
當(dāng)宇文化及命令部下在江都搜捕楊廣的親信大臣時,楊暕尚在睡夢中。隨后楊暕和楊杲都被叛軍殺害。
楊廣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只能認命,提出飲毒酒自盡,叛軍不許,將他縊殺。
兵變發(fā)生后,叛軍將宇文化及推舉為大丞相,并對城中的皇室宗親展開無情的屠殺。
楊廣的侄子楊浩,因與宇文家族素有交情,被宇文化及立為傀儡皇帝,暫且保住一命,之后被驍果軍裹挾一路北歸,朝著關(guān)中進發(fā)。
此時的隋朝已名存實亡,一時竟出現(xiàn)了三個隋帝。
李淵稱帝建國
另一邊,楊廣的表弟李淵打出“廢昏立明,擁立代王,匡復(fù)隋室”的旗幟,攻入長安,占據(jù)關(guān)中地區(qū)作為根據(jù)地,遙尊楊廣為太上皇,立楊侑為傀儡皇帝,自己晉封為唐王,把持長安朝政。
楊侑是楊廣的孫子,被封為代王,賜一萬戶食邑。楊廣在出兵遼東時,任命楊侑為京師總留守。
李淵大軍涌入長安城后,弱小無助的少年楊侑只能任其擺布。李淵知道稱帝的時機尚未成熟,才立楊侑為皇帝,打著隋朝的名號割據(jù)一方,靜候風(fēng)聲。
等到楊廣遇弒的消息傳來,楊侑對李淵也就沒有任何用處。楊廣被殺兩個月后,李淵逼迫楊侑退位,稱帝建國。
楊侑從此遭到軟禁,第二年便驟然去世。
坐收漁翁之利
王朝傾覆,楊侑的哥哥楊侗也有著相似的命運。
楊廣四處巡游,在命楊侑留守長安的同時,又讓另一個孫子楊侗留守東都洛陽。
江都兵變的噩耗傳到洛陽,東都群臣震驚之余,也開始打自己的小算盤,都認為楊侗是楊昭之子,理應(yīng)繼承大統(tǒng)。于是,大業(yè)十四年五月,楊侗被元文都、王世充等東都官員擁立為帝,改元“皇泰”,史稱“皇泰主”。
楊侗登基時,洛陽城外陷入瓦崗軍的重重包圍,城內(nèi)還有野心家王世充蠢蠢欲動。
正在此時,宇文化及帶著自己擁立的另一個皇帝楊浩,挾持六宮和群臣北上,途徑洛陽附近。
元文都向楊侗建議,不如招攬城外瓦崗軍首領(lǐng)李密為隋朝效力,許以高官厚祿,讓其率瓦崗軍與宇文化及的驍果軍交戰(zhàn),“使兩賊相斗,疲勞其兵,而后乘其敝而滅之”。
元文都的計謀得逞了。李密為避免腹背受敵,暫時上表請降,與宇文化及的驍果軍死磕,結(jié)果兩敗俱傷,瓦崗軍元氣大傷,回金墉城修整兵馬,宇文化及退兵到魏縣。
楊侗的洛陽小朝廷自以為坐收漁翁之利,真正得利的卻是王世充。
王世充西域胡人出身,曾經(jīng)百般討好楊廣,靠著領(lǐng)兵五萬援救東都起家,從而得到朝廷信任,手握重兵,但早已圖謀不軌。
李密和宇文化及退兵后,執(zhí)掌軍權(quán)的王世充在洛陽發(fā)動兵變,廢主自立,建立鄭國,年號開明。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李淵之子李世民攻破洛陽,王世充率部投降,免死流放蜀地,途中被仇人所殺。
一曲亡國悲歌
被宇文化及挾持的偽帝楊浩,也同樣逃不過被毒殺的命運。
宇文化及殺死楊浩后,自立國號為許,帶著殘兵敗將逃到聊城。
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河北起義軍領(lǐng)袖竇建德攻陷聊城,參與江都兵變的黨羽幾乎全被處死。宇文兄弟中,只有宇文化及的三弟宇文士及靠著與李淵多年的交情才幸免于難。
李世民繼位后,他在善待隋朝宗室的同時,還嚴厲處置當(dāng)年參與江都兵變的叛臣后代,將他們流放禁錮。此舉既是因為唐繼隋統(tǒng),也是為了告誡臣民不可以下犯上。
因而,李淵一家趁亂奪了隋朝的江山,卻無人敢說他們是亂臣賊子。
王朝已逝,隋朝皇室這一段歷史也漸漸被人淡忘。殊不知,王朝衰亡之后,常伴隨著皇親貴胄的血淚。
(《隋書》《資治通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