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麗(天津市濱海新區(qū)美欣門診部,天津 300451)
繼發(fā)性甲狀旁腺增生(Secondary parathyroid hyperplasia,SHPT)是慢性腎功能衰竭(Chronic kidney failure,CRF)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近幾年,CRF在我國的發(fā)病率逐漸上升,SHPT的并發(fā)率也在不斷升高[1]。SHPT患者在病變期間極易出現異位鈣化、骨折以及鈣磷代謝紊亂等癥狀,若不能及時進行治療,將會對患者的生存質量造成嚴重影響。一般情況下,臨床多通過手術的方式對該病進行治療,治療效果較為良好,但由于甲狀旁腺組織極有可能出現異位生長的狀況,因此在對該類患者進行手術治療前,還需對其進行全面的檢查才能選擇最佳的手術方法對其進行治療,確保治療效果[2]。臨床常用于診斷SHPT的影像學技術主要以高頻彩超、CT以及MRI為主,但CT和MRI的輻射較大,且要求條件高,患者的接受程度較低[3]。與CT和MRI相比,高頻彩超無輻射,且可重復進行檢查,在臨床中的應用更為廣泛。鑒于此,本文就高頻彩超在診斷繼發(fā)性甲狀旁腺增生的臨床應用價值進行研究,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2020年9月我院檢出的100例疑似繼發(fā)性甲狀旁腺增生患者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44例,年齡32-70歲,均值(45.36±2.36)歲,血液透析時間2個月-13年,均值(6.32±0.25)年。
納入標準:①存在CRF的患者;②進行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③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的患者。排除標準:①甲狀旁腺癌患者;②原發(fā)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癥患者;③患有嚴重精神疾病,認知功能不全者。
1.2 方法 均使用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對100例患者進行甲狀旁腺檢查,儀器主要包括邁瑞DC-8、飛利浦Affiniti50、深圳開立S40Pro。讓患者采取仰臥位,將硬枕放置在患者的肩下,使頸部甲狀腺區(qū)充分暴露出來,將雙側下頜角、雙側鎖骨、頸內靜脈區(qū)域作為掃描范圍,首先使用常規(guī)的二維超聲對患者進行掃描,其次再行高頻彩超檢查,將探頭頻率設置為5-12MHz。分別對患者的甲狀旁腺數目、位置、大小、回聲、厚度以及血供情況進行記錄。
高頻彩超診斷甲狀旁腺增生標準:甲狀旁腺的長度、寬度以及厚度其中任一項直徑>6mm,即可視為增生。
100例患者檢查結束后均進行了外科手術治療,將增生的甲狀旁腺完全切除,并以術后結果為最終結果。
1.3 觀察指標 以術后結果為診斷標準,對高頻彩超的靈敏度、特異度以及診斷準確率進行分析,并對繼發(fā)性甲狀旁腺增生病灶的超聲特征進行觀察。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此次研究數據進行分析,使用χ2檢驗計數資料(%),若檢驗結果為P<0.05則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高頻彩超檢查結果 術后結果顯示,陽性85例,陰性15例。高頻彩超檢查結果顯示,真陽性83例,真陰性12例,漏診2例,誤診3例,靈敏度為97.65%(83/85),特異度為80.00%(12/15),診斷準確率為95.00%(95/100),見表1。
表1 高頻彩超檢查結果
2.2 繼發(fā)性甲狀旁腺增生病灶的超聲特征 100例患者中,檢測到不規(guī)則形病灶的患者共24例,占比24.00%;檢測到內部低回聲的患者共45例,占比45.00%;檢測到囊性變的患者共1例,占比1.00%;檢測到鈣化灶的患者共10例,占比10.00%;檢測到供血豐富的患者共20例,占比20.00%。
甲狀旁腺是人體內一個卵圓形的分泌器官,體積較小,解剖形態(tài)不存在顯著特征,處于頜下三角至縱膈間的任意位置,隱蔽性較強。SHPT是慢性腎衰竭常見的并發(fā)癥,臨床根據該病的病理特征將其分為了兩種類型,即彌漫性增生與結節(jié)性增生[4]。一般情況下,甲狀旁腺增生早期多為彌漫性增生,該時期無需采取手術治療,只需使用藥物進行干預即可取得理想的效果,但隨著透析時間的不斷增加,藥物治療的效果將會逐漸下降,需采取手術切除的方式對SHPT患者進行治療,才能確保治療的有效性。因此,只有在手術前采用成像清晰度高的檢查技術確認腺體增生的部分,才能確保手術順利進行,進一步提高手術的成功率。臨床常用于檢查SHPT的影像學技術主要包括CT、MRI以及彩色多普勒超聲等,這些檢查方式雖能為后續(xù)的手術治療提供準確的位置信息,但CT和MRI對該病變的敏感度較低、檢查時間相對而言較長、價格較為高昂,且CT和MRI對于微小病灶的檢查效果較差,在SHPT的檢查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未在臨床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彩色多普勒超聲是一種無創(chuàng)性的影像學檢查技術,與CT和MRI相比,該檢查方式的操作較為簡單,且成像速度較快、價格較為低廉,十分受患者的歡迎。高頻超聲主要是利用形態(tài)結構學以及血流動力學的檢測功能,再加以超聲造影以及彈性成像技術對患者進行檢查,在評估SHPT患者的血供、病變部位以及增生形態(tài)方面可取得較為良好的效果。正常情況下,甲狀旁腺內部回聲的分布較為均勻,且與周邊的組織結構十分相似,在使用高頻彩超對該類患者進行檢查時,能夠清晰地顯示出<5mm的病灶,但對于≥10mm的特殊增生病灶,只有CRF患者在血清學異常影響的情況下并發(fā)SHPT,才能清晰地顯示出來[5]。本文研究結果顯示,高頻彩超在SHPT診斷中的靈敏度為97.65%,特異度為80.00%,診斷準確率為95.00%。由此可見,采用高頻彩超對SHPT患者進行診斷,其敏感度較大,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診斷的準確率,減少誤診、漏診等情況的發(fā)生。SHPT在超聲圖像上主要顯示為橢圓形分葉狀的低回聲結節(jié),少部分會出現鈣化的狀況,邊界較為清晰。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在使用高頻彩超對SHPT患者檢查后發(fā)現,不規(guī)則形病灶的患者占比24.00%;內部低回聲的患者占比45.00%;囊性變的患者占比1.00%;鈣化灶的患者占比10.00%;供血豐富的患者占比20.00%。由此可見,采用高頻彩超對SHPT患者進行檢查,能夠清晰地顯示出SHPT病灶的特征,可為后續(xù)治療提供良好的參考依據。高頻彩超在SHPT的診斷中雖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仍存在部分誤診、漏診的狀況,分析原因主要與病變認知程度不足、部分聲像特征不顯著等因素相關。此外,高頻彩超診斷SHPT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包括以下兩點:①甲狀旁腺異位在部分情況下無法顯示出來,且大多數人都存在4個甲狀旁腺,在使用高頻彩超對SHPT進行定位時,若甲狀旁腺<4個,極有可能存在甲狀旁腺異位的狀況;②一般情況下,臨床醫(yī)師在診斷時,極易將甲狀腺結節(jié)誤認為甲狀旁腺增生[6]。因此,臨床還需深入進行研究,才能使以上問題得到有效的解決。
綜上所述,高頻彩超具有操作簡單、圖像清晰度高、便宜以及無創(chuàng)性等特點,使用該檢查方式對SHPT患者進行診斷,靈敏度和特異度較高,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甲狀旁腺增生的檢出率,降低誤診、漏診的情況,為后續(xù)治療提供參考依據,建議臨床深入研究并大力推廣,將其作為SHPT的首選檢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