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故國之思與清靡之詩
    ——李后主、隋煬帝詩詞比較

    2022-04-21 08:28:18□聶
    關鍵詞:李后主隋煬帝李煜

    □聶 飛

    [內(nèi)容提要]李后主與隋煬帝同為“帝王文學”的代表作家,兩人在詩詞創(chuàng)作方面居功甚偉,既有相同之處又各有千秋。相同之處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創(chuàng)作內(nèi)容的相同,兩人創(chuàng)作“宮體詩”或“宮體詞”。二是創(chuàng)作成就的相同,兩人都拓寬了詞境或詩境。兩人獨具特色之處表現(xiàn)在內(nèi)容和風格上,后期李后主描繪故國之思,亡國之恨,詞風黯淡蕭索、哀怨凄絕,隋煬帝寫山水風光、軍旅生活,詩風清新秀麗、豪放壯闊。而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在于兩人所處的時代環(huán)境不同,兩人的性格特點也不盡相同。

    隋煬帝和李后主同為“末代帝王”,在政治上少有建樹,后人評價多為負面。然相較隋煬帝,李后主雖為亡國之君,但后世對其相對寬容,究其原因,南唐的滅亡已是必然,并非李后主一人之力可挽救,同時李后主在文學方面之成就可為一大家,正如清代余懷所云:“李重光風流才子,誤作人主,至有入宋牽機之恨。其所作之詞,一字一珠,非他家所能及也?!盵1]郭麐也稱:“作個才子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2]李煜的才華和經(jīng)歷令人同情與稱贊,因而后世評價頗高。而隋煬帝則沒有如此幸運,古代謚法稱“煬”為“好內(nèi)遠禮”“逆天虐民”“去禮遠眾”,這本為隋煬帝為陳后主所取謚號,出乎其意料最終后人將這個字放在他身上,并且?guī)缀醭蔀榱怂拇~。隋煬帝在位期間施行暴政,據(jù)《隋書·煬帝本紀》記載:“淫荒無度,法令滋章,教絕四維,刑參五虐,鋤誅骨肉,屠戮忠良,受賞者莫見其功,為戮者不知其罪。驕怒之兵屢勸,土木之功不息,頻出朔方,三駕遼左,旌旗萬里,征稅百端,猾吏侵漁,人不堪命。”[3]95天下苦隋煬帝久矣,后世對其批判在他死后旋踵而至,唐太宗稱其為“所為多不法”,[4]明人余之禎評論:“淫靡不足道”。[5]盡管《隋書》作者在《文學傳序》中強調(diào):“所謂能言者未必能行,蓋亦君子不以人廢言”,[3]1730但千百年來,由于隋煬帝的暴政,人們對其詩文嗤之以鼻,呂溫甚至將其結局歸因于“以文章綺靡而亡”。[6]然而作為隋代少有的詩人,尤其在上承南北朝下啟唐朝的過渡期,隋煬帝的創(chuàng)作在中國詩歌史上應有一席之地。李后主、隋煬帝兩人作為末代君主,又同為創(chuàng)作文人,兩人的創(chuàng)作中有諸多異同之處,基于此,文章以隋煬帝、李后主二人詩詞為探討對象,著力于比較二人詩詞中的異同及成因,以期推進二人詩詞研究的進一步深入。

    一、李后主:赤子之心與故國之思

    李煜,字重光,初名從嘉,南唐王朝第三任皇帝,也是最后一任。李煜為中主李璟第六子,據(jù)馬令《南唐書·后主書》記載:后主“少而聰慧,善屬文,工書畫?!盵7]5289但“文獻太子惡其有奇表,從嘉避禍,惟覃思經(jīng)籍?!盵8]李煜從小在創(chuàng)作方面極有天賦,又因他的哥哥厭惡他,因此一心沉醉于書籍的海洋中。然而“太子冀卒,四兄皆早亡,”[7]5289李煜“以此為嗣”被立為太子。李后主即位時南唐早已成為北朝的附庸,他對宋朝的策略是卑躬屈膝,以金玉珠寶討好宋主?!端问贰酚涊d:“煜每聞朝廷出師克捷及嘉慶之事,必遣使犒師修貢。其大慶節(jié)更以買宴為名,別奉珍玩為獻。吉兇大禮,皆別修貢。”[9]然而宋主貪圖的是整個江南,不是區(qū)區(qū)金帛所能滿足的。故開寶七年曹斌等人奉宋太祖之命討伐南唐,次年冬,金陵陷,李煜率近臣殷崇義等人肉袒出降。太平興國元年,到達宋京,封違命侯以羞辱于他。宋太宗即位后,進封為隴西郡公,太平興國三年七月卒。關于李煜,《石林燕語》的一段記載或許更能說明:

    江南李煜既降,太祖嘗因曲宴問:“聞卿在國中好作詩?!币蚴古e得意者一聯(lián)。煜沉吟久之,誦其詠扇云:“揖讓月在手,動搖風滿懷?!薄諒脱珈?,顧近臣曰:“好一個翰林學士!”[10]

    “好一個翰林學士”,這對李煜來說,真是再確切不過的了。在政治上,李煜固然是失敗的,但在文學上,他卻占有一席之地。關于李煜詞,明刻本《南唐二主詞》收錄33首,王國維等人輯補十多首,但無論原本或補本,都雜有他人之作。學術界確認為李煜詞作的有37首左右。關于李煜詩,《全唐書》僅存全詩十八首,斷句十六句。李煜之詞在詞的發(fā)展史上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本文探索李煜創(chuàng)作之思想內(nèi)容和表現(xiàn)形式,以其詞為中心。

    李煜的詩詞可分為亡國前和亡國后兩個時期,兩者在題材內(nèi)容上雖有所不同,但無論前期后期,又有其一貫的特點,那就是“真”。王國維《人間詞話》說:“閱世愈淺,則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盵11]19誠如斯言,閱世越淺的詩人,始終保有較為純真的性格,在詞中一任真情實感宣泄,而較少有理性的節(jié)制。李煜亡國前詞著重寫對宮廷享樂生活的迷戀與陶醉,如《浣溪沙》:

    紅日已高三丈透,金爐次第添香獸。紅錦地衣隨步皺。

    佳人舞點金釵溜,酒惡時拈花蕊嗅。別殿遙聞簫鼓奏。[12]10

    此詞描寫通宵達旦的狂歡生活。上闕言太陽已高升,可昨夜的舞會仍在繼續(xù),舞興正濃,不斷往金爐“添香獸”,讓其散發(fā)出的香味充斥舞庭,而舞女們?nèi)圆恢>氲聂骠嫫鹞?,連帶著地上的紅地毯隨著腳步起舞,變得起伏不平。下闕言舞女伴隨鼓點瘋狂起舞,即使金釵掉地也顧不及,酒醉之時以嗅花解醉。而別的宮殿亦是如此,只聽得簫鼓之聲遠遠傳來。此詞描寫宮庭享樂細致入微,喻象生動,如一“皺”字,便道出舞會時間之長和舞女舞動之狂,而“酒惡時拈花蕊嗅”一句,更是真切自然,形象生動,使一個醉酒享樂、醉生夢死的人物形象躍然紙上。這種自由自在的狂歡與無所顧忌正是李后主前期奢靡玩樂的真實寫照。李后主前期的詞也寫他與大小周后的調(diào)情、幽期,如《菩薩蠻》:

    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刬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12]10

    這首詞描寫的是李煜和小周后婚前偷歡生活,馬令《南唐書》記載:“后主繼室周氏,昭惠之母弟也,警敏有才思,神彩端靜。昭惠感疾,后常出入臥內(nèi),而昭惠未之知也……后自昭惠殂,常在禁中。后主樂府詞有‘衩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之類,多傳于外,至納后乃成禮而已。翌日,大宴群臣,韓熙載以下,皆為詩以諷焉,而后主不之譴?!盵7]5304。詞的上闕寫小周后赴幽會的環(huán)境、心態(tài),寥寥幾筆,便把一個嬌媚、熱情又擔驚受怕的少女活靈活現(xiàn)的勾勒于眼前,下闕描寫兩人幽會時的喜悅與少女既羞怯又熱情的矛盾心態(tài)。雖是男子作閨音,卻將情竇初開的少女與情人幽會時的小心翼翼而又大膽熱烈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這首詞的語言通俗易懂,像“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之類完全是口語化的表達,讀完整首詞,我們看到的并不是帝王和后妃的幽會,更像是民間女子與心上人的邀約,更顯李煜之真。

    李煜后期的作品以亡國為分界線,寫亡國之痛,血淚之情。亡國給李煜帶來的觸動是刻骨銘心的,《渡中江望石城泣下》記述了李煜帶一家三百口北遷離國時的悲慘時刻:

    江南江北舊家鄉(xiāng),三十年來夢一場。吳苑宮闈今冷落,廣陵臺殿已荒涼。云籠遠岫愁千片,雨打歸舟淚萬行。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閑坐細思量。[13]

    直到都城攻破國家已滅,李煜才醒悟過來歡愉享樂的前三十年只不過是夢一場,自己已由國主淪為囚徒,曾居住過的宮殿也是一片冷落荒涼,此情此景,教人如何不淚垂。更何況遠處云煙籠罩著山巒,正如內(nèi)心的愁悶無法散去,細雨也在敲打著把“我”送離家鄉(xiāng)的小船。閑坐舟中獨自思量,然而思量什么呢?是自己以前荒唐的治國之策還是沉迷酒色的夜夜笙歌?亦或是自己將來該何去何從?飲恨自殺還是屈辱偷生?這些讓人不得不思量。這首詩細膩描繪了李煜初亡國時的心理特點,亡國讓這位一直活在物質(zhì)豐富溫暖環(huán)境下的君主發(fā)出人生如夢、世事無常的感嘆,從國主到囚徒身份的轉(zhuǎn)變也使其詩風詞風已由前期的清新繁麗一變?yōu)榘г蛊鄥枴?/p>

    李煜后期的詞作于北遷至被害之間的三年時間,僅存作品十首左右,然而正是后期為數(shù)不多的作品奠定了李煜在詞史上不可動搖的地位。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評論道:“詞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為士大夫之詞?!盵11]123王國維所說的士大夫之詞正是指這一階段創(chuàng)作的作品。李煜后期詞首先表現(xiàn)為其直悟人生苦難無常之悲哀,如《烏夜啼》: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12]9

    此詞抒情隱蓄,寫春殘花謝之景喻國破家亡之事,“林花”“春紅”如此匆匆離去,是因為早晚不間斷的寒雨及狂風,而“我”的國家滅亡如此之快也因宋軍的攻打,這是無法避免的,只得如此?!傲只ā薄按杭t”與人依依惜別,正如“我”當初“垂淚對宮娥”,不知何時才能重逢。而“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往事已成空”,李煜自身所經(jīng)歷的這種國破家亡之痛已泛化,獲得一種廣泛的形態(tài)與意義,通向?qū)τ谟钪嫒松瘎⌒缘捏w驗與審視。

    李煜后期詞著重寫囚徒生活的不堪和無限的故國之思,如《浪淘沙》: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12]18

    此詞描寫的是后主囚俘生活的一個片段,先從夢醒寫夢中:夢中以為自己仍是故國的君主,享受了一會的歡樂,然而醒來后簾外雨淅淅瀝瀝下個不停,春意已將近,更何況天寒心寒,羅衾再厚也抵不住這寒意。下闕則抒發(fā)內(nèi)心的強烈哀痛,李商隱的“相見時難別亦難”寫的是與戀人之間的離愁,而后主的愁悶對象已由戀人變?yōu)椤盁o限江山”,它是故國山河,亦是家國大恨,后主內(nèi)心的愁苦更甚于常人。最后一句“流水落花春去也”,美好的東西總是無法留住,正如往昔的歡樂不再回來一樣,連自己也弄不清是在天上還是在人間。后主在詞中毫不掩飾故國之思,并將故國之痛與現(xiàn)實結合,水流、花落、春去、人亦將亡,足顯絕望之深,悲痛之劇。再如著名的《虞美人》,也是寫他對故國的思念: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12]4

    這首詞將“往事”“故國”“朱顏”等詞羅列,直寫自己對故國的懷念,只是這些美好的東西已然逝去,而如今只能空懷一腔愁懣,如滔滔無盡的一江春水,形成極大的感染力。陸游《避暑漫抄》載:“李煜歸朝后,郁郁不樂,見于詞語。在賜第,七夕命故妓作樂,聞于外。又傳小樓昨夜又東風,并坐之,遂被禍?!盵14]王铚《默記》亦載:“后主在賜第,因七夕,命故妓作樂,聲聞于外。太宗聞之,大怒。又傳‘小樓昨夜又東風’之句,并坐之,遂被禍?!盵15]從以上記載,我們可知李煜被害原因,他的故國之思毫不掩飾,也使得這首詞成為絕命詞。

    在李煜之前,詞的內(nèi)容狹小,多表現(xiàn)男女離愁之情,詞境淺顯俗漏,正如《花間集序》所稱:“鏤玉雕瓊,擬化工而迥巧;裁花剪葉,奪春艷以爭鮮。”[16]李煜前期詞也循此路,但文化修養(yǎng)較高,藝術趣味也相應較雅。而后期詞則一變?yōu)槭看蠓蛑~,在詞中抒發(fā)深沉的故國之思,人生無常之感,開闊眼界,拓寬詞境,使詞擺脫花間詞派的藩籬而走上健康發(fā)展的道路,胡適在《詞選》中評價說:“詞曲起于燕樂,往往流于纖艷輕薄,到李煜用悲哀的詞來寫他的凄涼的身世,深厚的悲哀,抬高了詞的意味,他的詞,不但集五代的大成,還替后代詞人開拓了一個新的意境。”[17]誠如斯言,正是李煜的開創(chuàng)性貢獻,才有了北宋以秦觀為代表的文人詞的成熟。

    二、隋煬帝:流連物色的清靡之詩

    楊廣,又名英,高祖楊堅第二子,后世稱為隋煬帝。據(jù)《隋書·煬帝本紀》記載:“上尤自矯飾,當時稱為仁孝?!盵3]59隋煬帝未當皇帝前便善于偽裝自己,楊堅曾經(jīng)來到他的住所,看見樂器的弦大多斷絕,上面又有塵埃,便以為他不好聲妓,由此對他更好了:“高祖及后于諸子中特所鐘愛,”[3]59甚至達到“朝野屬望”[3]59“天下稱賢”[3]60的程度。隋開皇二十年,文帝廢太子楊勇,立楊廣。仁壽四年七月,楊廣弒文帝,即皇帝位,是為煬帝。至此,隋煬帝開始其暴政之路,《隋書·煬帝本紀》史臣評價楊廣說:“負其富強之資,思逞無厭之欲……驕怒之兵屢動,土木之功不息……旌旗萬里,征稅百端,猾吏侵漁,人不堪命……于是相聚萑蒲,蝟毛而起,……攻城剽邑,流血成川澤,死人如亂麻,炊者不及析骸,食者不遑易子?!盵3]95-96也基于此,后世對其評價極低,正如今人范文瀾所說:“他是歷史上著名的浪子,也是標準的暴君。”[18]但在文學上,隋煬帝卻是一位杰出的詩人,《隋書》中便有提到“上好學,善屬文”,[3]59連鄭振鐸也認為:“楊廣雖不是一個很高明的政治家,卻是一位絕好的詩人?!m然是北人,所作卻可雄視南土?!盵19]隋煬帝詩歌成就從中可見一斑。隋煬帝現(xiàn)存詩歌據(jù)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所輯共43首,其中樂府19首,古詩24首。根據(jù)詩歌寫作內(nèi)容,我們又可以將其分為艷體詩、寫景詩和軍旅詩三類,以下分而論之。

    洛陽城邊朝日暉,天淵池前春燕歸。含露桃花開未飛,臨風楊柳自依依。

    小苑花紅洛水綠,清歌宛轉(zhuǎn)繁弦促。長袖逶迤動珠玉,千年萬歲陽春曲。[21]2664-2665

    這首詩仍舊寫舞女,然而詩歌前六句卻在寫景,洛陽城邊,朝日散發(fā)光輝,天淵池前春燕飛回,含苞待放的桃花沾著晶瑩的露珠,微風吹來楊柳依依,花紅水綠,歌女輕揚的歌聲不時傳來。對舞女的體態(tài)描寫僅有第七句“長袖逶迤動珠玉”,以“長袖”和“珠玉”象征手臂舞動,頭頸旋轉(zhuǎn)之態(tài)。第八句寫繁飾太平之曲。以上詩為隋煬帝艷體詩代表之作,然其中“輕艷”之處也是稍涉物態(tài),淺嘗輒止,這較之于南朝宮體詩已是一個很大的進步,正如錢基博所稱:“隋煬帝焯有氣調(diào),稍救齊梁之靡?!盵22]隋煬帝雖寫作艷體詩,但其所作亦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對于艷體詩的創(chuàng)作引向健康之路有莫大的作用。

    在隋煬帝詩歌中,寫景詩占了大部分篇幅,可見其用力之勤。隋煬帝雖出生于北方,但其一生多次游歷,更是多次前往揚州,這種經(jīng)歷使他受到不同地域的影響,在詩歌中表現(xiàn)為多樣化的抒情風格,在寫景詩中表現(xiàn)尤甚。例如以《望海》為代表的雄奇闊大壯美之作:“碧海雖欣矚,金臺空有聞。遠水翻如岸,遙山倒似云。斷濤還共合,連浪或時分。馴鷗歸可狎,卉木足為群。方知小姑射,誰復語臨汾?!盵21]2670一二句用典,寫初次見到海的欣喜,接下來四句則寫大海之景,海水翻騰,如同高岸,海島倒映水中,隨風翻動,如同云在翻動。幾股潮流合攏而來,又被連成一線的巨浪沖散而去。如此壯闊的描寫,大有曹操《觀滄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之勢,不可謂不壯觀。最后四句描繪隋煬帝由眼前之景所引發(fā)的想象與感慨,在某種程度上也顯示出泱泱大國的帝王之氣。又如具有民歌清新色彩的詩歌,以《江陵女歌》為代表:“雨從天上落,水從橋下流。拾得娘裙帶,同心結兩頭?!盵21]2664前兩句起興,后兩句為女子大膽熱烈的心理描寫,語言清新質(zhì)樸,極具江南村野氣息。再如抒發(fā)幽冷凄清、孤寂惆悵之情的作品,以《野望》為代表:“寒鴉飛數(shù)點,流水繞孤村。斜陽欲落處,一望黯消魂?!盵21]2673極目遠望,寒鴉遠飛,流水環(huán)繞孤村,斜陽欲落,暮靄漸逼,望之令人黯然銷魂,詩境渾成。后人評價甚高,秦少游《滿庭芳》中“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一句便是由此而來。除此之外,隋煬帝也能以宮體詩之題寫景,如著名的《春江花月夜》便是如此:“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21]2663《春江花月夜》相傳為陳叔寶所創(chuàng),為宮體舊題,而隋煬帝卻能以宮體詩之題寫出極具南朝民歌清新色彩之作,實為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之先導。隋煬帝寫景詩之作在中國詩歌史上并未占有不可替代之處,然而難能可貴的是,作為一位帝王,他能將寫景圖畫突破宮苑,延伸至整個帝國,并通過不同的詩歌風格展現(xiàn)出來,對當時的文壇產(chǎn)生了極大影響。

    隋煬帝對詩歌的重要貢獻還在于軍旅詩。軍旅題材起源較早,從《詩經(jīng)》中的《擊鼓》、《九歌》中的《國殤》到蕭統(tǒng)、蕭綱等人的邊塞詩歌,軍旅題材一直從未斷過,而相對于蕭統(tǒng)、蕭綱等人的同類詩歌,隋代文人則顯現(xiàn)出更多的真實與雄健,究其原因,不外于隋代文人有更多的沙場從軍經(jīng)歷。在這當中,少年時代便跟隋文帝南征北討的隋煬帝顯然有更多的經(jīng)驗和體會?!端鍟の膶W傳序》說:“煬帝初習文藝,有非輕側之論,暨乎即位,一變其風。其《與越公書》、《建東都詔》、《冬至受朝詩》及《擬飲馬長城窟》,并存雅體,歸于典制。雖意在驕淫,而詞無浮蕩,故當時綴文之士,遂得依而取正焉?!盵3]1730以上所提及四首,皆為煬帝軍旅詩,最能反映其軍旅生活,也體現(xiàn)出剛健豪邁的特點,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為《擬飲馬長城窟》:

    肅肅秋風起,悠悠行萬里。

    萬里何所行,橫漠筑長城。

    豈臺小子智,先圣之所營。

    樹茲萬世策,安此億兆生。

    詎敢憚焦思,高枕于上京。

    北河見武節(jié),千里卷戎旌。

    山川互出沒,原野窮超忽。

    撞金止行陣,鳴鼓興士卒。

    千乘萬旗動,飲馬長城窟。

    秋昏塞外云,霧暗關山月。

    緣嚴驛馬上,乘空烽火發(fā)。

    借問長城侯,單于入朝謁。

    濁氣靜天山,晨光照高闕。

    釋兵仍振旅,要荒事萬舉。

    飲至告言旋,功歸清廟前。[21]2661

    此詩所寫乃“筑長城”之事,開頭四句便首先交代出行的時節(jié)和目的,接下來八句寫隋煬帝所思所想:筑長城并非是我的智慧,而是由先代圣賢所提倡實行,這一決定能為天下蒼生、后世子民造福,我怎么敢因害怕勞神費力而高枕于上京呢?因此才帶領千乘萬騎北游,修此長城。“撞金”八句,寫士兵演習的壯觀景象?!熬墖馈卑司鋵懛榛鹜蝗蝗计?,傳來消息,單于前來朝謁。最后兩句寫大軍凱旋,飲慶功酒,終于可以在宗廟前告慰祖先的英靈了。

    三、李后主、隋煬帝詩詞異同及成因探析

    隋煬帝和李后主兩人皆為君王,他們自幼聰明,受過良好的文化教育。李后主《本紀》記載:“少而聰慧,善屬文,工書畫”,[7]5289隋煬帝年少時“好學,善屬文,深沉穩(wěn)重,朝野屬望”。[3]59年少時兩人在宮中度過了不知憂愁為何物、繁華奢靡的歲月,兩人后來的遭遇也極其相似,同為末代帝王,他們都經(jīng)歷過國家或民族的戰(zhàn)亂興亡,李煜偏安一隅,只求安穩(wěn)享樂度過一生,最終求而不得,被賜毒藥而死,而隋煬帝縱馬一生,卻久處繁華安樂,忽略百姓,被叛軍所殺。國家興亡,高度的文學修養(yǎng),敏銳的內(nèi)心感觸,相似的生活經(jīng)歷,使隋煬帝和李后主的詩詞有許多相似之處,但又各有千秋。

    兩人詩詞的相同首先體現(xiàn)在內(nèi)容上,在兩人早期詩詞中都寫出了宮廷繁華享樂的景象。這在李后主的詩詞中表現(xiàn)極為明顯,如《玉樓春》一首:“晚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笙簫吹斷水云開,重按霓裳歌遍徹。臨風誰更飄香屑,醉拍闌干情味切。歸時休放燭花紅,待踏馬蹄清夜月?!盵12]14詩中描繪了李后主和后妃宮女們徹夜歌舞的狂歡生活,最后兩句寫狂歡結束后,李后主自己在明亮的月光下騎馬而歸的場景。此類詩詞在李煜集中比比皆是,尤其集中于其前期作品之中。同樣,在隋煬帝詩集中,描寫宮廷生活的詩歌俯拾皆是,如《喜春游歌》二首:

    禁苑百花新,佳期游上春。輕身趙皇后,歌曲李夫人。(其一)

    步緩知無力,臉曼動馀嬌。錦袖淮南舞,寶襪楚宮腰。(其二)[21]2663

    其一描寫春日百花開放,合宮春游,樂聲四起,宮女偏偏起舞。其二描寫宮女跳舞之態(tài),“步緩知無力,臉曼動馀嬌”寫出了舞女輕柔嬌媚之態(tài),也暗示了隋煬帝內(nèi)心之歡樂喜悅。

    兩人詩詞的相同之處還表現(xiàn)在對詩境的開拓上。隋煬帝和李后主是兩位才華橫溢的君主,盡管自幼生活在宮廷之中,無法脫離宮廷詩風的影響,但他們以后的人生經(jīng)歷對詩歌創(chuàng)作尤其是在詩境的開拓上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李煜詞寫作經(jīng)歷了“愁—樂—愁”三個階段,前期是寫個人閑愁,兒女情長、花殘春老之愁,如《應天長》、《阮郎歸》等詞,中期是寫皇帝之樂,繁密奢華、輕歌艷舞之樂,如上文提到的《玉樓春》,后期則是寫國破家亡之愁,也體現(xiàn)了李煜大江大河般的愛國之情,如千古名詞《浪淘沙》、《虞美人》等便創(chuàng)作于這個時期。從兒女閑愁到愛國之情,李煜的詞境已進行了質(zhì)的變化。在李煜之前,詞的內(nèi)容狹小,多是表現(xiàn)男女離愁之情,意境淺俗顯露,而李煜首先利用詞來抒發(fā)愛國之情,拓寬了詞路,開拓了詞境,使詞走上健康發(fā)展的道路,為宋詞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同樣,隋煬帝在詩境的開拓上也有奉獻之功。隋初,南風飆進,詩人往往甘愿接受,整個隋代詩壇偏于沉寂,隋煬帝的詩歌卻脫穎而出。表現(xiàn)為兩點:以舊題作新詞和將軍旅題材納入寫作范圍。以舊體做新詞是隋煬帝的新創(chuàng),其《春江花月夜》題襲陳后主,所創(chuàng)之境與陳后主所作相去甚遠,“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一句寫出波瀾壯闊的月夜江景,空靈唯美,實啟張若虛之胸臆。后人也稱:“陳后主作不傳,隋煬自負才高,今觀其詞,未見其必亡國。如‘暮江平不動’,即以唐人能手,無以過之?!盵23]隋煬帝的軍旅詩也一掃六朝之綺靡,如上文所提《擬飲馬長城窟》,運用大量量詞,如“悠悠行萬里”“樹茲萬世策”“安此億兆生”“千乘萬旗動”諸句,用“千”“萬”“億”等具有宏觀視覺效果的量詞渲染戰(zhàn)場,一掃六朝詩詞之繁密而呈現(xiàn)壯闊之境界。隋煬帝之軍旅詩在韻律、用詞上雖趕不上唐代邊塞詩,但其中所呈現(xiàn)的此種境界已可與唐代邊塞詩并駕齊驅(qū)。隋煬帝和李后主兩人少時都處在安穩(wěn)的宮廷生活中,描寫宮廷的詩是無法避免的,但在后來的創(chuàng)作中兩人都能突破宮廷的藩籬而拓寬詩或詞的意境,這對于帝王來說實屬可貴。

    兩人的創(chuàng)作既有相似之處,也各具特色。在內(nèi)容上,隋煬帝詩歌創(chuàng)作不僅有宮廷生活,還兼有大量山水風光和軍旅生活的描寫,如《宴東堂》、《云中受突厥朝宴詩》等。而李煜前期詩詞則以描繪宮廷生活、兒女情長、抒發(fā)閑愁為主,后期多為感時傷懷、嘆病愁苦、抒發(fā)家國情懷。在風格上,隋煬帝詩歌更傾向于清新秀麗、豪放壯闊,究其原因有二:一與隋煬帝個人經(jīng)歷有關,隋煬帝一生“二平江南,三下江都,三巡突厥,一討渾庭,三駕遼澤”,[24]132幾乎走遍了隋朝的整個版圖,他已突破千里宮墻的限制,將黃沙、大漠、冰雪、飛瀑、江南春光皆融入進他的內(nèi)心,也融進了他的詩歌,讓人隨著文字進入他的廣闊世界;二是隋煬帝寫景詩和軍旅詩占其所作絕大部分,這兩種題材之詩多以自然清新、雄渾壯闊之意象出現(xiàn),給人以新麗壯偉之感。而李煜詩詞風格前期華艷溫靡,多寫大小周后如何同他調(diào)情幽會,對清歌妙舞、春花秋月留戀不舍,中期風格則由華艷溫靡一轉(zhuǎn)為黯淡蕭索,這段時期大周后逝世,給李煜帶來的是人生無常、秋夜凄清之感,后期風格則是哀怨凄絕,國破家亡之恨,異國的屈辱艱辛,在短短幾年間已使得整個世界在他的眼中失去了光輝,往日的歡樂使他倍覺眼前的不幸,而目前的不幸更使他懷念往昔的生活,在往日今日的不斷交織的痛苦中,李煜對人生的感受不再是無常,而是厭倦。若非如此,是絕寫不出《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浪淘沙·簾外雨潺潺》這一類“以血書”之詞,正如王國維所云:“后主之詞真所謂以血書者也?!盵11]20隋煬帝與李后主之所以在內(nèi)容與風格上明顯不同,是由兩人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與個人的性格特征所決定。首先,李后主和隋煬帝雖同為帝王作家,但相較于李后主,隋煬帝在宮廷中生活較少,而沙場、江南等地方皆留下其足跡,并體現(xiàn)于詩歌之中,在寫作內(nèi)容上便擴大了不少,而李后主生長于后宮之中,在國破家亡之前被宮廷事物所環(huán)繞,內(nèi)容便有所局限,同時隋煬帝并未像李煜擁有家國之恨,寫不出類似情感的詩歌。另外,二人性格的不同也決定了詩歌內(nèi)容、風格上的不同。隋煬帝隱忍主動自信且好大喜功,在其由晉王向太子身份的轉(zhuǎn)變過程中和后期營建東都、創(chuàng)建科舉、經(jīng)略西域等行為可以看出。而李煜的性格柔弱細膩,他早年遭文獻太子的嫉恨,為保全自身,選擇埋頭詩書,當上皇帝后,面對北宋的入侵,他選擇奉上《即位上宋太祖表》,惟求偏安江南一隅,不思進取,沉溺聲色。南唐滅亡,給李后主帶來了刻骨銘心的痛,心中雖有諸多傷感并呈現(xiàn)于詩詞之作,但李后主仍然選擇茍且偷生,在汴京過了兩年多屈辱的俘虜生活直至被宋太宗賜毒藥而死。李后主和隋煬帝兩人雖同為帝王出身,但兩人青年及之后的環(huán)境、經(jīng)歷以及兩人截然不同的性格,導致兩人在詩詞創(chuàng)作上出現(xiàn)了諸多不同之處。

    四、結論

    綜上所述,李后主和隋煬帝同為末代帝王作家,他們的詩詞創(chuàng)作中描寫宮廷繁華生活是在所難免的,并且作為有才氣的作家,兩人在創(chuàng)作上都有開疆拓土的決心,在詩境詞境的開拓上居功甚偉,隋煬帝突破千里宮墻的限制,將清新自然、雄渾壯闊的寫景詩和軍旅詩納入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在沉迷聲色的南北朝時期,實為一股清流。李后主后期以詞來寫國破家亡之愁,使詞突破花間詞派之樊籬,走上健康發(fā)展之路。同時,由于時代的需要和兩人不同的精神氣質(zhì)相結合,在后期的創(chuàng)作中兩人也走向了截然不同的發(fā)展道路。隋煬帝一生“二平江南,三下江都,三巡突厥,一討渾庭,三駕遼澤”,[24]132走遍隋帝國的絕大疆土,加之其性格主動自信,因而創(chuàng)作出大量的寫景詩和軍旅詩,其詩歌創(chuàng)作往往雄渾大氣或清新自然,而李煜本身性格敏感懦弱,雖為君主卻處于弱勢國家,最終遭遇國破家亡更使其內(nèi)心倍加愁悶,因而李后主的詩詞除了偶有描寫他與大小周之間的幽會、宮廷享樂之外,其余詩詞總是蒙上一層愁緒,前期有花殘春老之淡愁,后期則有國破家亡之濃愁。李后主和隋煬帝在政治上,兩人固然是失敗的,然而在詩詞創(chuàng)作上,兩人都竭盡所能開拓詩境、詞境,創(chuàng)作了不少經(jīng)過歷史長河的沖刷而久傳不衰的作品,推動了詩詞的進一步發(fā)展,從這一點上來說,無疑兩人是成功的。

    猜你喜歡
    李后主隋煬帝李煜
    幾時重
    李煜
    河北畫報(2021年2期)2021-05-25 02:08:24
    李煜作品
    藝術家(2021年1期)2021-03-11 01:49:34
    我們家的小“坑貨”
    李后主與宋徽宗異同的研究
    隋朝末年的“奇人”宇文化及
    北廣人物(2018年36期)2018-09-29 12:34:02
    李淵起義
    《韓熙載夜宴圖》鑒賞
    李后主詞與宋徽宗詞之比較
    No.3 最佳小詩人
    清远市| 磐安县| 万源市| 定兴县| 承德县| 仪征市| 卢氏县| 留坝县| 乳源| 锦屏县| 科尔| 连南| 周口市| 白河县| 曲麻莱县| 安康市| 玉树县| 绥德县| 贵德县| 洪雅县| 漯河市| 甘泉县| 北票市| 高雄县| 叶城县| 双桥区| 肥东县| 永宁县| 龙山县| 泰和县| 芷江| 托克托县| 和平区| 电白县| 西丰县| 广宁县| 云浮市| 盐城市| 琼海市| 响水县| 睢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