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娟,杜學銘,劉生發(fā),劉 俐,2*
(1. 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0;2. 華中科技大學材料成形與模具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湖北 武漢 430074)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fā)展,作為其動力系統(tǒng)的核心部件,功率半導體器件IGBT 的封裝可靠性得到了廣泛關注。金屬Cu 由于其良好的導電性和可焊性被用作IGBT 模塊中的基板材料,然而銅的腐蝕問題會給IGBT 的封裝可靠性造成嚴重影響[1-2]。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通常在銅焊盤表面制備一層合金鍍層,以改善銅的耐腐蝕性能。傳統(tǒng)的Ni-P鍍層通常被用來修飾銅基板,但Ni-P在高溫下(350 ℃)易晶化,不能滿足功率模塊高溫服役的需求[3-4]。研究表明,在 Ni-P 中引入 Fe 可以改善鍍層的熱力學性能,且Ni-Fe-P鍍層還具有較好的可焊性[5-6],但由于Fe2+易氧化,且Ni的催化活性比Fe高,使得Fe-Ni 共沉積變得困難。此外,Ni-Fe-P 化學鍍層的耐腐蝕性與腐蝕機理也少有研究,這些都制約了Ni-Fe-P鍍層在汽車行業(yè)功率模塊中的應用。
本研究通過化學鍍在銅板上制備出不同成分的Ni-Fe-P 鍍層,設計了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試驗,研究鍍液溫度、pH 及Fe2+/Ni2+摩爾比對鍍層形貌和成分的影響。通過電化學腐蝕試驗研究Ni-Fe-P 鍍層的耐蝕性能,并通過極差分析,對化學鍍工藝參數進行優(yōu)化。
1.1.1 基板預處理
實驗基體材料為99.9%紫銅板,尺寸為10 mm×10 mm×1 mm。銅板表面化學鍍Ni-Fe-P 預處理步驟如下:機械拋光→去離子水清洗→丙酮除油→去離子水清洗→2%鹽酸除氧化物→去離子水清洗→敏化(敏化液:10 g/L SnCl2、40 ml/L HCl 溶液,處理2 min)→活化(活化液:10 g/L SnCl2、40 ml/L HCl 溶液,處理1 min)→施鍍。
1.1.2 鍍液成分
Ni-Fe-P 化學鍍液由硫酸鎳、硫酸亞鐵銨、次亞磷酸鈉以及絡合劑檸檬酸三鈉和添加劑乙二胺四乙酸二鈉組成。具體成分如下:硫酸鎳1~10 g/L(根據Fe2+/Ni2+摩爾比確定,Fe2+、Ni2+總和為0.08 mol/L)、硫酸亞鐵銨5~20 g/L(同硫酸鎳)、次亞磷酸鈉16 g/L、絡合劑45 g/L、添加劑4 g/L。鍍液pH 值由氨水調節(jié),鍍液表面覆蓋一層二甲苯。
以Ni-Fe-P 鍍層中Fe、P 含量為指標,選取鍍液溫度、pH 值、Fe2+/Ni2+摩爾比作為因素,各因素水平如表1 所示,共進行9 組實驗?;瘜W鍍時間均為90 min。
表1 化學鍍Ni-Fe-P正交試驗因素-水平表Tab.1 Different parameters of the orthogonal experiments
采用場發(fā)射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Ni-Fe-P 鍍層微觀形貌,鍍層成分采用附帶的能譜儀進行分析。
采用CS2350 電化學工作站測試樣品交流阻抗譜和極化曲線。交流阻抗譜測試頻率105~10-2Hz,測量信號為幅值10 mV的正弦交流波。極化曲線的測試范圍為-0.2~0.2 V,掃描速率為5 mV/s。在室溫下將試樣放入3.5 wt.%的氯化鈉溶液,待電位穩(wěn)定后開始測試。測試過程采用三電極體系,工作電極裸露面積為10 mm×10 mm 的裸銅板和Ni-Fe-P/Cu 樣品,參比電極為飽和甘汞電極,輔助電極為鉑電極。
2.1.1 化學鍍層形貌和成分分析
正交試驗制得Ni-Fe-P 化學鍍層的形貌和成分分別如圖1和表2所示。由圖1可以看出,鍍層表面均未出現明顯的孔洞和裂紋,這為鍍層的應用提供了基礎保障。鍍層的形貌大致可以分為三類:橢圓胞狀表面(樣品a、b、e、h),密集多面體表面(樣品c、f、i)和分散小顆粒表面(樣品d、g)。從表 2 可以看出,Ni-Fe-P 化學鍍層中Fe含量范圍介于6.5 wt.%到66.6 wt.%之間,P 含量介于2.6 wt.%和15.6 wt.%之間。Ni-Fe-P 化學鍍液中由于添加了乙二胺四乙酸二鈉絡合劑,有效地將Fe2+、Ni2+之間的電位差從0.21 V 降低至0.156 V,使得鐵鎳共沉積更易實現[7]。二甲苯隔絕了Fe2+與空氣的接觸,使得高鐵含量的Ni-Fe-P鍍層更易獲得。
圖1 正交試驗化學鍍Ni-Fe-P鍍層形貌Fig.1 Surface morphology of the electroless Ni-Fe-P coatings by orthogonal experiments
研究表明,Ni-Fe-P 鍍層隨著Fe 含量的變化呈現出三種結構,分別為非晶結構(Fe 含量小于 7 at.%)、混晶結構(Fe 含量介于10 at.%左右)和晶體結構(Fe 含量高于 12 at.%)[8]。非晶鍍層呈現無定形結構,混晶鍍層則包含少量的FeNi3相,晶體鍍層則主要由FeNi3相和Ni 相構成。鍍層結構不同,鍍層表現出不同的形貌,且隨著鍍層中Fe 含量的增加,鍍層表面變得更加致密。
2.1.2 化學鍍參數對鍍層成分的影響規(guī)律
采用極差分析法處理表2 數據,得出各因素、水平對鍍層Fe、P 含量的影響趨勢如圖2 所示。由圖2(a)可以看出,隨著溫度升高,鍍層中Fe 含量先降低后升高,P 含量則完全相反。在45~60 ℃之間,溫度提高對P的沉積促進作用甚于Fe。
表2 正交試驗化學鍍Ni-Fe-P鍍層成分Tab.2 Composition of the electroless Ni-Fe-P coatings by orthogonal experiments
圖2(b)顯示鍍液pH 從7升至9時,鍍層中Fe含量小幅上升,繼續(xù)升至11 時,Fe 含量急劇上升。而P 含量隨著pH 的升高幾乎呈線性下降趨勢?;瘜W鍍過程實際上是金屬與磷的共沉積過程,在次亞磷酸鈉作為還原劑的沉積過程中,P 來源于還原劑的歧化反應[8]。共沉積反應過程如下:
其中“An-”表示自由的絡合劑。從上式中可以看出,pH 的增加會促進 Ni、Fe 的沉積,但使得 H2PO2-的分解變得困難,導致P含量下降。
圖2(c)顯示隨著鍍液中Fe2+/Ni2+摩爾比的升高,鍍層中Fe、P含量均上升,Fe含量上升幅度更大。Fe2+/Ni2+摩爾比的變化實際上是鍍液中的硫酸鎳和硫酸亞鐵氨含量的變化。當Fe2+/Ni2+摩爾比增加時,鍍液中鐵離子增多,有利于Fe 的沉積。當Fe2+/Ni2+摩爾比繼續(xù)增加時,額外添加的鐵離子將使得鍍液中電極電勢比鐵低的鎳離子首先沉積,不利于Fe-Ni的共沉積。因此,鍍層中Fe 含量的增加速率變得緩慢。
圖2 化學鍍工藝參數對鍍層成分的影響Fig.2 Influence of different electroless parameters on composition of Ni-Fe-P coatings
圖3 為銅板和不同Ni-Fe-P 鍍層的極化曲線,對極化曲線進行擬合,所得腐蝕電位和腐蝕電流如表3 所示。從圖3 中可以看出,Ni-Fe-P 鍍層的腐蝕電位相對于銅板均向正移,說明Ni-Fe-P鍍層相對于銅基板是陰極鍍層。隨著鍍層中Fe含量的增加,鍍層表現出更正的腐蝕電位,表明鍍層耐蝕性能更好。鍍層中Fe含量為66.6 wt.%時,鍍層腐蝕電流密度最小為0.075 μA/cm2,可以有效地保護銅基板不受腐蝕。
表3 極化曲線擬合結果Tab.3 Fitting results of polarization curves
圖3 銅板和不同Ni-Fe-P鍍層的極化曲線Fig.3 Polarization curves of copper plate and different Ni-Fe-P coatings
測試銅板和不同Ni-Fe-P鍍層的交流阻抗譜,結果如圖4 所示。從圖4(a)中可以看出,所有容抗弧曲線在10-2~105Hz 頻率范圍內均為單半圓,表明在恒定時間內試樣的腐蝕過程基本相同,均只受電荷轉移控制。不同成分的Ni-Fe-P 鍍層的容抗弧半徑均大于銅,且鍍層中Fe 含量越高,容抗弧的半徑也越大,表明鍍層的耐腐蝕性能越來越好。
圖4(b)、圖4(c)分別為阻抗模值和相位角隨頻率的變化圖。圖4(b)可以看出,銅板和Ni-Fe-P 鍍層在低頻區(qū)阻抗模值表現出較大的不同。圖4(c)中銅板和Ni-Fe-P鍍層的頻率-相位角曲線均表現出一個弛豫過程,即各對應一個時間常數。Ni-Fe-P鍍層在10 Hz 附近表現出一個時間常數,銅板則在102~103Hz 之間表現出一個時間常數。時間常數與電解質溶液/固體界面的電化學雙電層電容有關,說明鍍層和銅板在電化學腐蝕過程中表面反應相同。對于Ni-Fe-P 鍍層,由于只有一個弛豫過程,說明只有一個雙電層電容存在于電解液-鍍層界面,即在腐蝕過程中,電解液沒有滲透鍍層達到銅基板表面。由于鍍層的良好阻隔性能,抑制了電解液向銅基板的擴散,因此Ni-Fe-P鍍層的時間常數移至比銅基板更低的頻率上。
根據交流阻抗譜確定等效電路圖如圖4(d)所示。其中,Rs為溶液電阻,Cdl為溶液/鍍層(或銅板)界面發(fā)生腐蝕區(qū)域的雙電層電容,Rct為電荷轉移電阻。等效電路參數擬合結果如表4 所示??梢钥闯?,鍍層的Rct值均高于銅基板,且Rct值隨著鍍層中Fe 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進一步表明鍍層表現出較好的耐腐蝕性能。
圖4 銅板和不同Ni-Fe-P 鍍層的電化學阻抗譜及等效電路Fig.4 EIS and equivalent circuit model of copper plate and different Ni-Fe-P coatings
表4 等效電路擬合參數Tab.4 Fitting results of equivalent circuit model
根據實驗可以看出,Ni-Fe-P鍍層隨著鍍層中Fe含量的增加表現出更優(yōu)的耐腐蝕性能,因此對化學鍍工藝參數進行優(yōu)化,有助于制備性能更好的Ni-Fe-P 鍍層。圖5 為各工藝參數對鍍層Fe 含量影響的極差??梢钥闯?,pH 值對鍍層中Fe 含量的影響程度最大,Fe2+/Ni2+摩爾比的影響最小。綜合對比,化學鍍Ni-Fe-P鍍層的最優(yōu)工藝方案是:鍍液pH值11、溫度45 ℃、Fe2+/Ni2+摩爾比為5。
圖5 不同工藝參數對鍍層Fe含量影響的極差Fig.5 Range analysis of different parameters on iron content
(1)通過正交試驗在銅基板上制備了不同成分的Ni-Fe-P 化學鍍層,相對于銅基板均為陰極鍍層。隨著鍍層中Fe 含量的增加,鍍層的耐腐蝕性能變好。
(3)鍍液pH 是影響鍍層Fe 含量的主要因素?;瘜W鍍Ni-Fe-P 鍍層的最優(yōu)工藝方案是:鍍液pH 11、溫度45 ℃、Fe2+/Ni2+摩爾比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