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醒,李帥
(商丘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心血管內科,河南 商丘 476000)
心律失常是臨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具有病情反復發(fā)作的特點,以頭暈、胸悶、心悸、心絞痛等癥狀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病情嚴重時可導致患者暈厥,甚至猝死,對患者生命安全威脅極大[1]。目前,臨床對心律失?;颊叨嘁运幬锓绞竭M行治療,其中胺碘酮是現(xiàn)階段應用最廣泛的抗心律失常藥物,而重組人腦利鈉肽(rh-BNP)具有明顯改善患者心功能的作用?;诖耍狙芯刻接懙蛣┝縭h-BNP聯(lián)合胺碘酮治療心律失?;颊叩呐R床效果及對其心肌標志物、心電圖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150例心律失?;颊咦鳛檠芯繉ο蟆<{入標準:①符合心律失常的相關診斷標準;②患者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同意;③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長期應用激素治療患者;②肝、腎功能不全患者;③對研究使用藥物過敏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n=75)和觀察組(n=75)。對照組中男35例,女40例;年齡41~80歲,平均年齡 (66.30±12.1)歲;病程4~36 h,平均病程(16.20±5.21)h。觀察組中男37例,女38例;年齡42~81歲,平均年齡(65.22±11.47)歲;病程3~36 h,平均病程(16.44±5.23)h。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除予以利尿、擴血管、溶栓等常規(guī)治療外,對照組患者采用胺碘酮注射液[生產(chǎn)廠家:賽諾菲(杭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30036]治療,先靜脈注射負荷量150 mg(按3~5 mg/kg計算)加入20 mL 10%葡萄糖中靜脈推注10 min,若療效不佳,10~15 min重復靜脈推注,隨后加入500 mL 5%葡萄糖中靜脈滴注維持量,按1.0~1.5 mg/min,靜脈滴注5 h,之后逐漸減量為0.5 mg/min,24 h總量小于1.2 g。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采用低劑量rh-BNP(生產(chǎn)廠家:成都諾迪康生物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S20050033)治療,以0.007 5μg·kg-1·min-1維持靜脈泵入72 h。兩組患者均持續(xù)治療1個月。
1.3 觀察指標①臨床療效。療效評定標準[2]:顯效:患者臨床癥狀均消失或明顯改善,治療后室性期前收縮與室性心動過速減少>90%;有效:患者臨床癥狀有所改善但沒有消失,治療后室性期前收縮與室性心動過速減少50%~90%;無效:患者臨床癥狀未見改善甚至呈加重趨勢,治療后室性期前收縮與室性心動過速減少<50%??傆行?(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②心肌標志物。采集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1個月后空腹靜脈血5 mL,離心后分離血清,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肌酸磷酸激酶(CK)、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③心電圖指標。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1個月后的心電圖指標,包括Q-T間期、P-R間期及QRS間期。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19.0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計量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0.67%,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8.67%(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n(%)]
2.2 心肌標志物治療后,兩組的CK、CK-MB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CK、CK-MB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的CK、CK-MB水平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n CK(U/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75 2234.21±463.45 1532.45±322.43*235.56±23.36 146.75±16.68*對照組 75 2213.34±463.56 1854.21±324.56*238.67±23.57 174.45±16.93*t值 0.276 6.091 0.812 10.094 CK-MB(U/L)P值 0.783 0.000 0.418 0.000
2.3 心電圖指標治療后,兩組的Q-T間期均較治療前縮短,P-R間期與QRS間期均較治療前延長,且觀察組的Q-T間期顯著短于對照組,P-R間期與QRS間期均顯著長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心電圖指標比較(±s,ms)
表3 兩組患者的心電圖指標比較(±s,m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時間 組別 n Q-T間期 P-R間期 QRS間期治療前 觀察組 75 458.67±21.79 138.56±20.34 75.16±13.04對照組 75 464.01±21.83 142.67±19.58 74.23±12.85 t值 1.499 1.261 0.440 P值 0.136 0.209 0.661治療后 觀察組 75 437.21±19.85* 176.86±21.31* 83.41±11.98*對照組 75 446.21±20.48* 164.68±21.04* 79.23±12.76*t值 2.733 3.522 2.068 P值 0.007 0.001 0.040
臨床認為,心律失常是由于一些易感因素通過影響多種離子通道功能,引起離子通道間平衡失調及心肌傳導紊亂所致[3]。目前,心律失常患者多行藥物治療,胺碘酮作為Ⅲ類抗心律失常藥物,具有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與增強心肌泵血能力的作用,在維持主動脈輸血量和降低心率方面效果突出;另外,該藥物通過擴張患者冠狀動脈血管,增加心肌供血量,能有效維持心肌耗氧量,用于治療心律失常效果較好[4]。rh-BNP是由人工生物重組技術合成,類似于人類B型利鈉肽生物功能中的肽類物質,可有效抑制醛固酮分泌增多,通過拮抗垂體后葉加壓素與交感神經(jīng),減輕心臟負荷,從而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對于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疾病具有可靠療效[5-6]。本研究中,對照組采用胺碘酮治療,觀察組采用低劑量rh-BNP聯(lián)合胺碘酮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低劑量rh-BNP與胺碘酮聯(lián)用可明顯提高心律失常治療效果。研究[7]顯示,心律失?;颊叩难錍K、CK-MB水平明顯升高,且病情嚴重程度與血清CK、CK-MB水平呈明顯正相關。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的CK、CK-MB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低劑量rh-BNP與胺碘酮聯(lián)用可更有效地改善心律失常患者的心肌損傷。心電圖是評價心臟電生理活動的常用無創(chuàng)檢查方法,本研究結果亦顯示,觀察組治療后的Q-T間期顯著短于對照組,P-R間期與QRS間期均顯著長于對照組(P<0.05),提示低劑量rh-BNP與胺碘酮聯(lián)用可更有效地改善心律失常癥狀。
綜上所述,低劑量rh-BNP聯(lián)合胺碘酮治療心律失常的效果顯著,可有效降低CK、CK-MB水平,緩解心律失常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