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妙
摘要:古人云:“民以食為天”,可見飲食對于人的重要性。進餐活動是幼兒一日活動中的重要內容,幼兒能否在幼兒園內順利地用餐,也是家長最為關心的事情,而用餐過程也不僅僅是完成基本的果腹行為,更重要的是在用餐期間培養(yǎng)文明的舉止禮儀?,F(xiàn)代教育學者認為,幼兒能否在飯桌上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對于其日后的文明習慣形成有著深遠的影響,為此,教師應該在用餐過程積極做出干預,通過創(chuàng)設自主進餐游戲,激勵幼兒積極主動地進行用餐,在用餐中學習文明禮儀,于活動中享受文明用餐的快樂,以此在無形中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規(guī)則意識,促進其德行品質的良好發(fā)展。文章為如何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幼兒教育;規(guī)則禮儀;進餐習慣
規(guī)則意識是人們生存的首要前提,只有遵守一定的規(guī)則、懂規(guī)矩才能讓個人和社會穩(wěn)定和諧發(fā)展。正如古人所講:“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逼渲斜銖娬{了規(guī)則的重要性。規(guī)則意識的形成,是由潛移默化的長期教育造就的,有現(xiàn)代教育學者認為,行為習慣應當從幼兒抓起,從簡單的餐桌禮儀做起。教師可秉承課程游戲化的理念,創(chuàng)設適合各年齡階段幼兒的自主進餐游戲,并鼓勵幼兒積極參與游戲活動,在游戲中學會集體生活,體驗活動樂趣,學習餐桌禮儀,在和諧的氛圍中養(yǎng)成文明有禮的用餐舉止,于潛移默化中形成規(guī)則意識。
一、善用游戲教學培養(yǎng)幼兒進餐習慣
良好進餐習慣看似簡單,但真要做到實則不容易。年齡越小入園越晚的幼兒,其對家長的依賴感就越強,在進入幼兒園后越容易出現(xiàn)無所適從和分離焦慮,這些幼兒平素在家大多被家中長輩和父母過度寵愛,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生活。而來到幼兒園后,一切都需要自己去做,這讓他們覺得極為不適,很難獨立順利用餐。教師需要做的就是保持充分的耐心和細心,給予幼兒更多的陪伴和幫助,讓幼兒循序漸進地適應新環(huán)境,擺脫對家長的依賴性,能夠獨立自主地進行用餐。
例如,在幼兒可以獨立用餐后,教師應遵循“扶放結合”的原則,利用幼兒的天性特征,如喜歡看動畫、玩游戲等,在用餐前播放《大力水手》的動畫片,當幼兒們看到瘦小的水手在吃了菠菜后變得體格健壯、力大無窮后,很容易聯(lián)想到現(xiàn)實生活,自己也想變成身強力壯的大力水手。教師可利用這一共情心理,組織大力水手游戲問答活動,如“大力水手是吃了什么變得力大無窮的?”“菠菜為什么會讓水手變得力大無窮?”等等,促使幼兒在動畫片和游戲活動的潛移默化影響下,逐漸養(yǎng)成愛吃蔬菜、吃飯不挑食的用餐習慣。對于游戲活動表現(xiàn)較好的幼兒,教師應及時給予獎勵和鼓勵,并鼓勵其他沒有拿到獎勵的幼兒向其學習,以此形成良性誘導循環(huán)。
二、巧用細節(jié)教學培養(yǎng)幼兒進餐習慣
對于中班和大班學生來說,教師可以稍微再提升一下對良好進餐習慣的要求,幫助幼兒將良好進餐習慣意識逐步轉換為真正的用餐禮儀,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提升游戲活動的細節(jié)質量,深度追求課程游戲化的核心內容,引導幼兒積極投入游戲活動中,通過游戲內容充分鍛煉良好進餐習慣能力,強化用餐細節(jié)思考,調整個人用餐行為,養(yǎng)成規(guī)范的用餐禮儀。
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報菜名的良好進餐習慣游戲活動,教師應觀察幼兒的用餐特點,可在用餐時隨機邀請某個幼兒,向周圍的小伙伴介紹本次用餐的菜品,推薦自己喜歡某一道菜品,并說出理由,讓幼兒們通過報菜名游戲增強飲食欲望,優(yōu)化良好進餐習慣行為。在創(chuàng)設自助餐廳游戲過程中,教師可向幼兒詢問意見,與他們共同制定游戲規(guī)則。然后在班級中選擇幾個表達和邏輯能力較好的幼兒,擔任自助餐廳的廚師長,與教師們共同商議和設計菜單,教師需在商議和設計過程中,適時引導幼兒們展開思考與討論,如“都喜歡吃雞腿怎么辦?”“不吃青菜怎么辦?”“湯汁容易撒到身上怎么辦?”“怎么分飯?”等等。在討論和商議的過程中,教師不應過多占據(jù)主導地位,應充分放手,讓幼兒們自己去思索、去考慮、去發(fā)現(xiàn)問題,通過討論和思考梳理問題內容,并提出細致的解決辦法,從而把用餐活動做得更好。
三、加強家園共育,共同培養(yǎng)幼兒進餐習慣
在實際工作中,多存在這類情況:許多幼兒在幼兒園中的用餐習慣很好,但一回到家里就打回原形了一樣,不肯好好吃飯,跟家長各種撒嬌耍賴,吃飯時東張西望的,或是吃到一半玩玩具或看電視去了,之后回到幼兒園后,用餐時自然又出現(xiàn)諸多問題。這就是家長一直疑惑的“孩子怎么沒有長進呢?”,實際上這一點恰恰提醒我們,教育不僅僅是幼兒園的事情,家長的言傳身教更為重要,幼兒園應與家長團結互助,做好緊密溝通和協(xié)作,這樣才能讓幼兒養(yǎng)成真正的規(guī)則意識和用餐禮儀。良好的行為模式不是一天兩天能夠養(yǎng)成的,特別是對幼兒來說更是如此,絕大多數(shù)幼兒的性格都較為頑皮好動,如果家長在家中不能堅持幼兒園所維持的行為習慣,無需一兩天,幼兒肯定會出現(xiàn)“打回原形”的情況。就拿某些幼兒來說吧,本來已經(jīng)很好地適應了集體生活,能夠獨立用餐,遵守用餐禮儀,可是回到家中,父母過分寵溺,想吃什么就一個勁吃什么,不想吃什么就不吃,生怕幼兒受了委屈,結果等這些幼兒再次回到幼兒園的時候,原本形成的用餐禮儀都忘到了九霄云外去,再次開始出現(xiàn)挑食、任性等毛病。對于這類幼兒,我們采取親子互動游戲,將父母的身份翻轉,由孩子扮演父母,由父母扮演孩子,“孩子”在互動用餐游戲中,故意不肯好好吃飯,展現(xiàn)挑食、任性等毛病,這時候“家長”就各種“教訓”頻出:“哎呀,寶寶你怎么可以這樣,先吃自己碗里的,再夾盤子里的!”“吃飯的時候要專心,不要東張西望的!”由此可見,這些教師講過的用餐規(guī)則其實幼兒都記得,但是為什么會出現(xiàn)一段時間就反彈的情況呢?這些問題無疑是家庭方面未能遵循與推行幼兒園的用餐禮儀,這才引起幼兒的老毛病反復發(fā)作。
四、結語
總而言之,隨著良好進餐習慣游戲的實施和推進,幼兒的行為變化普遍較大,他們能夠逐漸建立起良好的行為禮儀,學會與他人溝通交流,樂于表達自我和展現(xiàn)自我,具備較好的自我服務能力。我們相信,從餐桌教育出發(fā),通過建立基礎的規(guī)則意識,養(yǎng)成正確的用餐禮儀,能夠對幼兒的人際交往和健康成長產生深遠影響,值得廣大幼兒教育工作者長期探索。
參考文獻:
[1]寧雅慧.細微處,決定幼兒習慣發(fā)展——游戲化精神引領下小班幼兒進餐習慣養(yǎng)成的研究[J].新課程(綜合版),2019(06):149.
[2]李凌,陳偉.自己盛飯自己吃——幼兒“自主進餐”實踐活動淺析[J].河北教育(德育版),2021,5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