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穎
90后侗族姑娘張國丹火了,她的短視頻賬號“村姑阿香”目前有100多萬粉絲,通過視頻分享,她不僅傳播了侗族文化,也帶領(lǐng)鄉(xiāng)人走出了一條新型致富之路。
張國丹生于1990年,是土生土長的侗族姑娘,她從小生活在有著“侗歌窩”“美人窩”美譽的貴州省黔東南黎平縣三龍侗寨。國丹的奶奶是會數(shù)千首大歌的侗族歌師,父親是酷愛侗歌的鄉(xiāng)間醫(yī)生。國丹會講的第一句話就是侗話,會唱的第一首歌就是侗歌。
國丹一直是父母的驕傲,19歲時考上大學,走出了大山。畢業(yè)后,她在廣州從事外貿(mào)工作,收入可觀,便計劃著把家里人都接到城市來生活。
2015年10月,她的計劃被一個慘痛的意外打亂了。才50多歲的父親,在上山砍柴時被桉樹壓倒,不幸離世。噩耗傳來,國丹坐了十幾個小時的車匆匆返鄉(xiāng)奔喪,淚水浸透了漫漫歸程。
在國丹眼里,父親不僅是個好父親,還是一個極有音樂天賦的人。他吹拉彈唱樣樣出色,尤其熱愛侗歌。侗語沒有文字,侗族大歌僅靠口口相傳,如今很多年輕人外出打工,會說侗語、唱侗歌的人越來越少了。為了不使侗歌失傳,父親多年來在各個村寨收集曲子,用漢字把旋律記錄在侗戲臺本里。
送別了父親,悲傷的母親差點把父親的遺物全燒了,包括他手寫的臺本。國丹發(fā)現(xiàn)時趕緊攔下,但為時已晚,三大箱臺本燒得只剩下了一點點。所幸父親的電腦還在,打開電腦,國丹發(fā)現(xiàn)里面保存了大量珍貴的文字資料和侗歌表演視頻。她知道這些都是父親的心血,往日她就常聽奶奶和爸爸憂心地念叨:“等我們都不在了,這些歌傳給誰呢?”
侗歌傳給誰呢?這個問題縈繞在國丹的心頭。思來想去,她決定放棄廣州的工作,留在家鄉(xiāng),完成父親未竟的事業(yè),把侗歌傳承下去。
母親堅決反對國丹的選擇:女兒好不容易走出了大山,在大城市站穩(wěn)了腳跟,怎么能再回山里過“苦”日子呢?她也擔心女兒天天出去采歌錄視頻,沒個“正經(jīng)事”做,要承受別人的閑言碎語。
國丹卻很堅定,行動力也很強。她一邊拿出積蓄改造魚塘,靠養(yǎng)魚來維持生計,一邊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父親未竟的事業(yè)上。她走村訪寨,拍攝錄制侗族大歌,并像父親一樣做記錄。為了以最好的效果呈現(xiàn)侗族大歌,她掏錢添置了很貴的相機。
起初,不少鄉(xiāng)親因為太保守或不理解而拒絕拍攝,國丹的記錄工作一度并不順利。在采風過程中, 她真切地感受到侗歌文化的斷層,很多年輕人對侗歌并不熟悉?!袄先思蚁嗬^去世,如果我們不記,它可能就真的消失了?!边@愈發(fā)堅定了她繼承父親遺志的決心。國丹收集的侗歌從“接手”時的近1000首,發(fā)展到如今的2800多首。
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侗族文化,2017年,國丹開始嘗試創(chuàng)作短視頻。視頻中,她身著美麗的侗族服裝,去春日田間采蕨菜,到魚塘里徒手抓魚,向網(wǎng)友們展示充滿野趣的鄉(xiāng)間日常。她時時不忘宣傳侗族文化,做菜時介紹傳統(tǒng)侗族美食,過節(jié)時帶網(wǎng)友一起看侗族大歌的熱鬧場面,有時教網(wǎng)友侗族的盤發(fā)方法,還與歌師一起展示侗歌的無窮魅力。日積月累,她的短視頻賬號“村姑阿香”如今已有100多萬粉絲。粉絲經(jīng)常留言表達對侗族文化的喜歡,國丹很感動:“很遙遠的人發(fā)自內(nèi)心地喜歡上了侗族文化,這比什么都更讓我開心?!?/p>
縣里表彰了國丹在傳承和傳播侗族文化中所做的貢獻,還發(fā)放了活動經(jīng)費。鄉(xiāng)親們也了解和認可了國丹所做的事情,在記錄和拍攝侗歌時,大伙兒都十分配合,一位老歌師說:“(侗歌)要記下來,不然都帶到地底下去嘍?!?/p>
母親放了心。那天,在父親墳前祭拜時,母親對著墓碑傾訴:“雖然她沒有繼承你的醫(yī)術(shù),成為醫(yī)生,但她現(xiàn)在拍視頻,政府頒獎給她,說她拍得好,傳承了我們的侗族文化。我們的女兒有出息了。”
2019年6月,國丹上傳了一個“石臼里舂辣椒”的短視頻。視頻中,她穿著漂亮的侗族服飾,腳踩在木頭一端,另一端的石杵隨之落在盛滿辣椒的石臼中。紅艷艷的辣椒賣相很好,粉絲紛紛留言詢問:“這辣椒醬能賣嗎?”
辣椒醬原是國丹為回饋粉絲準備的,不料卻帶來了意外的商機。那一次,她賣了3000斤辣椒,把相鄰幾個村子的辣椒都賣空了。
這次成功讓國丹萌生了通過短視頻線上銷售當?shù)靥禺a(chǎn)的想法。當?shù)睾芏嗵禺a(chǎn)品質(zhì)都很好,但卻賣不出去,如今正可以通過直播打開局面。很快,國丹又幫舅舅家賣了六七千斤稻米,雖然扣除包裝、運費后利潤很少,但商業(yè)模式算是建立起來了。接下來,這條路越走越順,國丹說:“我現(xiàn)在和村子里的鄉(xiāng)親一起做,大家的收入都提高了?!?/p>
國丹的短視頻改變了很多人。有一次,粉絲問國丹,視頻里的扁擔、凳子、籮筐是哪里來的?國丹告訴他們,是自己的叔叔做的。接到手工藝品的訂單之后,原本因生病而沒法干重活的叔叔像突然被注入了生命活力,變得積極陽光起來。
還有一位60多歲的老歌師,過去很受人尊敬,但在丈夫和兒子相繼離世后,很多人覺得她“不吉利”,便不再請她去唱歌。國丹同情她,更有心破除迷信陋俗,便邀請她錄視頻,帶粉絲去拜訪她。漸漸地,老歌師走出了陰霾,重拾生活的信心。
隨著影響力的擴大,慕名而來的粉絲多了起來。國丹有了一個新的計劃。2021年3月,她在村寨附近承包了一片200畝的果園,果園里有櫻桃樹、枇杷樹、李子樹、桃樹、橘子樹。她給果園取名為“夢歌田園”,在她的構(gòu)想中,這里不僅是一個花果飄香的農(nóng)業(yè)基地,更是一個感受侗族文化的體驗園。專門開辟一塊地方做這件事,就是不想把自己的村寨變得商業(yè)化,國丹說:“我們唱歌是由心而發(fā),不是表演,所以我更想吸引那種能沉下心來感受侗族文化魅力的人,而不是一堆來打卡的人。”
如今,夢歌田園正在全力建設(shè)中。傳承與創(chuàng)造,點亮了每個參與者眼中的光。國丹想,如果現(xiàn)在父親泉下有知,一定會很欣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