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艷會,祁小丹,劉方方
(商丘市中醫(yī)院1.腦病科;2.肺病科,河南 商丘 476000)
心力衰竭(HF)是指在各種心臟疾病發(fā)展下導致心功能受損,心臟射血分數(shù)降低,致使血排出量無法滿足機體正常代謝的一種慢性心血管疾病,多發(fā)于老年人[1]。睡眠障礙是HF主要神經癥狀,多與HF病程長、患者認知水平低下有關,而睡眠不足可刺激交感神經興奮性,促進兒茶酚胺類物質分泌,加重血管性疾病的發(fā)生與發(fā)展,導致病情惡化,對機體造成不利影響[2]。相關研究表明,約40%慢性HF患者存在呼吸肌無力現(xiàn)象,是造成患者呼吸困難、影響睡眠甚至死亡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3]。常規(guī)護理可強化患者對疾病和治療的認知水平,形成良好積極的心態(tài),改善睡眠質量。本文將綜合呼吸訓練聯(lián)合常規(guī)護理應用于慢性HF合并睡眠障礙患者中,觀察其結果,報道如下。
選擇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于本科就診的HF伴睡眠障礙患者83例,隨機分為對照組41例和觀察組42例,其中對照組男28例,女13例,年齡57~76歲,平均(60.28±5.64)歲,病程4~9年,平均(7.49±1.01)年,肺功能等級:Ⅰ級19例,Ⅱ級14例,Ⅲ級8例;觀察組男27例,女15例,年齡59~74歲,平均(61.02±6.31)歲,病程5~10年,平均(7.38±1.24)年;肺功能等級:Ⅰ級20例,Ⅱ及15例,Ⅲ級7例。兩組上述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獲得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1)符合HF相關診斷標準[4];(2)均首次進行呼吸康復訓練;(3)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量表(PSQI)評分>7分;(4)患者或家屬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支氣管哮喘、肺部阻塞肺疾病等呼吸系統(tǒng)疾病者;(2)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惡性腫瘤者;(3)精神異常者。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包括健康宣教(增強醫(yī)患溝通,由護士講解CF和睡眠障礙相關知識、危害及防治措施)、飲食干預(低脂低鹽、增加纖維素和維生素食物攝入,少食多餐)和適量運動、改善睡眠環(huán)境進行催眠護理,必要時給予抗失眠藥物艾司唑侖片等。
觀察組給予綜合呼吸康復訓練。鼻孔交替呼吸:(1)患者選擇最舒服狀態(tài)靜坐10min,再依次收緊、放松眉毛、眼睛、頸部等。(2)患者右手大拇指按住右側鼻翼,左鼻正常吸氣呼氣,維持15s后放開,使用左手大拇指按住左側鼻翼,重復上述操作。(3)呼吸訓練:緩慢呼氣至腹部最大限量。以上每項30min/次,2次/d。呼吸肌功能鍛煉:(1)縮唇呼吸:閉口經鼻孔吸氣,再縮唇經口緩慢呼出,吸氣∶呼氣=1∶3,15min/次,3次/d。(2)腹式呼吸:患者采取站位或仰臥位,一手置于胸前,一手置于腹部,盡量維持腹部靜止狀態(tài)。鼻吸氣時用手對腹部增壓,盡可能收縮腹部,呼氣時則用手抵抗鼓起的腹部,縮唇緩慢呼出。吸氣∶呼氣=2∶5,5min/次,4次/d。
兩組患者1月后觀察結果。
(1)睡眠質量:于干預前后,使用匹斯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量表(PSQI)(7個維度,分數(shù)范圍0~21分)對患者睡眠質量進行評價,分數(shù)越高表示睡眠質量越差。
(2)睡眠結構參數(shù):使用多導睡眠監(jiān)測儀(上海聚慕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YH-2000A)檢測總睡眠時間(TST)、睡眠潛伏期(SL)、快速眼球運動潛伏期(REM-SL)、睡眠效率水平。
(3)心功能:于干預前后,使用心功能檢測儀(徐州市恒達電子有限公司,型號:ZXD-F)檢測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LVEF)、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水平;指導患者進行6min步行實驗(6MWT),若期間出現(xiàn)呼吸困難、胸悶等不良情況立即終止實驗;抽取患者空腹靜脈5mL,以3000r/min速度離心10min,使用全自動生化儀(濟南千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型號:BK-400)檢測血漿N末端腦利鈉肽前體(NT-proBNP)水平。
(4)抑郁情緒:于治療前后,使用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17個項目,共51分)、漢密頓焦慮量表(HAMA)(14個項目,共42分)對患者精神狀態(tài)進行評價,評分均越高表示抑郁、焦慮情緒越嚴重。
干預后,觀察組PSQI評分、SL、REM-SL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TST、睡眠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睡眠質量和結構參數(shù)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LVEF、6MWT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LVEDD、NT-proBNP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心功能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HAMD、HAMA評分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抑郁情緒比較分)
HF是心臟疾病發(fā)展的終末期階段,致死率和致殘率極高[5],多伴隨睡眠障礙,主要原因在于:(1)HF患者應激反應亢進,導致機體自主神經紊亂,腦血管調節(jié)能力障礙,致使血流阻力增大,腦血管血氧灌注量不足,誘發(fā)睡眠障礙。(2)HF患者臨床多表現(xiàn)為呼吸困難、水腫、乏力等癥狀,不利于睡眠,加之對治療效果及疾病恢復情況的擔憂,易誘發(fā)睡眠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6]。常規(guī)護理通過生理、環(huán)境及心理3個方面進行干預,可有效改善臨床癥狀,減輕心理負擔,提高睡眠質量[7],但效果不理想。綜合呼吸肌訓練包括鼻孔交替呼吸和呼吸肌功能鍛煉,可有效維持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平衡,增強呼吸肌肌力,穩(wěn)定患者情緒,改善心衰癥狀,緩解睡眠障礙[8]。
睡眠是機體重要生理功能,慢性HF患者睡眠節(jié)律和結構較正常人紊亂,以片段式睡眠、TST縮短及SL延長等為主要表現(xiàn)的睡眠障礙,若未及時緩解,可加重HF對機體損傷,致使病情惡化,故保證患者睡眠質量是控制病情發(fā)展的關鍵[9]。PSQI量表通過將睡眠的質和量有機結合評價患者睡眠質量,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其水平越低表示睡眠質量越佳[10]。本文顯示,觀察組PSQI、SL及REM-SL水平較對照組水平低,TST、睡眠效率較對照組高(P<0.05),提示兩種方案聯(lián)合可有效提高患者睡眠質量和睡眠效率。常規(guī)護理通過健康宣教及催眠護理,可提高患者認知水平,降低心理壓力,有效降低機體應激反應,恢復自主神經平衡及腦血管調節(jié)功能,提高睡眠效率;飲食干預通過對飲食結構的調整,增加氨基酸、色氨酸及維生素B等多種營養(yǎng)物質攝入,可有效抑制大腦皮層過度興奮,改善睡眠質量;適量運動可增強心臟收縮功能,強化心臟射血功能,改善全身微循環(huán),增加腦血液灌注,提高睡眠質量和深度。綜合呼吸訓練中鼻孔交替呼吸法是類瑜伽式控制呼吸法,可刺激副交感神經活性,抑制血管收縮、降低心率,具有安神、減壓、助眠之效,呼吸訓練還可充分膨脹肺泡,增加新鮮空氣攝入并排出二氧化碳,有助于改善腦神經缺氧狀態(tài),減低SL水平;聯(lián)合呼吸肌功能訓練通過腹式呼吸,可使胸廓得以最大限度舒張,增強呼吸肌肌力和耐力,維持呼吸道通暢,提高呼吸訓練效果,快速睡眠,同時有意識的控制呼吸,可有效調節(jié)腦電波,降低身體對壓力的反應,使機體在放松狀態(tài)下進入睡眠,延長TST水平更佳。
HF主要病理改變?yōu)樾墓δ苁軗p,LVEF水平降低,LVEDD水平增高[11],同時作為一種慢性疾病具有病程長、治療難度大的特點,易引起患者抑郁、焦慮負面情緒過大,誘發(fā)睡眠障礙,加之住院期間睡眠環(huán)境的改變,癥狀尤為嚴重,而睡眠障礙又可加重負面情緒,以此形成惡性循環(huán),不利于患者身心健康[12]。本文顯示,觀察組HAMA、HAMD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綜合呼吸康復訓練可有效減輕抑郁、焦慮情緒,改善心功能,促進身心發(fā)展。呼吸肌功能鍛煉通過縮唇呼吸,可提高膈肌活動度和氣道內壓致使肺泡充分膨脹,提高腦部神經氧氣灌注,有助于丘腦、腦干網(wǎng)狀結構等多處腦功能恢復,緩解睡眠障礙,減輕抑郁、焦慮,還可提高機體對壓力反射敏感性,降低血壓及心率,減輕心臟負荷和心肌氧耗,降低LVEDD水平,提高心排出量,改善心功能,緩解臨床癥狀。而認知水平是影響情緒的關鍵性因素,聯(lián)合常規(guī)護理通過健康教育,加強醫(yī)護溝通,了解患者內心情感,及時發(fā)現(xiàn)并疏導明顯及潛在的影響負面情緒的誘因,并矯正錯誤認知,減輕恐懼和抑郁情緒,樹立康復信心及信念,同時注重睡眠環(huán)境,可有效降低患者陌生、恐懼感,降低應激反應能力,改善睡眠質量,降低負面情緒,進而降低血管壓力,提高心臟及全身血液灌注,保護心功能。與楊靈嬌等[13]的研究結果基本符合,值得臨床推廣。
綜上所述,綜合呼吸康復訓練聯(lián)合常規(guī)護理可有效提高心功能和睡眠質量及效率,降低負面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