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瑞花
摘? ?要: 2021年河北省文科綜合試卷道德與法治試題從情境到任務,從表達到立意,都洋溢著濃濃的學科韻味。試題善用情境之花,開出中國人民奮斗之美,讀起來給人以滿滿的力量;巧設任務之花,開出試題的思維之美,思起來給人以深深的啟發(fā);活用教材知識之花,開出學科的潤心之美,品起來給人以濃濃的深意。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中考試題分析
中圖分類號:G633.2?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010X(2022)08-0007-02
2021年河北省中考試卷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整個試卷從情境選取到任務設置、答案表述,猶如美麗的花朵開在試卷之中,開出了學科的韻味,氤氳在道德與法治教師的心頭。
一、善用生活情境之花,開出人民奮斗之美
將時政熱點和社會焦點植入試題作為情境,是道德與法治學科的一大特色,更是試題的話題支撐。但是,受試卷篇幅所限,試題情境既不能太長也不能交代不清,既不能重復使用也不能面面俱到,因此,試題情境的選取、編輯、運用頗有學問,頗費心思。對于命題者來說,既需要平時有意識的積累,也需要根據考點和學生的認知對材料進行適當地剪裁排列,很是考驗命題者的視野和能力。
2021年試卷的情境選自一年間的時政熱點或話題,可以說是一幅中國人民“奮斗圖”。試卷第1道題選取了抗疫斗爭取得的重大成果、中國經濟正增長、絕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等非凡之年的非凡成就,讓人感到非常振奮。緊接著在第2題中把目光從國家轉至中國人民,列舉出醫(yī)務工作者、人民子弟兵、無數勞動者等奉獻與付出的狀態(tài),讓人感受到中國人民的力量。第3題用醫(yī)生、教師、人民子弟兵等職業(yè)對責任進行闡釋說明,讓人再次感受奮斗的力量。第4題以誠信為主題,從儒家思想到《民法典》第七條的選用,讓人感到無論是從道德的要求還是從法律的規(guī)范,我們都應做誠信的人。第5至8題,節(jié)選法官胡國運的話語、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批準的國家機關工作報告、村民在法律方面遇到的問題等等,既體現了我國法治建設的成就與進步,也客觀反映出法治建設亟待解決的問題。第9題和第10題涉及氣候變化、生物保護等全球性環(huán)境問題及習總書記在第三屆進口博覽會、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等國際大會上的講話,情境的視野拓展至國際,讓人從中感受到中國主張和大國擔當。第22題和23題選自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族問題的兩把鑰匙的解讀和支持民族地區(qū)的一項項實際行動,讓人感受到黨和政府對民族問題的關懷。
第24題以公民提出合憲性審查事例作為情境,有因有果,有理有據,為接下來的問題分析提供完整的話題背景。第25題選取的三則材料緊扣中華文化的主題,讓人的心靈在閱讀中接受洗禮??傊?,試題情境廣泛有層次、編輯得當有詳略、運用科學有主題,使得這支植根于年內時政的情景材料之花,開出了中國人民的奮斗之美,映出了中華大地欣欣向榮的氣勢。
二、巧設學科任務之花,開出試題思維之美
試題的任務設置是搭建情境和學生認知的橋梁,是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道,是連接情境立意和學生思維的腳手架。問題的設計,不管是在日常課堂教學中,還是在試題的立意中均起著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既是一節(jié)課成敗的關鍵,也是一道試題的靈魂所在。對于命題者來說,需要綜合情境、教材知識、學生認知、課程標準、學科素養(yǎng)等多種因素巧妙設置。河北省中考文科綜合試卷共有15個道德與法治試題,設置了24個問題。這些問題靈活多樣,如選擇題中出現了“由此我們體會到”“這啟示我們”“由此推知”“整體理解這段話,可以得出的正確認識是”“從中我們感悟到”“上表內容中摘自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的應是”“綜合理解上表內容可知”“面對這些情況有針對性的建議是”等12種不同問法,這些不同的問題均上承材料下啟思維,注重邏輯推理,需要學生集中精力、讀懂情境立意,才能根據不同的任務要求,選出正確的選項。
第24題設置了三個問題,第一問重點考查學生理解能力,如果考生不能深入理解該問是在問憲法的地位,就會答成公民與憲法的關系;第二問話鋒一轉讓考生站位最高人民法院去回答問題,如果學生不能迅速調整思維且審出“如何對待”,就會理解為公民的做法或是回答成原因,導致答非所問;第三問讓學生從自身角度出發(fā),歸納出作為公民的責任與義務,這是試題的提升處也是命題的立腳點。三個問題由憲法到法院再到公民一氣呵成,需要學生在設問中找出問題的主語——“誰”,即對誰的認識、誰該如何對待、誰該具備的責任和義務等,動腦思考才能自如應對問題的要求。
三、活用教材知識之花,開出學科潤心之美
考查考生運用所學知識正確看待和分析生活現象、社會現象,是道德與法治學科評價功能的初衷和價值所在。因此,不管是選擇題還是非選擇題,從情境選取到任務設置再到答案的表達,無一不是以所學知識為原點進行拓展和配置,以期實現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進行正確引導。因此,需要命題者對教材知識和教材編寫意圖有深刻的理解和解讀。2021年河北省中考道德與法治試題涉及近百個知識點,其中選擇題涉及到了中國共產黨具有無比堅強的領導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顯著優(yōu)勢、中國從此開啟改革開放的歷史征程、中國人民所具有的不屈不撓的意志力、勞動是幸福的源泉、規(guī)則是行動的指南、創(chuàng)新讓生活更美好、奉獻讓生命更精彩等近50個知識點。這些知識點恰如其分地與情境結合,讓學生在閱讀材料及知識運用中感受到國家的成就、人民的奮斗等,激發(fā)起對祖國、對人民的熱愛之情,喚起作為中國人的幸福感和使命感。
非選擇題涉及到了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家國情懷、保護耕地、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等40多個知識點,均體現了活學活用的要求。如第28題以糧食為話題連接起道德與法治和歷史兩個學科知識,設置了五個問題,讓學生體會綠色、創(chuàng)新等發(fā)展理念。
總之,試題活用教材知識,使蘊藏于學生腦海心間的知識之花,開出了學科的潤心之美,映出了道德與法治課程培根鑄魂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