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佟明增
黨的二十大后首次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遼寧省委經濟工作會議,都強調同一個問題:“信心”。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指出:“什么時候沒有困難?一個一個過,年年過、年年好,中華民族5000 多年來都是這樣。爬坡過坎,關鍵是提振信心。”遼寧省委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全省黨員干部在推進新時代東北振興、遼寧振興的“遼沈戰(zhàn)役”中堅定信心、擔當實干。
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任何時候信心都非常重要?!芭榔逻^坎,關鍵是提振信心”,這一重要論述闡明了在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之時,我們應主動識變應變求變,把發(fā)展進步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制勝之要。
信心是什么?“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毙判氖钦龤?、士氣、豪氣、銳氣,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的意志品質,是為實現(xiàn)既定目標而相信自己的信仰、智慧和力量的進取心理。古人說“安危不貳其志,險易不革其心”,講的就是提振信心對于化危為機、戰(zhàn)勝挑戰(zhàn)的重要作用。
黨的二十大站在民族復興和百年變局的戰(zhàn)略高度,科學謀劃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前途命運、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為我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注入了強大信心。此時此刻,為什么還強調提振信心?因為“看齊是原則,有偏差是實際生活,有了偏差,就喊看齊”。提振信心是向黨的二十大精神看齊的應有之義,是在全面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進一步統(tǒng)一思想、統(tǒng)一意志、統(tǒng)一行動的新要求。
提振信心,最根本的是堅定信仰。信仰是信心的“主心骨”。信仰堅定,才能鍛造出堅不可摧的信心,才能在困難面前不搖擺、不猶豫、不觀望、不退縮。當年,面對中國革命低潮時“紅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問,毛澤東的眼中卻浮現(xiàn)出一幅波瀾壯闊的革命圖景——“它是站在海岸遙望海中已經看得見桅桿尖頭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巔遠看東方已見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一輪朝日,它是躁動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個嬰兒”。這是信仰給予信心的博大胸襟和高遠視域。毛澤東堅信中國革命必勝,是因為矢志不渝信仰馬克思主義。他曾說,一部《共產黨宣言》就讀了不下一百遍。今天,我們奮力打贏新時代東北振興、遼寧振興的“遼沈戰(zhàn)役”,同樣需要信仰的引領力量。這種力量,就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蘊含的真理力量。唯有學深悟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掌握貫穿其中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我們才有披荊斬棘、無往不勝的勇毅與信心。
信心比黃金更重要。奮力打贏新時代東北振興、遼寧振興的“遼沈戰(zhàn)役”,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東北、遼寧振興發(fā)展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的戰(zhàn)略舉措,需要信心作保證;是破解制約遼寧發(fā)展難題、推動高質量發(fā)展的內在要求,需要信心作支撐;是激發(fā)黨員干部創(chuàng)先爭優(yōu)的實踐載體,需要信心作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