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倡文
我一直想,如果我有書房的話,就起名叫“三樂齋”。
人生有許多種快樂,可讓我最感快樂的卻是孟子老先生所說的“君子有三樂”,老人家說:“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弊詮淖x了這段話,我一直想,這“三樂”大概就是樂中之大樂了吧!
先說第一樂。我讀過許多人寫的懷念父母的文章,字里行間無不透露著父母對自己的關(guān)愛和自己對父母無限的感恩與思念。讀來無不讓人潸然淚下,總讓人生出“樹欲靜,而風(fēng)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的遺憾與惆悵。
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把我們養(yǎng)育長大,而他們卻在這一過程中一天天老去。直到有一天我們忽然意識到,我們該好好孝順一下父母了,他們卻溘然長逝,永遠(yuǎn)離我們而去,我們的心中該是何等的痛苦與無奈?!案改妇愦妗保o了我們報答父母的機(jī)會,省卻了自己終生的心頭之痛,當(dāng)我們回到家中,能如兒時一樣,叫上一聲爹,喊上一聲媽,老人能應(yīng)聲而答,這種快樂又是哪一種快樂能替代的呢?
“孝順”兩個字,拆開來,一是“孝”,兒女無條件對父母好;二是“順”,一家人在一起,過著順心的日子。當(dāng)“孝”和“順”有沖突的時候,孝順就失去了美感。
試想一下,如果你的父母餓了,你端一碗飯給他,但是你態(tài)度不好,說話冷冰冰的,如果你是他們,你心里會舒服嗎?那一碗飯還吃得下去嗎?
為什么父母在我們的面前變得小心翼翼,總是欲言又止?為什么父母身邊發(fā)生的瑣事不再對我們傾訴?
因為我們變了。我們好像變得很厲害,動不動就把父母當(dāng)傭人一樣使喚,稍微有不順心就對父母一通發(fā)泄,從來不給他們好臉色看。我們好像變得很愛抱怨,抱怨父母沒能給自己一個好的經(jīng)濟(jì)基礎(chǔ),抱怨他們總是愛嘮叨,抱怨他們做的事、說的話總是不合心意。我們變化的態(tài)度,還有那些不經(jīng)意的小事,往往傷害他們最深。
在我們傷害他們無數(shù)次之外,終于,他們變成了一個在我們面前小心翼翼的人??墒?,我們憑什么這樣對待他們???我們在他們面前有什么好高傲的???他們已經(jīng)給了我們最寶貴的生命,含辛茹苦地把我們拉扯大,寧愿自己受盡委屈也要把最好的給我們,我們還要怎么樣?
請善待父母吧!這是父母最大的期望,也是我們最大的快樂。
一個“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人,他的心胸一定如赤子般坦坦蕩蕩?!叭酥?,性本善”,一般情況下,如果不是特殊環(huán)境的負(fù)面影響,人的良知確實(shí)可以與生俱來,是一種天賦的道德,誠如孟子所言:“人之所不學(xué)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蓖蹶柮饕舱f:“良知者,孟子所謂‘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慮而知,不待學(xué)而能,是故謂良知?!?/p>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從一個幼小的生命,成長為一個有自己性格、事業(yè),乃至思想的獨(dú)立個體,成為這大千世界的有效一分子,我們的一言一行不再無足輕重,我們的所作所為往小處說影響著妻子兒女,從大處講可以治國、平天下,改天換地。但是要使良知穩(wěn)定而持久,堅韌并可靠,源源不斷地發(fā)揮作用,則要靠后天長期不懈地自覺磨煉,維護(hù)保養(yǎng)。否則,良知也會如身體里的鈣那樣,悄悄流失。而當(dāng)良知不復(fù)存在或所剩無幾,一個人就如同失去了免疫力,會百病侵身,一路墮落,失去判斷善惡的標(biāo)準(zhǔn),做壞事就沒有顧忌,等待他的就只能是法律的嚴(yán)懲。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是我們每個人都追求的理想成功目標(biāo),而評價一個人的成功與否,不但要看他建立多少豐功偉績,創(chuàng)造多少財富,擁有多少寶馬香車,而且還要更看他是否是一個道德的標(biāo)桿。這樣的人,活著的時候,行事坦坦蕩蕩,不似神仙,賽似神仙;離開了這個世界,也如老子所言“死而不亡者壽”,他人雖歸于自然,可他的風(fēng)范長存人間,是真正的長壽。這世間又有哪種快樂能出其右?
作為一種職業(yè),并不是人人都能成為老師,可生活中你我都能成為老師??鬃诱f:“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蔽覀兠總€人既能成為別人學(xué)習(xí)的典范,也能成為他人引以為戒的教材??栈?0余年,反思自己的人生,雖在仕途與“錢途”上收獲不多,可從不斷完善自我的過程中,也身體力行影響著周圍的人,每當(dāng)有朋友說從我身上又學(xué)到某點(diǎn)東西時,自己心中的快樂又有誰人知道?大概人人都喜歡這樣的快樂,所以孟子才又說了一句話:“人之患在好為人師?!比巳硕枷氘?dāng)別人的老師,都想“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可見快樂莫大于焉。
這樂中之大樂,孟子稱為“君子有三樂”,我不是個完人,甚至毛病還有許多,不敢枉稱君子,但我向往這些快樂,所以我一直想,如果自己擁有書房的話,就給它起個名字叫“三樂齋”,每日里出則做個頂天立地,無愧于天、無愧于人、無愧于地的男子漢;入則孝敬父母,讀書養(yǎng)性,完善自我,去追求這些人間極樂。
責(zé)編 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