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國勇 胡四維 段藝 袁巧
(西南石油大學化學化工學院 四川 610500)
重金屬毒性對人類健康和環(huán)境構成重大威脅[1]。處理重金屬的技術如混凝、離子交換、吸附等受到研究者們的青睞[2]。由于考慮到成本、效率以及便于操作等問題,吸附法體現出的各項優(yōu)勢,被認為是去除廢水中Cu2+離子最有效的方法[3]。
羧甲基纖維素鈉(Sodium Carboxymethyl Cellulose,CMC)在結構上具有大量羧基和羥基,可作為生物相容性材料應用于包括重金屬、染料等污染物的吸附[4]。然而純交聯(lián)CMC聚合物的力學穩(wěn)定性較差,吸附能力有限。因此,通過共混、接枝、與其他聚合物形成互穿網絡和復合材料,有利于CMC的改性以提高其穩(wěn)定性。
在本研究中,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骨架,以過硫酸銨和N,N-亞甲基雙丙烯酰胺作為自由基引發(fā)劑和交聯(lián)劑,丙烯酰胺與丙烯酸交聯(lián),得到具有三維網絡多孔結構的具有良好的吸附和機械穩(wěn)定性的新型高強度羧甲基纖維素鈉復合樹脂(CAA樹脂)。
羧甲基纖維素鈉(CMC-Na)、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N,N’-亞甲基雙丙烯酰胺(MBA)、過硫酸銨(APS)、氫氧化鈉(NaOH)和鹽酸(HCl)、氯化鈉(NaCl)、氯化鈣(CaCl2)、五水硫酸銅(CuSO4·5H2O)購自科龍化學試劑廠(中國成都)。所有化學試劑均為分析試劑級。
將AA與NaOH(10wt%)在100ml燒杯中混合后,AM分散到混合溶液中,將燒杯轉至70℃恒溫磁力攪拌器中,待升溫至70℃后,將CMC緩慢加入混合液中,待其完全溶解后,加入交聯(lián)劑,并體系pH調至中性,加入引發(fā)劑。待溶液聚合后,將燒杯用保鮮膜封口并將其置入70℃的水浴中浸泡,直到完全反應。3h后,將聚合物取出冷卻至室溫。再將其進行提純,用去離子水對所聚合的產品反復浸泡沖洗。再將提純后的產品剪碎,隨后置于烘箱中干燥直至恒重,利用粉碎機將其粉碎,即為CAA樹脂。將其存儲備用。
采用AG-50KNXPLUS電子材料萬能試驗機(HLDHLT,Japan)對復合樹脂進行壓縮試驗。用Apreo顯微鏡(FEI,America)觀察樹脂的掃描電鏡圖像。
考察了Cu2+溶液初始濃度、pH、吸附劑投加量、接觸時間等對Cu(II)離子最大吸附量的影響,探討了吸附機理。將一定量樹脂置于特定濃度的Cu2+溶液中,并利用恒溫振蕩器對其進行震蕩。直至體系反應達到吸附平衡。將其過濾,測定上清液中的Cu(II)濃度。吸附容量Qa和去除率R計算如下:
式中:Qa為吸附容量,mg/g;C0、Ce、Ct分別表示Cu(II)離子在初始、平衡和時間(t)時的濃度,mg/L;V為溶液體積,L;m為CAA樹脂加量,mg。
為了使CAA樹脂對Cu2+離子的吸附能力和強度最大化,進一步優(yōu)化了制備過程中各參數的用量。當羧甲基纖維素鈉含量固定時,AM/AA對CAA樹脂吸附性能與機械強度的影響,是通過改變丙烯酰胺和丙烯酸的用量對樹脂進行研究。
圖1a所示為AM用量對吸附容量的影響??梢姳0酚昧康膶ξ饺萘坎划a生影響。這是由于AM不含具有吸附作用的羧基,CAA樹脂吸附劑中,丙烯酸只能提供一定的吸附位點。隨著AM比例的增加,樹脂的壓縮應力持續(xù)增加,且在實驗選定范圍內,當AM為5wt%時,樹脂壓縮應力達到最大值,為264.7kPa;圖1b所示為AM/AA質量比對吸附容量的影響。當其他成分的含量固定時,吸附容量隨著丙烯酸用量的減少而逐漸降低,表明丙烯酸中的羧基對吸附量起著重要作用。隨著AM/AA質量比的增加,樹脂的壓縮應力先增加后減少,且在實驗選定范圍內,當AM/AA質量比為2:4時,樹脂壓縮應力達到最大值,為339kPa。因此,我們選擇CMC/AM/AA質量比為0.2:2:4的CAA樹脂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圖1 (a)AM加量和(b)AM/AA質量占比對CAA樹脂強度與吸附容量的影響
圖2看出,CAA樹脂具有豐富的多尺度多孔結構,這為吸附質的傳質提供了有效的擴散通道。Cu(II)離子能迅速通過吸附劑并被適當的活性位點捕獲。
圖2 CAA樹脂的掃描電鏡圖
①pH對吸附量的影響
將樹脂置于不同pH的Cu2+溶液中,觀察其吸附能力。由于Cu2+在pH過高的體系中容易形成氫氧化物沉淀,因此選取的實驗范圍為pH=1-6。pH對Cu2+離子吸附容量變化為:隨著pH值的不斷升高,CAA樹脂對Cu2+吸附容量顯著增加,從1.2mg/g增加到167.1mg/g;當pH從5-6時,吸附容量變化趨勢逐漸平緩。當pH<5時,溶液中存在大量的H+,-COO-將發(fā)生質子化:RCOO-+H+?RCOOH,形成電中性的-COOH,樹脂吸附能力減弱。當pH逐漸升高時,羧基可以電離為-COO-,產生更多的吸附位點:RCOOH?RCOO-+H+。電離出的-COO-可與Cu2+產生靜電吸引:2RCOO-+Cu2+?(RCOO)2Cu。
②接觸時間對吸附量的影響
對40mL Cu2+溶液(pH約為5)進行吸附實驗。CAA樹脂隨著接觸時間變化對Cu2+離子吸附量的影響規(guī)律為:隨著接觸時間增加,Cu2+離子吸附容量迅速增加。40min后,吸附容量趨勢逐漸變得緩慢,最后到達吸附平衡。平衡時,樹脂對100mg/L Cu2+的吸附量為167.1mg/g。
為了評價Cu2+離子在CAA樹脂上的吸附機理,采用擬一階、擬二階模型對實驗數據進行擬合。擬一級動力學方程(3)和擬二級動力學方程(4)的線性形式為:
式中:k1(min-1)和k2(g·mg-1·min-1)分別為擬一階和擬二階的速率常數。Qe(mg/g)和Qt(mg/g)分別為平衡時的吸附容量和t(min)時的吸附量。對CAA樹脂的數據進行擬合,結果如圖3和表1所示。與擬一階模型相比,擬二階模型的相關系數更高,其R2為0.997。擬二階模型更適合預測動力學過程。這表明,該吸附過程是一種化學吸附行為,包括在CAA樹脂的陽離子基和陰離子基之間的離子交換。
圖3 擬一階、擬二階動力學擬合圖
表1 擬一級和擬二階的動力學參數
為了評價Cu2+離子吸附機理,采用Langmuir、Freundlich吸附等溫線性擬合。Langmuir(5)、Freundlich(6)線性擬合方程如下:
式中:Ce為平衡濃度,mg/L;Qe為平衡吸附量,mg/g;Qm為吸附劑的最大吸附量,mg/g;KL為Langmuir吸附平衡常數,L/mg;KF為Freundlich吸附平衡常數,mg/g;n為無量綱常數。
從圖4和表2的R2值可以看出,Langmuir等溫線有更高的R2值(0.983),表明Langmuir模型更能反應CAA樹脂對Cu2+的吸附特征。因此,CAA樹脂對Cu2+的吸附過程是單分子層的化學吸附過程。
圖4 (a)Langmuir、(b)Freundlich吸附等溫方程擬合曲線
表2 CAA樹脂吸附Cu2+的Langmuir,Freundlich等溫模型參數
本文利用水溶液接枝聚合法,合成新型高強度羧甲基纖維素鈉復合樹脂(CAA樹脂)。該樹脂具有三維網絡多孔結構且現出高機械性能,壓縮應力高達339kPa。同時,其保持了對Cu2+良好的吸附性能。在溫度為30℃,pH為5時,對100mg/L Cu2+的吸附量為167.1mg/g。復合樹脂(CAA)對Cu2+的吸附過程符合擬二階動力學模型,吸附機理符合Langmuir吸附等溫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