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順富
總結經(jīng)驗,統(tǒng)一思想,團結一致向前看。
《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于1981年6月27日在中國共產(chǎn)黨十一屆六中全會上獲得通過?!稕Q議》對新中國32年歷史中黨的重大歷史問題、毛澤東的歷史地位和毛澤東思想基本內容與指導意義作了總結和評價,肯定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逐步確立的適合中國國情的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的正確道路,進一步指明中國社會主義事業(yè)和黨的工作繼續(xù)前進的方向。
這個稿子能夠實現(xiàn)這樣的要求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實現(xiàn)了思想路線的撥亂反正,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歷史大幕。但是,當時黨內外有些同志對于如何看待新中國成立以后黨的歷史、如何評價“文化大革命”、如何評價毛澤東思想有困惑,這就成為當時中國政治生活的一個大問題。為統(tǒng)一全黨思想,正確總結新中國成立后的歷史經(jīng)驗和教訓,中共中央決定起草《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并成立起草小組。
1980年3月19日,鄧小平提出起草歷史決議的三條要求:一是確立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地位,堅持和發(fā)展毛澤東思想。二是對建國30年來歷史上的大事,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要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包括一些負責同志的功過是非,要做出公正的評價。三是通過這個決議對過去的事情做個基本的總結,這個總結宜粗不宜細??偨Y過去是為了引導大家團結一致向前看。鄧小平特意強調:其中最重要、最根本、最關鍵的,還是第一條。
1980年6月,起草小組擬出了決議初稿,并送交鄧小平和中央領導征求意見。1980年10月中旬到11月下旬,中共中央組織黨內4000多名高級干部對決議初稿進行了廣泛討論,在總結出其中的18條代表性意見后,起草小組于1981年2月形成了定型稿。1981年5月19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在經(jīng)過10天討論后,決議稿最終完成。鄧小平評價說:“我們原來設想,這個決議要高舉毛澤東思想的偉大旗幟,實事求是地、恰如其分地評價‘文化大革命’,評價毛澤東同志的功過是非,使這個決議起到像一九四五年那次歷史決議所起的作用,就是總結經(jīng)驗,統(tǒng)一思想,團結一致向前看。我想,現(xiàn)在這個稿子能夠實現(xiàn)這樣的要求?!?/p>
標志著黨在指導思想上撥亂反正的完成
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審議并一致通過了《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標志著黨在指導思想上撥亂反正的完成。《決議》主要內容為:
(一)對建國前28年歷史的回顧
《決議》用充足的史實材料展現(xiàn)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領導集體帶領人民建立新中國的歷史功績。《決議》明確指出:“如果沒有毛澤東同志多次從危機中挽救中國革命,如果沒有以他為首的黨中央給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和人民軍隊指明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我們黨和人民可能還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長時間?!睘槭箤γ珴蓶|個人和毛澤東思想的評價客觀真實,將毛澤東個人和毛澤東思想放在1921年建黨以來的歷史環(huán)境中進行評價,根本目的是為了在評判時不割裂毛澤東個人對于中國革命所做的偉大貢獻,這是非常必要的。
(二)對建國以來32年歷史的基本估計
《決議》從政治、經(jīng)濟、文化、外交等方面出發(fā),總結出32年來黨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雖然我們黨“對形勢的分析和對國情的認識有主觀主義的偏差”“領導社會主義事業(yè)的經(jīng)驗不多”以及“文化大革命”的發(fā)生,因此“沒有取得本來應該取得的更大成就”,但取得的成就“還是主要的”,是不容忽視和否認的。通過這段提綱挈領的總體評價,為我們正確認識建國以來32年的歷史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調。
(三)對建國后32年歷史的分段闡述
在總體評價的基礎上,《決議》將建國以來32年的歷史分為四個階段進行了詳細的闡述與總結。
關于“基本完成社會主義改造的七年”(1949年—1956年)?!稕Q議》總體明確了這一時期黨所確定的指導方針和基本政策是正確的,所取得的勝利是輝煌的。盡管有一些缺點和錯誤,但從整體上看,社會主義改造仍然是一場“偉大的歷史性勝利”。
關于“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十年”(1956年—1966年)?!稕Q議》不僅論述了這一時期黨的工作的主導方面,即累積了大部分現(xiàn)代化建設所需的物質經(jīng)濟、骨干力量及工作經(jīng)驗,而且,《決議》也闡述了黨的工作在指導方針上有過嚴重的失誤,經(jīng)歷了曲折的發(fā)展過程。
關于“‘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年—1976年)?!稕Q議》對“文化大革命”進行了全面、深刻地分析和批判。第一,《決議》提出要將毛澤東發(fā)動“文化大革命”的“左”傾錯誤觀點同毛澤東思想完全區(qū)別開來,并將毛澤東所犯的錯誤的性質同林彪、“四人幫”反革命集團的錯誤性質完全區(qū)別開來。采取這兩種區(qū)分方法,成功達到了既堅持毛澤東思想又否定“文化大革命”的雙重目的。第二,《決議》指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fā)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從根本性質上徹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第三,《決議》將“文化大革命”分為三個階段進行論述,并提出要正確看待“文化大革命”這十年歷史,黨和人民在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斗爭的艱難歷程中,仍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第四,《決議》認為“文化大革命”的“左”傾嚴重錯誤,毛澤東負有責任,但是,他的錯誤終究是一個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所犯的錯誤。同時,對他所犯錯誤的社會歷史原因展開全面分析,通過這種方式,能夠促使全黨在深刻總結歷史教訓的基礎上,有的放矢地找出改正途徑以指導今后工作的開展。
關于“歷史的偉大轉折”(1976年—1981年)?!稕Q議》對黨在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之后的兩年中所取得的成就予以了肯定,同時,《決議》高度肯定了十一屆三中全會具有的重要歷史轉折意義。
(四)對毛澤東的歷史地位和毛澤東思想的評價
這是《決議》的核心和靈魂,為后來開辟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新局面起了一錘定音的作用,也為黨和國家實現(xiàn)長治久安奠定了政治基礎,劃定了政治底線。
第一,《決議》高度評價和充分肯定毛澤東的歷史貢獻和歷史地位,明確指出,“毛澤東同志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是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戰(zhàn)略家和理論家。他雖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嚴重錯誤,但是就他的一生來看,他對中國革命的功績遠遠大于他的過失。他的功績是第一位的,錯誤是第二位的”。
第二,《決議》系統(tǒng)闡述了毛澤東思想形成、發(fā)展的歷史背景和歷史過程,明確指出,“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fā)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jīng)驗總結,是中國共產(chǎn)黨集體智慧的結晶”。
第三,《決議》較為全面、系統(tǒng)地概括了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內容,提出了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并強調要將毛澤東思想同他晚年所犯的錯誤區(qū)別開來。明確指出:“毛澤東思想是我們黨的寶貴的精神財富,它將長期指導我們的行動?!?/p>
通過這種科學、全面的論述,《決議》不僅成功做到了維護毛澤東的偉大地位,同時有力地批判了錯誤對待毛澤東思想的“左”的和右的兩種思潮,有助于人們準確地認識、把握和運用毛澤東思想,從而繼續(xù)堅定不移地高舉毛澤東思想的偉大旗幟。
(五)初步勾勒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輪廓
《決議》充分肯定了社會主義制度和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對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逐步確立的一條適合中國情況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正確道路予以了高度肯定,并總結出十大重要論斷,這些論斷都是基于對建國以來歷史經(jīng)驗的深刻總結,雖然此時還未命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但它的基本輪廓已經(jīng)清晰,這就為今后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指明了方向。
總結自身歷史經(jīng)驗,開辟未來偉大事業(yè)的經(jīng)典文獻
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決議》,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對重大歷史問題作出了明確、科學的結論,標志著我黨完成了指導思想上的撥亂反正,為中國社會主義事業(yè)的發(fā)展指明了繼續(xù)前進的方向,成為中國共產(chǎn)黨總結自身歷史經(jīng)驗,開辟未來偉大事業(yè)的經(jīng)典文獻,是我們黨堅持真理、修正錯誤這一重要原則的集中體現(xiàn),對于統(tǒng)一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思想認識,同心同德為實現(xiàn)新的歷史任務而奮斗,產(chǎn)生了偉大而深遠的影響,也為我們當前如何用歷史的、動態(tài)的、辯證的和發(fā)展的眼光看待歷史事件,并做出符合時代要求和人民意愿的決策提供了有益借鑒。我們要以《決議》為指針,理直氣壯地回擊歪曲歷史的錯誤思潮,把握歷史的主流和主線,用全面、聯(lián)系的觀點去看待歷史,堅持真理,糾正錯誤。
(作者單位:中共湖南省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