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遼陽市中心醫(yī)院放射科 (遼寧 遼陽 111000)
內容提要: 目的:研究低劑量螺旋CT檢查在早期肺癌診斷中的應用。方法:選擇2017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病理確診為早期肺癌的84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n=42)、對照組(n=42)。以病理結果為金標準,對照組患者接受X射線胸片檢查,觀察組采用低劑量螺旋CT檢查方法,對比分析兩組患者陽性診斷結果與不同大小結節(jié)檢出情況。結果:對兩組患者診斷結果進行對比,其觀察組的陽性檢出率為95.24%,對照組的陽性檢出率為76.19%,觀察組診斷效果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兩組患者的不同大小結節(jié)檢出情況進行對比,觀察組檢出率(35.71%)明顯高于對照組(14.2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對<3cm結節(jié)的檢出率為80%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分析早期肺癌患者診斷方法,通過低劑量螺旋CT檢查,可以更好地提高診斷效果,對<3mm的結節(jié)檢出率較高,為后續(xù)治療提供早期依據,并實現(xiàn)了輻射量小、診斷率高的目的。
臨床中,肺癌作為十分常見的惡性腫瘤,治療過程十分困難,而且癥狀的發(fā)病率、病死率較高,對于大部分患者而言,當發(fā)現(xiàn)惡性腫瘤時已為中晚期,已經失去了最佳的手術時間,而手術是目前唯一可能根治肺癌的方法,但也有許多患者在手術后會出現(xiàn)腫瘤復發(fā),也就是說,肺癌的早期診斷是十分重要的,通過早期肺癌診斷,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早期肺癌,減輕患者痛苦,減少患者經濟的負擔,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1,2]。在以往的肺癌檢查中,會使用X射線檢查方法,但是,該種方法的輻射性較強,整個治療中會降低患者的生命質量,出現(xiàn)較為明顯的副作用,并且,X射線檢查只能對肺癌起到做一個初篩作用。對于1cm以下的病灶并不能及時發(fā)現(xiàn)。而低劑量螺旋CT是國內對肺癌普查的首選方案,通過低劑量螺旋CT檢查,可以改善上述問題,降低對患者身體的損傷,并提高早期肺癌的診斷效果。本研究中,對低劑量螺旋CT檢查方法進行分析,探討對肺癌的檢出率與不同大小結節(jié)檢出情況,研究結果如下。
選擇2017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84例患者為觀察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n=42)、對照組(n=42)。所有患者經病理診斷均為早期肺癌患者。對照組中男22例,女20例,年齡26~74歲,平均(50.36±1.35)歲;疾病類型:腺癌者18例,鱗癌者14例,鱗腺癌者10例;病灶位置:左肺者17例,右肺者20例,雙肺者5例。觀察組男25例,女17例,年齡25~73歲,平均(50.48±1.36)歲;疾病類型:腺癌者16例,鱗癌者15例,鱗腺癌者11例;病灶位置:左肺者18例,右肺者18例,雙肺者6例。納入標準:X射線診斷標準,腫瘤達到1~2cm;CT診斷標準,診斷結果顯示胸膜、胸壁出現(xiàn)病灶轉移。所選擇的患者均知情同意,本次研究在醫(yī)學理論委員會審批通過后進行。排除標準:其他內科嚴重疾病或者惡性腫瘤者,肝腎功能嚴重不全者,精神疾病或是無法配合診斷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3]。
首先所有患者接受病理檢查,均確診為肺癌患者。之后對照組患者接受X射線胸片檢查,檢查之前要求患者摘掉金屬飾品。檢查過程嚴格按照流程進行,要求患者保持平靜。
觀察組采用低劑量螺旋CT檢查方法。使用GE Revolustion512層、GE Discovery750 128層的螺旋CT掃描機,具體診斷中對患者的胸部進行常規(guī)性的檢查。要求患者在診斷中取仰臥位,使患者在屏住呼吸的情況下進行掃描檢查。設備掃描的基本參數(shù)如下:電壓、電流、矩陣、準直器寬度、掃描時間、層厚、重建厚度、層間隔、螺距分別 是 120kV、20~50mA、512×512、16×0.75mm、0.5s/r、5~101mm、1.5mm、1.5mm、1~2。具體的檢查方法包括:①對患者進行平掃,檢查整個過程要囑咐患者盡量維持仰臥位,并進行有效的深呼吸,屏氣進行掃描,之后利用高壓注射器靜脈加注350碘液醇,需要注意的是,靜脈注射時間需要在5s內完成;②通過多面重建、表面遮蓋顯示等方法,重建支氣管圖像,并記錄患者的肺部病灶形態(tài)及變化等[4];③在AW47工作站內,應用肺結節(jié)分析的方法呈現(xiàn)檢測圖像,而后指派兩名臨床經驗十分豐富的放射科醫(yī)師共同觀察圖像,獨自對疾病做出相應的診斷,如果診斷結果存在分歧,則要經商議后確定最后診斷結果。
準確記錄兩種檢查方法下的具體檢查結果,計算出各自的陽性率,并在組間作比較分析。①X射線胸片檢查診斷標準:實測腫瘤直徑達到了1~2cm。②低劑量螺旋CT:認真檢查患者是否發(fā)生了腫瘤侵犯縱隔、胸膜及胸壁等不良狀況;檢查是否有管腔狹窄、氣管管壁不規(guī)則增厚等情況。
對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的不同大小結節(jié)檢出情況進行對比。
對觀察組與對照組中<3cm結節(jié)檢出率情況進行對比。
觀察組中肺癌陽性診斷率達到了95.24%,對照組為76.19%,組間數(shù)據差異明顯,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兩組患者診斷結果對比(n=42,n/%)
觀察組中,0~5mm的患者12例,5~10mm的1例,10~15mm的1例,15~20mm的患者1例,共計15例(35.71%);對照組中,0~5mm的患者1例,5~10mm的1例,10~15mm的2例,15~20mm的患者2例,共計6例(14.29%)。觀察組不同大小結節(jié)檢出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中,低劑量螺旋CT檢出<3mm結節(jié)的患者8例,共計10例,檢出率為80%。對照組中,X射線胸片檢查<3cm結節(jié)的患者0例,共計10例,檢出率為0。觀察組的檢出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肺癌是指原發(fā)在氣管、支氣管及肺部上的惡性腫瘤,在空氣條件惡化、吸煙人數(shù)增多等諸多因素的作用下,本病的患病人數(shù)逐年增加,且有年輕化的趨勢。在世界范圍中,到1999年每年新增病例達到了100萬,是造成男性惡性腫瘤患者死亡的第一大疾病,國內每年肺癌發(fā)病率以大概4.5%速度上漲。針對本病的發(fā)病機制,當下國內外尚未作出定論,可能是吸煙、職業(yè)接觸、環(huán)境污染等諸多因素作用的結果。很多肺癌患者早期缺乏典型癥狀,很多患者通常認為咳嗽、咳痰等癥狀是由感冒引起的,故而主動就診不及時,以致大多數(shù)患者確診時疾病已經發(fā)展到晚期,出現(xiàn)咳嗽、痰血或咯血、喘鳴音等表現(xiàn),嚴重損害身體健康,甚至對生命安全構成威脅[5,6]。站在這個角度上分析,對早期肺癌做出正確診斷具有很大必要性,理應結合患者的發(fā)病特征及現(xiàn)實狀況,準確開展多個方面的早期診斷與檢驗工作,以此為基礎形成相配套的工作模式和運行機制,進而更好地滿足當下臨床醫(yī)療發(fā)展的現(xiàn)實需求。
在早期肺癌的臨床診斷中,通常選擇X射線胸片檢查以及螺旋CT診斷的方法,其中,X射線片是較為傳統(tǒng)的方法,雖然其診斷率較高,但是,無法準確地觀察到病灶以及肺癌組織的位置,所以,在臨床中經常出現(xiàn)誤診的問題。對于中心型肺癌患者,其作為肺癌的一種癥狀,常見于患者的肺門附近,其中男性群體作為多發(fā)及易發(fā)性群體,存在潛伏性的特點,患者在早期階段與正常群體無明顯差異,但是,當患者發(fā)生癥狀表現(xiàn)時,會出現(xiàn)痰中帶血的現(xiàn)象,這就表明癌癥進入到了晚期階段,所以,在具體的治療中只能采用手術切除的方法,這種方法的難度大,而且部分患者難以承受,若整個過程中缺少針對性的診斷參數(shù)支持,會降低肺癌的治療效率[7,8]。因此,在臨床中,肺癌癥狀需要進行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而通過低劑量螺旋CT檢查,作為一種無創(chuàng)性的檢查方法,可以準確地觀察到病灶的位置、形態(tài),從而為早期肺癌診斷提供準確的診斷依據。
在低劑量螺旋CT檢查方法使用中,通過降低管電壓的方法,減少對患者的直接輻射,而且,低劑量螺旋CT檢查的數(shù)據覆蓋范圍大,存在著數(shù)據采集速度快以及操作性強的優(yōu)勢,系統(tǒng)通過數(shù)據資源的獲取及調整,合理應用低劑量掃描方法,循序漸進地減少管電流、電壓及螺距等指標,去減少對患者身體的直接輻射量,能夠清晰地觀察到肺癌位置及狀態(tài),規(guī)避發(fā)生部分重要數(shù)據丟失的不良狀況,協(xié)助臨床醫(yī)生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早期發(fā)病特征與真實情況,提高早期肺癌診斷的整體效果,還能減少接受體檢人員主觀上承受的射線數(shù)量[9]。本次研究中,對兩組患者診斷結果進行對比,其觀察組的陽性檢出率為95.24%,對照組的陽性檢出率為76.19%,觀察組診斷效果明顯(P<0.05)。結合低劑量螺旋CT檢查的特點,通過三維圖像重構,不僅可以清晰地顯示出病灶狀態(tài),而且也可以為醫(yī)生提供正確性的判斷依據,降低手術實施中的風險,避免盲目診斷以及不良反應的發(fā)生。魏寶杰等[10]納入500例>55歲的患者(煙齡>10年)進行影像學檢查,發(fā)現(xiàn)低劑量螺旋CT、X射線分別檢出了22例、7例患者,占比依次為4.40%、1.40%,22例患者中有16例(72.73%)是早期患者,而X射線僅檢出了1例(14.29%)患者,比較兩種方法對肺癌早期診斷準確率,發(fā)現(xiàn)其存在著顯著差異,與本文結果相似。
在具體的臨床診斷與篩查工作中,也應結合被檢查者吸煙、年齡以及性別等因素,有針對性的調整掃描操作過程,最大限度的提升操作準確性,整體完善肺癌臨床檢查診斷工作模式與機制,沖破傳統(tǒng)工作的局限性,為后期工作開展及落實夯實基礎。且既往有權威研究表明,通過比較分析低劑量檢查與標準劑量檢查,兩者對肺癌檢出率沒有出現(xiàn)顯著差異,這提示采用低劑量檢查肺癌疾病,其形成的影像學圖像符合現(xiàn)行的臨床診斷要求,且沒有違背國際發(fā)射線保護的有關標準要求。
本研究尚存一定不足,需要在日后的研究中進一步完善。一是樣本容量相對較少,可能很難探查到危險性偏低的因素;二是入選患者經濟條件相對較好,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結論的延伸性,故而后期研究中應增加病例數(shù),并拓展研究范疇。整體分析,在低劑量螺旋CT檢查中其成像快,而且診斷質量高,患者在整個過程中具有較強的耐受性。但腫瘤的診斷并非單獨使用CT就能確診,還要患者配合其他檢出進行綜合分析最后才能得出結論,例如:臨床表現(xiàn)、相關腫瘤標志物、支氣管鏡等。
綜上,將低劑量螺旋CT檢查運用在早期肺癌的診斷中,可以及時、準確地判斷疾病,提高診斷效果,并為之后的診斷治療提供參考,并且具有輻射量低,患者受到輻射小的優(yōu)點,值得臨床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