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榛
[摘 要]道德與法治是指向學生內心的學科,教師若單純地進行理論教學是難以取得好的效果的。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教師可基于體驗式教學理念,通過布置課前實踐性作業(yè)、創(chuàng)設虛擬互動情境、開展角色扮演活動等策略,讓學生獲得深刻的認知體驗,并引導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學的知識,樹立正確的道德觀與法治觀念。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體驗式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15[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2)06-0050-03
“立德樹人”是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根本任務。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是教師培養(yǎng)學生品德的重要途徑。道德與法治學科具有源于現(xiàn)實且高于現(xiàn)實的特殊性,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不能照本宣科,而應當基于體驗式教學理念,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設計具有可行性、教育價值的體驗活動,如實踐體驗活動、模擬體驗活動等。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實施體驗式教學,有利于教師引導學生以實踐結合理論的方式,學習道德與法治的知識,深化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知識的理解。
一、布置課前實踐性作業(yè),增加實踐體驗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每個人的經歷是不同的。課前,教師可以依據“生活即教育”理念,引導學生積累相關的生活經驗,為課堂學習做好準備。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可針對單元主題,為學生布置課前實踐性作業(yè),并對學生完成實踐性作業(yè)的過程予以指導。也就是說,教師在前一課時的結束環(huán)節(jié)布置實踐性作業(yè),并且要求家長在學生實踐時給予幫助與引導,以輔助學生課后有目的地完成實踐性作業(yè),進行實踐體驗。
例如,在教學《吃飯有講究》一課的結束環(huán)節(jié),教師結合視頻“大耳朵圖圖照顧小豆丁”布置實踐性作業(yè)。視頻內容如下:“圖圖盡心照顧小豆丁,可小豆丁卻屢次遭遇從窗戶上掉落下來等危險?!睂Υ?,有的學生認為圖圖已經很認真地照顧小豆丁了,但有的學生卻認為圖圖太粗心了。隨后,教師布置實踐性作業(yè):“請看一看家中哪些地方存在危險,并記錄下來?!蓖瑫r,教師向家長提出輔助學生感知、體驗危險的建議。如建議家長使用60攝氏度的水,讓學生初步認識到熱水的危險性。
又如,在教學《我所了解的環(huán)境污染》一課的結束環(huán)節(jié),為了有效開展《變廢為寶有妙招》的教學,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教師結合當?shù)乩诸愋麄髌囊曨l布置實踐性作業(yè)。然后教師與家長溝通,實現(xiàn)家校互動,進一步引導學生學會怎樣進行垃圾分類,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垃圾分類、回收、循環(huán)再利用的作用和意義。教師建議家長在家中設置四個垃圾桶,分別貼上“干垃圾”“濕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的標簽,讓孩子將家中的一些常見垃圾進行分類處理。這一實踐體驗不僅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發(fā)展,達成了既定的教學目標。
實施體驗式教學,教師可以在一節(jié)課的結束環(huán)節(jié),通過視頻布置下節(jié)課的實踐性作業(yè)。在布置實踐性作業(yè)之后,教師應基于實踐性作業(yè)的特點,為學生指出其中的要點與評價標準,并讓家長對學生進行輔助。在學生完成實踐性作業(yè)之后,教師要在下節(jié)課中對學生的體驗表現(xiàn)出足夠的重視,通過評價鼓勵學生不斷深入探究。
二、創(chuàng)設虛擬互動情境,增加模擬體驗
不是什么經驗都能通過實際體驗來獲得的,對于一些特殊的經驗,進行虛擬的互動體驗活動是一個好方法。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小學生閱歷欠缺、經驗不足等特點,為學生創(chuàng)設虛擬的互動情境,以互動的方式引導學生想象、思考,使學生對未曾經歷過的事進行模擬體驗。
例如,在《正確認識廣告》一課教學中,教師為學生展示一些有誤導性的廣告,與學生進行虛擬的互動。展示的廣告中是一些具有選擇性欺騙的商品,如非油炸但實為用油烤制而成的薯片等。然后師生進行互動,即學生選擇自認為正確或者自己喜愛的食物為一日三餐,教師則根據學生的選擇給予生活中的實驗結果。在交流互動中,大多數(shù)學生都是選擇薯片、飲料等較為“美味”的食物,只有少數(shù)學生選擇的是較為健康的豆?jié){、包子等食物。教師先將學生的姓名寫在黑板上,再展示學生的選擇導致的結果,或者通過多媒體展示一個身體瘦弱的小孩,讓學生猜測該小孩是選擇哪種食物。一些學生不敢確定,有少數(shù)學生回答“這小孩選擇的是垃圾食品”。在學生討論之前,教師播放詳細的新聞視頻——該小孩不吃飯,只喝飲料和吃零食,結果長得瘦弱。在學生的難以置信中,教師開始揭開虛假廣告的神秘面紗。
另外,教師也可以創(chuàng)設選擇零食還是正常吃飯的虛擬互動情境,通過展示虛假廣告,讓學生做出自以為正確的選擇;然后引入新聞案例,讓學生認識到錯誤選擇的嚴重后果。這樣教學,使學生對與廣告有關的知識形成深刻的印象。
例如,在教學《網絡新世界》一課中,教師組織主題“網絡游戲的利與弊”的現(xiàn)場辯論會,以辯論互動的形式,增強學生的體驗效果。
師:網絡游戲究竟是利大還是弊大呢?請結合生活經驗,亮出你的觀點,并說明理由。
觀點1:利大于弊——開發(fā)智力,增進友誼,放松心情,富有挑戰(zhàn)
(1)亮出觀點:開發(fā)智力
生1:一些益智類的網絡游戲,可以訓練人的手腦配合能力,起到開發(fā)大腦、提升智力的作用。
師:(適時通過多媒體補充益智類游戲的介紹)科學研究表明,玩游戲可以提高孩子的靈敏度及大腦的靈活度,關鍵是玩游戲的時間要適可而止。(然后通過多媒體呈現(xiàn)一些益智類游戲,如“成語接龍”等,并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游戲后的感受)
(2)亮出觀點:增進友誼
生2:我和小明都喜歡歷史、地理,所以經常一起玩“大航?!钡挠螒颉N覀円黄鹜嬗螒?,不僅學習了有關地理和歷史的知識,而且增進了彼此間的友誼。
(3)亮出觀點:放松心情
生3:學習累了,玩一下游戲,可以放松心情。
(4)亮出觀點:富有挑戰(zhàn)
生4:我經常玩“和平精英”的游戲,認識了很多武器、兵器的性能,感覺很有挑戰(zhàn)性。
觀點2:弊大于利——占用大量時間,影響注意力,人際關系疏遠,身體疲勞
(1)亮出觀點:占用大量時間
生5:玩游戲的時間是不確定的,有時候可能只是想玩一會兒,但是不知不覺時間就過去了,還有些人熬夜玩游戲呢!
(2)亮出觀點:影響注意力
生6:玩游戲會嚴重影響我們的注意力,上課時很難集中精神,不想學習。
(3)亮出觀點:人際關系疏遠
生7:不少人只顧玩游戲,連吃飯時間都在玩游戲,也不和家里人溝通。
(4)亮出觀點:身體疲勞
生8:游戲很刺激,且設計積分規(guī)則,一停下來積分就會沒了,所以長時間玩游戲會給身體帶來傷害。
……
通過辯論交流,學生充分認識到玩網絡游戲既有利又有弊,可適當玩游戲,但不能沉溺其中。
三、引入影像教學資源,增加間接體驗
安全教育是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重點內容,但是課堂上并不能讓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直接的體驗。對于這樣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設計間接體驗活動,即創(chuàng)設情境,假設故事情節(jié),讓學生代入情境的角色進行體驗。如教師可以引入公安機關為學生特意制作的影像資源,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增強學生的間接體驗。
例如,在《主動拒絕煙酒與毒品》教學中,教師引入影像資源,引導學生進行模擬體驗,以此增強學生的間接體驗。
師:為什么我們要主動拒絕煙酒和毒品呢?因為這些東西對我們身體的危害非常大?,F(xiàn)在我們來看三段視頻(第一段視頻與酒有關,第二段視頻與煙有關,第三段視頻與毒品有關),從中感受煙、酒與毒品的危害。(學生觀看視頻)
師:你們觀看視頻后,感覺吸毒可怕嗎?誰敢扮演那個搶要毒品的人?
生1:他的樣子非??膳?,但我想嘗試演一演。(隨后,該學生簡單地模仿視頻中搶要毒品的人,突出表現(xiàn)走路搖晃、兩眼無神的樣子)
師:大家平時都很喜歡這位同學,但如果他變成剛剛表演的那個樣子,大家還敢和他說話嗎?
生(齊):不敢!
師:所以我們應該怎么做?
生2:遠離毒品和煙酒。
……
又如,在《生命最寶貴》一課教學中,教師播放“莫莫玩火的故事”的視頻,并讓學生思考以下三個問題:(1)莫莫是個怎樣的孩子?他做了一件什么事情?結果怎樣?(2)想象一下,莫莫受傷后的心情怎么樣?家人的心情怎么樣?(3)在愛護自己身體方面,莫莫有哪些做得不好的地方?(學生分小組交流并展示自己交流的結果)
師(小結):莫莫由于玩火而被大面積燒傷,導致終生殘疾,給自己和家人都帶來了巨大的傷害,同時自己的夢想也破滅了。古人云:“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這就是說父母賜予了我們生命,我們要愛惜自己的身體,倍加珍惜生命。
……
上述教學,教師引入影像資源,先讓學生對煙酒、毒品、火的危害有切實的認知;然后讓學生扮演被毒品控制或者被火傷害的角色,進行間接體驗。如此,學生可以在角色演繹中了解沾染上毒品的危害或被火燒傷之后的傷害,進而對課本的理論知識理解得更深刻。
四、開展角色扮演活動,增加直接體驗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中有許多內容雖然是學生可以直接體驗感知的,但學生在生活中不一定擁有相應的經歷。而角色扮演是一種可控、有效、安全的游戲活動,也是一種良好的體驗方式,是為學生提供獲得直接經驗的有效途徑。教師可以在網絡上搜集或者自主設計切合課時內容的案例,然后讓學生扮演案例中的角色,并對學生的扮演過程進行必要的指導。通過角色扮演活動進行直接體驗,學生對案例中的內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并能延伸思考。
例如,在《班級生活有規(guī)則》一課教學中,教師以案例為素材開展角色扮演活動,增強學生的直接體驗。
師:現(xiàn)在我們來進行角色扮演活動。以小組為單位,老師轉過身去,小組中安排一個同學說悄悄話。(然后教師轉過身來,表現(xiàn)出很生氣的樣子)我要懲罰剛才說悄悄話的同學,你們該怎么辦呢?
生1:老師,剛才我們組是我在說悄悄話。(該學生很興奮,以為這是互動)
師:真的嗎?如果是真的話,老師可能會給你增加今天的作業(yè)哦!
生1:那不是我,我剛剛也沒有舉手。(其他學生紛紛搖頭,并不想受到作業(yè)加倍的懲罰)
師:好吧,現(xiàn)在角色扮演活動結束。那么,大家知道老師為什么要懲罰剛才說悄悄話的同學?
生2:因為上課不能說悄悄話!
師:對,班級生活是有規(guī)則的,認真聽課是班級生活的基本規(guī)則,而說悄悄話是破壞規(guī)則的表現(xiàn)。除此之外,大家共同制定的衛(wèi)生條例、小組討論條例等,都是班級生活的規(guī)則,大家應該遵守。還有一些規(guī)則是不適合的,這就需要大家找出來,改成合適的規(guī)則。
……
相較于直接向學生闡述班級規(guī)則,教師開展角色扮演活動,更能加深學生對班級規(guī)則的理解。上述教學,教師先通過角色扮演活動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破壞規(guī)則的經歷,再出示懲罰措施,這樣教學能夠使學生形成深刻的記憶。然后教師闡述“班級生活有規(guī)則”的理論,再次從學生的角度,以溫和的姿態(tài)引導學生尋找自己認為不適合的班級規(guī)則。這樣開展教學活動,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愿意接受與遵守制定的規(guī)則。
又如,在《生活離不開規(guī)則》一課教學中,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活動,即模擬“一個人正在售票處排隊買電影票,這時她的好朋友來插隊”的場景。同時,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我們有時候會遇到這樣的情況,這時我們該怎么辦呢?請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把你的想法表現(xiàn)出來?!眴栴}出示后,學生興趣盎然,積極進行角色扮演活動。最后,教師說道:“有些時候,為了遵守規(guī)則和維護規(guī)則的公平,我們甚至需要不講情面。即使是最好的朋友來插隊,我們也應當提醒朋友遵守規(guī)則,要有規(guī)則意識。同學們,規(guī)則不是拿來貼在墻上、掛在嘴邊的,而是要牢記在心,體現(xiàn)在我們的實際行動中?!?/p>
課堂教學中,開展角色扮演活動有利于學生以更加直觀的體驗深化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從而樹立起規(guī)則意識,懂得要從自己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同時,這樣教學能使學生明白:我們在生活中應自覺遵守規(guī)則,不需要他人提醒,要養(yǎng)成習慣,這樣我們的生活、我們的社會才會變得更加和諧與美好,并牢記“人們幸福、安定、快樂的生活離不開規(guī)則”。
綜上所述,教師在課前、課中應用不同的體驗式教學策略,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活動體驗的機會。因此,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實施體驗式教學,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真正理解、內化課堂所學的知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責編 杜 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