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淳藝
最近,曾在遼寧省大連市一家軟件開發(fā)企業(yè)工作的彭晨宇感到很郁悶。原本是主動辭職的他,卻因為圖省事套用網(wǎng)上有漏洞的辭職報告模板,結果無奈支付了前“東家”一筆經(jīng)濟賠償金?,F(xiàn)實中,勞動者在離職時因為離職文書與用人單位發(fā)生勞動爭議的情況不在少數(shù)??此啤安畈欢唷钡奈臅鴥?nèi)容,在勞動者維權時卻會帶來“差很多”的結果。
“人在職場走,哪有不離職”?,F(xiàn)代職場,離職跳槽早已司空見慣。許多勞動者認為離職文書不過是一種形式,走走程序而已。殊不知,一紙薄薄的“離職文書”背后卻大有學問,稍有不慎就可能“入坑”,有理反倒成了沒理。
比如,《勞動合同法》規(guī)定的“勞動者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有的勞動者雖然提前30天向單位人力資源部門提交了紙質辭職報告,卻在文末習慣性地加上“請批示”?;蛟S,在勞動者看來,“請批示”只是一句客套話,表示對公司的尊敬。但從法律意義上講,這畫蛇添足的一筆卻讓辭職的性質變了味,由主動辭職變成了協(xié)商辭職。用人單位有權不批準辭職報告,如果勞動者執(zhí)意離職,就屬于曠工行為,需要賠償用人單位經(jīng)濟損失。
再比如,根據(jù)《勞動合同法》,用人單位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且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jīng)濟補償。但是,如果一些員工因企業(yè)未繳納社保而提交《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時,并未寫明這一點,即使事后想通過法律維權,也很難獲得法院的支持。
辭職報告、辭職申請書、離職通知書、離職協(xié)議……網(wǎng)絡上,離職文書的模板五花八門,不少勞動者往往隨便下載一個,稍微改改就交了上去。然而,這種所謂的離職文書模板往往缺乏權威性和針對性,不能不分青紅皂白拿來就用。一般來說,勞動者離職分為三種情形:主動離職、協(xié)商一致離職和被迫離職。勞動者應根據(jù)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內(nèi)容。一方面,要注意慎用“申請”“批示”“請求”等詞語;同時,寫清離職原因和需要補償?shù)慕痤~,作為后續(xù)維權的證據(jù)。
除了勞動者自己套用辭職模板“吃啞巴虧”,也有少數(shù)企業(yè)以“統(tǒng)一模板”之名,利用格式條款“套路”勞動者。有的公司提供給勞動者的《離職申請書》中,故意留下“雙方再無其他爭議”“系個人原因辭職”等字樣。勞動者如果不仔細查看,貿(mào)然簽字,就很可能百口莫辯,難以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對于如何求職,從全社會到勞動者個體都很重視,不僅大學開設就業(yè)指導課,人社部門推出求職指南,每位勞動者也會主動學習各種求職技巧,在準備簡歷、求職報告上狠下功夫。從某種意義上講,“離職”也應成為勞動者的必修課。各級人社部門、工會組織應通過講座培訓等形式,教會勞動者如何正確撰寫離職文書,自覺規(guī)避常見的“陷阱”。勞動者也要加強自我學習,提高法律意識和維權能力,對于不確定的條款及時向法律人士求助,主動拒絕不合理的格式條款。此外,對于故意“套路”員工的無良企業(yè),勞動監(jiān)察部門應加強監(jiān)管,叫停侵權行為,依法予以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