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磊
摘 要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市政道路的覆蓋范圍也逐漸擴大,道路上各類型的交通工具越來越多,機動車與非機動車、行人之間的矛盾沖突也就不可避免,為此必須合理地設置道路交通管理設施,規(guī)范車輛、行人的通行秩序。要使交通管理設施的設置更加合理,就有必要對交通管理設施的設置技術不斷優(yōu)化創(chuàng)新,以實現(xiàn)道路交通管理設施能夠合理調節(jié)道路通行秩序的目的。
關鍵詞 城市道路 交通管理設施 交通標志 交通標線
中圖分類號:TU7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745(2022)04-0073-03
1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設施概述
城市交通管理設施包括道路交通標志、交通標線以及信號燈等,其作用在于指揮車輛與行人有秩序的通行,保障道路通暢,避免交通事故的發(fā)生[1]。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設施是伴隨著城市的不斷發(fā)展而逐漸完善,它是現(xiàn)代文明發(fā)展的結果。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設施對于規(guī)范道路通行有著重要的作用,各種類型的交通管理設施共同形成了一張安全網(wǎng)絡體系,旨在為所有的道路使用者提供指示、警告、方向指導等作用。所有的交通管理設施在設置時應當采用合理的技術及施工工序,并確保各類交通管理設施能夠相互補充、協(xié)調,達到指揮交通順利、安全通行的目的[2]。
2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設施設置技術分析
2.1 交通標志、交通標線的設置技術
2.1.1 設置原則
交通標志標線的設置是為了給道路通行者提供道路的方向、距離等各種基礎信息,使車輛行人能夠按照正確的路線行駛,便捷、快速地到達目的地,不會走錯方向、多繞路線,保障道路通行的順暢和交通安全。因此,交通標志標線在設置時應當簡單明了,保證機動車駕駛人、行人能夠清晰快速地了解道路信息并及時做出如何行進的反應,能夠有足夠的調整方向的時間[3]。因此在應用交通標志、標線設置技術的過程中,應當遵守以下原則,以達到上述目的。
第一,易見性原則。易見性原則即交通標志標線清晰醒目,能夠給機動車駕駛人或行人產(chǎn)生直接的視覺沖擊效果,能夠有效地引起駕駛人或行人的注意力,使對道路信息有需求者能夠第一時間獲取相關信息,從而能夠有足夠的時間提前采取變道、轉向等措施。
第二,易讀性原則。標志標線的設置能夠使機動車駕駛人或行人快速地明白標志標線所表達的信息,因此交通標志標線中的文字符號等必須具有國家統(tǒng)一標準,并且簡單明確,能夠很好地理解并轉化為駕駛人、行人所需要的信息。
第三,協(xié)調性原則。標志標線所傳達的信息應當與實際道路交通環(huán)境、信息保持協(xié)調一致,而不能存在矛盾。例如,交通標志上所表達的道路方向信息應當與實際車道通行標線傳達的信息保持方向一致等。
第四,規(guī)范性原則。規(guī)范性原則就是指道路標志標線必須使用國家統(tǒng)一的文字、語言、符號等,對于不常見的文字應當標注拼音。交通標志設置者不能隨意地自己創(chuàng)造自認為有特性的文字符號,或者容易使人們混淆、產(chǎn)生歧義的圖形符號,這樣將難以發(fā)揮出交通標志標線設置的原有目的。
綜合來看,只有滿足這樣的特異性原則,才可以進一步保障其自身交通標志和標線的有效性,避免出現(xiàn)功能性等方面的問題,在這樣的設置原則基礎上,還需要進一步使用合適的方法和技術,才可以進一步保障其設置的有效性和合理性,避免出現(xiàn)實際性的問題和客觀性不足。
2.1.2 交通標志設置技術
第一,指路標志。指路標志的作用是指明前方道路的信息以及不同道路的通行方向、路線。城市道路包括市內道路以及城市快速路,在快速路指路標志的設置中,一般在距離快速路入口五百米處應當設置入口預報的標志,主要內容應當包括道路名稱、通向的地點、方向等;在城市快速路的中段則應當設置以下標志:地點預告標志,需要在快速路中段設置多個標志,表明道路通向地點以及到達目的地的距離;距離標志,即在快速路段的適當位置設置等距離的標志提示車輛間距。市內的道路指路標志則相對簡單,由路口信息預告標志、交叉道路信息展示牌、目的地指示標志等組成[4]。
第二,指示標志。指示標志是駕駛人或行人用來確認自己所處位置的標志,一般設置在路口處,由道路名稱標志牌、地點標志牌、岔路口標志牌等內容組成。
第三,旅游標志。旅游標志即標明旅游目的地名稱、距離等信息的標志,通常的服務對象是外地來人。旅游標志的特點是單一且復雜,即在一段城市道路上反復地間斷性出現(xiàn),其上的信息基本一致,均指向某個特定的旅游目的地,但是標識牌上的內容較為復雜,包括目的地的名稱、方向、距離,以及車道數(shù)量、繞行、停車、減速預告信息等。
這些標志各有自身的特異性,同時在發(fā)揮作用方面也略有不同,如果缺乏這樣的標志,就會進一步對其道路的日常運行帶來一定的風險,因此這部分內容也具備著一定的關鍵性價值,每一部分都不容忽視。按照其目的不同,在進行具體設計和具體應用的過程中也略有差異,基本都需要按照其使用目的等方面的特點,進一步根據(jù)其標志特異性,按照實際需求加以使用。而除了標志方面之外,交通標線設置也具備著自身明顯特異性差異,還需要對其特點充分認識。
2.1.3 交通標線設置技術
第一,行車道線。行車道分界線包括同向車道分界線和對向車道分界線,一般同向車道分界線為白色線,而對向車道分界線為黃色線。另外,同向與對向車道的分界線中連續(xù)的實線為不可跨越車道線,等間距的虛線則是可以跨越的車道線;一般情況下在道路上均可設置可跨越的車道分界線,但是在雙向行車道或者轉彎角度過大的單向行車道上通常不設置可跨越車道線。在進行車道分界線的設置過程中,需要保證的一點是在車道數(shù)量發(fā)生變化時,要保證行車的連貫性,并且指示牌要一致并且完善相關信息,一般要優(yōu)先保證直行車輛與內側車輛的通行連貫。
第二,車行道邊緣線。車行道邊緣線表示道路的邊界,機動車輛一般不得超出邊緣線行駛。在道路的出入口或者臨時停車的位置則相對例外,通常使用虛線來設置,車輛可以臨時超出邊緣線,但是必須結合其他指示牌或警示牌規(guī)范停車或行駛。
第三,交叉路口導向線。在岔口多、情況復雜的多岔路口通常會設置交叉路口導向線,用來指導通行方向。在交叉路口導向線設置時,為了保證導向線的清晰明確,在路口內側一般不設置左轉彎導向線。另外,出現(xiàn)車道錯位時,一般需要設置直行線來保證車輛通行的連續(xù)和順暢。
第四,人行橫道。人行橫道就是斑馬線,是行人通過路口的指示線。根據(jù)不同的道路寬度與車輛行駛速度,需要采取不同的人行橫道設置方式。例如,在道路寬度超過30米時,必須在中間位置設置安全島,安全島的長度一般在20米左右,如果道路限行速度為60公里/時,那么安全島的長度應當在40米以上。如果路況比較復雜,安全島無法保障行人的安全時,必須要錯位設置人行橫道線。另外,在人行橫道線的兩側應當設置減速及禮讓行人的標志,提醒車輛減速,文明行車,保證行人的通行安全。
第五,停止線。停止線表明了在路口車輛應當停止并等待的位置。在設置停止線時必須要保證停止線與人行橫道線間隔1m以上;并且車輛停止的位置不能阻擋對面車輛轉彎。
第六,停車位線。停車位線表示車輛可以停放的位置,在設置停車位時必須不能影響道路的正常通行。通常情況下,在路口導向車道線30米范圍內以及公交站、市政單位門口、學校門口等特殊位置不能設置停車位。另外,停車位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有多種,如平行車位、傾斜車位等,在進行設置時應當結合道路的寬度、路況、通行的車流、人流等選擇合適的表現(xiàn)形式,確保交通不會因為車輛停放而造成擁堵。
這些標志線共同組成了交通標線的相應體系和系統(tǒng),在具體進行設計的過程中,往往也需要根據(jù)其具體需求加以一定的調整,主要是依據(jù)其具體使用要求,加以針對性的設置。一般標志線都會根據(jù)其功能性加以一定的調整,也會根據(jù)其地區(qū)方面和區(qū)域方面的差異進行特異性的設置,這也就意味著還需要結合其局部功能要求和交通條件加以調整,從而進一步地滿足交通方面的綜合性要求和特異性需求。
2.2 交通信號燈設置技術
2.2.1 交通信號燈設置原則
交通信號燈即紅綠燈,主要是給路口車輛、行人發(fā)出是否可以通行的信號,用來控制車輛、行人分流、分批次通過路口,保證交叉路口車輛與行人有序通過,避免擁堵和交通事故的發(fā)生。信號燈有多種表現(xiàn)形式,圓形、箭頭或兩者復合形式;立柱式和懸臂式;機動車信號燈和非機動車信號燈、行人信號燈等。在進行設置時需要根據(jù)路口的大小、通過的車流、人流量等實際情況來合理的安排設計,并按照以下原則進行設置。
第一,前瞻性原則。在道路設計階段就需要設計好該路段的通行能力,并且預估可能會通過的車流量,考慮如何設置信號燈,避免后期盲目的設置,不能有效地調節(jié)車流量。
第二,特殊性原則。特殊性原則是指一些路口在某一時段的通行量會比較集中,像學校附近,可以針對不同時間段設置不同的紅綠燈時間,避免特殊時段造成的交通擁堵和通行不暢。
第三,創(chuàng)新性原則。所謂創(chuàng)新性原則就是根據(jù)路口的實際通行情況以及不同的條件環(huán)境,更新出更加符合實際的信號燈設置方式,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能夠盡量減少車輛的等待時間,減少擁堵,快速通過路口。
綜合來看,信號燈本質意義上具備較強的指導性,那么在具體進行設計過程中,就需要對其全方位的因素加以充分考量,確保各類因素都能考慮到其中,保證其能夠發(fā)揮應有的指導性及實際性的功能,避免出現(xiàn)道路交通通暢性等方面的不利影響。要堅持前瞻性的原則,確保其車流量評估的準確性,在不同的時段以及不同的區(qū)域進行特異性分析,避免設置較為盲目,為后續(xù)的車流通過及信號燈維護調整等工作帶來一定的負擔。同時還需要根據(jù)自身路口的特異性特點,再對其進行一定程度的調整。只有遵循這樣的原則進行相應的設置之后,才能取得較好的設置效果,避免出現(xiàn)設置方面的問題或者客觀性的不足,影響其交通的順暢性。那么在這樣的情況下,就需要對信號燈的具體設置技術充分認識,對其設置的特異性加以正確關注,避免出現(xiàn)技術應用及方法應用方面的問題與不足。
2.2.2 交通信號燈設置技術
第一,機動車信號燈。當前大部分路口的機動車信號燈都是懸臂式,方便所有機動車輛能夠清楚地看到;在小型路口可以視情況,在左右兩側分別采用立柱式的信號燈。一般機動車信號燈的位置在路口右側、上方或中心處,以清楚明顯為目的來合理選擇。另外,機動車信號燈的設置必須與車道線保持一致。
第二,非機動車信號燈。當前道路上非機動車的數(shù)量逐漸增多,類型也各種各樣,各地市需要根據(jù)當?shù)胤菣C動車通行的實際情況選擇設置非機動車信號燈。一般非機動車信號燈可以設置在路口的左右兩側或上方。在當前的交通信號燈模式下,通常使用信號燈組的方式來調節(jié)指揮各個方向的非機動車車輛通行。
第三,行人信號燈。行人信號燈的設置一般采用立柱式,并設置在人行橫道線兩側位置,高度一般在2米左右,方便人們看到。行人信號燈只有可以直向通行或禁止通行兩項內容,因此較為簡單,但在設置過程中需要考慮現(xiàn)場的實際環(huán)境,如要避免被道路的樹木遮擋,從而導致行人無法看到信號燈的指示。
2.3 其他設置技術
2.3.1 聲屏障設置技術
聲屏障的設置主要是為了屏蔽過濾車輛行駛產(chǎn)生的噪聲污染。在進行聲屏障設置時,必須要合理確定其高度,要在保證不影響駕駛人視線的前提下盡可能地提高聲屏障的高度,以實現(xiàn)較好的隔音效果,一般來說,聲屏障的高度在3到6米之間為宜。另外,由于聲屏障具有一定的高度,在設置過程中必須做好穩(wěn)固措施,避免倒塌造成事故發(fā)生。
2.3.2 防眩設施設置技術
防眩設施主要是為了避免機動車輛在行駛過程中,駕駛員受強光影響導致眩暈或視覺暫時喪失,從而導致的交通事故風險。當前的防眩設施主要有防眩板及防眩網(wǎng),在進行防眩板或防眩網(wǎng)的設置時,必須要根據(jù)當?shù)氐臍夂驐l件、光照時間強度等,來合理計算防眩設施的高度、角度、間距等,保證能夠起到較好的遮光作用。
3 結語
從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設施多種多樣,且在設置過程中需要考慮的影響因素有很多,設計人員在進行設計時,必須要考察該道路的現(xiàn)場實際情況,選擇應用最恰當?shù)牡缆窐酥緲司€、交通信號燈及其他管理設施的設置技術,保證道路交通管理設施能夠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出其作用。
參考文獻:
[1] 田茂澤.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設施設置技術芻議[J].中國設備工程,2020(10):198-200.
[2] 閆玉峰.交通安全設施對道路交通安全的影響研究[J].城市建筑,2020(06):165-166.
[3] 馬拉莫,代科.基于人性化和智能化理念的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設施規(guī)劃與設計[J].工程技術研究,2020,05 (01):206-207.
[4] 李文峰,閆濤,馬曉蕾.北京市道路智能化交通管理設施設置地方標準實施效果分析[J].中國標準化, 2017(07):9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