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亞隆團體心理健康教師成長工作坊中,心理健康教師通過讀書分享,共同學習亞隆團體心理治療的理念、原則、技巧及操作方法,解構亞隆團體心理治療的秘訣,獲得專業(yè)與個人的成長。工作坊通過選定用書、確定活動主題、確定活動形式和程序,設計具體的活動方案,在4年中共開展了7次活動。在今后的活動中,工作坊將逐漸增加活動的體驗性、增強活動與實際工作的聯(lián)結,更好地助力心理健康教師成長。
【關鍵詞】亞隆團體心理治療;研習工作坊;心理健康教師
【中圖分類號】G443"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2)80-0016-03
【作者簡介】陳靜,福建省泉州師范學院附屬小學(福建泉州,362002)教師,一級教師。
一、亞隆團體研習工作坊的由來與初衷
美國心理治療師歐文·亞隆在四十多年的臨床積累和實證研究中探索整合出人際互動取向的團體心理治療模式。他認為,心理病癥源于不良的人際關系,心理治療的目的是幫助來訪者形成正常的、令人滿意的人際關系。團體如同社會縮影,當來訪者在團體內(nèi)以自然、自發(fā)的方式與他人互動時,他們適應不良的人際行為將在團體中生動地重現(xiàn)。在亞隆團體中,通過團體成員的真誠反饋,來訪者對自己的問題有了新的觀察視角,意識到正是自己的行為給他人帶來了特定的感受,影響了他人(包括自己)對自己的看法及對待自己的方式。于是,在團體成員的支持下,來訪者愿意做出改變,并逐漸將適應行為從團體內(nèi)發(fā)展到團體外。“此時此地”是亞隆團體心理治療技術的核心,是激發(fā)團體治療力量的關鍵所在。
深入學習亞隆團體心理治療的理念,有助于促進心理健康教師的個人領悟和成長,幫助他們掌握引導團體互動的原則,為實際工作中班級輔導、團體輔導提供支撐力量。在福建省泉州市教育科學研究所洪慧芳老師的鼓勵與幫助下,筆者開始探索亞隆團體心理健康教師成長工作坊(以下簡稱“亞隆團體研習工作坊”),通過讀書分享、講座解惑、過程體驗、研討總結等方式,助力心理健康教師共同成長。
二、亞隆團體研習工作坊的整體構思
亞隆團體研習工作坊為封閉團體,以讀書會形式運行,整體構思如下。
(一)選定用書
要了解和學習亞隆團體心理治療理論,最有效的方法是閱讀相關書籍,其中最深入、全面的著作應為奠定他學術地位的經(jīng)典教科書《團體心理治療——理論與實踐》。[1]書中,亞隆以治療強度較大、由不同種類的來訪者組成的門診團體心理治療為原型模式,深入探討各種團體心理治療應普遍遵守的原則及可靈活借鑒的干預技巧、操作模式,闡述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帶領經(jīng)驗及感想。
但考慮到工作坊每學期僅開展1~2次活動,這樣內(nèi)容龐雜、理論性強的書籍容易導致記憶遺失、連續(xù)性差。而情節(jié)跌宕起伏、引人入勝的心理學小說《叔本華的治療》同樣闡述了亞隆團體心理治療的理論和技術,兼具趣味性和教學性。[2]因此,工作坊選定《叔本華的治療》為讀書會用書,邀請成員提前閱讀,并將《團體心理治療——理論與實踐》列為重要參考書目。
(二)確定活動主題
讀書會舍棄《叔本華的治療》一書中介紹叔本華生平的部分,聚焦于團體互動,按照以下方法確定每次活動的主題。
起始階段,主要介紹亞隆本人和亞隆團體心理治療,簡要介紹亞隆歸納的11個療效因子。再結合《叔本華的治療》書中前幾次團體心理治療的情節(jié),分析11個療效因子如何發(fā)揮作用,解析亞隆團體心理治療的基本設置與展開。
進入正軌后,跟隨《叔本華的治療》一書的情節(jié),解析相應情節(jié)背后體現(xiàn)的團體心理治療理論,揣摩和領悟亞隆的團體帶領技術。同時,分別探討“咨詢師如何運用‘此時此地’”“當團體中的‘秘密’被揭曉”“當團體中的情緒被引發(fā)”等團體心理治療中重要的原則和主題。
通讀全書后,自由串聯(lián)整本書的關鍵情節(jié),在解析相應理論和揣摩帶領技術的同時,尋找相關線索,深入探討治療師如何處理“團體中時機的等待與把握”“團體中的反饋”“團體中治療師的移情與透明度”“亞隆團體的建立和規(guī)范的形成”等問題。
截至目前,亞隆團體研習工作坊已運行4年,共開展了7次活動。歷次活動的主題及內(nèi)容見下頁表1。
(三)確定活動形式、程序
讀書會中,成員圍坐成半圓,共讀經(jīng)過特別批注的《叔本華的治療》文檔。共讀過程中,帶領者與成員分享亞隆團體心理治療的理念、原則、技巧、操作方法及帶領者感想等。共讀結束后,成員可以就自己的困惑或?qū)嶋H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提問,成員間展開討論,或由帶領者答疑。之后,成員再輪流發(fā)言,反饋自己的感受,向帶領者提出意見、建議。經(jīng)過幾輪的讀書交流,帶領者表面上是帶讀《叔本華的治療》,實際融入了《團體心理輔導——理論與實踐》《給心理治療師的禮物》[3]等著作中的觀點。
三、亞隆團體研習工作坊的成效、反思與改進計劃
(一)活動成效
在研習活動中,工作坊成員共同學習亞隆團體心理治療的理念、原則、技巧和操作方法等。借助《叔本華的治療》這本優(yōu)秀的“教學小說”,亞隆團體心理治療的理論知識變得具體、生動、通俗,即使活動間隔一學期,仍具有較好的連續(xù)性。借助《團體心理治療——理論與實踐》等著作的指引,亞隆團體心理治療在研習活動現(xiàn)場得到了有層次、深入的剖析,有助于成員領悟相應情節(jié)背后的理論、觀點和原則,較好地把握團體心理治療的操作方法。共讀結束后,成員間對學習困惑和實際工作難題的討論、反饋,使整個活動更加落地。成員所反饋的感受及關于活動的意見、建議,也有助于帶領者不斷做出調(diào)整,讓整個活動更富成效。
在工作坊開展過程中,多名成員曾感慨:“每次活動前都重溫了《叔本華的治療》相應章節(jié),但到了讀書會上才發(fā)覺書中情節(jié)還有更深的意味可挖掘。經(jīng)過團體討論后,才感覺真正‘讀完’、消化了書中的內(nèi)容。”多名堅持下來的成員表示:“通過讀書會,我才真正領略了亞隆團體心理治療的魅力,也更有興趣去研讀《團體心理治療——理論與實踐》等經(jīng)典書籍?!边€有成員感慨:“讀書式的工作坊雖然偏理論,但氛圍真誠,讓人感到放松,大家能坦誠傾吐各自的困惑,共同探討問題解決之道,找到志趣相投的伙伴,獲得專業(yè)的成長和領悟?!?/p>
(二)活動反思
當然,工作坊在開展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不足,如“體驗性不足”。亞隆團體心理治療是聚焦人際互動的體驗式團體治療。對于這種治療方式的學習,直接的體驗更能帶來豐富的感受。但目前活動多停留在帶領者更為擅長的理論講解上,缺少體驗性。又如“與實際工作還可以有更深的聯(lián)結”。書中呈現(xiàn)的團體心理治療場景是經(jīng)過藝術處理的、濃縮的、治療強度較大的異質(zhì)性團體心理治療,集中體現(xiàn)了團體心理治療應普遍遵循的原理及原則,但與中小學心理健康教師所帶領的團體輔導還有一定的距離。因此,需要有直接聚焦于學校心理輔導的場景,幫助心理健康教師轉化所學內(nèi)容,運用于實際工作。
(三)改進計劃
1.逐漸增加活動體驗性
亞隆團體研習工作坊是封閉式團體,成員均已跟隨工作坊初步學習了亞隆團體心理治療的相關理論,在接下來的活動中可做如下嘗試:一是由帶領者組織,在每次活動中針對讀書會本身開展“此時此地”的討論,即引導成員關注自己當下對工作坊帶領者、其他成員及團體本身的感受,用合適的方式表達出來;二是由帶領者設計結構化的片段,練習“此時此地”的討論,如帶領成員體驗亞隆“最高秘密”活動,分享活動當下的內(nèi)心感受,再進一步反饋自己聆聽彼此發(fā)言時的感受;三是在工作坊內(nèi)嘗試進行無領導的亞隆團體體驗,再進行集體回顧;四是由成員輪流擔任帶領者及協(xié)同帶領者,組織工作坊成員進行體驗,再進行集體回顧。
2.嘗試增強活動與實際工作的聯(lián)結
在接下來的活動中,帶領者可以鼓勵成員將讀書會所學運用于學校團體輔導工作中,再將問題帶回工作坊進行討論。帶領者也將對“亞隆團體文化創(chuàng)建理論對營造良好心理課堂氛圍的啟示”“亞隆團體中‘此時此地’技術在心理課堂中的運用”等話題進行討論,逐漸增強工作坊活動與心理健康教師實際工作的聯(lián)結。
【參考文獻】
[1]歐文·亞隆,默林·萊茲克茲.團體心理治療——理論與實踐[M].李敏,李鳴,譯.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10.
[2]歐文·亞隆.叔本華的治療[M].易之新,譯.太原:希望出版社,2008.
[3]歐文·亞隆.給心理治療師的禮物[M].張怡玲,譯.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