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 艿
那天晚上,正是大年初一,我們趕到大娘舅家。那是個藏在綿延小山里的美麗村子,只是人少,大年初一也靜靜的,寂寞的拱橋兀自長滿青苔,現(xiàn)出滄桑的模樣。
大娘舅家是一組奇怪的大院子,主體是“L”形的兩層木樓,房間多得叫人吃驚,另外還有一些小房子。這個大院子曾經(jīng)是大娘舅一家的,后來充了公,熱鬧的時候住了好多戶人家,但現(xiàn)在有的房子已經(jīng)坍塌了,別的人家都離去了,只有大娘舅還守在這兒。院子里原來是房基的地方,坍塌了,大娘舅種上了青菜。
老房子里最重要的房間就是灶臺間,那個配有三口大鐵鍋的灶臺,簡直要占據(jù)大半個房間。平日里只有大娘舅一個人,灶臺已經(jīng)很少發(fā)揮作用了,隔壁新搭出的廚房里煤氣灶什么的都有。大灶臺邊上就是餐廳,火燒起來,整個房間都熱烘烘的。
那個晚上,我們吃過了豐盛的晚餐后就在灶臺間里喝茶打牌,孩子們在隔壁房間里看電視。不知道到了什么時候,房間里有點兒涼了,有人向大娘舅提議:我們來吃芋艿吧!大娘舅欣喜地應著,去儲藏室找來一大堆芋艿,一遍遍洗干凈了,滿手凍得通紅。這么一大堆芋艿倒進了大鐵鍋里,滿滿的,鍋蓋勉勉強強才蓋上。自打見到我們,大娘舅就一直笑呵呵的,他笑呵呵往鍋里添滿水,笑呵呵在上面撒上鹽,笑呵呵問我喜不喜歡吃芋艿。我從來只喜歡芋艿加糖,可是看著大娘舅那么歡喜的樣子,就努力點頭,暗暗勸說自己要捧場。
鍋弄好了,火點起來了。山里多的是竹子,儲藏室的過道里整整齊齊堆滿了竹片,這些被大娘舅理得一般齊整的竹片將陸續(xù)進入灶里,燃燒,然后剩下灰燼。那一晚,我們就用金黃的稻草點燃了火,然后添加竹片,去燒那一大鍋芋艿。灶臺有內置的風箱,一拉開關,火就更熱烈地舞蹈起來?;鸬奶S吸引了兩個城里的孩子,他們爭搶著要坐在灶口的板凳上,爭搶著往里面添柴。
火就這樣一路歡歌,把一大鍋子的水帶走了,大娘舅要我們壓壓火,把水徹底烘干。終于可以掀開鍋蓋了,這個時候,芋艿可能是因為撒過了鹽的緣故,看起來白花花的??晌乙廊粵]有欲望去吃,因為那樣子實在不是美好誘人的模樣,而且晚飯吃得多,肚子里還實實的,可又不忍心拒絕大娘舅的熱切,就矜持地拿過一個來嘗。
一入嘴我就知道自己以貌取“人”了,一開始吃就沒有辦法停下來了,甚至,連說好吃都覺得耽誤時間!山野的芋艿,又粉又糯;山上的泉水,又甜又美;山上的竹子,變成了火也帶著清香;還有那個年代久遠的大鐵鍋;還有大娘舅看到我們到來的歡喜……就這樣成就了那一鍋芋艿平實而驚艷的美味??傊?,每個人都吃個不停,特別是像我這樣從沒吃過的客人,那么一大鍋芋艿,就真的被我們差不多吃完了。只記得那一天我真切地感覺到,我已經(jīng)把最后一口芋艿吃到了嗓子眼那兒,實在沒有辦法再往肚子里塞了啊。
好幾年過去了,那一鍋芋艿就這樣停留在那個山村的新年里,停留在我的味蕾里,像是落寞里的璀璨,留在記憶里常常懷念。
如今,到哪里去找那樣的一鍋芋艿呢?
秋 千
村子里越來越安靜了。沒有雞鳴狗叫,沒有孩子哭鬧,留下的都是老人。
爺爺每天早早起床,爺爺起床的時候太陽還沒有露臉,露水還在村子里四處游蕩。
爺爺起床后,含混不清地吆喝一聲什么,馬上就有一條安靜而溫順的狗顛顛地跑來,圍著爺爺親昵地低聲哼哼。爺爺叫它“阿黃”,是個簡陋的名字,正適合簡單的鄉(xiāng)村。
他們每天都一起去干一件事。
踩著清晨的露水,他們要去他們的山。山就在村子邊上,從爺爺家出門,走上一條直直的水泥路,路過一個廟,只七八分鐘的工夫就到山腳下了。翻過山,是一望無際的海田,海田的盡頭,是遼闊的海。
其實,山肚皮里有長長的隧道,可以輕松到達山的那一邊??墒菭敔敽桶ⅫS,還有村子里其他的爺爺,大家執(zhí)著地要修一條上山的路。他們不著急,他們有的是時間,他們從四處找來碎石塊、碎磚頭,然后有一搭沒一搭地慢慢地砌路,一點一點往山頂上砌。他們還替雨水挖好下山的通道,清理道路兩邊的茅草,在山道兩邊種上桂花樹。
即使再慢,經(jīng)由歲月,山路還是慢慢抵達了山頂。那是一條蜿蜒曲折的小路,樸素又簡陋,但特別好走,每一處落腳都很舒適。
老人們又用許多時間清理山頂。他們在山頂空處種下了幾棵果樹,他們拔除了雜草,他們把山頂?shù)拇缶奘沓煽梢宰滦菹⒌氖剩麄兩踔吝€搬上來幾樣健身器械。而最特別的是,他們還在山頂上做了一架秋千。
那一架秋千,架在兩棵松樹之間,懸下的纜繩上,掛著爺爺自己刨平的木板。風吹過松林,帶著秋千在山頂輕輕晃蕩。
每天清晨,守著村子的老人們就慢慢走過他們自己修好的山路,爬到山頂上活動活動筋骨,聊兩句天氣或者啥也不說,然后再各自回家做飯吃飯。
山頂上的秋千,從來不見老人去坐。
阿黃當然也不去坐。
那為什么要添一架秋千呢?
是為風準備的嗎?
只知道,上山的老人們都喜歡看風搖晃秋千,那時候,似乎孩子們的笑聲也在風里震顫。
阿 黃
阿黃是一條狗,有兩個主人的狗。
如果按照戶口來查,它應該是屬于隔壁喜春爺爺?shù)模泊籂敔斣谒苄〉臅r候就將它抱回了家??墒窍泊籂敔敿医?jīng)常沒有人,他家的孩子在城里工作,喜春爺爺承包了一大塊田,整個白天都在田里。
爺爺就來照料它。
一開始是因為它還太小,喜春爺爺不方便帶著它外出,于是便拜托爺爺幫忙照料。爺爺照料它太方便了,他們兩家緊緊挨著,爺爺家的后門竟然通到喜春爺爺家的院子里,爺爺要從后門外出的話,就要穿過喜春爺爺家的院子,打開他家的大門,這樣才能到外面的街上。因為這個緣故,雖然喜春爺爺家有一個氣派的大門,卻從沒有正兒八經(jīng)地鎖過。
從連在一起的這幢房子到另一幢房子,阿黃沒有一點兒不適應。它整個白天都守在爺爺身邊,爺爺去哪兒他就去哪兒。
名字也是爺爺起的,爺爺一叫起它來,阿黃就格外警覺,似乎這個名字就一定要伴著爺爺?shù)纳ひ舨攀菍儆谒摹?/p>
等到了晚上,喜春爺爺回家了。家里太冷清了,他忍不住想尋找點兒生氣,他嚷嚷著,把阿黃從爺爺?shù)奈葑永飻f回家。阿黃不會說什么,它委屈地轉半天,還是跟著喜春爺爺回他們家去了。
慢慢地它就認了,它深深地明白了它對兩個老人的重要性,它不再抱怨,也不再委屈。它用白天所有的時間陪爺爺,隨爺爺四處閑逛,聽爺爺擺布,但到了晚上,它吃飽喝足了,就乖乖地回到喜春爺爺家,與主人打個照面,尋到自己睡覺的角落安靜地躺下來。而第二天,天微微亮起,它就趕緊回到爺爺家,等待著爺爺起床后第一眼就能看到它。
兩個老人也認了,他們安穩(wěn)地做著這樣一條狗白天的主人和黑夜的主人。喜春爺爺殷勤地每個月都將一些米送到爺爺那兒,作為阿黃一個月的口糧。爺爺也坦然地收下,讓喜春爺爺依然留有主人的感覺,然后變本加厲地在一日三餐里疼愛阿黃。吃飯的時候爺爺筷子伸出去,先將大塊的肉或者魚搛給阿黃,就像有了好東西先去疼愛自己的孫兒一樣自然。
農閑的時候喜春爺爺要去城里和自己的孩子住一段時間。他吆吆喝喝,不情愿似的走了。他的屋門沒有鎖,因為阿黃要在一樓儲藏室里睡覺,他的大門也沒有鎖,因為爺爺要從那兒進進出出。他就這樣把阿黃的口糧留下,去找他的孩子了。
阿黃替他守著家。即使他不在,阿黃也依然每天晚上回去睡覺,警戒著不要有外人進來。
阿黃從沒有遇到盜賊,也沒有什么調皮搗蛋的行為,更沒有機會舍命救人,它就是一條普通的鄉(xiāng)村大黃狗,安靜地守著兩個主人,守著兩幢安靜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