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下游有一座小城,叫龍舟坪。
城不大,一條龍舟大道橫貫東西,西起津洋口,東至白氏坪,其間雖有高山峻嶺阻其暢達(dá),但春綠秋紅反添出一分詩意,于車水馬龍之中舒緩了節(jié)奏,平和了人的心緒。就像穿行于鬧市,聽到一首古箏的曲子,珠落玉盤之后,突然“叮咚”一聲微響,有了一個(gè)短暫的停歇,讓聽的人回過一口氣來。
沿江還有一條大道,叫清江大道。
清江大道一半傍街,一半臨江。臨江的一面筑有一道親水平臺,大理石的欄桿,溫潤如玉,摸一下,手心酥酥軟軟的,特別享受。沿途的亭榭廊坊,參差錯落,曲徑通幽。累了,隨處可以歇會兒,看江景,看霧靄,看對山的紅楓綠竹,看一葉扁舟踏江而來。
人行親水平臺,偶遇突出江邊的廊道亭臺,便如凌波微步于江面之上,耳邊時(shí)有魚躍濺起的水聲,但更多的是迎面而來的熟人打一聲招呼,問幾句近況,鄉(xiāng)音入耳,格外親切。也有外地口音,一行數(shù)人,舉著相機(jī)的,背著背包的,手持畫夾的,輕盈的腳步里,一半顧后,一半瞻前,流連之情,全寫在臉上 —— 來對了地方。
待到華燈初放,一江璀璨,滿目生輝。最先亮起的是親水平臺上的燈光,廊頂上紅紅綠綠的彩燈,草叢中灑向空中的射燈,春夏秋冬,從不因?yàn)殛幥缬暄?、月缺月圓而稍有暗淡。
這幾年,小城蓋起了一座座高樓,每到傍晚,一座樓就是一道景觀,不僅室內(nèi)燈光明亮,就連外墻上也安裝了彩燈,加上沿街的小吃店、小商戶的各種燈箱廣告,像是約齊了似的,一起大放光華,把一條清江裝扮得像個(gè)新娘子,渾身上下透著鮮艷。
詩云:半江瑟瑟半江紅。于清江的夜晚,應(yīng)該算是最為貼切的寫照。這么多年,我不僅是走在燈光里,也常常坐在高樓上欣賞這一江的闌珊。醉人的不唯有美酒、花香,還應(yīng)有這滿城滿江流淌的燈光。
要是約上三五好友,夜登東山鳴鳳塔,那當(dāng)是另一番景象。西向而望,龍舟坪就像一個(gè)微型的維多利亞灣,水繞山環(huán),山水相依,一城燈火盡收眼底。登高遠(yuǎn)眺,龍舟之形惟妙惟肖,兩邊翹起的地方,一頭連著觀音閣,一頭連著鯉魚洲,想來就是古龍舟八景里的“東峰樵隱”和“鱉渚漁歌”了。往上,是三里店,是七里灣;往下,是文筆峰,是永和坪,是白石雄關(guān)。
說起文筆峰,還有一段故事。道光十五年(1835),山西拔貢范炳監(jiān)到長陽任知縣,聽說自乾隆舉人彭秋潭之后,“第子曾無著錄人”,于是率紳士劉文源、方可儒、李植達(dá)、李芹芳、楊文佩等捐資修建文廟、九峰書院等。同治四年(1865),紳士們捐資造鳴鳳塔于文筆峰,以古語“鳳從東來,鳴于高崗”而命其名。
建塔,即借釋迦牟尼“圣人”“能人”之意,以弘揚(yáng)地方人文氣蘊(yùn)。有詩曰:試問鳳臺何處尋,一輪明月到如今。城樓漸闊梧桐少,鬧客常新隱士深。昔日呼朋登石塔,青春散夢嘯云林??煸彰颗瘟羟槌?,攜酒秋山裹素琴。
悠悠歲月,讓千年的守候迎來了如今的盛世繁華。如今,鳴鳳塔搖身一變,成了寶塔山公園,一到夜晚,塔上塔下,燈火輝煌,如同白晝,照亮了縣城的東方。
寶塔山下,是新修的清江大橋,通體紅色,如長虹臥波,一頭連著磨市工業(yè)園,一頭貫穿北山公路。
龍舟坪,一座小小的縣城,人口不足十萬,卻風(fēng)度翩翩,一邊優(yōu)雅地在清江畫廊東大門迎來送往,一邊默默守護(hù)著天地饋贈的日月風(fēng)華。
探秘古人的胸懷,意境深遠(yuǎn),幽情曠達(dá)。此時(shí)的夜,月光如練,天上的星燈與小城的霓虹交相輝映,吸一口林間的空氣,渾身說不出的舒爽,能長相廝守于此,真想舉杯喊一句:我的故鄉(xiāng)!我的龍舟!
曾記得,數(shù)次往返于夕陽下的果酒巖與嘆氣溝,一邊上一邊下,三五友人,行行止止,或于巖石之上小憩,或于綠草叢邊疾走,揮汗之間,縣城在對面隔江相望。往左是三里店,即古龍舟八景中的“泉水春耕”;往右是縣實(shí)驗(yàn)小學(xué)那一片,亦即古龍舟八景中的“東峰樵隱”;背后是“軍嶺晴云”;臨江則是古“龍門春水”,也就是今天的嘆氣溝。一足之所,居然可以覽多處古今名勝于一懷。雖然古景面目已非,但詩情畫意仍足于 “攄懷舊之蓄念,發(fā)思古之幽情”。待到滿城燈火闌珊之時(shí),當(dāng)是別有一番意趣了。
如今嘆氣溝又有了新的名字:向王寨。縣城的人隔三岔五就會來走一趟,即便是下了班,也有年輕人迎著夕陽,沐著晚霞,拾級而上。夜晚的向王寨,從縣城遠(yuǎn)遠(yuǎn)看去,就像是一個(gè)巨大的空中城堡。燈光閃爍的時(shí)候,不知道內(nèi)情的人,還真誤以為是天上的星星了。那一片燈火,那一空星光,一齊倒映在懸崖腳下的清江里,要多美有多美。
如果山居一宿,站在半山的吊腳樓邊,舉目向左望去,新修的七里灣大橋更是一道夜間風(fēng)景,車行橋上,橋行水上,清輝的路燈就像一條蜿蜒的小白龍淺臥在沙灘邊。
對岸古城紅紅綠綠的斑斕一直沿著清江大橋延伸過來,繪成了一幅畫,有山有水,人在江邊走,車在畫中游。
清江的夜晚就這樣,穿越了古今,從江楓漁火到一江闌珊,照亮了龍舟山水,醉了人間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