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段一:
東京也無非是這樣。上野的櫻花爛熳的時節(jié),望去確也像緋紅的輕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結(jié)隊的“清國留學(xué)生”的速成班,頭頂上盤著大辮子,頂?shù)脤W(xué)生制帽的頂上高高聳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鑒,宛如小姑娘的發(fā)髻一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biāo)致極了。
選段二:
這是《新約》上的句子罷,但經(jīng)托爾斯泰新近引用過的。其時正值日俄戰(zhàn)爭,托老先生便寫了一封給俄國和日本的皇帝的信,開首便是這一句。日本報紙上很斥責(zé)他的不遜,愛國青年也憤然,然而暗地里卻早受了他的影響了。其次的話,大略是說上年解剖學(xué)試驗的題目,是藤野先生講義上做了記號,我預(yù)先知道的,所以能有這樣的成績。末尾是匿名。
(節(jié)選自統(tǒng)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藤野先生》)
魯迅先生在這兩段文字中,都采用了諷刺手法?!斑x段一”中,“清國留學(xué)生”頭頂上盤著大辮子,明明是一種封建腐朽的象征,作者卻把它比喻成“富士山”,說它“油光可鑒,宛如小姑娘的發(fā)髻一般”,還夸獎它“標(biāo)致極了”,字里行間滿是諷刺意味?!斑x段二”中,那些無端懷疑、詆毀托老先生的日本年輕人,妄自尊大,盲目忠君,思想狹隘,作者卻稱他們?yōu)椤皭蹏嗄辍?,同樣諷刺意味十足。
所謂諷刺手法,指以嘲諷的筆觸,去揭露腐朽落后的現(xiàn)象,批判愚昧無知的行為,使人們在會心一笑中明白作者真正的寫作意圖。諷刺手法嬉笑怒罵,犀利有力,雖著筆不多,卻常常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在寫作過程中,如何巧妙運(yùn)用諷刺手法來增強(qiáng)文章的表達(dá)效果呢?
技巧一:反話正說。心中明明是想批評對比,挖苦對方,揭露對方,但說出來的卻是表揚(yáng)的話、贊美的話、欣賞的話,從而在不動聲色中取得諷刺的效果。
技巧二:夸張變形。像畫漫畫一樣,對人身上的假、丑、惡進(jìn)行夸張、變形,從而達(dá)到諷刺的目的。
技巧三:對比凸現(xiàn)。明明是對待同一個人、同一件事,但前后表現(xiàn)截然不同。如果把人物在這種情況下的神態(tài)、動作、語言、心理等描寫出來,往往能在鮮明的對比中產(chǎn)生強(qiáng)烈的諷刺效果。
除了上述技巧外,諷刺效果的取得還有一些途徑,比如通過比擬、托物等手法。同學(xué)們可在寫作實踐中不斷加以總結(jié)和運(yùn)用。
遭遇“碰瓷兒”
韓坤明
爸爸和媽媽這幾年做電商,艱辛打拼,終于賺到了錢。爸爸特別喜愛汽車,現(xiàn)在手頭有了錢,就想去買車。不久,新車買回來了,是一輛紅色大眾,外形很酷,漆锃亮锃亮的,特別氣派。
從此,我們一家人外出再也不用擠在爸爸用來拉貨的那輛電動三輪車上了,再也不用擔(dān)心刮風(fēng)下雨了。
可是,這有車的舒適日子還沒過多久,我們就碰上事了。那天外面下著小雨,爸爸開車帶我們?nèi)ネ馄偶页酝盹?。到了南城路時,爸爸把車速降了下來,因為這段路有點(diǎn)兒窄,單向只有一個車道??删驮诎职中⌒囊硪眈{駛時,突然,一個穿灰衣服的中年人從路邊沖到車前。爸爸見狀,猛地一踩剎車,車停了下來。奇怪,明明那個灰衣人離車頭還有一定的距離,可他居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倒在地上,并向車頭移了移。
我們一家人趕忙下車,察看情況?;乙氯嗣碱^緊鎖,雙手抱腿,痛苦地呻吟著,腿上滲著斑斑“血跡”。怎么回事?又沒碰到他,怎么還流血了呢?
正在這時,旁邊有幾個人圍了上來,輪番指責(zé)爸爸撞人了,讓爸爸賠償醫(yī)療費(fèi),否則就砸車。爸爸媽媽緊張地一直說“對不起”。
我卻覺得不對勁兒。為什么人被撞傷了,他們不報警,不打“120”,而是先張嘴要錢呢?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碰瓷兒”?
想到這兒,我從車中拿出媽媽的手機(jī),跑到一邊悄悄撥打了“110”。我想爸爸車上有行車記錄儀,警察肯定會還我們一個公道的。
那邊爭吵、威逼還在繼續(xù)。躺在地上的灰衣人的面部表情越來越夸張,“疼”得齜牙咧嘴,好像就要暈過去了。
就在這時,警笛聲越來越大。我大聲對爸爸說:“我報警了,這些人肯定是‘碰瓷兒’的,我們有行車記錄儀?!?/p>
那幾個圍著爸爸媽媽的人一下子愣住了。這時,躺在地上的灰衣人一個鯉魚打挺,站起身撒腿就跑,地上留下了一個裝有紅色液體的塑料袋。其他人見狀,如驚弓之鳥,也沒命地向路邊的小巷狂奔而去。那速度簡直比長跑冠軍跑得還快。
警察叔叔詳細(xì)了解了情況,察看了監(jiān)控,認(rèn)定這是一伙“碰瓷兒”的,表示一定會抓到他們的。
可惡的“碰瓷兒”者,趕快收手吧!
點(diǎn)評
這是一篇構(gòu)思精巧的文章,作者先寫爸爸的車,接著寫家人駕車外出遭遇“碰瓷兒”的經(jīng)過,情節(jié)曲折,懸念不斷,引人入勝。最后以一句警告語結(jié)束全文。行文過程中,作者對“碰瓷兒”的人展開了細(xì)致描寫,無論是神態(tài),還是動作,都非常傳神,特別是最后逃跑的畫面,充滿了諷刺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