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承勇
◆摘? 要: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班級管理者意識到了小組合作的重要性。并且有不少班級在嘗試使用,希望通過小組合作這種班級管理形式來構建心目中的理想班級。因此筆者結合自身班級管理經(jīng)驗,有針對性的指出小組合作在初中班級管理中的應用策略,以此更好的促進班級管理體系的進步。
◆關鍵詞:班級管理;小組合作;策略
班級是每位同學的精神家園,所有同學對這個班級都有一種依戀感;班級的價值取向也使學生努力去追求高尚的目標。班級的教育過程使他們學會了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然而在如何利用小組合作構建理想班級的過程中,由于個別班級管理者對小組合作的理念還未深刻領會,操作時往往急于求成,只重形式忽視內容,造成這樣或者那樣的偏差,使得實際效果不甚理想。
一、合理確定分組體系,創(chuàng)造班級管理基礎
班主任通過小組合作實現(xiàn)初中班級管理的基礎條件是構建起合理的小組成員的關系標準,這有助于小組成員能在一定范圍內進行積極的合作交流且不會逾越班級的相關規(guī)則。班主任要完善小組成員關系標準,通過完善小組成員關系促進小組成員在學業(yè)上的長遠發(fā)展。
班主任在設定小組成員需要看到一個小組在形成過程中所面臨的諸多因素,這些因素都對班級的發(fā)展造成重要影響,班主任要結合學生特點,合理的進行分組。分組的目的在于讓不同性格特點、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友好相處、互相協(xié)助。但是,讓從未有過合作經(jīng)歷的學生自主選擇小組成員的時,小組成員分組的結果必定是“伙伴式”的分組關系,關系要好、成績好的的同學在一起組成,差生、人緣差的學生卻無人問津。這種小組的組成不利于整個初中班級管理。所以班主任在班級小組建立時需要統(tǒng)籌兼顧小組組成情況,為良好的小組合作打下基礎。
二、調動小組積極性,活躍班級氛圍
班主任在班級小組的管理上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所謂的以人為本的理念是指班主任在管理班級過程中要以每一位同學的需求為出發(fā)點,班主任的決策是圍繞激發(fā)和調動小組成員之間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而設置的,通過以人為本的文化理念進而提高不同小組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從而有效的活躍班級氛圍,建設良好的班級體系。具體來看:
班主任在實施小組合作之前要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讓學生意識到的他個人的表現(xiàn)決定著整個小組的成敗。讓學生的個人競爭轉變成小組的合作競爭。其次,班主任在不同小組的合作競爭過程中要進行調控,做到合理與公正,不同小組之間出現(xiàn)問題要做到及時解決,不斷優(yōu)化合作競爭機制。對于小組在合作中的出現(xiàn)的問題,班主任應公正地進行評價,對不合理的小組要予以批評;同時班主任也需要關注懲罰的激勵效果。在評價小組合作時,班主任要根據(jù)在小組合作中收集到的信息,科學合理的進行獎懲。這有助于進一步發(fā)揮小組合作的作用。
三、完善小組內部評價體系,規(guī)范小組日常行為
班主任要將小組整體的成績作為評價設計的基礎,重視對小組成員個體的評價和獎勵,以此作為評價合作效果的依據(jù)。班主任在進行班級小組的設計時需要認識到每位成員的差異,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服務。在評價設計過程中,班主任應該將個性化評價和整體化評價緊密結合起來,以發(fā)展的眼光去評價每個學生,激發(fā)他們的合作激情,特別要讓后進生發(fā)現(xiàn)自我的存在價值,找回失去的自信,形成樂觀向上、積極開朗的人生態(tài)度。特別要注意的是,班主任的評價的目的不僅是對管理目標達成度的評價,更重要的是,通過評價激勵學生參與管理的過程。在評價內容上,既要注重對管理目標的評測,又要注重對學生的態(tài)度、參與程度、合作程度、創(chuàng)造能力進行評價。在評價方法上,要注重學生自評、互評和班主任評價相結合,尊重學生的評價,從而突出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對于評價結果不進行學生之間的橫向比較,可讓學生進行自我的縱向比較。
四、規(guī)劃班級任務,落實小組實踐
在學生初步確定其基本的小組分組的基礎上,班主任要充分地做好班級任務規(guī)劃工作,通過不同的班級任務來落實小組實踐,提高小組整體能力。很多一線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止步于小組分組,認為學生只要完成小組分組就可以。但是學生所建立起來小組分組需要及時有效的通過任務予以引導。因此班主任要在實際管理過程中將班級任務與小組分工相結合,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班級管理當中。班主任要進一步引導學生行為,通過任務目標設計,幫助學生將任務目標內化為具體行動,使班級小組更具有目標性、實踐性。
特別要注意的是,很多班主任在規(guī)劃小組任務時往往會忽略學生自我實踐,班主任需要將這一問題納入任務設計當中,在完成任務目標的情況之下給予學生更多時間去動手實踐,使學生能夠在自己動手實踐的過程中形成對小組和班級的認同。并且在實踐的過程中,學生也能夠充分展示、表達自己,這有利于個人積極性的提高。在給予學生實踐的空間時,班主任也要制定一系列的教育目標,并且要將教育目標逐步細化,將抽象目標落實到教育實踐過程當中。班主任要結合著班級任務,按照理解、運用、創(chuàng)造等原則對任務目標進行分割來教育學生,并將分割目標分別具體化,給予不同小組不同的學習任務,最終通過不同小組的實踐而達到教育總目標的實現(xiàn)。
五、總結
總的來說,小組合作在班級管理中的應用是十分必要的,也是班主任管理班級的有效手段。讓學生在自我管理中學習和成長,在完成每一次小組任務時,對于學生而言都是一項新的挑戰(zhàn),讓學生在挑戰(zhàn)中不斷完善自己,在制定小組合作規(guī)則時,班主任不斷調整和完善合作規(guī)則,制定合理的考核制度,發(fā)揮每個學生自我管理的潛能,讓學生在相互合作中找到存在感,擁有主人翁意識,展現(xiàn)自己的優(yōu)勢,為班級良好氛圍的打造添磚加瓦,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感受成功,建立完善人格,從而提高每個學生的綜合素質,用以滿足當前社會發(fā)展趨勢對于全方位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項冬艷. 小組合作方式在初中班級管理中的應用[J]. 新課程研究,2020(28):2.
[2]孔水鳳.小組合作模式在初中班級管理中的應用探究[J].教育界:基礎教育,2018(07):1.
[3]王元慶.小組合作在初中班級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教育現(xiàn)代化:電子版,2017(38):1.
[4]姜艷蓉.小組合作管理模式在班級管理中的運用[J]. 語數(shù)外學習:初中版(下旬),2013(04):1.
[5]裘銀媛.淺談小組合作在班級管理中的運用[J].新校園(理論版),2014(07):234-23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