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小瓊 寧秀紅 蘭鐘楚
柳州市工人醫(yī)院 廣西 柳州 545001
目前心臟瓣膜置換術是治療風濕性心臟病的有效手段,臨床研究證實心臟瓣膜置換術療效樂觀,但易誘發(fā)多種不良事件,影響疾病預后[1-2]。圍術期中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認知能力差,加之不少患者對術后長期服用抗凝藥物的依從意識差,多種因素影響均可能導致術后形成血栓、過度抗凝、出血,增加術后風險,影響療效,甚至可能威脅患者生命安全,因而為心臟瓣膜置換術患者實施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對改善疾病預后存活質(zhì)量意義重大[3-4]。文章納入我院于2019年7月-2020年12月間收治的92例心臟瓣膜置換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評價基于奧瑞姆自護理論的護理干預效果,現(xiàn)將本次研究全部內(nèi)容整理后作以下論述:
1.1 一般資料 研究時間:2019年7月-2020年12月;研究對象:92例心臟瓣膜置換術患者;分組: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45例與對照組47例,觀察組中男女占比31/14,年齡平均為(44.8±7.3)歲,心功能分級:I級22例、II級18例、III級5例;單瓣膜置換33例、雙瓣膜置換12例。對照組中男女占比32/15,年齡平均為(45.5±7.0)歲,心功能分級:I級23例、II級17例、III級7例;單瓣膜置換34例、雙瓣膜置換13例。2組基線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符合手術適應證;患者及家屬自愿簽署手術知情同意書;意識障礙;無法正常溝通。排除標準:認知功能障礙;合并惡性腫瘤;中途轉(zhuǎn)院;藥物、酒精依賴史;精神異常。
1.2 方法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應用基于奧瑞姆自護理論的護理干預,1.術前病房訪視評估:護士與患者進行交流,了解患者對疾病知識掌握程度、學習意愿、方式、自護能力,評價安全風險,制定護理方案。2.完全補償系統(tǒng)臨床應用(替他做):護士完全輔助患者進行術后各項護理活動,包括生活護理、用藥監(jiān)督、被動、主動運動指導、睡眠指導、轉(zhuǎn)病房時指導等。3.部分補償系統(tǒng)臨床應用(幫他做):護士為患者提供一對一溝通,提供健康教育,帶領患者了解癥狀、并發(fā)癥預防、基礎知識、飲食方案、抗凝藥物口服方案等知識,學習疾病與手術的基本知識。護士關注患者情緒變化,疏導患者負性情緒,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4.支持—教育理論系統(tǒng)臨床應用(教育他﹑支持他):聯(lián)合心胸外科集中開辦知識講座,對患者群體進行集中式健康教育,帶領患者學習疾病相關知識,出院前為患者制定健康飲食方案,指導患者定期復查,居家護理期間與患者保持電話溝通,了解患者有無按時遵醫(yī)囑服藥。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干預,術后1-2天指導患者有效咳嗽、深呼吸、腹式呼吸,每隔2h訓練1次,每次3-5遍,預防肺不張;帶領患者依次進行肩、肘、腕、手指、足趾運動,每日2次,每個部位運動8次。術后第一天帶領患者進行抬腿、蹬腿等動作,模擬走路,每日3次,每次20遍,鼓勵患者過渡到半臥位,床邊站立活動,逐漸離床,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進行活動,活動期間監(jiān)測患者呼吸、心率、心律變化。
1.3 觀察指標 采取自我護理能力實施量表(ESCA)評分標準:自我護理概念(36分)、自我護理技能(48分)、自我護理知識(56分)、自我護理責任感(32分),滿分172分,得分高表示自我護理能力越好[5]。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這次研究中各項與所選取病人相關的數(shù)據(jù)都導入到SPSS 19.0中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則使用百分數(shù)的形式來表示,數(shù)據(jù)資料用卡方分布來檢驗,P<0.05,證明具有明顯差異性,符合統(tǒng)計學要求。
2.1 評價兩組自護能力 觀察組干預后自護能力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比較2組自護能力(分)
2.2 評價兩組預后情況 觀察組首次離床活動時間、術后監(jiān)護時間、住院時間短、住院費用低,P<0.05;見表2。
表2 比較2組預后情況(d)
臨床應用心臟瓣膜置換術治療風濕性心臟瓣膜病變,但術后患者存在一定的并發(fā)癥風險,一旦發(fā)生并發(fā)癥會延長住院時間、提高治療成本、加重患者身心壓力與經(jīng)濟負擔,逐漸引起臨床重視[6-7]。
奧瑞姆的自護理論是指通過護理行為幫助患者運用自護活動彌補體力、意志、知識的不足,逐步恢復患者良好的自護能力,更加適應社會需求,目前臨床多種慢性病護理中均廣泛應用自護理論,可提高患者自護能力,改善生活質(zhì)量,對社會產(chǎn)生積極影響[8-9]。如本次研究結(jié)果顯示,干預前兩組自我護理概念、自我護理技能、自我護理知識、自我護理責任感評分結(jié)果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干預后自護能力評分均高于干預前,P<0.05;其中觀察組干預后自護能力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首次離床活動時間、術后監(jiān)護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觀察組住院費用低于對照組,P<0.05。分析原因發(fā)現(xiàn),觀察組給予基于奧瑞姆自護理論的護理干預,奧瑞姆自護理論的組成部分包括自護理論、自護缺陷理論、護理系統(tǒng)理論等,其中核心是自護缺陷理論,自護理論提出自護是經(jīng)過自身學習、他人指導輔助而獲得的行為,個體有效的自護行為可幫助維護人的完整性,促進恢復個體功能[10-11]。人的自護需要包括3類,如一般的、發(fā)展的、健康欠佳的自護需要[12]。自護缺陷理論提出當個人自護力量不足時則不能滿足機體自護需求,最終導致自護缺陷,此時需要尋求專業(yè)的護理幫助[13]。研究中針對心臟瓣膜置換術后患者的自護缺陷現(xiàn)狀與表現(xiàn),護士積極采取幫助,促進護患協(xié)作,形成互補關系,構(gòu)成護理系統(tǒng),幫助恢復、提高患者的自護能力[14]。
綜上所述,臨床應用基于奧瑞姆自護理論的護理干預可促進心臟瓣膜置換術后患者康復,提高患者自護能力,縮短住院時間、節(jié)約治療成本,改善疾病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