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曉麗
(韶關學院醫(yī)學院,廣東 韶關 512026;南方醫(yī)科大學護理學院,廣東 廣州 510515)
圍術期護理是外科護理實驗教學的主要內容,外科疾病病人因對手術的恐懼、手術過程的顧慮和術后并發(fā)癥的擔憂等,易在圍術期出現(xiàn)焦慮、悲觀等情緒[1-3]。標準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指經過系統(tǒng)化或標準化培訓后,能夠成為病人扮演者、評估者、指導者的人,也稱為模擬病人、病人演員或指導者。多項研究表明,在醫(yī)學教育中應用SP可有效提高學生的臨床技能及職業(yè)素養(yǎng),有助于解決目前醫(yī)學教育面臨的諸多問題。簡易標準化病人(Simple Standardized Patient,SSP)是指由具有一定專業(yè)知識的醫(yī)學相關人員擔任SP[4]。本研究將SSP應用于外科圍術期護理實驗教學中,著重培養(yǎng)學生對圍術期病人的人文關懷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某校護理學專業(yè)2017級專科兩個班82名學生為研究對象,隨機抽取一個班為實驗組,43人,平均年齡(20.67±0.64)歲;另一班為對照組,39人,平均年齡(20.69±0.66)歲。兩組均為女生,一般資料如性別、年齡、平均成績等方面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由同一名教師授課,理論和實驗教學課時數(shù)一致,實驗教學內容和方法安排見表1。
表1 兩組實驗教學安排
1.2.1 對照組教學方法 對照組實驗教學沿用“教師操作示范—學生分組練習—教師指導”的傳統(tǒng)教學法,即在模型人或小組成員身上完成操作,教師和小組成員進行反饋。
1.2.2 實驗組教學方法 實驗組在傳統(tǒng)教學法基礎上應用SSP進行教學。
(1)情景設置:由臨床護理專家和教研組成員共同設計外科圍術期護理標準案例10例,涉及的操作項目有術前皮膚準備、傷口護理、術后引流的護理。再與參加過SP培訓的教師討論,編制腳本。
(2)SSP招募與培訓:在高年級醫(yī)學專業(yè)學生中公開招募并遴選SSP 20名,參照SP培訓大綱及規(guī)范培訓流程[5-6],集中培訓16~18學時,經考核合格后,在教學和考核中應用。
(3)教學實施:學生3~4人一組,在SSP模擬的臨床情景中進行分組操作練習,小組成員、SSP和教師進行反饋。反饋時,教師及小組成員重點關注操作步驟、手法等技能方面的內容,SSP則側重身體舒適度、學生應對能力及對病人反應的反饋程度等人文關懷方面的內容。
1.3.1 理論和操作考核 教學結束后,兩組進行理論和操作考核。理論考核兩組使用同一份試題在相同時間進行考核,時間為2小時,滿分為100分。操作考核包括術前、術中、術后3站式圍術期操作項目考核,設計病例由SSP進行情景模擬,配合完成操作,每站由教師使用相同評分標準進行評分,滿分100分,教師取3站平均值進行評分。SSP在考核中除擔任扮演者和指導者外,還擔任評估者,根據(jù)核查表對學生的操作效果給予評分,滿分100分。操作考核成績=教師評分×50%+SSP評分×50%。
1.3.2 人文關懷能力評價 研究選用黃弋冰編制的人文關懷能力評價量表[7],共有8個維度45個條目,包括灌輸信念和希望、健康教育及協(xié)助滿足基本需求等方面,其中10個反向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得分高低反映人文關懷能力的強弱。量表總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 0.868,各維度 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634~0.852。
1.3.3 教學效果滿意度 參考相關文獻[8-9],根據(jù)Bloom目標教學分類法自行設計實驗組教學效果滿意度調查問卷,共有知識方面、技能方面和情感方面3個維度15個條目,每個維度5個條目,每個條目從“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設置5個選項。授課教師在課程結束后統(tǒng)一發(fā)放并收回問卷,共發(fā)放調查問卷43份,回收有效問卷43份,有效回收率為100.00%。
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使用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用百分比(%)表示;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2 兩組理論和操作考核成績比較(±s,分)
表2 兩組理論和操作考核成績比較(±s,分)
組別 理論成績77.30±7.28 79.49±6.64-1.420 0.161 n實驗組對照組43 39操作成績85.26±4.47 76.46±7.17 t值P值6.585 0.000
表3 兩組教學前后人文關懷能力評價量表得分比較(±s,分)
表3 兩組教學前后人文關懷能力評價量表得分比較(±s,分)
教學前教學后維度 實驗組 對照組t值P值 實驗組 對照組t值P值總分灌輸信念和希望健康教育形成人道、利他價值科學解決健康問題協(xié)助滿足基本需求提供良好環(huán)境促進情感交流幫助解除困難147.26±9.00 30.23±2.22 16.37±2.06 20.86±2.35 14.12±1.20 13.33±1.19 10.14±2.00 19.05±1.94 15.79±1.88 147.36±10.48 29.74±2.85 16.69±1.85 21.13±2.22 14.05±1.17 13.28±1.36 9.97±2.28 19.51±2.25 15.36±1.98-0.048 0.870-0.738-0.530 0.248 0.155 0.350-1.009 1.011 0.962 0.387 0.463 0.598 0.805 0.877 0.727 0.316 0.315 175.09±10.63 34.93±2.81 20.88±1.26 24.05±2.36 16.02±1.90 15.40±1.45 15.95±1.80 20.63±1.98 19.12±1.79 164.33±15.10 33.97±3.88 18.90±1.74 23.46±2.55 15.38±1.52 15.00±2.09 12.33±3.65 20.08±2.64 17.28±2.63 3.697 1.286 5.955 1.078 1.674 1.003 5.605 1.076 3.727 0.000 0.202 0.000 0.284 0.098 0.319 0.000 0.285 0.000
表4 實驗組教學效果滿意度[n(%)]
外科護理學是操作性和實踐性較強的專業(yè)核心課程,臨床外科護理工作重點是手術病人術前、術后的護理,圍術期護理操作是本課程實驗教學的重點。本研究結果顯示,學期末實驗組操作考核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而理論成績兩組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說明將SSP應用于實驗教學,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圍術期護理技能,但對理論學習影響不大。如術后傷口換藥操作,SSP通過模擬不同臨床情景,在學生練習時提出各種問題,充分發(fā)揮指導者的作用,讓學生在練習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努力解決,通過反復練習掌握操作技能,鞏固所學知識。
由手術或術后并發(fā)癥等引起的各種情緒和心理反應,是外科病人在圍術期極為突出的護理問題。在護理工作中給予病人相應的護理和健康指導,使病人保持情緒穩(wěn)定,有利于手術的順利進行和術后康復。本研究結果顯示,在實驗教學前兩組人文關懷能力評價量表得分無明顯差異(P>0.05),實驗教學后兩組總分和各維度得分均有提高,說明不管采用何種教學方法,學生通過操作練習后人文關懷能力都有一定程度提高。但是教學后實驗組人文關懷能力評價量表總分與健康教育、提供良好環(huán)境、幫助解除困難3個維度得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說明在圍術期護理實驗教學中,相比于傳統(tǒng)教學法,應用SSP能夠使學生的人文關懷能力得到更好的培養(yǎng)。教學中學生在SSP的配合下通過反復練習,提高了健康教育能力和為病人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從實驗組教學效果滿意度評價結果可以看出,學生普遍對在實驗教學中應用SSP感到滿意。在知識方面,88.37%的學生認為應用SSP有利于歸類整合各類信息,75%以上的學生覺得能夠幫助理解掌握基礎知識及查閱學習新知識。這是因為應用SSP教學過程中,學生需要將所學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并根據(jù)SSP的反應采取相應措施,從而變程序化的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索,學生的知識面得以拓寬,對所學知識的認知得以提高。在技能方面,93.02%的學生覺得應用SSP能夠提高溝通交流能力和健康教育能力,86%以上的學生覺得能夠提高臨床應對能力、病情觀察能力和評估、操作技能。可能由于學生在模擬情景中操作,SSP會根據(jù)病例信息做出一些反應,學生也必須隨時思考怎么與SSP進行溝通交流,如何根據(jù)SSP的反應采取相應措施,無形中促進了學生技能水平的整體提升。在情感方面,93.02%的學生認為應用SSP可以增強人文觀念,95.35%的學生認為可以提高自信心、減輕焦慮??赡苁怯捎诓僮髦行枰鶕?jù)SSP的各種情緒和心理反應采取相應的措施,學生的共情和關懷能力在無形之中得到培養(yǎng)。學生在模擬情景中學習與“病人”相處,逐漸學會護患溝通,并掌握一定的溝通技巧,使學生對接觸真實病人的焦慮情緒得以緩解,對即將到來的臨床護理實習信心倍增。
相比于傳統(tǒng)教學法,SSP應用于醫(yī)學教育的優(yōu)勢:(1)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多項研究均表明,在醫(yī)學教育中應用SP能夠提高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溝通能力、人文關懷能力等多種臨床能力[8,10-11]。(2)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臨床思維。學生在SSP構建的臨床情景中進行學習,不僅能鞏固和掌握理論知識,還能學會如何解決實際問題。不足之處在于:(1)本研究招募的SSP為醫(yī)學專業(yè)高年級學生,對病人理解不到位,對圍術期病人的心理把握不夠準確,表演略顯生硬,又因有一定醫(yī)學基礎,在配合操作過程中易出現(xiàn)提示性行為。(2)SSP培訓耗時較長,學生只能在課余時間進行培訓,增加了教師和學生的工作量,無法大規(guī)模開展。此外,高年級醫(yī)學生面臨實習或畢業(yè),也使SSP的使用周期不長,延續(xù)性難以得到保證。
在護理專業(yè)技能操作教學中引入SSP,是對傳統(tǒng)實驗教學方式的拓展和改革,也是適應新時代教學發(fā)展的必然要求。但如何讓SSP在護理教育中充分發(fā)揮優(yōu)勢,以更好地實現(xiàn)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保證學校教學向臨床實踐的有序過渡,仍有待探索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