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敏,黃惠清,潘 燕,陳小靜
(珠海市衛(wèi)生學校,廣東 珠海 519000)
護理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護理專業(yè)學生畢業(yè)前必須完成至少8個月的臨床實習。研究表明,臨床實習是培養(yǎng)實干型護理人才的關鍵環(huán)節(jié)[1]。因此,加強護生臨床實踐能力培養(yǎng),是臨床實習階段的主要任務。本研究旨在了解臨床帶教教師對中職護生臨床實踐能力的評價,以期對學校教學和臨床護理管理提供參考依據(jù)。
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廣東省20所醫(yī)院的臨床帶教教師。納入標準:(1)曾帶教過我校2018級護理、助產專業(yè)實習生,且?guī)Ы虝r間≥2周;(2)愿意參與本調查,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最終對884名臨床帶教教師進行了調查。
1.2.1 調查工具 調查問卷包括兩部分內容:(1)一般資料調查表。由研究小組自行設計,包括調查醫(yī)院的名稱、性質、級別,帶教教師的性別、年齡、學歷、崗位、職稱、工作年限、職務、所在科室等內容。(2)實習護生臨床實踐能力量表[2]。研究小組依據(jù)中職護生的能力水平,在系統(tǒng)查閱文獻資料的基礎上,結合5位臨床護理專家和5位中職護理教育專家的意見修訂而成。該量表包括6個維度37個條目,分別是臨床護理、溝通協(xié)調、健康教育、應急配合、人文關懷、臨床教學。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1分為非常好,2分為好,3分為一般,4分為不好,5分為非常不好,條目反向計分,總分37~185分,得分越高說明臨床實踐能力越強。同時,計算得分率(得分率=實際得分/理論最高分×100%),得分率<60%說明能力較差,得分率在60%~<75%說明能力中等,得分率≥75%說明能力較強[3]。量表各條目內容效度為0.850~1.000,總內容效度為0.895。總量表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923,各維度Cronbach’s α系數(shù)均在0.700以上,折半信度為0.840,說明該量表有較好的信效度。
1.2.2 資料收集方法 通過微信發(fā)送問卷二維碼給各調查醫(yī)院護理部負責人,說明本次研究的目的、問卷填寫方法及需要的時間,由護理部負責人轉發(fā)給符合條件的臨床帶教教師。為避免重復填寫和保證填寫的有效性,后臺設置每個ID只能填寫和提交1份問卷,若填寫不完整則無法提交。
采用SPSS 2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一般資料采用頻數(shù)和百分比表示。實習護生臨床實踐能力量表得分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兩組比較采用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本研究共調查了廣東省20所接收我校中職護理、助產專業(yè)實習生的醫(yī)院,共884名臨床帶教教師參與了調查。來自三級甲等醫(yī)院471人(53.3%),三級乙等醫(yī)院113人(12.8%),三級丙等醫(yī)院19人(2.1%),二級甲等醫(yī)院254人(28.7%),二級乙等醫(yī)院14人(1.6%),其他等級醫(yī)院13人(1.5%)。研究對象一般資料見表1。
表1 研究對象一般資料
臨床帶教教師填寫實習護生臨床實踐能力量表,完成對其臨床實踐能力的評價。統(tǒng)計結果顯示,條目總均分為(3.62±0.64)分,其中得分最高的維度為人文關懷(3.96±0.67)分,得分最低的維度為應急配合(3.26±0.69)分。所有維度得分率均在60%以上,中職護生的臨床護理、溝通協(xié)調、健康教育和應急配合能力中等,人文關懷和臨床教學能力較強(見表2)。實習護生在“具備常見病、多發(fā)病的病情觀察和判斷能力”“在臨床護理工作中能夠做到主動發(fā)現(xiàn)患者需求,并與其進行詳細的交談”“能恰當運用多種健康教育方式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耐心向患者及其家屬解釋病情和處置的原因”“能掌握急救藥品的應用,對急救儀器操作熟練”“能因材施教、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幾個條目得分較低(見表3)。
表2 帶教教師對實習護生臨床實踐能力的評價(±s,分)
表2 帶教教師對實習護生臨床實踐能力的評價(±s,分)
維度 條目均分 得分率(%) 排序臨床護理溝通協(xié)調健康教育應急配合人文關懷臨床教學總分維度得分31.06±5.53 22.14±3.90 17.57±3.35 16.30±3.45 31.70±5.32 15.11±2.79 133.88±24.34理論最高分45 30 25 25 40 20 185 3.45±0.61 3.69±0.65 3.51±0.67 3.26±0.69 3.96±0.67 3.78±0.70 3.62±0.64 69.0 73.8 70.3 65.0 79.3 75.6 5 3 4 6 1 2 72.4
表3 實習護生臨床實踐能力量表各維度得分最高和最低的條目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中職護生臨床實踐能力總體處于中等水平(得分率為72.4%),在實習護生臨床實踐能力量表各維度中,得分最高的是人文關懷維度,為(3.96±0.67)分,得分率為79.3%。本研究中的人文關懷能力是指護士在工作中以人道主義精神對待患者的生命與健康、需求與權利、人格與尊嚴,給予其關愛和照護[4]。護生在臨床實習過程中,能察覺到臨床帶教教師、護士長以及其他護士等對患者、實習護生的人文關懷行為,潛移默化中影響自身的人文關懷態(tài)度和能力[5]。此外,我校在中職生德育培養(yǎng)中探索出“十禮百行”教育模式,把“禮”作為基本元素滲透到校園文化建設、專業(yè)理論學習、專業(yè)實踐、文化活動、社區(qū)和家庭活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讓學生做到學禮、懂禮、行禮,大大提高了人文關懷能力[6]。
通過對實習護生臨床實踐能力量表各維度的分析發(fā)現(xiàn),中職護生應急配合能力最薄弱,其中得分最低的條目是“能掌握急救藥品的應用,對急救儀器操作熟練”。分析其原因,可能是中職護生年紀相對較小,應急配合能力較差;加之學校急救儀器和急救藥品教學多為理論講解,并且是單個知識點的講解,急救儀器操作較少,護生在實習期間接觸也較少,因此無法熟練操作。提示學校可考慮結合臨床急救案例綜合講授急救物品和急救儀器,并增加學生動手的機會,必要時可聘請臨床專家講授此部分知識。
對其他維度得分最低的條目進行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xiàn),護生在“具備常見病、多發(fā)病的病情觀察和判斷能力”“在臨床護理工作中能夠做到主動發(fā)現(xiàn)患者需求,并與其進行詳細的交談”“能恰當運用多種健康教育方式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耐心向患者及其家屬解釋病情和處置的原因”“能因材施教、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等方面表現(xiàn)較差。說明目前中職護生專科理論知識相對不足,未形成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面對患者時不知應該觀察什么、如何開展健康教育、不會解釋病情和處置的原因。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目前護理專業(yè)普遍采用“基礎教學—專業(yè)教學—實習”的教學模式,雖然系統(tǒng)地講授了理論知識,但容易造成知識體系斷裂,理論知識理解不透徹、不到位,護生不能有效將理論知識和臨床實踐相結合。而且中職護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差,在臨床實習時不能重新建立理論知識體系。因此,建議讓中職護生早期接觸臨床,可在假期或周末參與臨床查房,進入病房實習,有效提高臨床實踐能力和溝通能力[7]。此外,在護理實踐教學中,要注重培養(yǎng)護生的觀察能力,多跟帶教教師去查房,參與各種形式的護理查房,掌握總體觀察、重點觀察和隨機觀察等方法,在觀察中多思考,并養(yǎng)成觀察后及時記錄的習慣[8]。
綜上所述,中職護生臨床實踐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學校教育工作者和臨床護理教學管理者應充分考慮其需求,采取合適的教學和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