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慧,楊 寧
(湖南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410208)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1]而紅色文化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體現,將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有機融合,對傳承紅色文化和陶冶大學生愛國情操、培養(yǎng)艱苦奮斗精神、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有著重要意義。
紅色文化是在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指導下,由中國共產黨人、先進分子和人民群眾在長期革命、改革、建設過程中摸索出來的一種具有革命意義和中國特色的先進文化。包括以革命時期的英雄事跡、紅色遺址、紅色歌曲等物質形態(tài)存在的紅色物質文化,以及革命時期留存下來的革命道德傳統(tǒng)和革命精神等精神形態(tài)展現出來的紅色精神文化。[2]
校園文化是指以學校為依托,由老師、學生、企事業(yè)單位等社會團體不斷積累和沉淀下來的特定的精神和特殊文化。校園文化按照層次分類,由校園物質文化、校園行為文化、校園制度文化、校園精神文化組成,并且這四個層次的文化呈現出層層遞進、由表及里的關系。表層的校園物質文化屬于一種外顯文化,是一種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文化,如校園建筑、景觀小品、綠化、校園商業(yè)業(yè)態(tài)等;而校園行為文化是一種淺層文化,是人際交往的產物,如學風、輿論、傳統(tǒng)等行為;校園制度文化是中層文化,可用來規(guī)范人的思想和行為;校園精神文化是最深的內核文化,它是校園意識形態(tài)的彰顯,是校園文化的靈魂。[3]新時代下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屬于校園文化的一種,所以本文根據高職院校自身培養(yǎng)目標、辦學理念、就業(yè)方向的特殊性,結合紅色文化,來分析提升校園文化建設的路徑。
高職院校是傳承和弘揚人類先進文化的重要陣地。但由于師生思想意識薄弱、文化建設內容單一、多元文化沖擊等因素,校園文化建設存在很多問題,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高職院校師生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意識淡薄,主要表現在:高校領導思想上不重視,導致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缺乏頂層設計思考,沒有深入剖析學校的校園文化怎么發(fā)展,什么樣的校園文化能促進校園軟環(huán)境的提升、師生素質的提升通過什么樣的渠道和方式才能有效弘揚校園文化。廣大教師從職稱評價和個人晉升角度出發(fā),將更多精力用于技能競賽的參與,而很少把心思放在提高學生文化素質方面,而且文化素質的提升很難出成果,因此教師對于校園文化建設表現出動力不足的情況;廣大學生將校園文化建設理解為口頭上或精神層面的宣傳,沒有以主人翁的姿態(tài)去理解、接受并參與到校園文化的建設當中。
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的文化建設方式過于簡單粗暴,只是單純地以學校教學理念、辦學宗旨等方式向師生灌輸文化口號,缺乏系統(tǒng)的文化建設設計、層次梳理、特色定位、宣傳方式的創(chuàng)新。同時,文化建設僅僅圍繞內部環(huán)境來進行打造,忽視了外部文化的影響和熏陶,例如:企業(yè)文化和校園文化、地域文化與校園文化的有機結合做得不夠。
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的發(fā)展,學生獲取的信息量越來越大,校園文化出現了多樣化的發(fā)展趨勢。很多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發(fā)生了改變。例如:很多大學生有崇洋媚外的思想,女大學生熱衷于購買日韓代購化妝品,男大學生沉迷于日韓動漫、日韓電子產品等。同時,很多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缺乏引導性,部分學生出現沉迷網絡游戲,迷戀色情文化,形成暴力、賭博等不良行為。
紅色文化作為一種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將其與校園文化有機結合,既能提升知識傳授的深度,又能加強情感的培養(yǎng),引導青年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概括起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新時代呼喚新使命,新時代要有新?lián)敗W鳛樾聲r代的大學生應該擔負起成為有理想、有紀律、有道德、有文化的四有新人的責任。但是,目前部分高校學生出現思想滑坡、理想不堅定、政治信念缺位等現象。紅色文化當中的優(yōu)秀革命傳統(tǒng)、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跡、豐富的革命精神等,對強化高職學生思想教育,促使他們樹立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能起到關鍵作用。[4]
將紅色文化融入高職院校教學工作中,一方面有利于學生在紅色文化中提升自我政治素養(yǎng);另一方面,有助于提升課堂趣味性,使部分教師照本宣科的枯燥講授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更有體驗感。同時,通過舉辦多樣化的校園紅色文化實踐活動,有利于為學生營造一個優(yōu)良的校園文化氛圍和環(huán)境,進而使學生從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思想熏陶。
高校是鍛造優(yōu)秀青年的熔爐,我們要充分發(fā)揮高職院校的教育力量,將紅色文化與校園文化有機結合。下面從校園文化的四個層次展開對紅色文化與高校文化融合路徑的思考。
校園物質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基礎和前提,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和物質載體。首先,梳理本校和本區(qū)域紅色文化基因,將該基因植入校園景觀當中。例如:校園在打造景觀小品時可以按照不同功能片區(qū)植入紅色文化題材的雕塑,一方面有利于學生拍照宣傳,另一方面讓學生耳濡目染沉浸在紅色文化環(huán)境當中。其次,要充分利用現有的圖書館、宣傳欄、黑板報、走廊等文化設施,將紅色革命傳統(tǒng)、紅色革命精神、革命烈士故事等內容與本校學生優(yōu)秀事跡相結合,形成口口相傳的標兵故事、校園宣傳標語等,實現學校每一面墻都能傳遞文化信息,每一個角落都能起到警示教育作用。再次,將紅色文化與校園商業(yè)業(yè)態(tài)相結合。例如:開設紅色經典美食館,主題定位為傳承長征精神,感悟紅色文化。餐廳裝修、餐具、小吃都以紅色文化為主題,讓學校師生在校園盡情享受美食的同時,憶苦思甜,緬懷革命先烈。
校園行為文化是良好學風、校風形成的基石,是學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先,教師可開展主題為“經典講堂,紅色傳承”的教學活動。例如:湖南教師可結合史料來講述毛澤東探索救國之路的故事,魏源、曾國藩、左宗棠、譚嗣同、黃興、蔡鍔等人物的奇聞軼事、革命精神,讓學生感悟到幸福生活的不易,美好生活需努力創(chuàng)建。其次,可定期在校園廣場組織學生觀看《鐵道游擊隊》《地道戰(zhàn)》《紅色娘子軍》等反映抗戰(zhàn)的紅色電影。再次,可以創(chuàng)新紅色文化讀書角,組織開展紅色文化讀書日。讓學生慢下來停下來,真正深入閱讀紅色書籍,感受革命勝利的不易。同時,讀書角要在視覺、味覺、聽覺上進行全方位的刺激,給學生一個自由的空間去聆聽紅色音樂、閱讀紅色書籍、品嘗紅色點心等。
校園制度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總綱領,能對校園物質文化、校園行為文化、校園精神文化建設起到指導和規(guī)范作用。結合紅色文化提升校園制度文化建設,首先要加強管理,成立紅色文化專班領導小組,校長擔任一把手,分管領導、部門負責人明確管理責任,充分調動學生會、社團等組織團體的參與性,并且制定年度考核目標,年底對做出亮點、做出創(chuàng)意的部門給予獎勵。其次,要拓寬制度宣傳渠道,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一方面,可以采取制度黑板報評比、制度建設演講比賽、制度歌曲創(chuàng)作、制度建設小品創(chuàng)意大賽等多種活動形式活化制度宣傳線下方式;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體渠道,將學校在制度建設方面做得好的經典例子、學校老師作的制度宣傳視頻等上傳至這些渠道。用當代大學生愿意接受的方式引導學生將制度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精神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內核,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靈魂。第一步,應結合當地的紅色文化區(qū)域特色,大力挖掘本校的校園精神。例如:湖南可以發(fā)揚百年楚怡職教精神,將“吃得苦、霸得蠻、耐得煩”的精神與新時代內涵相結合,充分運用到職教教育教學當中;將雷鋒釘子精神與高校工匠精神相結合;將敢為人先,兼收并蓄的精神與高校創(chuàng)新精神結合;將經世致用、實事求是精神與高校務實精神相結合;將勇于任事、不屈不撓精神與高校奮斗精神相結合。第二步,挖掘出本校和本地精神傳承與弘揚的典范,樹立精神堡壘作用,通過精神典范人物的先進事跡、故事的宣講讓學生潛移默化受到教育。第三步,通過紅色精神傳承“示范宿舍評選”等系列活動,激勵學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作風,展示優(yōu)良青年精神風貌。
每個學校的校史是校園文化中最有特色、最能彰顯學校文化底蘊的部分,是校園文化中的寶貴財富。高職院??沙浞掷酶咝W生和教師的創(chuàng)造性和可塑性,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史館兼高校文創(chuàng)實訓中心。第一步,高校需挖掘本校歷史沿革、紅色文化印記。第二步,成立校史館兼高校文創(chuàng)中心基地專項領導小組,例如可組織宣傳、統(tǒng)戰(zhàn)等部門提供挖掘好的歷史沿革素材,思政部門師生可以通過課題研究、技能競賽等形式對挖掘好的素材進行提煉、整合、包裝。藝術學院師生可對提煉整合出來的素材進行高校logo 創(chuàng)意、紅色文創(chuàng)紀念品、校訓設計、文藝作品等藝術創(chuàng)作,將來成熟后可作為紀念品發(fā)放給畢業(yè)生。[5]團委、學生社團等可以將文化串聯(lián)成生動的舞臺劇。第三步,活化校史館,讓它成為校園文化的新地標,我們不能僅局限于定期組織師生來參觀學習校史館,要力爭讓廣大師生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共同參與到校史館的建設中,讓師生在實踐中感受校史文化的魅力,在活動中發(fā)揮文化育人的功能。
我國高職院校肩負起為社會主義培養(yǎng)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歷史使命,而高職院校文化建設又是推動其發(fā)展的內生動力因素。將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相結合是一種全新的文化探索,有利于發(fā)揚自身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也有利于打造高職院校文化特色,實現文化自信。高職院校應當重視以傳承和創(chuàng)新文化發(fā)展為核心的紅色文化建設,積極構建紅色文化內容、載體以及保障機制,發(fā)揮社會人士、全校師生的合力效用,結合自身辦學理念和辦學特色,建立起“以人為本”的紅色文化發(fā)展模式,讓每一位師生都能體驗優(yōu)秀紅色文化,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落實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