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衎,馬 磊
(1.莊浪縣自然資源局,甘肅 莊浪 744699;2.莊浪縣果樹果品研究所,甘肅 莊浪 744699)
近些年,莊浪縣基于當地自然資源不斷發(fā)展蘋果種植產業(yè),全縣蘋果種植規(guī)模不斷擴大,種植技術不斷提高。莊浪縣根據自身氣候特征、區(qū)域條件、地形地貌特點等,發(fā)展了獨特的梯田種植模式,有效克服了水資源稀缺問題對蘋果種植的限制,保證了全縣蘋果產量與質量。據統(tǒng)計,截至2020年底,全縣果園總面積4.33×104hm2,85%主要分布在山地梯田。莊浪縣農戶將當地山地整為梯田,在梯田推廣使用種草覆蓋技術,砂礫覆蓋技術、黑色地膜覆蓋技術、玉米麥草覆蓋技術、水肥一體化技術等一系列抗旱保墑技術,并在種植地修建貯水窖,有效解決了當地氣候干旱、水資源稀缺等問題,為當地果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保障[1]。
在果樹的生長發(fā)育過程中,充足的水分是確保其正常發(fā)育的重要條件之一。水分不足,果樹的光合作用、蒸騰作用、呼吸作用等都會減弱,導致其發(fā)芽期萌芽慢、新梢細短、葉片小、開花期縮短、坐果率低等諸多問題,嚴重影響果實的品質,降低其商品價值,給種植戶造成較大的損失。莊浪縣果園水分主要依賴自然降水,冬春初夏降雨偏少,往往形成冬春和初夏三季連續(xù)干旱,不能滿足果樹萌芽、開花、坐果、幼果發(fā)育和新梢生長的需水要求,因此需要加強抗旱保墑技術的應用,保障果園的高質量生產。
在山地梯田種植蘋果時,要十分重視幼園的抗旱保墑工作。為確保幼苗能順利成活,需在株間進行覆膜,減少水分蒸發(fā),保持土壤濕潤,為果苗提供充分的水分。應用覆膜技術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2.1.1 覆膜時間
覆膜時間要合理。秋末冬初覆膜最佳,果園秋施基肥后,展開覆膜工作,保證在土壤凍結前完成覆膜,能起到保溫保濕的作用,防止開春時土壤過于干結,影響到果樹生長。莊浪縣冬季風大氣溫低,如不在株間覆膜,果樹的抗寒性、抗病性等也會有所下降,果樹來年長勢會受到影響。如果在春季覆膜,則應在土壤5 cm厚的表土解凍后就開始,不能過晚,否則起不到抗旱保墑的作用。覆膜時間可根據果園地理位置及冬凍情況來確定。如冬季比較寒冷但風小,凍土層較深的果園可在春季頂凌覆膜;冬季比較暖和、凍土層淺、風大的果園可在秋末冬初覆膜[2]。
2.1.2 地膜選擇
當前市面上有白色地膜、黑色地膜2種,果園所用地膜最好為黑色地膜,黑色地膜既能集雨,又能保墑,而且還能抑制雜草的生長。果園所用黑色地膜,厚度要達到0.012 mm以上,厚度過小起不到很好的抗旱保墑作用。地膜應膜面光亮,質地均勻,具有較好的耐老化性與柔彈性。覆膜時,地膜寬度主要由樹齡決定,1~3年的幼樹,地膜單邊寬度40~60 cm,4年以上樹原則為樹冠垂直投影下距主干的距離為單邊覆膜寬度。
2.1.3 覆膜方法
1~2年生果園樹盤做成里低外高底的鍋底狀,通行覆上地膜,達到積雨、保墑的目的。3年生以上的果園,采用以樹行為中心。中間高,兩邊低的“八”形覆膜方式。
覆膜時先劃線,根據地膜寬度與樹冠大小先劃起與行向平行的起壟線,在樹盤的兩側,用測繩拉起兩道直線,起壟線與樹干的距離小于地膜寬度5 cm。覆膜前要先對果園進行整理,果園土壤平整,水、肥均已施加。為獲得更好地抗旱保墑效果,在覆蓋地膜時還需在果園挖集雨溝,集雨溝的位置應是在樹冠垂直投影處,集雨溝寬15 cm,深15 cm,集雨溝附近即為根系集中分布區(qū)。在干旱季節(jié),集雨溝能起到很大作用。集雨溝可匯集雨水,為果樹提供生長水分,讓果樹根系充分發(fā)展。強降雨天氣,集雨溝能減少強降雨對果樹的影響,保證果樹的正常生長。覆膜時,將地膜拉緊拉直,然后在地膜的兩邊覆土壓實,地膜中間也適當進行壓實處理,地膜要與壟面緊貼。膜外側,即集雨溝一側膜埋入土中2~3 cm。覆膜期間注意防止地膜的破損,如果地膜破損,及時更換或用土壓實破損處,防止進一步擴大,以保證使用效果[3]。
壓砂覆蓋技術根據果園面積確定砂子用量,一般每0.067 hm2用砂應保持20 m2。果園覆砂要求砂礫直徑最好為0.3~0.5 cm,混合砂子也能適量使用。覆砂厚度要合理,最好在3~5 cm,覆砂時按從后到前的順序進行。覆砂過程中,將砂面拍實拍光,確保砂面平整。覆砂完成后,短時間內禁止人員踩踏。對1~3年的幼園,壓砂覆蓋與間作種植可結合進行。
覆砂前對土壤進行整理,將土壤深翻并施肥,3~5年的果園必須全園深翻。果園深翻工作可在中早熟蘋果采摘后進行。果園翻土深度要合理,20~30 cm最佳,擴穴深度60~80 cm最好。深翻應與秋季施肥同時進行,這樣更能提高土壤肥力。深翻果園時還要注意對果樹根部的保護,如果不小心傷斷直徑1 cm以上的主側根,要及時處理,避免造成果樹死亡。最佳的處理方法是:先填表土,后填深層土,以利土壤熟化,結合施肥回填土壤時要先填表土,里土填在表面,廣平拍光,以備覆砂[4]。
田間管理。砂田的田間管理較土田和地膜田簡單,但要求細致。砂田雜草較少,一些雜草要及時拔除。雨后或灌水后要及時鋪砂,保持砂層疏松,以減少水分蒸發(fā);鋪砂時,刮板等覆砂工具注意不要將下面土壤刮起,保持砂、土兩清。
起砂。5年左右已覆砂子老化,效果降低,蘋果樹大根深,抵抗干旱的能力增強。這時應移除砂子,移除時先把株間的砂子去除,過1~2年再把行間的砂子移除。
生草覆蓋方法比較簡單。在種植果園時,于果樹旁邊種植適量豆類、黑麥草、白三葉等,利用植被的調節(jié)與改善作用,增加果園內土壤與空氣的濕潤度,增加土壤的有機質含量。此外還可以將果園內的草割后覆蓋在樹下,從而減緩土壤水分蒸發(fā)速度,達到保溫保墑的效果。
在果園內覆蓋適量的作物秸稈,厚度15~20 cm,上面撒少量土,以防止火災或風刮。以后每年補充,維持覆蓋厚度,每3~4年深翻1次。從而可以發(fā)揮秸稈的作用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土壤肥力,保持土壤濕潤度,讓土壤更適合果樹生長。
建貯水窖也是一種保水保墑的做法。在果園具有集水條件的地方建貯水窖,利用貯水窖收集雨水,供干旱時使用。貯水窖的數量及大小根據果園規(guī)模確定。貯水窖的四壁與窖底要用磚砌,用水泥粉涂刷[5]。
在山地梯田果園內,可施行水肥一體化技術,這樣既省
工省時又提質增效。果樹一年需追3次肥,均可使用該方法。除此以外,還可以應用穴貯肥水的方式。在實際操作中,需要在樹干的周圍,樹冠投影邊緣內呈三角鼎立處挖一個直徑30~40 cm,深40~50 cm的坑,用玉米稈、麥秸或雜草捆成草把并垂直放人穴內,草把深10 cm左右,然后再用爛秸稈加1/3的細土混合均勻后,加入少量長效復合肥,回填到穴內草把周圍,最后將地面踏實并整平,草把頂部覆土2~3 cm,澆水4~5 kg,穴上覆地膜,四周壓土,使其呈中間低四周高的鍋底形,中心開一個小孔,覆膜后澆水施肥都在穴孔上進行。為了防止水分蒸發(fā),在平時用石塊壓住即可,在后續(xù)的田園管理中可以按照天氣狀況往坑內澆水或者進行追肥等,這種水肥一體化的方式能夠起到較好的抗旱保墑作用。
刨坪打坑就是在每年刨樹坪時將果園的地面整理出若干個小坑,以此起到保水、保肥、保土作用。在打坑的時候需要注意,結合山地果園的實際情況來確定坑的大小、形狀和數量,坑與坑相連,埝要結實,埝高25 cm左右,寬30 cm左右。除此以外,還需要確保刨坪打坑的范圍,一般樹干直徑在15 cm以下的干果類樹,刨坪到樹冠外1~2 m處;樹干直徑15~25 cm的,刨坪到樹冠外3 m處;樹干直徑25 cm以上的,刨坪到樹冠外3~5 m處。
放悶炮可改變土壤的結構,起到增加土壤透氣性與肥力的作用,同時土壤的蓄水保水能力也會得到較大的提升。在實際操作中,應該在離樹干2 m處,呈對角選3個不同方向挖直徑6~8 cm、深100 cm的炮眼。樹冠較大時,可適量增加炮眼數;樹冠較小時,可挖2個;水平溝栽植的可在株間挖一個炮眼。然后在炮眼中放入0.3~0.5 kg的炸藥,爆炸后可以有效松動土壤,又不會造成大規(guī)模的分散。在爆破后需要將其中存在的大塊母巖挖出,混合熟土和有機肥后填入炮坑中,最后將地面整理平整即可,從而起到較好的抗旱保墑作用[6]。
2.9.1 滴灌
滴灌是以水滴或細小水流緩慢地施于果樹根際的灌溉方式,是目前應用最廣的節(jié)水方式,在大棚種植中的應用比較廣泛。在山地梯田果園的灌溉工作中,可以安裝滴灌設備,以此還能夠實現水肥一體化灌溉。統(tǒng)計表明,滴灌較噴灌節(jié)約用水25%,可增產20%~30%,在干旱少雨的莊浪縣地區(qū)可以起到較好的節(jié)水作用,其每次灌水量相當于10~15 mm降水量,土壤滲水深度35 cm上下,在干旱時每10~15 d滴灌1次即可,為果園提供充足的水分[7]。
2.9.2 噴灌
噴灌是借助水泵和管道系統(tǒng)或利用自然水源的落差,把具有一定壓力的水噴到空中,散成小水滴或形成彌霧降落到植物和地面上的灌溉方式。其具有使用方便、覆蓋面廣等優(yōu)點,只需要打開閥門就可以進行灌溉,而且這一灌溉形式還能夠沖洗葉面,有利于光合作用的進行。但是其設備成本較高,前期需要較大的投入,在山地梯田果園進行安裝的時候對周圍水源的要求比較高,如果缺乏水源則很難進行實施。
通過分析莊浪縣山地梯田果園黑色地膜覆蓋技術、種草覆蓋技術,玉米麥草覆蓋技術、水肥一體化技術及修建水窖等在內的抗旱保墑技術。實踐證明,上述抗旱保墑技術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