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武
(晉能控股煤業(yè)集團 四老溝礦,山西 大同 037000)
富煤、貧油、少氣的能源賦存結構特征決定了煤炭一直是我國的主要消費能源。我國煤層分布廣泛,在西北部地區(qū)賦存許多厚煤層資源。厚煤層的開采一般采用綜放開采法。由于工作面采高較大,在綜放工作面超前范圍內易產生強烈的超前支承壓力,巷道易出現(xiàn)大變形、支護結構失效等現(xiàn)象,導致工作面停采后,液壓支架等綜放設備無法安全撤出[1-5]。在高應力巷道圍巖控制方面,國內外專家學者進行了一系列研究。毛懷昆等[6]設計了高應力巷道錨桿關鍵參數(shù),研究了注漿參數(shù)對圍巖的作用機理,提出了高應力巷道錨注復合支護技術;張向東等[7]分析了采動影響下大跨度煤巷變形破壞機理,設計了錨網索帶注耦合支護技術。
煤峪口礦8712工作面停采后,其工作面回采巷道出現(xiàn)大變形現(xiàn)象,已不能滿足工作面搬家需求,因此,計劃在工作面中部位置掘進1條回撤補巷用于工作面搬家。受工作面超前支承應力作用,回撤補巷掘進圍巖將處于高應力環(huán)境,圍巖控制難度較大,基于此,提出煤峪口礦8712工作面高應力巷道聯(lián)合支護技術,為類似條件下巷道支護提供技術參考。
煤峪口礦8712工作面開采11-12號煤層,位于307盤區(qū)東部,8712工作面北部和南部分別為8710采空區(qū)、8714采空區(qū),東部盤區(qū)大巷連接,西部為保護煤柱,8712工作面相對位置見圖1。工作面老頂為深灰色細砂巖、粉砂巖互層,平均厚度24.6 m,水平層理發(fā)育,含黃鐵礦結核及炭質,性脆,直接頂為深灰色粉砂巖,平均厚度12.5 m,性脆,組織致密,含炭質及植物碎屑化石,局部夾泥巖、炭質泥巖,直接底為深灰色粉砂巖、細粒砂巖互層,平均厚度6.4 m,致密,具垂直節(jié)理,含植物化石和黃鐵礦結核,局部含中砂巖。煤峪口礦8712工作面回采結束后,工作面超前范圍內的回采巷道出現(xiàn)局部冒頂、片幫嚴重及劇烈底鼓現(xiàn)象,已不能滿足工作面搬家需求,因此,計劃在8712工作面中部位置掘進一條回撤補巷,受高應力影響,回撤補巷圍巖控制難度較大。
圖1 8712工作面相對位置示意
煤峪口礦8712工作面開采范圍內平均埋深540 m左右,原巖應力約13.5 MPa?;诿河?712工作面生產地質條件,采用FLAC3D數(shù)值模擬軟件模擬分析煤峪口8712工作面停采后超前工作面范圍內煤體垂直應力分布情況(中部回撤補巷位置),見圖2。理論研究表明,工作面停采后,將在超前范圍內形成應力降低區(qū)、支承應力增高區(qū)與原巖應力區(qū)[8]。根據(jù)圖2可知,8712工作面停采后,應力降低區(qū)位于超前工作面0~6.0 m范圍,支承應力增高區(qū)位于超前工作面6.0~60.0 m范圍,原巖應力區(qū)位于超前工作面60.0 m范圍外,應力峰值位于超前工作面10 m位置,峰值應力約35 MPa,應力集中系數(shù)2.59,同時根據(jù)8712工作面開采過程中礦壓監(jiān)測結果,超前工作面55~65 m范圍內,其回采巷道超前工作面55~65 m范圍,其圍巖變形顯著增加,因此,綜合確定煤峪口礦8712工作面超前影響范圍為 60 m。
圖2 工作面超前范圍垂直應力分布情況
煤峪口礦8712工作面停采后,在工作面中部位置掘進1條回撤補巷,回撤補巷相對位置見圖3。巷道斷面為直墻半圓拱形,掘進寬度4 200 mm、掘進高度3 600 mm、墻高1 500 mm,巷道設計采用錨網索注+開槽卸壓聯(lián)合支護技術,具體如下。
圖3 回撤補巷相對位置示意
1) 頂板采用錨網索聯(lián)合支護。錨桿采用規(guī)格D22 mm、L2 500 mm的左旋高強錨桿,間排距0.7 m×0.7 m,每排布置9根,設計錨固力120 kN,設計預緊扭矩300 N·m。錨索采用讓壓錨索,規(guī)格為D17.8 mm、L7 500 mm的預應力鋼絞線,間排距2.0 m×1.4 m,每排布置4根,設計錨固力240 kN,設計預緊扭矩150 kN。金屬網采用直徑為6.5 mm的鋼筋焊接鋼筋網(網徑70 mm)。
2) 巷幫采用錨網索注聯(lián)合支護。錨桿采用規(guī)格D22 mm、L2 500 mm的中空注漿錨桿,間排距0.7 m×1.4 m,每排布置4根,注漿材料采用425普通硅酸鹽水泥(水灰比為1∶0.5),注漿壓力2.0~3.0 MPa。錨索采用讓壓錨索,規(guī)格為D17.8 mm、L4 300 mm的預應力鋼絞線,間排距0.9 m×1.4 m,每排布置4根,設計錨固力240 kN,設計預緊扭矩150 kN。金屬網采用直徑為6.5 mm的鋼筋焊接鋼筋網(網徑70 mm)。
3) 底板采用錨注+開槽卸壓聯(lián)合支護,錨桿采用規(guī)格D22 mm、L2 500 mm的中空注漿錨桿,間排距2.0 m×1.4 m,每排布置2根,注漿材料采用425普通硅酸鹽水泥(水灰比為1∶0.5),注漿壓力2.0~3.0 MPa,在巷道底板中部施工寬600 mm、深1 500 mm的卸壓槽。
圖4 巷道支護斷面圖(mm)
圖5 巷道頂板支護平面圖(mm)
將提出的高應力巷道聯(lián)合支護技術應用于煤峪口礦8712工作面回撤補巷掘進支護中,同時,監(jiān)測了8712工作面回撤補巷圍巖變形情況,變形結果見圖6。由圖可知,8712工作面回撤補巷掘巷后,巷道頂板變形主要集中在掘進初期10 d內,頂板累計下沉量約134 mm,頂板平均變形速度13.4 mm/d,兩幫累計移近量約103 mm,底板累計底鼓量約32 mm,兩幫平均變形速度10.3 mm/d,底板平均變形速度3.2 mm/d;巷道掘進15 d后,兩幫和底板變形趨于穩(wěn)定,兩幫最大移近量約129 mm,底板最大底鼓量約39 mm;巷道掘進20 d后,頂板變形趨于穩(wěn)定,頂板最大下沉量約191 mm。整體來看,8712工作面回撤補巷圍巖表面變形均在允許范圍,可滿足工作面回撤要求。綜上所述,高應力巷道聯(lián)合支護技術實現(xiàn)了煤峪口礦8712工作面回撤補巷的穩(wěn)定控制。
圖6 5701巷圍巖移近曲線圖
受工作面超前支承應力作用,煤峪口礦8712工作面回撤補巷掘進圍巖將處于高應力環(huán)境,圍巖控制難度較大?;诖?,分析了試驗工作面超前影響范圍內圍巖的應力分布特征。 8712工作面超前影響范圍為60 m,應力峰值為35 MPa,應力集中系數(shù)2.59,提出了“錨網索注+開槽卸壓”的高應力巷道聯(lián)合支護技術。煤峪口礦8712工作面回撤補巷掘進穩(wěn)定后,頂板最大下沉量約191 mm,兩幫最大移近量約129 mm,底板最大底鼓量約39 mm,實現(xiàn)了回撤補巷的穩(wěn)定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