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騰飛,王偉志
1.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天津 300380;2.國家中醫(yī)針灸臨床醫(yī)學研究中心,天津 300380
“象思維”是中國古人仰觀象于天,俯觀法于地,中以通人事從而探求事物發(fā)生、發(fā)展及其規(guī)律的一種思維模式,中國的象形文字就是很好的佐證?!皯蟆币辉~初見于《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應”有相應、順應之意;也通于“映”,意為映照、反映;“象”有模擬、形象之意。有象當有應,取應必有驗。《靈樞·邪客》曰:“天圓地方,人頭圓足方以應之,地有十二經(jīng)水,人有十二經(jīng)脈”[1]。人生于天地之間,天地所具有的象在人體上會有所應,人體之中的象也存在著感應,這種“應象思維”為中醫(yī)診療體系奠定了思想基礎,同時也為針灸治療提供了獨特的思路。
1.1 整體寓于局部之中中醫(yī)學歷來注重整體觀念,包括人與自然、社會和人體內部的整體性。人體以臟腑為中心,由經(jīng)絡氣血的運行不休,將內在的五臟六腑、外在的四肢百骸聯(lián)系起來,形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提到:“陰陽者,天地之道也,故治病必求于本”[1]。陰陽為本,萬物不離于陰陽,人體也是以陰陽為本。人體是一個大陰陽,如果細分,可以分為諸多的小陰陽,如臟為陰腑為陽、軀干為陰四肢為陽、營氣為陰衛(wèi)氣為陽等,正因為無數(shù)的小陰陽才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大陰陽。因此,可推出大陰陽所包含的有形或無形的物質、能量、信息等都寓于諸多小陰陽之中。如在中醫(yī)學的望診中,通過觀察病人的神、色、形、態(tài)來進一步去獲取病人的診察信息。在這一過程中,人體的面部、眼、鼻、舌、手、足等局部狹小的區(qū)域成為望診的重要部位,五臟六腑在其中的縮影也顯而易見。就望診而言,多分為《靈樞·五色》候法(候內傷雜?。┖汀端貑枴ご虩嵴摗泛蚍ǎê蛲飧袩岵。!端貑枴ご虩嵴摗泛蚍ㄊ牵阂灶~、鼻、左頰、右頰、頦分別候心、脾、肝、肺、腎;眼部的臟腑分候多采用“五輪學說”:瞳仁、黑睛、兩眥、白睛、眼瞼分別候:腎、肝、心、肺、脾;舌部所候則較為一致的說法是:舌質候五臟側重血分;舌苔候六腑側重氣分;舌尖、舌中、舌根、舌兩側分別候心肺、脾胃、腎、肝膽[2]。在望診中不僅臟腑分布體現(xiàn)于此,陰陽、氣血、寒熱、虛實也可由此反映出來。見表1。
表1 面部所候臟腑
1.2 局部反映與調節(jié)整體整體與局部是難以分割的,在局部所映照出來的整體的象,施作用于局部時整體也會有所影響。耳朵好似人體倒立的縮影,猶如一個“倒置的胎兒”,可以反映和調節(jié)全身的疾病,臨床上運用耳穴療法治愈疾病療效甚好[3-5]。手呈現(xiàn)出來的象與人體極為相似,手也可以看作是人體的縮影,中指形似人的軀干部,食指與無名指形似人的上肢,大拇指與小指形似人的下肢。從中指的遠端指間關節(jié)至中指尖則應象為人體的頭面部,臨床上此處常采取針刺放血來治療咽痛、頭痛、失眠等頭面部疾患[6-8]。從局部所映出來整體的象,反向調節(jié)于整體,可以幫助解決很多臨床問題。另外,如眼針、手針、腹針等療法在臨床上也頗見成效[9-11]。正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所云:“故善用針者以觀過與不及之理,見微得過,用之不殆”[1]。通過“應象思維”來指導針灸,微中見宏,可以提高針灸應用的靈活性。
“應象”之中的“象”本就有著摹擬、形象之意,正是因為事物之間存在著相似性,才有聯(lián)系與規(guī)律可循。如五臟與五行之間的相配,肝以疏泄為功,其條達之性與木的曲直特性相似;心以陽氣為用,其溫熱之性與火的炎上特性相似;脾以運化為功,為人體氣血生化之源,與土的稼穡特性相似;肺主肅降,與金的從革特性相似;腎藏精主水,與水的潤下特性相似,因而可以認為五臟反映了五行的“象”。又如在中國古代有清、渭、湖、海、汝、澠、淮、江、河、漯、濟、漳等十二條河流,又稱之為十二經(jīng)水。人體十二經(jīng)脈的氣血循行無休,恰似水之在地,與十二經(jīng)水相類似。十二經(jīng)水奔流不息、綿延不斷,澆灌著蒼茫大地、蕓蕓眾生?!鹅`樞·海論》曰:“夫十二經(jīng)脈者,內屬于臟腑,外絡于肢節(jié)”[1]。十二經(jīng)脈通行氣血,涵養(yǎng)五臟六腑、四肢百骸對應了十二經(jīng)水的“象”。臟腑經(jīng)絡氣血所流注的腧穴是針灸治療的重要位置。對于腧穴的命名,孫思邈《千金翼方》曾提到:“凡諸孔穴,名不徒設,皆有深意。”而人體腧穴的取義上應天,下應地,中以應人事萬物。其大致可歸納為以下三種[12]:①天象地理類:以天象日月星辰命名如日月、璇璣、太白等;以地象山川交通要沖命名如承山、合谷、大陵、后溪、太淵、關沖、內關等。②人事物象類:以人事活動命名如人迎、歸來、三里等;以物象動植物、建筑居處、生活用具命名如魚際、伏兔、地倉、天窗、內庭、頰車、缺盆等。③形態(tài)功能象類:大椎、腕骨、神堂、魄戶、承泣、迎香等。在腧穴的臨床應用中,還有針對腧穴與人體某些部位相似所應的象采用針刺治療相關疾病的報道。如肖越等[13]發(fā)現(xiàn)承山穴(即比目魚肌兩肌腹之 間凹陷的頂點處)和兩肌腹所構成的“人”字形與長強穴(即尾骨尖端和肛門連線的中點處)和兩個臀大肌下緣構成的類“人”字形相似,而承山穴可治療痔疾、便秘、尾骶部疼痛等疾病。牛云云等[14]發(fā)現(xiàn),痔疾患者的齦交穴處小結節(jié)與肛管下端增生的結締組織類似,挑刺齦交穴處結節(jié)可取得良好療效。由此可見,應象的相似性對于針灸治療疾患是不可忽略的。
同一個事物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看到不同的象,一如蘇軾所說:“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痹卺樉闹校蜓▽牟煌南笠部梢杂脕碚{節(jié)相關的疾病。例如人握拳的側面對應的象是一個頭面部,合谷穴則恰好處在面口的部位,正如“面口合谷收”所主治的疾病一樣。大拇指與食指可看作雙下肢,合谷穴所處的位置與腸胃部有所應象,合谷穴在臨床應用中也有治療腸胃疾患的作用。天井穴位于肘外大骨后,兩筋間陷者中,其取穴法為屈肘肘尖后陷窩中。握拳時如果把手當作頭面部,前臂外側至肘尖可看作是項背到尾骨尖處,天井穴所處的位置接近于尾骶部,因此可以用來治療尾骶部疼痛等疾病。下肢的象與手臂相似,屈肘時肘尖可以映照出膝蓋部位的象,因此天井穴亦可用來治療膝蓋疼痛等疾病。再如大陵穴,握拳時手應象頭面部,手臂內側應象人體前面,而大陵穴正好處在頸胸結合處,向心方向針灸大陵穴可以治療胸悶氣短等疾病。掌根亦可應象為足跟,大陵穴位于掌根處,亦有治療足跟痛等疾病的療效??梢?,應象所具有的多重性,也有助于為針灸治療多重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人體有表里之分,有時人體內出現(xiàn)問題會體現(xiàn)在表處,也就是說表可以應出里的象。這種表里應象較多應用在中醫(yī)學的診斷上,如寸口脈診法所候的五臟六腑、氣血虛實;尺膚診法通過診察尺膚處肌膚的潤澤、粗糙、冷熱等情況,以作為了解身體內部病情的一部分依據(jù)等。還有一些病理性的外在表現(xiàn)如皮膚、黏膜下出現(xiàn)的瘀斑瘀點的紫癜,多由內部血熱妄行或脾虛不統(tǒng)血等原因引起;手掌大小魚際處出現(xiàn)的片狀充血或紅色斑點、斑塊的肝掌提示內部肝臟出現(xiàn)問題等。有時在體表常出現(xiàn)一些小的瘀絡是告知體內有瘀血指征,針灸中常采取刺血療法通過刺破這些小的瘀絡進行放血來改善機體內部氣血狀態(tài)等。應象的表里性更有助于我們司外揣內去進行相應的治療。
從“應象思維”來看,針灸治療是一種思維上的靈活與創(chuàng)新,有助于我們進一步深入認知人體的生理與病理以及疾病的診治方法。從“應象思維”的四大特性即應象的整體與局部性、應象的相似性、應象的多重性、應象的表里性來看,針灸的臨床治療可以不拘于定式而采取有效治療。“應象思維”展現(xiàn)了中醫(yī)學的獨特魅力,仍需要我們醫(yī)者去不斷探尋與思考。